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护理技术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意义
首先,与传统的护理基础课堂教学不同,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学习一些难点与重点知识,在课前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预学,课后可以利用其进行复习。这样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其次,翻转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并且是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呈现出来,进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可以在教师设计的与真实的病房环境的教学情境下,学习相关的护理技能,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密结合教学背景,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护理基础教学中实施教学背景分析是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背景分析是具体包括岗位分析、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岗位分析就是要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指向性的设计,将就业作为其开展课程的导向,将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也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材分析就是要对护理基础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结合在教学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设计,对学生的预学途径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预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所侧重,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当前学生已经掌握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二)编排预学活动,提升学生技能感知水平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实现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护理动作、护理技能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集中讲解学生存在疑惑与理解困难的知识点,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2]。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护理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教师提供的预学案,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找与学习,同时学校应该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预学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探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预学中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学习难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集中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护理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预习,对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对自己存在疑问、困惑的地方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展示病例,学生对护理动作进行纠正的教学程序,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在教学结束后及时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典型问题要进行集中讲解[3]。
三、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要想实现其教学目标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为应用翻转课堂,大部分教学资源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视频,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后,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翻转课堂视频。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能够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高质的翻转课堂视频进行预学与回顾,从而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也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护理基础教学翻转课堂的直接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前,主动积极的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学习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能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4]。
最后,还需要学校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护理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对电子资源设备的配备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并能进行及时维护与升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翻转课堂实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学案;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4-03
一、引言
早在1991年,有专家学者就提出了翻转课堂思想[1],被众人关注是在2008年[2],到2011年,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3]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使众多教师熟知。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反转成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突出了师生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4]。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双主教学模式的贯彻执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有效性教学落到了实处。
微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教师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将课程录像分割成碎片,叫碎片式电视教材。随后,美国教师制作了1~5分钟课程,他们认为小课程可以让学生注意力聚焦。2010年以来,国内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深入研究了课堂中的碎片化学习,采用数字技术制作了微课,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国内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学者,从理论与方法学对微课程进行了解读。例如,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目前,高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易激发与保持,学生喜欢动手,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如何变革高职课程教学,利用技术改善学习绩效,是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整合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微课程+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实践。
二、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研究随机选取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检验、园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班主任及授课教师),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学生进行前测问卷调查,用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p值、t值可以知道: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以上四个维度无显著差异。
对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问卷进行了分析,如表2所示。
由表2可得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中等偏下,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态度不够积极,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学习态度与兴趣、学习方法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方面的认知水平相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平行班处理。
(2)学生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不高;搜集信息、选择信息、整合应用信息等信息能力很差。也就是学习缺乏自主性,依赖性太强,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三、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教学模式创建
根据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学习理论,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思想,笔者将课程教学分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检测反思”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学案+微课”,学生认真观看微课视频、思考,独立自主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标出疑难困惑。教师只指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在展示交流阶段,老师验收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将各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呈现在电子屏。课堂上小组成员充分展示求解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开展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并做恰当的点评。在检测反思阶段,教师对作业批阅和知识测验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刨析。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内容,巩固复习,反复总结。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反思本单元教学,修改下一学习单元的学案,设计展示交流方案。
2.教学实践
(1)自主学习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录制微课、编写学案供学生自主学习。其中,学案应高效、简洁、实用,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具体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地图”、“学习任务表”、“学习目标测试题”,学习绩效评价表等部分构成[6]。录制的微课有针对性地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导课、展示目标、过程设计到小结,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讲解。视频效果、互动性和时间长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记录问题,并利用学案进行预习测试,帮助学生完成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2)展示交流
以“EXCEL自定义动画”为例,首先通过展示并分析优秀作品“地球,人类的家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草地、绿树、高楼出现过程中动态的美,流动的美,初步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然后播放动画制作的中难度作品“海鸥经过”,对路径动画的应用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进一步加大难度,播放作品“龟兔赛跑”如此循序渐进将整节课内容化难为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一起观看微视频“鲜橙饮料动态产品广告”,引导学生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拓展学习,小结归纳。课后,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共享作用。
(3)检测反思
“EXCEL自定义动画”全部内容需要通过3-4个微课的学习,知识点既不冗长,又寓教于乐。课后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进行错题讲解、指导,如“退出”动画的灵活应用,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总之,微课形式新颖,通过微课把传统教学翻转成课下预习、课上讲解,课后拓展练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绩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1)成绩分析。成绩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值要高于对照班6分,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
根据学生期末成绩的分布情况,将学生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优:成绩大于95分,良:成绩介于85分和95分之间,中:成绩介于75分和85分之间,差:成绩小于75分。分别计算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在四个等级的频数,并做出条形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实验班、对照班几乎都集中在“良”和“中”这两个等级,实验班学生成绩集中在“良”这个等级,对照班学生成绩集中在“中”这个等级,表明实验班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成绩处于“优”的数目多于对照班,没有在“差”这个等级的,表明实验班学生成绩正偏态。
(2)问卷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p值知道,均小于0.05,可知两个班在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的第四部分(其他)是关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体会,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①这种方式,不是纯粹的视频,让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树立了自信心,与老师互动的积极性增强。②练就了我们的胆量,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让我们学会学习、自主学习。③学习内容能保存下来,用于补课和复习。④增强了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减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在学习上有了更大的独立性。
四、总结
研究结果表明,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这与相关文献所得结果一致。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将课程教学分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和检测反思”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微课程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展示交流,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同伴互助的积极性;通过检测反思,提高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积极展示、热心互助,课后反思、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系列微课的系统性等。教师要善于创新,通过持续的微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8.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3-5.
[3]Katie Ash.Educators Evaluate'Flipped Classroom'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2012(8):11-13.
[4]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