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更年期骨质疏松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引起骨质疏松,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故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由于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首要病因,所以雌激素替代疗法应运而生。只要给妇女补充雌激素,便可明显改善更年期症状,在改善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故激素替代疗法是延缓衰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激素替代疗法又是一把双刃剑,有致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使得人们陷入恐慌,害怕使用激素类药物。
为了避免药物性雌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人们开始关注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为植物雌激素。它是从非转基因大豆精制而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营养因子,容易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补充营养。
大豆异黄酮可防治一些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当妇女绝经阶段雌激素水平降低时,异黄酮能起到替代作用,可防治骨质疏松、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延缓女性衰老。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激素活性时,大豆异黄酮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的雌性受体,同时激活其他抗癌机制,降低妇女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特性十分突出,能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且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大豆异黄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而氧自由基是一种强致癌因素。
关键词:更年期 妇女 健康问题 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7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7-02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在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
1 更年期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
1.1 血管功能失调:阵发性潮红及潮热,即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出汗、畏寒,有时伴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收缩压升高,且波动较大。
1.2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血量增多甚至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些妇女经血量渐减少,淋漓不净渐致闭经。
1.3 精神、神经症状:常有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好哭,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时喜怒无常,类似精神病发作。
1.4 肿瘤:更年期为常见肿瘤的高发年龄,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肿瘤、乳腺癌等。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
1.5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是指骨小梁减少,最后可能引起骨骼压缩、体积变小,严重者导致骨折。妇女绝经后易发生骨质疏松,是由于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所致,使骨质丢失而变为疏松,其发生与雌激素下降有关。此外,饮食中缺乏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以及活动过少,也是导致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1.6 肥胖: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其代谢机能降低,更年期妇女的基础代谢率比青年人低15%~20%,体内脂肪组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肌肉萎缩。如果更年期妇女没有及时合理调整营养,不注意节制热量的摄入,不重视适当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极易发生肥胖。而肥胖者发生多种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病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乳腺癌、直肠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血脂异常、下肢浮肿、腰腿关节疼痛及骨质疏松等。
1.7 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衰退,阴道分泌物减少,时出现疼痛感,继而导致性生活次数的减少或厌恶性生活的情绪的发生。阴道炎、月经紊乱等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对性生活缺乏兴趣和,有意识地压抑性冲动,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沟通,容易产生婚姻危机。
1.8 慢性疲劳:更年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家务和职业的双重负担,是妇女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之中,慢性疲劳是一种普遍存在却被人忽略的社会病。
2 更年期妇女保健
2.1 健康教育:针对更年期保健服务对象数量多、年龄大、个体差异大和大部分已返回社区的特点,开展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服务,通过健康讲座、咨询、指导和随访等,使进入更年期的妇女甚至其家属了解此期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更年期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和防治知识,以便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生理时期。
2.2 饮食和运动:①均衡合理的饮食: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同时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摄入,推荐食物常有猪肝,瘦肉,骨头汤,豆制品,奶制品,红枣,莲子,新鲜水果,蔬菜等,以满足和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②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 提高自身素质及健康水平,减少更年期的并发症,延缓组织器官功能的退化,减缓体力的下降。但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3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穿宽松及容易加减的衣服,内衣以纯棉为宜。因为更年期生殖器官发生萎缩和组织松弛,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分泌减少,易发生阴道炎、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等,故应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内衣内裤在阳光下晾晒。
2.4 维持和谐的性生活:正确面对绝经后的性生活,消除社会心理因素对性生活的影响,并积极治疗影响性生活的疾病。有规律、和谐的、适当的性生活可以刺激女性卵巢及肾上腺分泌雌激素,弥补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机体内雌激素不足,对更年期妇女不但可以预防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减轻精神恐惧、神经衰弱、失眠及心理障碍等更年期中的不适症状。
2.5 心理干预:更年期妇女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极易由于生理的改变引起心理的异常,而心理异常又会加剧躯体症状的表现。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妇女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健康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调节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状态;并指导更年期妇女学会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帮助其顺利度过更年期。
2.6 定期检查:敦促更年期妇女每年常规体检,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以及和妇科检查。
2.7 药物治疗:①激素替代。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前,全科医生应全面了解该妇女的病史和家族史。有下述情况者禁用激素替代治疗:近期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急性肝病,现患栓塞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偏头痛,静脉曲张,胆囊。胰腺疾病,慢性肝病或有栓塞史,乳癌史,乳癌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癌史的更年期妇女,如确需使用,全科医生应权衡利弊,慎重使用激素替代治疗。②其他药物治疗。对于HRT有禁忌或不愿应用HRT者,可选用三合剂(维生素E100mg、维生素B210mg、谷维素10mg),每日2次,早晚饭后30min,可连续服4周,症状好转可停药。如有必要,建议部分更年期妇女加用中医药调理。
总之,更年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其生理心理变化大,易患各种疾病。我国更年期妇女数量多,问题多,更年期持续时间长,而且大部分更年期妇女已回归社区,需要加强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开展更年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康复服务,对妇女更年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更年期疾病,并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更年期妇女;保健
妇女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成年进入老年期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之间的一段时期,亦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阶段。一般指45~55岁,也有指40~60岁这段时期[1]。大量的医学研究和观察证明,雌激素是维持妇女健康的重要激素,妇女进入更年期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下降,会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所引发的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还会影响到更年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更年期妇女保健的必要性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卵巢产生雌激素的功能逐渐衰退。主要表现为: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潮热、潮红和出汗,有些人在潮热发作时还伴有头昏、耳鸣、头痛、头部压迫感或胸部紧迫感。血压波动,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还可出现假性心绞痛;②神经精神症状:情绪易激动、急躁、易怒、紧张不安、抑郁多疑、焦虑、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衰弱等;③泌尿、生殖方面: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失禁、分泌物减少、月经紊乱、阴道萎缩、痛、降低、闭经等;④感觉异常,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皮肤干燥、瘙痒、弹性下降、蚁走感等;⑤与代谢有关的改变,如老年性阴道炎,骨质疏松等。多项研究采用Kupperman评分法进行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发现:单一症状发生率高达93.9%;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65%[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4.84%[3];心血管发生率明显增高。上述症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加重。多项研究表明更年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者在40%左右,妇科检查率60%左右,检查率仅为27.6%。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各种途径,采用不同健康教育形式来提高更年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能力。
2 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主要内容
2.1 雌激素补充疗法 适量、合理地补充雌激素,以调整过渡时期女性性激素的减少,以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减少老年疾病的患病率是有益处的。
2.2 补充足够钙量 妇女在绝经前、后,每日需钙量为1200~1500 mg。国内资料统计,我国妇女每日自饮食中摄入的钙量仅为400~500 mg,远未达到标准,故应多食用含钙量多的食物并可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3 合理营养和饮食 饮食上应选用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少吃肥肉荤油食物,多吃牛奶、瘦肉、鱼、禽、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类食物和蔬菜、水果,另外常吃些海带、香菇、洋葱等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4 进行适度锻炼 适度锻炼在这一时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证充分睡眠和正常体态。但不能过分,不能太剧烈和紧张,要量力而行。
2.5 维持心理平衡 WHO用“三良”来定义精神健康,及“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正确地对待各种矛盾冲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身体上出现的暂时性不适,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2.6 学会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和记录 自我监测内容包括:①健康的自我评定:WHO衡量健康的标准即五快(食、便、睡、说、走)和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经常以“五快三良”的标准来对照衡量;②记录月经卡:以及时发现异常;③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④常见妇科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记录:了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及时就诊;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自查。
普及更年期保健知识,要使本人、家庭、社区、医疗保健部门都能认识到更年期保健的意义和内容,共同为更年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之顺利渡过更年期。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9350.
营养学家如是说――
大豆异黄酮:天然的植物雌激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大豆异黄酮属于类黄酮物质,它是一种双酚活性成分。因为它的结构和性质与动物性雌激素相似,又具有与人体内雌激素受体相结合的能力,故有“植物雌激素”之称。东方人患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比例明显少于西方人,经大量研究发现,原因之一就是东方人常吃豆类,特别是大豆,而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发挥了关键作用。
衰老是女人最担心的问题,而衰老与激素平衡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雌激素的减少降低了钙的吸收和利用率,使骨质密度下降陡然加快;对女性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导致更年期后的女性更容易衰老。
此时,女性特别需要有利于稳定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食物,而大豆正是最佳的选择。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可以帮助调节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也会减轻一些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疾病的症状,如更年期综合征等。
动物实验证明,如果给实验动物切除卵巢,就会发生类似女性更年期的快速骨质流失。此时如果给动物补充大豆异黄酮,或者是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食物,就能明显降低骨丢失的速度。这在人体试验当中,也获得了同样的效果,证明大豆异黄酮确实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很多女性一听“雌激素”就心怀顾虑,因为过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出血的危险。然而,大豆异黄酮之所以优于药物雌激素,是因为它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不会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也就是说,如果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大豆异黄酮反而能使其下调,避免过高水平雌激素带来不利的生理效应,从而预防多种生殖系统癌症的发生。
除了预防骨质疏松、减轻更年期不适外,大豆异黄酮还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包括预防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作用,降胆固醇、调节血脂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帮助。
最新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还是一类天然降血糖成分,它能起到降低血糖反应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外营养学家都推荐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多多食用豆类,特别是大豆和大豆食品。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辐射作用可能引起身体组织机能衰退,代谢紊乱,甚至会引起多种疾病。在享受电子产品便利的同时,如何能预防辐射的损伤,是现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大豆异黄酮正是现代人抵抗辐射作用的有效食物因素。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物质。它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肌肤的老化,保持肌肤水分,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机能。美容医学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于女性的皮肤弹性和光泽度等指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妇科内分泌专家质疑――
大豆异黄酮能否代替激素替代疗法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 何方方
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每一个妇女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然而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临床上称为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更年期症状一般在绝经过渡期开始出现,可持续1~10年。我国妇女目前平均绝经年龄约为51.2岁,故妇女一生中有1/4 ~ 1/3时间会在绝经后度过。由此而引发的老龄妇女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激素替代疗法便应运而生。
为什么要行激素替代疗法?
更年期的典型症状是潮热和出汗,它的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严重者频繁发作,影响情绪、工作和睡眠。其次是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忧郁、焦虑、多疑、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惊慌恐惧、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另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常常发作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白带多,外阴痒、阴道灼热感等,而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雌激素缺乏,还会出现阴道萎缩,分泌减少,造成性生活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
除此而外,雌激素缺乏可导致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进而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特殊症状,也可出现全身及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则可发生骨折。因此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尤为重要。激素替代疗法就是给绝经后妇女补充外源性性激素,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一方法目前是得到公认的。
当然,激素替代疗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证实,使用雌激素可能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但是,任何药都会有副作用。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人要吃饭,然而吃饭也可引起某些疾病,比如:胃肠炎、痢疾、血脂异常、急性胰腺炎等,那么能因为吃饭有可能得病而不吃饭吗?显然是不行的。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尽量减少‘弊’而增加‘利’。因此,更年期妇女在治疗之前应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可以就个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确定是否需要用激素替代疗法。原则上,有严重绝经症状,或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至于用什么药物、多大剂量,如何服用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密监测、子宫、肝肾功能及血脂等情况。
使用大豆异黄酮能够完全代替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吗?
目前,由于还没有大样本前瞻性随机研究来对照大豆异黄酮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优缺点,我们认为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方面现今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代替激素替代疗法。
首先,大豆异黄酮的准产证号为:“卫食准字……”,也就是说大豆异黄酮像蔬菜水果一样只是食品,还算不上保健品,更不是药品,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保健品不能标明有治疗作用,何况大豆异黄酮是食品,更不能代替药品来治疗某些疾病。不过,也有一些更年期症状比较轻的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后症状有所缓解,但这并不说明大豆异黄酮能代替激素替代疗法。要知道,有些人服用安慰剂后症状也可有所缓解。临床上见到很多更年期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后症状仍不缓解,又来要求激素替代治疗。
其次,大豆异黄酮的安全性有待证实。有人说,大豆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而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是这样吗?从理论上讲,既然有雌激素的作用,也就应该具有雌激素的副作用。有报道说,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食用大豆保健品5年以上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而子宫内膜增生正是雌激素的副作用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用激素替代疗法,医生因为了解雌激素的副作用,就会对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少数做了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的妇女除外)加用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并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但是,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妇女因受“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观念的影响,不去加用孕激素,也不到医院去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这样长期下去,是危险的。
总之,大豆异黄酮类保健品不能代替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尤其是有严重绝经症状、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此,更年期妇女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请医生为你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必要的激素治疗。
公共卫生学家建议――
服用大豆异黄酮,剂量要合适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鸿滨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弱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在众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据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人体每日摄取纯大豆异黄酮80~120毫克,即可达到弱雌激素作用。我们在黑龙江省立医院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观察,选择80名45~55岁的中老年妇女,将她们分为两个组,其中一组每日给95毫克纯大豆异黄酮,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前分别进行了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询问,如潮热出汗、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困难、心悸、眩晕,同时又都进行了骨密度测定。3个月后再进行询问和检测,发现实验组人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均有所缓解,少部分人骨密度有所增加;6个月时,实验组人群不仅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缓解,多数人骨密度都增加。结合其他人进行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我们认为,每人每天服用80~120毫克纯大豆异黄酮就可达到补充雌激素、缓解或清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作用。
一般来说,女人到30多岁就应补充少量植物雌激素。到40~45岁时,补充植物雌激素可为80~120毫克。我们认为每天补充纯大豆异黄酮120毫克就完全足够了,无需更多的补充。另外,我们还通过研究发现,每日如果服用纯大豆异黄酮240~360毫克,对血脂有调节作用,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至于有关大豆异黄酮副作用的报告目前不多,而且在临床观察中只要剂量合适,我们如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很多人问:“既然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而大豆异黄酮又有雌激素的特性,那么进食大豆对男性有没有影响?”实际上,对雄性动物毒害的实验研究极少。我们曾进行过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动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在进行大鼠实验时发现,当大豆异黄酮达到正常摄入量的300倍时,雄性大鼠发生了萎缩,但是,一般饮食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量。所以,男性食用大豆,在正常食用量时,完全没有忧虑的必要。
由于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市场上已经有多种大豆异黄酮保健产品出售。那怎样才是摄入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方式呢?
营养学家认为――
最好选择食品,合理烹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大豆异黄酮保健产品出售,然而,人们获得保健成分的最佳方式仍是天然食品和日常饮食。在食用大豆类食品的时候,大豆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可以使大豆异黄酮发挥更有效的保健效果。
在膳食中,大豆异黄酮的来源主要是大豆类食品。其他豆类食品虽然也含有大豆异黄酮,但含量较低,难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在大豆食品当中,以全豆制作的食品最佳,如整粒大豆、豆粉、豆浆、豆豉、酸豆乳等,因为它们中的大豆异黄酮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在日常三餐当中,豆浆、豆腐、豆腐干、豆皮、腐竹等豆制品也是贡献较大的大豆异黄酮来源。由于大豆异黄酮属于水溶性物质,故而豆油中几乎不含大豆异黄酮。
发酵豆制品如酱油、腐乳、豆豉、酸豆乳中的大豆异黄酮量不会损失,并且经过发酵后,其生理活性还会有所提高。同时,发酵豆制品中还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活性肽类,因此经常吃发酵豆制品是有益保健的膳食习惯。
以上各种豆制品虽然含有大豆异黄酮,但是对大豆烹调处理方式不同,也会对大豆异黄酮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浸泡可损失16%的大豆异黄酮;炖煮可损失28%的大豆异黄酮;油炸可损失36%的大豆异黄酮。
这三种方式造成损失的原因还不相同,浸泡和炖煮主要是因为大豆异黄酮本身易溶于水,造成溶水流失;而煎炸则是造成大豆异黄酮的分解破坏。另外,烘烤也会大量破坏大豆异黄酮的有效成分,降低其功能活性。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高温烹调造成大豆异黄酮的损失较大,所以豆制品最好不用煎炸等方式进行烹调,而且加热程序可以适当缩短。浸泡大豆的水应当利用起来,因为其中溶解了部分大豆异黄酮成分。而发酵豆制品不仅食用方便,而且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因此,合理烹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豆中的有效成分。而每天一杯豆浆,或是一份其他豆制品,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很方便。只要长期坚持,把豆制品作为每日饮食的必备食品,把豆浆作为日常饮料,就会有显著的保健作用。
公共卫生学家认为――
食物摄取有限,建议适当补充纯大豆异黄酮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鸿滨
大豆异黄酮仅仅在大豆、葛根、三叶草、红车轴草、亚麻籽等几种植物中存在,而食物中只有大豆才含有。我们认为每人每天服用80~120毫克大豆异黄酮就可达到补充雌激素、缓解或清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作用。但是,这个剂量指的是纯大豆异黄酮,而要达到这个剂量,一个人每天至少得吃100克(二两)大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烹调,这在生活中,都是很难做到的。
一方面,我们当然还是可以通过食物摄取。大豆异黄酮的分子是由甙元和糖甙组成,如将大豆发酵,甙元和糖甙会分离,甙元游离出来,这样补充大豆异黄酮会更充分、发挥作用更明显。像日本人爱喝的酱汤,非洲人有一种常见食品叫作丹贝,它们都是发酵食品,游离甙元较多,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我建议有更年期不适的妇女可以适当服用纯大豆异黄酮,以补充食物摄取的不足。
编后:大豆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已得到医药学家的共识,但对其能否代替雌激素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预防骨质疏松,尚有不同的看法。本刊将不同意见一起刊出,是出于客观反映不同专家的见解,并期待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读者若需服用大豆异黄酮,最好事先向医生咨询。
专家简介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从事食品营养方面研究。擅长教学工作,经常参加大众教育和科普活动。1998年主讲中央电大《食品营养学》电视课程,出版《青少年考试期的营养与食谱》等5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参加编写《食品营养学》等6本食品营养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以及一本译著,20多篇。
摄影/小徐
骨质疏松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的主要并发症——骨折,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既往我们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的脑海里想到的都是绝经后女性。因为大量的宣传教育都在提醒大家:女性随着更年期的到来,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面临骨质疏松的困扰。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群体——老年男性,他们也会面临骨质疏松的问题,同样要引起大家的关注。2014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就是“关注男性骨健康”。
男性骨质疏松应引起重视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委员会估计,目前美国约有200万男性患有骨质疏松,占美国总骨质疏松人数的20%。2003-2006年我国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男性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14.4%。与女性相比,男性骨质疏松诊断率低,发生骨折后常常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死亡率高于女性,这种现象日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老年男性骨密度每年约降低1%,50岁以上男性约20%的人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但男性与更年期女性不同,他们的骨量流失是渐进式的,骨质疏松的表现更加隐匿,不易引起患者本人和医务人员的注意。当中老年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及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等常见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时,应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大多和女性相似,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因素为高龄、吸烟、低体重、制动、缺乏体力活动和既往骨折史,男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是骨折风险的重要预测因子。
如何诊断男性骨质疏松
目前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参照女性的标准,通过两种方法诊断:脆性骨折病史和检测骨密度。我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的建议是,对于男性应该从70岁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查,而存在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时,低于70岁的男性也应该进行骨密度检查。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史、低睾酮水平、甲状旁腺及甲状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和酗酒。
当男性发现存在骨质疏松时,还需判断患者是原发性骨质疏松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有一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骨骼肿瘤及肿瘤骨转移等)和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这对于男性骨质疏松尤为重要。曾有一项研究发现,234名男性因骨密度低考虑为骨质疏松,其中75%的患者为继发性骨质疏松。故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去排查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以防延误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治。
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有很多观点和女性骨质疏松是相同的。首先要知晓并接受男性也会有骨质疏松这个理念,对于年龄在60岁至70岁的男性来说,他们丢失骨量的速度和女性大致相同。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扭转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会逐渐丢失这个趋势,但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减缓这个进程,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包括: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确保每天摄取约1200毫克的钙和800国际单位以上维生素D。②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包括阻力训练如俯卧撑、举重、跳绳等可以帮助提升骨量,低负重锻炼如慢跑、散步、爬楼梯、跳舞及其他有氧运动也同样可以使患者受益。这些均有利于增加肌肉力量,保持或增加骨量,增强协调性以及改善一般健康状况。③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的疾病和药物。⑤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如良好照明,使用各种拐杖、关节保护器等)。
男性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首选抑制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与女性骨质疏松治疗的用法相同。常用的药物有口服的阿仑膦酸钠、利赛膦酸钠和静脉用唑来膦酸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剂型。促进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可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包括重度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那些不能耐受双膦酸盐治疗或对双膦酸盐治疗没有良好反应的患者。男性激素睾酮的补充治疗一般只用于合并有性腺机能减退的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对于合并骨折的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降钙素。老年朋友应注意,所有这些药物治疗均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虽然雌激素也在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常用于女性骨质疏松治疗的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并没有推荐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