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控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就是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结果的统计、审计与归纳做好总结,施工的企业在承包工程的招标投标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财务管理的机制。这时恰恰就是财务管理的作用显现在招标投标的费用、签订有关合同、施工图的预算、工程的备料款项、进度款、材料费用、劳务费用、机械等等的费用上面。目前,我国国内的个别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上监督力度不够大、经营权责不清楚、账务管理不规范的矛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相关体系、增强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
(一)建设建筑施工企业的权力责罚范围
确立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最大权限,划分总会计师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内部每个级别单位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财务相关人员的权责限度,建设井然有序的责任体系,用建立制度来做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二)依照法律建立好账目
管理企业钱财必须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做出所有的账目和帐务,建立真实的帐目和帐务,完备会计管理的体制,要能把财务的水平做好从而显出管理秩序来,更要做好账本从而显现出管理水平,建立好账目就是把钱看的死死的。施工企业核心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值,财务工作和财务管理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工作。
(三)加大会计的监督力度,全方位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如果想建设一支好的财务队伍,监督力度是财务管理水平上升的保障。身为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学习会计法,还要学习国家的每种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工作的秩序,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遵守法律的意识。还得确立相关责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提升遵纪守法的觉悟,培育会计工作人员的敬业意识、责任义务、勤苦作风和对企业的诚实度,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主动采取措施让企业的资产增值,让建筑施工企业维持良好的循环发展。
最近频频发生的垫付资金承包和工程施工完毕欠款难追回的问题,把企业压的喘不过气,就像一把利刃,随时都能要了企业的命脉,所以一定要加大力度打击这样的现象,施工企业单位要严厉规定财务制度,必要时动用法律手段,走法律程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在企业的核心管理当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企业的高目标、高投资、高运营、高资金和高回报全部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如果没有高水准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就可能丢失最大程度的利润,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经营风险。
二、成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的成本,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怎样在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针对每个项目的基本费用进行有组织和有计划的科学管理,其中包括预测、核算、对比、分析、改进等等,实行财务成本有效控制,尽量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放在全部施工企业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一)人工费用的撑控办法
增强劳动工资的管理,再次强化对劳动和人事以及分配制度的变革,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参与性,全面提升劳动的生产效率,实施劳动有针对性的管理,适当安排劳动时间,减少停工带来的损失。分开工作工种,科学确定每一个工种额定量,成为人工费用的承包依据。对于一些专业性质的工程项目也可以实施分开承包的计策,承包价格还要比企业和业主所承包的工程价格低。减小非生产人员之间的比例,减少临时工的数量,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就要商榷人工费支出的额度,更有利于掌握整个工程人工费用的盈亏。
(二)材料费用的掌控办法
要依照施工定额与施工进度的编制月报、季报、年报,要严格按照月报、季报、年报采购材料,而且要保证材料的进出场地的时间,对于进购的材料一定得认真计数和验收,如果发生了材料的数量不够或者质量存在问题,一定得尽快进行索赔。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把材料质量关,实施限定额用料,增强现场的管理与材料保管,最大限度减小耗损。提倡有效利用边角材料,让其产生相应价值,加快周转速度。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周转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企业一定要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尽可能减短周期,加快周转的速度,提升周转的效率,达到减小开支,节约施工成本。
(三)机械费用的掌控办法。
机械费用的是不是恰当的支出,关键是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是不是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一个工程的开工前期,施工企业会对施工的技术方案从利益出发做一个合理的分解,还会做一个成本估算,而且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一直修正方案,最后制定出一种恰当的机械使用的相关安排。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想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应当做好下面几点:第一,依照工程的特质与施工技术方案,从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运行以及恰当的成本三个原因整体考虑清楚,选出特别合适的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要达到经济和安全共同存在。第二,努力做好工序和工种机械施工的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施展机械的功效和能力,节约施工机械的成本。第三,建设一个科学而又适合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机制,依照计划方案调动与保养企业的施工机械,确保机械的完整和安全可靠,随时随地以最好的状态在施工当中正常运行,提升机械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
(四)其他相关费用的掌控办法。
在原则上面,其他的相关费用是应该依照上面的几种费用剖析转入的。现场的材料如果要进行第二次的搬运,所产生汽车拖运费应该按照白天的班来计算价钱,让企业的项目经理签字之后,就可以分析记在这项费用当中。
(五)间接费用的掌控办法。
企业的项目部的所有管理人的工资还有办公费用要记在“间接费用”的明细科目里面。按照工程收取费用的标准来计算收取的企业施工管理费用,还得按照比例分出有几成,上缴的部分也要记录在“间接费用”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在施工当中所产生的费用就应该归到相关成本的科目当中去。
三、结束语
(一)合规建设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
财务管理实质即是财务合规管理,一旦呈现违规事项,简单形成资金等财产损失,因此搞好财务标准化建造是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作业,也是财务作业的生命线。
(二)合规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石
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有必要防患于未然,在合规疑问呈现前防止违规事情的发生,经过一系列防止办法进行合规性查看和危险警示,做好“前期预警”作业,最大极限减少违规事情的发生。
(三)稳定发展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会计基础作业标准化。会计报表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这就要求会计报表必须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以便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给真实的依据,自然要求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客观上要契合会计作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铁路企业开展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创新思路
(一)财务会计人员需加强学习
会计人员不只要熟练把握基础会计常识,还要把握各项方针政策、新的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对新常识、新事务、新技术的学习。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进步,财务会计整体质量才能随之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此外,铁路企业还可以对财务有关责任人进行训练,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效果
一是树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查核准则,每月对各岗位职责实行状况进行量化查核,与岗位工资挂勾。二是对违规违纪行为,做到违规必纠,及时进行处分和纠正,形成运营危险乃至资金损失的,应依照有关的处分办法从严查处。三是年终要计算全年各岗位查核综合得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条件。铁路公司还可以大力宣扬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建造的主要意义,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对进步铁路公司财务管理质量、确保资金安全性等起到的活跃作用,活跃投人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中来。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根据会计准则,经过精确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对铁路公司经济活动精确记载,反映其资金的运作效果。二是精确计算成本,照实反映运营效果,进步运营效益,有用防备和化解计算危险。三是根据新会计准则,联系铁路公司本身的实际状况,拟定出契合铁路公司本身的会计管理办法,而且严格执行,推进铁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作业的发展。凭仗公司审计可以迅速的捕捉公司会计计算内呈现的缝隙,并发现里边的违纪本源,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施行。结构和完善会计准则,进步对于会计的管理查看度。而且,政府的有关职权单位也应对此负责,依照有关法规表现本身的政府监管功能,安排有关的执法人员准时对于公司的会计平时作业发展纪检,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合法性。
(四)加强内控建设
铁路企业要依照新会计准则,树立谨慎、具体的财务管理准则,对铁路公司现有缺点和缝隙及时补充,做到一环扣一环,每一环完成双人、双职、双责的装备,使内控链条工作流通,让财务会计管理有准则可循,有根据可依,推进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全面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管理准则,禁止越权操作和彼此交叉操作。加强准则执行。一是发展会计部分内部查看监督。二是重点检查和现场观摩相联系.催促各项准则的执行。三是上级会计主管部分定时或不定时对下级单位会计事务进行查看督导。铁路公司可加大财务合规管理目标在考评体系中的权重,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
(五)提高系统的安全指数
(一)整合财务系统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共享平台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发出适合集团企业自身需要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系统。这就需要集团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到集团企业现状,同时兼顾未来发展,打造一个“动态平衡”财务信息系统平台,使财务、供应链管理与生产等相关信息在处理或者监控上实现同一平台统一与同步,进而使集团企业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以及物流流动等方面实现有效的统一。财务管理模块支持各种财务报表在系统中的综合运用,能够将集团企业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通过录入相关的财务信息,自动生成相应的账目,以及相应的财务报表。从而促使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及时的获取相应的准确的财务信息,进而增加企业财务数据统计的有效性。
(二)引导管控与决策支持走向智能化
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下各类信息处理往往停留在综合阶段,信息过载而没有分析其可供决策的关键信息,导致信息处理量大,可供决策的信息提取效率低。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充分考虑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数据基础的集成化与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化,使得系统具有良好交互性和可视化用户界面。通过图表、图形的形式更方便于决策者的使用,不仅方便了决策相关者间的信息沟通,而且报告形式不拘泥于报告和表格,防止信息数据过多、导致决策者对某些关键字信息辩别不清、致使决策出现失误。如,某项目财务指标异常,则系统通过图表、图形提示预警信息,比较直观提供给决策层参考。
(三)建立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资金管理体系
对现今资金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与管理流程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来实现集团企业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是指资金管理体系的设计,向上要支撑企业决策,向下要深入业务流程,并借助于风险管理、预算管理、企业资源计划、银企直联的信息支持,保障其顺利实施。如此实现六个方面的效果。
(1)以集团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为主干,加强了对集团企业资金存量、流量、流向上的掌控。
(2)通过银企直联,掌握集团企业资金状况发挥其资金优势,为集团企业调剂资金余缺,及时为缺少资金的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3)敏锐的风险防范,通过各业务节点的信息搜集,进行集中的信用分析与监控,并从集团企业的资金结构入手防范潜在危机。
(4)降低财务费用,从集团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加强票据、借贷管理,并强化授权管理,杜绝舞弊。
(5)基于资金预算,进行资金计划的调整与管控,协助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6)作为业务与财务的联动中介,资金管理系统面向决策的信息支撑,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支持。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一方面掌控了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存量和流量信息化,便于集团企业整体资金的运用和调度,优化了集团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基于企业的管理流程,在各个关键点设置信息搜集、分析及管控办法,彻底消除集团企业的资金运营风险隐患,构筑了一个安全的资源配置环境。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防范机制
安全问题对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此,集团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其加强警醒防范。
(1)加强硬件的建设。如通过使用身份认证、VPN、入侵检测、防火墙与网络病毒检测等网络技术,加强对于网络的安全使用性。
(2)加强集团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控制。无论是硬件或是软件,机构或是财会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与病毒的预防,以及系统信息或是文档材料等方面,集团企业都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防范机制系统。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系统,有利于降低由于软件、硬件与财会人员等问题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而确保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二、总结
关键字: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方根据并购协议取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仅仅走完了资产调整过程。在这之后包括财务整合、产业整合、组织人事管理整合、机制整合及企业文化整合等的全方位整合过程,才是企业经营由插曲向主题回归的过程,磨合效果的好坏将更直接地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的效益和并购后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事实上,许多著名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就是并购后未能实现有效、迅速的整合。所以,企业完成并购行为后,如何通过及时、有效的整合,使并购双方在各方面实现一体化融合,提高整体企业的共同业绩,达到整合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摆在并购企业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1.并购方向被并购方委派财务负责人。
为了更好地执行并购方制定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移植并购方的管理模式,并购方应向被并购方委派财务负责人。可试行将财务负责人列为并购方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由并购方直接委派并接受并购方公司的考评、负责被并购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被并购方的经营决策。
2.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资产经营活动实行严格的产权控制。
①并购方应该规定被并购方的一系列报告制度。例如,被并购方在进行下述经营决策时,应事前向并购方报告:有关公司资本的增加或减少;新的事业计划和设备投资;年度预算和决算;公司章程的变更;重大合同的签订;其他重要事情。
②并购方母公司与被并购方公司之间应建立定期的信息交流制度:如每年一次的年度计划研究会议,中期计划报告会。
③并购方对被并购公司应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分析。考核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
④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生产经营活动一体化。并购方应在把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以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整合,逐步调整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策略,提高其获利能力,使之纳入并购后企业整体的营运轨道。例如,双方的某些设备和生产线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加以归并;或是由于某些机构、部门的设置和功能与总体规划不相符合,而需要裁并或新设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互补而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点的能动转换,并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的同时得以有机拓展,进而使并购后的企业在客户、供销渠道、产品策略和细分市场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3.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企业并购之后,应对新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整合。
①以全面预算为导向,突出财务预算的中心地位。它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和有关环节,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资金等予以量化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做到全面、合理、具体。
②以综合效益、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突出现金流转的功用。
③按照预算规划及有关指标,对下属各部门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及考评,实行按季考核、年度清算的监控办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整体上对成本费用、现金流量、投资规模、负债比例、资本结构及人员编制等实施有效的调控,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为纽带、信息流为依据,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①加强资金的规划与控制,避免支付风险。深入分析资金占用情况,合理确定存货及应收账款的规模,盘活流动资产存量,优化流动资金结构。
②实行应收账款责任制,控制信用风险。并购方应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按照“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帐龄长短及逾期情况,分别采用经济处罚、岗位处罚、行政处分等不同的办法促进清欠和加强管理。同时,严格事前与事中管理。
③实行固定资产封闭管理,防止过程风险,所有购建项目均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公司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各成员之间互相制约,共同参与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控,并承担连带责任。
④加强投资项目的内部审核与管理,控制投资风险。许多企业之所以经营不善终被他人收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项目决策失误所致。因此企业并购之后,为防止重蹈覆辙,应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并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投资项目立项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估,拟定投资方案并提交并购方投资审议会审议,形成咨询意见或决策建议,报并购方高层管理当局决策;投资项目一经立项,则须确定项目执行人和监督人,共同与企业签订项目责任书,执行和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项目的运作过程,并加强有关的财务管理;投资项目完成后,并购方应对项目运营进行定期审计,对于因责任人的过错而造成投资损失的,按规定追究责任。
⑤不断改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加强相关的网络化建设,为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控,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提供信息与技术上的支持。被并购方应定期将财务数据通过财务信息网络传送至并购方总部,使得并购方高层管理当局能及时掌握各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财务变动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或修正性决定,并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监控。
参考文献:
1.郑磊编著,《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近年来,由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不严,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为使劳动防护用品真正起到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作用,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增长,杜绝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工作中的各种不正之风,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各生产企业把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作为治理、整顿的一项内容,切实抓好。今后,凡擅自扩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范围,提高发放标准,变相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或把劳动防护用品折发现金的,单位财务不准报销。各级劳动、财政、控办、审计、工会和企、事业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福建省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一、为了合理发放、使用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以下简称防护用品),纠正当前防护用品发放面过宽、标准过高、浪费严重等管理混乱现象,以利于生产,利于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根据国务院国发[1988]69号决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县以上的工业、交通、基建、邮电、森林采伐等企业单位,非生产部门所办的生产性的企、事业单位和实验室、化验室、仓库(简称企业),以及劳动安全监察、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乡镇、街道企业可参照执行。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防护用品,由企业董事会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精神自行制定,报当地劳动部门和省劳动局备案。
三、发放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应当根据企业安全生产、防止职业性伤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防护用品。用作保证产品质量、生活卫生、或作为标志性的用品,不属于本办法的防护用品范畴。
四、发放防护用品的范围:
1、防护服(工作服),应当发给从事以下作业的工人使用:井下作业;有强烈辐射热或烧灼危险的作业;有刺割、绞辗危险或严重磨损而可能引起外伤的作业;接触有毒、有放射性物质,对皮肤有感染的作业;接触有腐蚀性物质或特别肮脏的作业。
对于在高山和寒冷地区冬季经常从事野外、露天作业以及经常从事低温作业的工人,应当发给防寒服。从事湿式凿岩、水力采煤或经常在井下、隧道有淋头水的场所作业的工人,以及需要在露天、野外冒雨作业的工人,应当发给夹胶工作服或胶雨衣。
防护服布料,冬装一般采用卡机布、斜纹布、劳动布、帆布等,夏装一般采用府绸布、的确良等。少数在安全生产上有特殊要求的工种(如酸碱生产)可采用丝、毛织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和有静电发生场所作业的工人,禁止使用化纤防护品。
2、防护手套,应当发给在操作中易于烧手、烫手、刺手和严重磨手的工人。绝缘手套,应当供给从事带电作业的工人。胶手套,应当供给用手直接接触腐蚀性液体和剧毒物质的工人。
3、防护鞋,应当发给在操作中足部需要防烫、防刺割、防触电、防水或防腐蚀的工人,并按照需要分别发给高温鞋、登山鞋、绝缘鞋或雨鞋。
4、防护帽,应当发给在操作中头部需要防物体打击、防发辫绞辗、防烫、防尘、防晒的工人,并按照需要分别发给安全帽、女工帽、工作帽和草帽。
5、防护面具,应当供给面部有烧灼危险或喷砂伤害的工人。防毒面具,应当发给有吸入毒气危险的工人。防尘口罩,应当发给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防护眼镜,应当发给对眼部有伤害危险的工人。
6、防护用的毛巾,应当发给在操作中颈部需要防烧灼、防粉尘以及从事井下作业和炭黑生产等特别肮脏工种的工人。
7、安全带,应当发给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
8、肩垫、肩布、围裙、袖套、鞋盖、护腿等,应当分别发给在操作中肩、臂、腿、足等部位需要防护的工人。
五、防护用品发放分为不同行业同类工种的标准和行业性主要工种的标准两类。不同行业同类工种的标准,适用于一切行业的企业;行业性主要工种的标准,既适用于本行业,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的相同工种。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由省劳动局另行具体制定,任何企业不得擅自提高发放标准。
六、企业单位应当根据省劳动局制定的标准,发放职工(含合同工、临时工)防护用品,不得折发现金。同时,应当建立、健全防护用品的发放、保管、使用、回收等制度,并教育职工节约使用,发放的防护用品不得转卖。企、事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定期检查。
七、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中未列入的工种、新出现的工种、以及个别需要提高或增发某种防护用品的,由企业单位提请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所在地(市)劳动局批准并报省劳动局备案。对新出现的行业,由主管部门拟订标准报省劳动局核准。
八、企业单位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法定机构鉴定并发给合格证书的特殊防护用品。各级劳动部门必须加强对特殊防护用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的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劳动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九、违反本规定者,要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