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课程,更应该增强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书本教学,而更多的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对于当代社会人才精英的需求。

一、简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数学的发展是经历过长时间的考研而得出的真理,它的存在是经过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认证而得出的一些推理和论断,因此,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在传授关于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弊端,传统的数学教育首先将教育的重点定位于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高低,通过权衡学生的基本数学成绩而去断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了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也仅仅注意了最终的数学成高低,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正的将数学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很好的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也是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去将数学成绩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使得高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作用,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理论与实际真正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当今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

数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它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革,使得数学的应用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满足我们生活中的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能够更好的符合现在教育中所提出相关的素质教育理念,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为我国市场上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精英。

二、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也应当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方案,以此来满足教育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变成了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以得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针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上。我们应当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便是将公式理论进行一定的梳理、讲解,之后,便通过一定量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课下,同学们通过对习题的大量练习而满足于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吸纳,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得学生造成一定的依赖心理,学生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中就应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同的讲课方式和不同的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求异心理的培养,我们都知道,一种数学题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多思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一定的思维扩展,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再则,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分析,在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最后,我们应当学会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同学们懂得所有的解题思路并非知识单单的通过一些正向思维得到的,还有相应的逆向思维,从而扩宽学生的思维。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第2篇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了解生物学并喜欢生物学有不容置疑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怕组织实验,生物实验更多的是知识传授,学生只能靠死记实验的原理、过程、现象、操作注意点及结论去应对考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不能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认知、创造、合作等学生特质入手,利用学生认知特质培养其兴趣;利用他们的创造特质锻炼其思维;利用他们的合作特质提高其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生物的认同感。

关键词 生物实验;学生特质;开发和利用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家族中重要一员,其实验性强的特点尤其突出。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了解生物学并喜欢生物学有不容置疑的作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探究性实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准备麻烦,表面热闹与效率低下的反差,实验课堂管理的艰难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怕组织实验,生物实验更多的是知识传授,学生只能靠死记实验的原理、过程、现象、操作注意点及结论去应对考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不能提升。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特质影响生物实验课堂,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利用认知特质,培养学生兴趣

张亚旭、周晓林等认为,“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特质,特别是观察和思维特质,设计一定量的观察实验和演示实验。借助观察实验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如在讲“物质跨膜运输”这一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空洞的理论和现象叙述难以使学生真正明白其特性,此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分别置于蔗糖溶液和清水中,观察中央液泡变化的情况,学生在观察和对比后,更能直观地理解植物质壁分离原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演示实验则是由老师进行讲解和操作,学生进行观察的实验,它要求在初步设计时,实验要简单而可塑,有明确的可说明问题的目标,明显的可看清楚的实验现象。这样才可能以可观可感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刺激学生产生认识冲动,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原理。

二、利用创造特质,锻炼学生思维

创造特质即创造性思维特质,它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规律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问题。”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创造性思维尤为突出,新的创造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满足感。在实验组织过程中,在学生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后,教师可根据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自行创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自行准备替代性实验材料,配制实验试剂。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学生在预习了酶的特性后,自行设计实验,以自己的唾液为实验材料,分组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效果。在各组实验结束后,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质,可由组长展示本组的实验效果并简述本组的实验设计流程,让其他学生在对比了各组实验方案和结果后,评选出最简便、最可操作并不失严谨的实验方案,激起他们创造的动力,形成创造——成功——创造的良性循环。

同时,在学期实验计划中,既要安排验证性实验,又要安排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类型和方式。实验形式的多样性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生物的认同感。

三、利用合作特质,提高学生能力

俞国良在《社会心理学》中说:“合作是指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课堂中实验小组缺少了明确的分工,实验大多成为少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秀”,或者全组学生推三阻四,实验过程不能顺利完成,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亦无法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易经》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在实验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生的合作切入点,充分考虑学生间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的合作提供可能。然后可适当的改变分组方式,在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及原则后,根据每组的具体任务和组员各自特长,让学生自己分组,自主分工,自定实验规划流程。

这样自主性的分工合作,不仅能使每个学生在群体的交流和个性的展示过程中,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产生存在感,培养了他们协同工作、和睦相处的团队精神及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有效教学中指出:“教学时要满足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具有最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质,以认知特质为基础,创造特质和合作特质为桥梁,那么我们的实验课堂必然能实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旭,周晓林.《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1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读能力 培养 中学生

就语文学科而言,自读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自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死记硬背正在走出课堂,取而代之的是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成了学习的媒介,教学过程的指向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训练语感要依托课本

所谓语感,就是感知语言的能力,是感受语言的活动。阅读作品离不开语言,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是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阅读的。读到生动的描写,学生应该能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读到形象的记叙,学生应该能根据经历或体验浮出表现;读到准确的说明,学生应该能勾画出概念;读到精辟的议论,学生应该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性,调动各类感官的功能,激励各类心理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敏锐而准确的阅读欣赏能力。

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朗读背诵。在语文教改的大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重视朗读背诵,因为没有朗读和背诵,就很难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背诵是量的积累,是必须的;朗读须专心,眼、耳、口、心同步,不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声音的高低、缓急、轻重,更重要的是读出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比如:“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雷雨》)这是鲁侍萍满怀悔恨的倾诉,朗读时,语调宜低,语速宜缓,语气宜重,尤其是“委屈”、“恨”、“悔”、“苦”几个字,一字一顿,感情应当是痛苦悲愤的。遇到难以理解的语句时,有时可以根据语义情境,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经验进行联想和推断,从语言的表面探求深层意义。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有时,可以先“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再逐渐通过知识的勾连、反刍慢慢消化。

二、训练学生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领悟并提取句、段、篇的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发现所要寻找的材料的能力。考试时现代文阅读和语言简述题尤其需要这种能力。学生有了抓中心、抓重点的能力,对所读的内容就有清楚、系统的认识,信息就会成为几条纲,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这个能力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分析中或化整为零,单思路深入;或化零为整,通盘考虑,找出有机联系的线索和结构,从而准确地把握主旨。

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可以分类设计练习。如有的要找关键词,有的要找关键句,有的要找某种典型材料,有的要找某种修辞形式,有的要找段落中心,有的要找过渡句,有的要找全文主题等等。教师一定要进行解题技巧点拨,传授一些答题经验,如抓标题、抓首尾段、抓每段的首尾句等。

三、训练学生的质疑和解疑能力

思考使人产生疑问,从而使人产生解答疑问的内在动力。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实质上是认识和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质疑能力最为重要。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极为广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引导学生质疑。疑问有时是他们不理解的内容,有时是富有创造性的深入思考的产物,都应该加以肯定、引导和解决。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我让大家自由提问,筛选出较有价值的问题分组讨论。结果,我们共收集到三十余个问题,其中不乏有价值、有深意的,如:玛蒂尔德的幻想有无积极意义?虚荣心和资本主义有关系吗?玛蒂尔德的悲剧有没有必然性?如何评价路瓦栽这个人物?本节课讨论积极,气氛热烈,学生在发言中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玛蒂尔德的阶级地位、经济基础、精神世界方面,甚至深入到人性的高度,全面地评价了这个人物,从而深刻地把握了主题。

四、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的思维活动,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感受,因为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以一当十,糅取各种人合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我们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从而获得完美丰富的形象。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应该很活跃,它的活跃程度将决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单一,有时繁杂,只有经过读者的再创作,经过一个甚至多个回合,创作与欣赏才算真正完成。在文言文和诗歌的学习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则含蓄简练,如果抛开联想与想象,大概只剩下枯燥和不知所云。当解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应是绿肥红瘦”这样的诗句时,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描绘画面,或者把诗句扩展成一个语段,要求或构思情节,或摹写场景,或虚写人物,不一而足。这样的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调动感觉器官,琢磨人物的心理活动。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音,课堂,口语能力

从多年口语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发现,口语测试中,多数学生英语发音过重且元音发音不太准确,语调也极不自然,没有语感,没有按意群停顿;口语测试且完全靠突击背书,回答问题过于简易、模式化。众多学生简述话题简述也很流利,但全是机械背书的结果,并不能真正显示学生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应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抓好语音

1.把好语音环节

语音环节是英语启门教学的首要关。尤其是初一新生入学后,需全面学习字母与音标。教师需经对比和阅读活动,进一步带学生发准字母与音标。课中如,在复习音标/ai/过程中,可利用my,cry等引出生词“try”,可把它们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这样学生易读、易背。还可,通过表演对话,分角色朗读,跟录音读等诸多形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预感、语调。

2.循序渐进的进行语音教学

初中学生在学会四十八个音标后,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因此更易熟练记住英语单词。在学习过程中如five[f1v]是个开音节单词,元音[1]就是元音字母i其本身的读音,根据读音写出,辅音[f][v]分别与f,v相对应,以这些发音规则,很快很容易就背会单词了,还可杜绝字母错位的问题。

由此可见,英语语音的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记住单词,还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其他知识。在学习过去进行时的中,现在分词的变化也充分用上了语音规则比如在重读闭音节时,词尾的后面如果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就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后加ing,这样学起现在分词非常容易。因此,英语语音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重重之重的地位。学生一旦掌握好的语音规则,就会伴随有相应的自学能力,独立会拼生词,接着迅速记住单词,进而加快学习步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营造宽松氛围,缓解焦虑心理

1.激励可增强学生信心

英语教师应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这样才促进学生大胆说、大胆交流并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如可培养学生英语课前大声朗读: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Today we are proud of our class.Tomorrow our class will be proud of us.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快、流、准”。

2.分组活动

小组可分3-6人一组,每组选一人做组长,进行督促、检查。分组活动可有助于学生紧张与胆怯,分角色扮演、对话、复述、辩论、讨论等众多形式活动,可有助于师生、生生交流与互动,从而学生能与愉快的氛围中说出,增强口语训练的有效性。

3.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流作出积极的反馈。最好尽可能使用鼓励的语言。比如:You are great!Your voice sounds nice.Practice more,and you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针对不太严重的口误,教师尽量不要中断其进行,更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说,引导向正确的方向说,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使他们不再胆怯,从而杜绝“哑巴英语”。

三、 注重英语课堂活动

英语口语课在初中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因而口语教学仅仅是穿插于阅读与写作等课型,与此同时,还与听、读、写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习得。笔者在英语教学中有心设计多样化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的口语训练。

1.积极使用游戏

教学中贯穿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现在完成时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比较难的时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呈现几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呈现周杰伦不开心一张图片,引导学生猜测: Why does he look so unhappy?进一步学生用现在完成时引导提问、回答:Has he…?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答案各具特色:第二个游戏是让学生表演一幕剧,关于河水一直被环境污染的,导致如今各种不良结果。学生扮演各种生物,引导学生说出,含有现在完成的句子。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效果非常好。

2.多提出问题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革;实验模式;开放式;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搞活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探索和创新和培养兴趣奠定基础。其次是实验教学中通过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践,而得到意志磨炼和创造性能力发挥的愉悦,激发了创新欲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了实验能力,但不等于提高了创新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造就出创新人才。实验教学可以开创灵感思维,在直觉和顿悟之中,豁然产生智慧的火花,而瞬间产生的灵感是实践中针对所要解决问题穷思竭虑后凝聚于某一点时的智慧火花。故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深厚的积淀。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启发和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理念、了解实验的重要性,仅仅依靠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化学理论和方法既是学生理解和认识化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从事化学创新研究的根本保障。因此,化学理论课教学必将是以传授前人知识的继承性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既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容易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如何解决继承性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矛盾是化学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的解决可能有两条途径:①建立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②将部分实验,特别是反映化学或相关学科前沿的实验结果引入理论课教学。实验不仅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且易于与科研和学科前沿相结合。这不仅可弥补探索研究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难以全面展开的不足,亦有利于学生建立实验理念、理解实验的重要性,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验课上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启发学生对实验原理及预习报告所出现问题展开思考,针对实验中易出现问题加以“启发式”说明,鼓励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观察和分析问题,遇到困难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做法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学生们纷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以极大的兴趣展开讨论。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如在“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行设计提取流程和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提前1-2周将设计实验的任务交给学生,布置实验的预习要求,简述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预习报告,指导和检查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检查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能否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能够独立完成操作,且能正确计算,对出现异常现象或误差进行分析指导,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报告的文字表达能力,正确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表达清晰。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提取方案,实验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可谓一举两得。

每一个实验,书上都有现成的步骤,如果把别人的饭炒上一千遍仍然不是自己的东西。熟练掌握并不等于创造。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方法并有所改进有所发现。想一百条路,有一条对了就了不起,就是一大创造;不让他想,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如粗食盐的提纯这一实验中,若只求结论很快便可得“精盐”,充其量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定论。倘若引导学生探索过程:怎样的浓度除去杂离子?pH值多少最合适?怎样得到最接近“精盐”的产品? 如何投料成本最省?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积累中有所创造,在创造中有所积累。知识并不都在书本上。例如,从化学实验普通的器皿中挖掘素材,一物多用激活思维。如普通的医用橡皮管,书上仅仅只是介绍作连接玻管导气用。但如果用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管的内外壁之中,可起到密封作用;将一小段橡皮管一端用小段实心玻棒堵住,则可作密封套管用;将一段橡皮管两端接上空心玻管、针头插入其中,可用作固定注射器进而控制滴速之用,等等。这些知识书本上不曾有过,很适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只要引导学生善加利用,想人所不曾想,实验室的每件器皿都会放出光彩具有魔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改革化学实验模式,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改革化学实验模式,包括实施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同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这是我们菏泽学院化学与化工系改革化学实验模式的成功探索。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的选题非常关键,要求教师了解化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动态,给出既有基本操作,又具有设计性、研究性,符合实验教学规律的题目。由于题目多样化、综合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应付自如,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动手能力,对每个实验都要了如指掌,并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同学们在接受实验课题后,各小组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历经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的改进和加工、试剂采购、采样、数据测试及处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过程,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应及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发展,以先进的实验内容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多次失败、挫折、迷茫,但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不断克服困难,改进实验方案和仪器设计,反复实验,终于取得了预期效果。

“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另外,要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它不光指实验室的开放,还指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讲到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时,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验证方法。这些实验往往不可能在课堂或学生实验中去完成,就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去解决验证效果与可行性。在实验教学中开放实验室可以将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结果的预测和验证,实验如何进行等,均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和掌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结束语

人类、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智慧,而人的智慧又依赖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育是超前的事业,必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创新性化学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充分考虑化学的学科特点和探索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建立起个性化、人性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以期真正实现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静岩[J].哈尔滨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研究,2006.04:14-143.

[2]黄锁义.陆海峰.潘祖光[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65-67.

[3]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J].化工高等教育,2003,(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