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服骨质疏松药物需站半小时
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避开饭点。双磷酸盐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进食后会出现烧心、恶心等症状。因此,吃双磷酸盐要避开饭点,而且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另外,这类药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药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饭前半小时,用大量温水送服。
不能平卧。服药后平卧,这也会加重对食管的伤害,因此,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
定期查骨质。研究显示,服双磷酸盐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提防季节交替引发骨质疏松
春夏季节交替,虽然天气转热,但是空气中还带有较重的湿气。一些市民提早换装,引发全身关节疼痛。记者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一个多星期以来,膝、腰等关节骨质疏松患者占到了该院门诊量的50%左右。
据福州市第二医院孙若秋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是骨成分和骨基质不断减少,导致骨骼变薄、脆性增生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年龄老化、停经等引起的,继发性则由疾病、药物、劳损等引起。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中医骨科专家林知难说,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前提,中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品含钙、磷、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可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不足。其次,要多晒太阳。阳光可把人体的皮下脂肪活性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质的吸收。此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调节全身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林知难提醒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一定量的钙剂,“但钙剂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因为钙剂吸收过多,容易引起血钙溶度增加,发生钙质沉淀,继而引发机体某些部位结石。”
过度饮酒和咖啡提高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它没有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专家表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康南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要做好四点:
一是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钙银行”储备越多,到了老年自然就经得起钙流失。
二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资料显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推荐需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四是发现并监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不喜欢体育活动、长期室内工作、饮食不规律、接触激素类药品等。对于这些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加强健康教育,提早科学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关注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包括: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股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永源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副主任医师游利表示,人体一般在35-45岁左右会达到骨峰值,此后会出现降低。但不是说每个人无论生活方式如何,都能够达到骨峰值,有的人35-45岁的时候骨峰值远远低于同龄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骨质疏松确实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一些年轻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少年轻人现在的体力活动相对较少,骨密度容易下降。另外,不少女性在天气较热时会遮挡阳光的照晒,其实紫外线的照射本身对于钙的吸收是有益的。长期如此,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绝经后女性易发骨质疏松
有报道称女性绝经后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此时也应注重骨密度筛查,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潘永源解释,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要及时发现骨质疏松,一般都是通过早期骨密度筛查实现的。骨密度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一般来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而女性在绝经后骨密度会出现突然下降的趋势。关于骨密度的筛查比较多样,包括腕骨、足跟筛查等多个部位,但临床中在判断骨密度时,一般以髋骨和椎骨筛查为标准。如果通过骨密度筛查发现人体骨密度较低,就要留意骨质疏松的出现,也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以髋骨、椎骨筛查作为标准
潘永源进一步解释,之所以将髋骨与椎骨的筛查作为标准,是因为髋骨与椎骨为人体承重骨,而对于腕骨、足跟等处的检查不能作为最终标准是因为其为非承重骨,本身就容易出现一些情况,但可以将这些筛查作为骨质疏松筛查的一部分用作参考。其实骨密度筛查并非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惟一办法,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定量CT检测、超声波测定等。但骨密度筛查所需的经济成本较低,本身简便易行,对医疗器械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中,一般以骨密度筛查为主。
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时可进行筛查
一般来说,男性40-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一般来说,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以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等,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人群来说,目的在于预防骨折的发生,另一目的便在于延缓骨骼功能下降的过程。
预防骨质疏松症有讲究
经常运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其发生与缺少运动有很大关系。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时会不停刺激骨组织,钙质就不容易丢失,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也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所以,要预防骨质疏松,经常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膳食。从儿童时期就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骨头汤、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
前不久,57岁的吴大妈,在金华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室里,经过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这已是她近来第二次骨折,腰背疼痛是她的老毛病了,前一次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她被确诊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躺了一个多月后,身体好转,就没有复诊。没想到,前两天在转身用力开窗户时,又骨折了。
据金华市名医、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包茂德介绍,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患骨质疏松的男女比例约为1∶5,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将急剧上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为严重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绝经后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其骨量处于快速丢失阶段,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加强健骨运动,很容易发展成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往往来得无声无息,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出现骨折时已是严重阶段,应多加注意。其最主要的症状是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持续性疼痛;最明显的症状是脊椎压迫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及驼背现象,腰背痛会持续加重;骨头因疏松而变薄,变脆弱,可能会在转身、打喷嚏、开窗、持重物等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如果打喷嚏、咳嗽或轻轻一碰就会骨折,说明骨质疏松已经非常严重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现象,所以有些患者到了骨折时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症。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包茂德说,万一骨折及时治疗是上策。如果不寻求积极治疗,再发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有统计数字显示,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会增加4倍,而发生第三次骨折的风险增加6倍。虽然每次骨折后,骨密度检测相差不大,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骨骼强度大大下降,这就是很多老年人会发生多次骨折的原因。
相对来说,骨质疏松治疗周期比较长,西药以用药为主,结合补钙等基础治疗,而中药则主要用补肝肾强筋骨的方法,中西并举,更有利于缓解和改善症状。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 ml、白酒60 ml、葡萄酒240 ml或开胃酒120 ml之内。
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预防跌倒。老年人>90%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知识要点
骨质疏松症的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骨质疏松症是第4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1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 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 080亿元人民币。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早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自我检测以下问题可以帮助进行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自我检测,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者,则为高危人群,应当到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
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 cm?
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1周中只有1~2天不饮酒)
您每天吸烟>20支吗?
您经常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这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误区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0-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减低,从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是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人类最普遍的骨骼疾病,全世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疾病中已上升到第6位[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OP是一种与激素、年龄、运动、饮食、体重和种族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缺乏运动是加速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2、3]。早在1989年WHO就明确提出OP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1992年北京国际O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4]。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将其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与只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相比,以探讨运动疗法的疗效。旨在寻求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5月一2013年4月选择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四个社区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50名,共200人,年龄55~87(平均65.31±9.72)岁。其中男73例,女127例。
入选标准:(1)年龄55岁以上;(2)符合国际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具体标准:骨密度(BMD)下降达到或低于峰值骨量-2.5 SD者为骨质疏松;(3)伴有周身骨痛、腰背痛、肌肉痉挛等症状;(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风湿病等内分泌性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干预前的骨密度值、疼痛分和临床症状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成两组,各100例。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的为干预组,只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为口服元素钙和维生素D或口服福善美,注射钙制剂。
1.2.2 干预方法 由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对干预组病人进行运动疗法具体指导。所有运动均为有氧运动,运动训练每周锻炼5~7次,每次45~60 min。尽量在阳光充足下锻炼,室内外结合。坚持适量、全面以及微超量恢复性训练原则。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且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强进行小量的超量恢复训练。运动强度以低中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推手等活动为宜。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如局部症状突出,在坚持全身整体运动的同时也要结合局部运动。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性质的运动:如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运动受限,不得不卧床者,要扶病人坐起,协助其依次活动肩、肘、手指、髋、膝和踝等关节,达到运动目的。如下肢无力者,可做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反复放松、绷紧大腿小腿肌肉方式进行锻炼;如腰背疼痛者,可结合腰背肌肉锻炼立正姿势,足尖慢慢踮起,足跟抬高,挺胸抬头,然后足跟向下着地,反复锻炼。
1.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包括(1)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记分法: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中医症候量表测量。量表包括6条自评条目:周身骨痛、腰背酸痛、抽筋、下肢无力、乏力、出汗。对前三项实行0、2、4、6四级记分,对后三项实行0、1、2、3四级记分。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症状选出最适合的分值,总分27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2)腰背四肢疼痛分级评分法:根据疼痛的程度分为5级:依次为负重后疼痛,记1分;活动痛,记2分;休息痛,记3分;运动受限,记4分;服止痛药,记5分。每级又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依次记0、1、2、3分。二者分值相乘,最高积分15分,无疼痛记0分;(3)骨密度:双能X骨密度仪(DXA),对病人治疗前、后(每年一次)分别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每6月一次)分别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双人双机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00人中男性73人,占36.5%;女性127人,占63.5%。年龄55~65岁66人(33.0%),66~75岁63人(31.5%),76~85岁48人(24.0%),>85岁23人(11.5%)。本组妇女中自然绝经者163例占81.5%,其余37例为子宫和/或卵巢切除者占18.5%。4个居委会居民在年龄、性别、生育史及绝经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例占12.0%,初中及高中140例占70.0%,初小及文盲36例占18.0%。见表1。在从事的职业中,脑力劳动46例占23.0%,服务及体力劳动122例占61.0%,家庭妇女32例占16.0%。见表2。提蓝居民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情况优于其他[5],但对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与增龄相关的一种缓慢骨丢失。最常见的特征为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和易致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6、7],是一种影响生命质量的常见病。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及腰背疼痛,肌肉痉挛,下肢无力等症状。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由于临床应用各药物只分别作用于骨重建的某一环节,需同时应用,且价格昂贵,老年人吸收利用率差等因素,非药物运动疗法开始得到重视和肯定。
3.1 缺乏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骨密度比缺乏运动的同龄老年人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他们继续补充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其可能的机理:缺乏锻炼,骨内血液循环减少导致骨内基质和矿物质减少;户外运动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食欲降低,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缓冲肌肉酸质的钙不足。这些均使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造成骨量丢失增多。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尤为多见,据国内外临床观察统计显示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8];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骼,肾与骨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骨髓”,“肾虚,腰脊痛”,出现腰脊痛、骨髓酸痛、膝软乏力、筋骨挛缩、倦怠汗出等症状缘于肾精亏虚、骨失濡养。疼痛多伴软组织抽搐,夜间腓肠肌痉挛。国外学者认为,疼痛是由骨量丢失减少,椎体压缩变形,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脊柱变形前曲,腰背肌为纠正脊柱不良姿势,加倍收缩,从而使肌肉疲劳甚至痉挛所致[9]。老年人往往因为疼痛、乏力和运动协调平衡能力下降易于摔跤的恐惧,不愿运动。而长期缺乏运动,肌肉收缩对骨刺激应力减少,骨量不足,可使正常骨代谢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钙溶出,尿钙排出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萎缩和骨质疏松症。
3.2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运动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可缓解因年龄增长而丢失骨质的过程,从而保持骨的正常形态。其机制在于: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运动增加了骨皮质血流量,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增加,促进骨形成;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钙含量;运动还可以在增加骨质的同时,增加骨组织对血钙利用。另外,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促进体内钙吸收。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
3.3 运动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运动对骨的生长和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虽已得到肯定,但其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对骨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适宜进行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及疗效研究甚少。
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进行对症运动指导,鼓励其在家做肢体活动和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条件下的户外运动。根据骨质疏松症病人病情和具体症状的不同,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活动大肌肉,再活动小肌肉,最终做到尽量多的肌肉得到活动,使其相应的骨骼受到一定的生理压力;逐步进行微超量恢复性训练治疗。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参考运动的适宜心率=170一年龄),以病人感到轻度疲劳、汗出、心率不超过本人最大心率的80%,休息后可恢复,全身各部位无明显酸痛不适为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坚持一段时间后,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
总之,骨质疏松症主要累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约1510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两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因而迫在眉睫。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维持中老年时期的骨量、减小骨量丢失速度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核心和避免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10]等三方面内容来进行,防治骨质疏松任重道远[11]。根据患者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干预,从而更有利于患者采取预防骨骼健康的行为,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致谢:论文资料的积累得到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里委会干部的帮助,论文的写作得到上海市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鲍勇教授的关怀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操良玉. 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94.
[2] 高素霞,孟和.运动缺乏病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82.
[3] 王法全.骨质疏松与力学[J].力学与实践,2004,26(3):94.
[4] 何成奇,熊素芳,易文远。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4): 10-12.
[5] 姚保富,许祖芳.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2,10(11):1767-1768.
[6] 章振林.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方向[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1―362.
[7] 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等.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 [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6-370.
[8] 张宝慧.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804.
[9] Marcus R.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Best Practice andResearch [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02,16(3):309―327.
[10] 夏泰. 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其防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9):719―720.
[11] 章振林. 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53―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