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骨质明显缺钙,临床症状是周身骨痛、骨形改变,易发骨折。本文通过分析75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情况,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共75例,男33例,女42例,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平均年龄(72.53±6.4)岁。病程2d~3年。骨折的部位:胸椎13例,腰椎13例,股骨颈骨折40例,桡骨远端骨折9例,其中骨折有2个部位以上10例。
1.2方法本组全部骨折均采用卧硬板床,桡骨远端骨折用石膏托外固定。
2护理
2.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悲观、恐惧心理,加上骨痛,常不配合治疗。要进行心理治疗,鼓励和开导患者接受治疗。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有利于恢复健康:骨质疏松使患者体力活动、正常的社交活动能力下降,骨折又加重患者痛苦,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使其消除顾虑,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与患者一起分析病因,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生理性蜕变过程,且一旦发生,病程较长,使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合理配餐,给予富含钙、磷、VitD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制品、粗杂粮、芝麻、绿叶菜等。饮牛奶250~500ml/d,戒烟、限制饮酒及咖啡。
2.3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雌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案,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同时指导患者选用恰当的钙剂,轻度骨质疏松每日补充1000-1200mg;中、重度每日补充1500mg;补钙应每日均衡,且应分次进行,补充钙的同时还需补充维生素D及骨代谢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锰、铜、锌等,以促进钙吸收及骨沉着,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2.4康复护理胸、腰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床上拉吊环或举哑铃。恢复期选用助行器、手杖、踏车等运动,根据个体评估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微波、按摩、针灸和关节松节术相结合,缓解疼痛,全身松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如能坐轮椅或步行者,有太阳时每天户外日晒2~4h。
3结果
桡骨远端骨折9例,6周后治愈。4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个月,扶拐下床行走34例,占85%,胸、腰椎骨折26例,3个月后,12例有神经损害不能下床,其余14例恢复较好,能下地行走。
4讨论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引起的骨折,给老年人带来了痛苦,致残率高。老年女性雌激素缺乏。老年人由于钙摄入、吸收减少,加上户外活动和日晒受限,使VitD合成不足,影响钙的吸收。由于老年人锻炼少,骨骼肌的血液循环减少,使骨骼钙质容易被吸收和排出。老年人运动迟缓,听力减退,遇到意外、损伤的机会随之增加。由于骨矿含量下降,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对创伤、神经、肌肉灵敏性和软组织缓冲力降低,轻微外伤就可导致骨折。加强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合理活动和饮食,适当补钙,避免意外受伤和跌倒,尽可能地使老年人居住环境明亮和简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全面综合治疗的同时争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骨折的危险因素有正确的认识,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84.
[2]丁里玛提,兰建忠,胡梅.骨质疏松症并发常见骨折的治疗.中华医药杂志,2008,7(6):4.
关键词:老年病;骨质疏松症;护理
0引言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种亚型:工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000年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达到84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6%,其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已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护理措施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选取40例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其中男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63.2岁;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出现骨折现象5例。
1.2方法
传统护理组:注意老年人的补钙,并给予适当的运动。
综合治疗组:针对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疼痛的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对有骨折现象的进行骨折并发症护理。
1.3护理评估
有效:解除疼痛,情绪稳定,无社交障碍,精神状态良好。
无效:疼痛未减轻,发生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进行组间检验。
2结果
2.1一般结果
2.2不良反应
病例基本无不良反应,但2例采用传统护理的病例出现疼痛现象,发生率10%。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分泌因素(骨代谢失衡);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量减少;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痛:早期无症状,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骨痛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缩短,严重者驼背。骨折:患者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常见部位有脊柱、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呼吸功能下降:脊柱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使呼吸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疼痛卧床休息时,使用加薄垫的木板或硬棕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使腰部和脊柱的肌肉松弛,从而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减轻疼痛。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可采用光疗和电疗等,以缓解疼痛。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等[1]。
日常生活的指导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止跌倒和损伤。指导老年人选择舒适、防滑的平底鞋。日常用品放在老年人容易取放之处。建议老年人使用手杖或助步器,保持活动的稳定性。加强巡视,尤其是在用餐、洗漱和如厕期间,预防意外发生
运动的指导上如无特殊的禁忌证,每天适当体育活动和户外日光照晒。因疼痛而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关节的活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的训练因骨折而固定或牵引的老年人,每日尽可能活动数分钟,如上下甩动肩膀,扭动足趾,做足背屈等。
骨质疏松老人的饮食应适量,勿暴饮暴食,进食七八分饱即可。
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减少盐的摄人量;适当控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增加含维生素C和含铁食物的摄入;增加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量避免饮酒、喝浓茶、浓咖啡和碳酸饮料等。
对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使用减压工具,预防压疮的发生[2]。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腰部垫枕,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不弯曲、不扭转;股骨颈骨折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同时加强老年人用药的护理[3]。钙制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在使用降钙素时要注意有无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表现。服用维生素D时要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使用雌激素的老年女性患者要先详细了解家族中的肿瘤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史,服用期间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定期做和妇科检查。二膦酸盐应在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用饮料。禁止平卧,最好取立位或坐位,不能咀嚼或吸吮,避免发生口腔溃疡静脉注射时,注意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另外需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应该和老年人倾心交谈,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强调老年人资历、学识方面的优势,增强自信心,鼓励老年适应改变。
总之,合理、细致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金梅.5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7; 140-141.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发病人数已逾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4.6 家居安全,预防跌倒老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退化,反应慢,应多适宜运动增强反应和平衡力。清除房间里及周边的环境障碍,保证行走安全。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临床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5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 是多种病因单独或综合地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降低, 骨基质有机成分和钙盐沉着均减少, 但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临床表现为骨痛和骨折, X射线表现则以骨皮质变薄及骨小梁减少为特征。这种隐匿性病变, 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 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相混淆, 容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所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重要的骨折原因, 亦往往是骨质疏松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1, 2]。在中老年人中, 女性尤为明显。尤其是女性绝经后, 由于体内性激素下降, 骨形成延迟, 骨骼的分解速度大于生成速度, 加速了骨质疏松的进程。某些因素也可加速发生骨质疏松的发生, 如营养不良、骨折、外科手术、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 本院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 尤以女性突出, 而女性中中老年妇女居多, 因骨质疏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所以没有引起大多患者的重视,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总结了92例50~80岁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患者, 均为女性, 均已通过X线和骨密度确诊。年龄为50~70岁60例, 71~80岁20例, ≥81岁12例。其中上肢骨折31例, 下肢骨折36例, 腰椎压缩骨折12例, 肋骨骨折位7例, 其他骨折为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 d, 观察时间1年。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补充维生素D和摄入足够的钙, 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增加日照, 多做户外运动和适当运动。
1. 2. 2 定期测量骨密度, 早预防, 早治疗。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心理护理 患者就医时, 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 尤其是女性老年患者, 大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 既担心给别人添麻烦, 又怕经济负担重, 又对自己的疾病愈后忧心忡忡, 这些心理状态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生活经历、经济情况及家庭状况等, 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用得体的举止, 和蔼的眼神, 亲切的语言来加强护患沟通, 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使其早日康复。
1. 3. 2 舒适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卧床休息时, 应在硬板床上加泡沫垫, 保护骨突出部位, 防止受压, 并多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褥疮的发生。枕头不要过高,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患者站立时头向后仰, 收腹挺胸, 坐时则要双足触地。对于腰背疼痛剧烈难忍的患者, 要及时给予服止痛药。要注意保暖和寒冷刺激, 平时要用温水, 以防肌肉痉挛。患者还要选择的鞋, 鞋底要防滑, 外出活动时要备好拐杖。
1. 3. 2 积极锻炼身体 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坏加快,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也有刺激作用, 能促进骨形成, 减少骨量的流失, 可减慢骨质疏松的进展。作者对35~60岁妇女做过观察, 爱运动和不经常运动的女性比较, 发现前者丢失的骨质较少。研究还发现, 运动能使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率推迟10~15年, 经常在室外散步、慢跑、练功, 可使全身骨骼肌收缩, 增加骨内血流量, 有利于促进骨形成, 减少骨丢失。日光浴还可以有效的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 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1. 3. 4 戒除不良嗜好 经常吸烟、酗酒、饮用咖啡及浓茶会增加钙的排出量, 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研究表明, 吸烟的妇女比不吸烟的妇女绝经提前2~3年, 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生[3]。告知女性患者要忌烟限酒, 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不可吃太多的肉食, 因太多的肉食可使酸性灰分含量增加, 也会使尿钙也增加。
1. 3. 5 饮食干预 要注意饮食合理, 营养均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可造成血浆蛋白降低, 骨基质合成不足, 新骨形成落后, 如同时有钙缺乏, 骨质疏松即会很快出现。维生素C缺乏也可使骨基质形成减少。所以食品要多样化, 粗粮细粮合理搭配;要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富含维生素D及含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应指导患者吃适量牛奶、鸡肉、牛肉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1. 3. 6 并发症预防 加强安全防护指导, 病房设施要简单, 病床的高矮适宜, 要设防滑标志, 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 走廊设扶手, 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2 结果
92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5~10例患者, 有1例因摔倒后骨折, 其他无再发骨折, 采用骨密度测定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 均显示骨密度含量增加。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 尤以女性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方式、环境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的生活习惯, 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4, 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 患者不以为然, 未能及时诊治, 导致延误治疗, 从而引发全身骨痛进而引起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都好转出院, 随访5~10例患者, 骨折率大大降低, 骨痛的痛感明显好转, 骨密度也都有明显增加。所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能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党莉.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痛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7):664-665.
[2] 吴雪. 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3):195-197.
[3] 黄根柱. 女性要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家庭医学, 1995(8):12-13.
[4] 曹杨.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8):183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年龄在60~85岁,平均72.5岁。男性52例,女性68例,女大于男。并发腰椎压缩骨折 37例,股骨颈骨折19例,桡骨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PIX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桡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检测,桡骨t值
1.2疼痛评估方法
1.2.1评估量表 选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字记号。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2.2 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入院8h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35例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59例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26为重度疼痛。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按原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组60例采取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实施疼痛相关护理; 此后每日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及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并记录在《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予止痛药给药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予以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
1.3.2干预组
1.3.2.1入院健康宣教 护士主动问好,以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解答患者疑问; 并介绍现代医疗的先进性,对本科精湛的技术力量进行介绍,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沟通。
1.3.2.2合理饮食 注意日常的饮食,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有研究认为低的蛋白摄入量与椎骨和股骨骨质的丢失呈显著正相关,膳食中较低的蛋白质摄入导致骨质的丢失,故应指导患者应吃适量鸡肉、瘦肉、牛奶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另外鼓励老人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医护理:脾气虚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脾益气类药食为主,比如豆腐虾皮汤和黄豆猪骨,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的作用,吃核桃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肾强骨类药食为主,比如服用纯奶、骨头汤加枸杞等。
1.3.2.3适当的锻炼 活动肢体时动作要轻,不可突然用力。对活动能力强,无明显腰背痛患者,指导做步行训练、健骨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体质较差,腰背疼痛明显,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予卧硬板床,鼓励患者在床上尽可能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以防止骨质疏松和废用性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气滞不行,血经不通,筋膜失养,不通则痛。传统的太极拳以及现代运动项目均可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3.2.4疼痛护理 ①采取卧硬板床的方式,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碰触受伤部位。②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如观看电视节目,听听音乐,并多与患者聊天。③采取矫形器或物理疗法,如对疼痛部位实施低中频电疗等方式[7],进行疼痛护理。④症状较重者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⑤耳穴埋籽:与疼痛耳穴敏感点埋籽,按压3~5 min/d,保留天数:夏天1~3 d,春天3~5 d,冬天5~7 d;⑥麝香片超声透药治疗,2次/d,30 min/次,能使机体局部消肿、消炎、活血通经,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1.3.2.5心理护理 患者参与疼痛管理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黄帝内经》也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通过让患者了解疼痛、参与疼痛管理来缓解疼痛。
1.3.2.6用药指导 非甾体类抗炎药应于餐后30 min~1 h服用,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选用可咀嚼的钙片和阿法骨化醇同时服用,可促进钙的吸收,饭后1 h或睡前服较好。钙剂需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
1.3.2.7并发症预防 加强安全防护指导,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1.3.2.8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预防OP 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对本症尚缺乏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证实,骨质疏松的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做好早期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其危害。Halioua 的资料表明,终生适量钙摄入和终生体力活动是减少成年后骨质丢失的有效措施,提倡预防应从孩童开始,保持终生。
1.4效果评定标准采取数字评分法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具体的分析判定标准如下: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两组疼痛情况,护理干预1年后,在医院或电话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组在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从上表1可以看出干预组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术下,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不适正在循序渐进的改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轻度疼痛的例数渐渐增多。现如今,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情况下,60岁老年人有1.3亿,其中有9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90%,男性为6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引起的骨痛和骨折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威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