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

信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系统提出来的,简单讲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职业素养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信息技术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从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相关职业或其他职业时所需信息素养的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教学实施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学科教学并不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学科专家,将来从事相关职业。但是,蕴含其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科素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从来就不可或缺,更不能削弱。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反而能够更好地实践素质教育理念。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上述定位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与技术割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有信息但缺乏技术;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技术但缺乏信息。由于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发展而来,还没有完全构建起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范畴,以及基于此范畴的信息技术课程逻辑体系,可以说当前中学教育阶段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学生全科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当前人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向中小学教育介入的趋势下,要防止将学科教学与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割裂开来的做法,不能单搞一门所谓的人生职业规划课程,因为对于人生职业的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将来偏重于以什么信息和技术谋取幸福的选择和规划,因此应该将其融入到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中来。

二是技术色彩太浓。狭义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当然是基础,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电子文档、网页、动画、编程,上网、发邮件、搜信息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信息与技术割裂”,将大量课时、资源和人力耗费在“技术活”上,致使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本身被湮没。而且,所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也仅仅是将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来使用,对学生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该类研究课题的重点。另一方面,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技术而缺乏信息,是造成学生厌学,而热衷于游戏厅的原因之一。

三是窄化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当前,还没有形成以计算机教师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科教学为阵地,整合学校图书馆,其他学科教师全员承担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校长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进行全员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从而推动信息社会的全员信息教育进程。其中,最可行的变革应该是打通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教室等信息节点,成立学校信息中心,统筹实施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并使其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智囊机构。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制度安排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新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打破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活”的尴尬局面,需要我们敢于杀出重围,敢于走出新路,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的基础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整合散布在各个学科学习中的信息技术需求、学生职业理想所需的共性信息素养需求,按照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的范畴,着眼于奠定学生信息基础,进行编排,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构成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二是课程的信息技术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安排,毫无疑问,这是新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信息的本质在于交流,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交流和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是课程的应用性。学生将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营造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掌握技术、发展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要在新体系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信息与技术的关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四是课程的统筹性。新的体系和机制最大特色在于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信息节点参与,统筹实施。一方面,它立足于为全科学习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和综合运用。

五是课程的阶段性。打破现行按年级划分的旧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按四个阶段实施新体系,即小学中低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初中段、高中段。与年级段相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自身的阶段性划分,划分的依据是全科学习阶段性发展理论。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目前,核心素质体系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来,这表明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蕴含着智能因素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涉及全体教学对象,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持续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时代的呼唤。

素?|教育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孩子们的均衡发展,使学生达到“五会”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为学校的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使得在应试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体育教育有了一个新的机遇。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大家意识到: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确立学校体育的新地位,把学校体育作为推行教育整体改革中的一环来抓。以育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使素质教育在人们心中扎根,在人们心中生长,在人们行动中喜结硕果,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时代人才。那么,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必须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核心素质的认识

传统的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方针的落实,突出了膨胀智育,缺德育,缺美育,挤体育,压劳育……向社会推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应试型“人才”,降低了教育质量,也就是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中,使得不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组织中形成了一些难以突破的思维痼疾和教育观念,往往表现在醉心于、满足于陈旧的教学方式并重复套用多年的经验和做法。例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的教法,本来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去想象诸如小白兔、小青蛙是怎样往前跳的呢?并不断提示学生,在想象中模仿出小动物的跳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地对动作提示出技术环节上的要求和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这样,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便很轻松、很自然地被学生掌握了。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很呆板地、自己不停地示范,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使得学生越学越乏味,越练越没趣,最终影响到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因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责备求全,用语呆涩、单调,只会把动作技术要求强加到学生头上,板着脸孔大声吼叫,强迫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是厌恶心理,结果,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学习并运用新的理论、观点,改变教学模式,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的研析和借鉴,用新的视角来加深自身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利用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加快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阶段素质教育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通常将体育教育片面的理解为“达标”教育,也就是这个观点,造成了广大教师、学生都在为“达标”而奋斗。这个观点强调达标成绩,造成了课堂教学的顾此失彼,使得教者在教学中只注重个别项目,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综合、协调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学习的动机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懈怠心理的形成。素质教育是彰显个性、促进主动发展的教育。其首要观点是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认清上体育课的意义,并能够自觉、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地掌握学法,从而达到能够自悟、自练、自调、自控的学习程度,从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想诱发学生的激情,必须利用体育教师的引领、带动、示范、纠错、评价作用。要长期不断地充实自身,吸收新的知识和理论,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使自身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讲解中能够挥洒自如,能够旁征博引,从而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奋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每个学生还应进行了不同起点的指引,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实施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

3 优化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于2014年初正式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核心素养体系”这一词汇引人关注。而早在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一直伴随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生成和完善。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只有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核心素养,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当下,核心素养体系早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最基本的方向指标。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尤其显得格外重要。教育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措施,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小学,是整个核心素养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本人认为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改变对小学生体育特长培养的策略?”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所要考虑的,更是所有体育教师群体和其他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教育人士都应该为之深为思考的问题。就此并结合个人理解提出如下认识供参考。

第一点,首先我们应该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思想目的,要脱离以成绩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文化的评价标准。因为成绩不能全面的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它只能作为一个人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这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容易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差就把他认定为差生,从而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忽视其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一视同仁,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并不冲突,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潜质专长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己特长,已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其次,体育课在中国教育思想中不够受到重视,体育课被其他课程替换冲走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也觉得这样很好,可以让孩子多读点书,从而导致如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免疫力也随之下降,肥胖率也因此快速上升,经常出现小病大患,也因此耽误了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而这对于我们积极提倡大力提高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的意愿是相违背的。正如所言“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又怎么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读书呢?我们应该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让核心素养贯穿始终,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性的全面性的教学,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进步。而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先从自我开始真正的正视体育,端正我们自己的教学态度,重视体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珍惜每周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程,不能再对体育课只是应付了事,应该把握好每节体育课40分钟的每分每秒,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足够的运动锻炼,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增强体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们的体育特长?这就得让我们从本质出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最基本的游戏开始逐渐向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而通过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们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第二点,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仅局限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教学方面。忽视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或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针对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分析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时,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家长因素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因而我们应该改变家长对于教育的旧思想,让他们从以前的一切以学业为重,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所有的观念向学生全方面素质培养转化。以教师的角度向家长们阐述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支持和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增加学业上的压迫,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适得其反,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和严重的叛逆心理,而这样对于他们的成长则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家长那获得支持,向他们解释参与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家长们认识和了解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防止落后的不科学的学习理念使得学生的发展变得不平衡。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正确的学习理念,重视家长在学生体育运动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让家长们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学习和培养体育特长,并且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体育运动中,让家长和学生在开心友爱的运动氛围中减少之间的代沟,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从而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和发展。

第三点,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引领者,而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两者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关系。单就小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而言,教师平时应该主动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个人专长、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等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施教。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们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友善的氛围当中,感受集体活动所带来的魅力,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激发对各种体育项目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的学习,从心底爱上体育,真正的参与到体育特长的培养当中。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独立,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秀精神,增加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从素质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达到学生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德智体全面的发展。

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的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能够把知识加以综合化、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须必要的。而在知识化能力的关系上,实现将知识作为一种手段到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转变,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特长,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推动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体系的建设真正的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郭计增.《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够帮助自身掌握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合作学习需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通力合作去共同学习和完成相应的任务与目标,所以必须建立于一个健全的教学安排与计划之上,对教师而言,一定要将备课工作做好,这样才能有效管控好整个课堂的气氛。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许多学习小组在课堂中的合作不顺畅、效果不理想,使体育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探索出一套合理、科学的体育合作学习模式与方法是本研究期望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相互交流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扮演主体的角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挖掘学生的兴趣,及时掌握好每位学生的特点与潜在的优势,为其创造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创造力。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应该考虑各个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素质结构与发展状况,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能充分体现研究者的价值并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经常通过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从而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例如,在“集合―解散”训练活动中,教师先将全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开,各个小组在解散的状态下听到教师发出的集合口令后开始集合,从而比赛最终集合起来的时间长短以及队伍整齐度;此外,从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去评估各个小组成员的精神饱满度以及站姿,最终综合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并给予表扬,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提高了动作质量;又如,组织一些具有创编性质的游戏,促进学生之间能集全体之力量与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途径与方法皆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提升自身使用社交性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达到及时沟通与相互尊重,最终使彼此间形成良好的默契程度,进而提升整个课堂的活跃氛围;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里积极质问以及请教的主动性,以及说服他人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建立于教师主动和科学的引导之上,这些语言与动作对于一个成功的合作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也是教师群体通常最难以重视起来的一点。

2.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仅仅属于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充分体现着集体的力量与团体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成败。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但需要教师积极去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之中,使其由被动学习转换成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其深深体会到小组的合作以及团体力量会造就自己最终的成功,而自己的努力也造就了小组的成功,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拥有更强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其求知欲、表现欲以及成功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与锻炼中。例如,研究者在“快乐体育”游戏规则学习期间,先为学生营造出自己前方有一条河流以及河对面生长着一片硕果累累的果树林等着他们采摘的情境……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接着,研究者说道:必须是第一名乘船过去的人才能吃到果实,即每两名学生合作在事先提供的呼啦圈里到达对面的果树林,原则上谁也不可以超出呼啦圈的范畴,这就给学生相互合作创造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他们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是两个人并肩跑,有的是一个学生背着另一个学生跑等,与此同时,呼啦圈的位置也有多种方式:有的放于学生肩上,有的被挎在腰间等,这样每组学生在游戏中就是一个共同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自主通力合作能力,还给予了他们更大的创新合作思维空间,还有利于研究者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追求多一份快乐,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课堂的乐趣,这是增进学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体育的终身目标。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步骤

1.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超出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还要体现出小组的通力合作,以共同配合为主,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对于栏间距和栏高等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致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对于一些教材内容里的重点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在学习和吸收的期间难以接受,但是这些难度较大的地方又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仅仅依靠教师相应的引导并不能有效解决,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针对上述情形,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设以及小组的沟通与合作才能达到最终的解决目的,因此,就得靠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了。

2.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合作学习目标

在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知晓自己在合作学习里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任务,以小组共同完成为团队目标。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过的基本动作进行自由创编和组合,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会演等都可以在课堂中表现出来。

3.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课堂教学中小组的建立并不能局限于表层之上,而是要以学生各方面因素为中心去建立,可以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综合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去考虑,不能把素质好的学生都安排在同一个小组内,尽可能把能力各有所长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务求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期间全面发挥出自身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运动成绩等,最终有效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例如,把身体综合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安排到较强的那一组,使他们能通过练习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较强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去最弱势的小组里担当指导者的角色,从而使其在指导期间发现解决问题并不能依靠单一的方法和手段,应学会因地适宜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合适的措施与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乐于助人以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体责任

个体责任指的是小组各个成员应该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以及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也是最终实现成功合作的必要要求,只有个体责任得以落实,才能让每位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要承担的责任,并促使其有事可做,还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亦是促进合作性学习的必经之路。

5.及时作出评价

合作学习中有如下几种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组内定期开展相应活动,如自我总结、分析出F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评估各个成员的学习态度与结果等,这些都可以促进每一位成员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其有效改进。另外,教师也应做好对各学习小组成绩的评价,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和做得不足的方面及时作出评价,使小组成员荣辱与共,从而更好地提高以后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

对于个别教师而言,他们往往将过于容易的问题安排在合作学习中,同时还要求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广播操教学中,某个动作非常简单,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但这时候老师却偏要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这就显得没必要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内容的学习必须建立于合作学习之上,可是对于各个学校、班级以及课程内容而言,需不需要采取合作学习以及通过哪种形式去实现合作学习结果都不尽相同,研究者觉得合作学习应该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采用合作方式解决运动技术问题,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等等这些都值得教师思考。

2.毫无准备的合作学习

成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于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安排与计划之上,教师应该事先将备课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控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的放矢,最终避免出现小组合作只是停留于形式之上。教师在课堂里无法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实现成功的合作”以及时间和环境因素等,最终造成“合而不作”等学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合作的现象。

合作学习属于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富有趣味性,它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应该针对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一个师生相互间和谐共处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从而使其更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担当学习主体的角色,最大化发挥出合作学习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现实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体育课有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但是小组合作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展开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最终学会独立、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以及解决问题,这才是每位体育教师育人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马孝志.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

[2]郑会娟,张娅.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1).

[3]萨出日乐图.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徐艳红.以“自主―合作学习”为视角例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移洁.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2.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是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强魄的身体。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与终身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就要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的去进行体育运动,加强自身的体质。这也是为学生日后的高强度的学习阶段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本文结合目前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来简要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让他们能够有意识的保持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体育 终身体育 培养措施 现状分析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一个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从而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改变以及乐趣。在大部分的小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其实是十分匮乏,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没有进行一个创新性的设计,导致小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因此,教师要能利用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也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来简要谈谈如何具体有效的来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意识,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贯穿一个人一生所保持的一种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一生进行的体育锻炼以及接受各种体育理念过程的总和,它也能称为是一种终身的体育教育与学习。一般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人群,会自发的自主的去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没有固定的教师与体育锻炼时间,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去学会调整自己的锻炼时间,学习新的体育锻炼知识。

什么才是养成了终身体育意识的表现呢?(1)运动者能够自发去进行体育的锻炼,并且逐渐形成一个规律性的锻炼周期;(2)运动者往往会有一个长期坚持的锻炼项目,单纯的爱好跑步或者打球等;(3)运动者能够享受体育锻炼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其中获取乐趣与满足;(4)体育锻炼已经成为运动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甚至会带动身边的人进行集体性的体育锻炼。

二、加强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丰富课堂教学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往往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在学生整个体育意识的建立起着核心的作用。我们要想让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培养,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即便拥有扎实的教学基础知识与教学技能,他也无法在体育方面达到全能的状态。体育教师更多的是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然而,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群体,这个群体中学生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往往各不一样,当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遇到自己的瓶颈或者难题时,往往需要向教师进行请教。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全面的去提升自己的教学知识,不断扩充与提升自己的体育知识系统,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一个有效的指导。而且随着如今教育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去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技术,并且利用这些资源与设备来辅助自身的教学。

例如,前几年较火的一款仿真游戏――水果忍者,它用一个主屏幕来播放游戏画面,然后通过感应器感应人的四肢的变化与位置,游戏参与者只需要站在指定的区域内,就可以实现一个真人的游戏体验。教师可以向校方申请这种游戏的设备,将其运用到体育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个设备开展各种有趣的真人游戏竞赛活动,一定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正确建立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小学体育的理论教育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理念与体育锻炼理论的灌输,这是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完理论以后,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给他们自身生活带来的益处,也将是支撑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引入对体育理论的一个教学,来让小学生从小就对体育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论的教学往往应用于较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羽毛球项目的学习与锻炼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羽毛球运动的历史与比赛场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一个放映。同时教学也可以和学生讲解有效的羽毛球运动给自己的身体会带来怎样的好处,让学生进行一个有目的性的体育锻炼。

【结 语】

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是学生对于体育建立起基本意识与认知的重要阶段,学生今后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发展,往往就是由这个阶段学生对不同的体育活动的接触所实现。同样,这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就获得一个优质的体魄,为学生日后身体更好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体质在小时候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增强,那么,当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发育时,他们身体的成长往往会低于身体成长的预期。因此,小学的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终身的身体发育奠定基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