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第1篇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形成的一套逻辑体系。高校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要想实现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就要求经济学教师不仅要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框架,还要培养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具有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对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其他约束条件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原理和分析框架来选择或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而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的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内容繁多,集合了大量经济学学家的思想、观点与研究成果,而经济学的发展也历时几百年,如此繁杂的思想内容想在有限的一个学期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作为主讲教材,以这本教材为例,全书共涉及十一章,很多章节的讲解,至少需要十个以上学时才能完成,而近年来许多高校的经济学课程的总课时都被不同程度的压缩,这就更加加重了微观经济学如此繁多的内容却无法得到足够的授课时间保证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抽象。很多学生反映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感到困难和困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影响,因此学习这门课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而这门课的开课时间大都在大一下学期或者是大二的上学期,基本上是学生们首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课,因此由于学生的前期训练不足,所以往往是带有更多感性地分析问题,缺少理性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文科学生以及前期数学等学科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第二,微观经济学既然是解读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的学科,就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很多大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因此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的能力,学习经济学的感觉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所以,学生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阶段容易有学起来困难的感觉。

 

三、解决的对策

 

(一)扎实的前期课程准备。在微观经济学的前期课程设置上,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学、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统计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学习基础,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微观经济学必要的前期准备。在经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前期课程体系学习的不完整或者是部分课程还没有开课,这种情况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一种障碍,很多课程的学习应该在微观经济学开课之前予以完成。

 

比如,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图表,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看得懂图表,还能够正确、熟练地描述图表,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学生要会自己动手绘制图表,这种绘制图表的方法更多的是应用计算机软件去绘制,比如excel,明确了变量之间的关系,采集了正确的数据,会应用不同的软件建立数字型图表,比如最简单的曲线、散点图、饼形图、柱形图等。

 

另外,我们现阶段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和架构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的经济学体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想学好微观经济学就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除了教师课堂的讲授以外,教师应介绍有代表性的英文版微观经济学著作让学生们课后阅读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应对这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或者即使是中文授课,在一般的国内经济学经典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英文词汇,书后一般都有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表,这些都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

 

还有,学生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关键,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线性与非线性的斜率,最大值与最小值,拐点的问题等等,基本上每一章都离不开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内容,还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等等。如果涉及到中级或以上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话,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数学分析等知识也会用到。就是说,系统、完整的数学学习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保证,尤其是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门学科。

 

(二)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关注和了解社会、经济时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以外学科的著作。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和各门学科都有联系的综合学科,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比如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均衡理论,就来自于物理学;而数学的推导是经济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学还涉及比如历史学、地理学、法律等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更好地理解经济学。

 

(三)案例与习题的运用。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应该注重案例的引用,因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案例的分析,正像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规律和定理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一样,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知道每个知识点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案例的研究和讨论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学好微观经济学离不开做题,很多学生反映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在听课的过程中即使都听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做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没有解题思路或者觉得和理论部分衔接不上,而经过了习题训练以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则更加深入,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四)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资料、案例和复杂的图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多媒体可以生动地将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图直接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可实现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比如蛛网模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蛛网模型的动态形成过程演示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如果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一些需要数学推导过程的定理和证明,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的理解未必深刻,如果通过教师板书的书写推导,每个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一些曲线图形和方程的讨论可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推导或求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以,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手段。

 

四、结论

 

本文认为学好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不仅需要学生扎实、完善的前期课程准备,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单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经济学的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如果教师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讲授,恰当地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第2篇

1.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美国大学经济学在课程内容上重视基础课程,重视选修课和数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1.1重视基础课程。美国的经济学成果在人数和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基础课教学的重视。体现在美国知名的教授、学者甚至是诺贝尔获奖者都在从事基础教学,一流的师资力量为培养经济学人才提供了基础;其次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尽可能的完善基础课程设置,每年美国的大学都要对基础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要求等)进行修改,以期望更加完善。

1.2课程选择性强。大学设置选修课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大学实行选修制与学分制,可以跟本科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结合起来,体现本科生学习主体性,因此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选修课的设置,通过选修课程,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扩大知识面。

1.3重视数学课程。经济理论需要数学论证过程,因此,美国经济学教育重视数学课程。他们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包含“统计分析”、“数理统计”、“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强调实证研究技术方法的课程,切分层次进行教学。例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就分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层次,前者为理论部分的学习,主要强调基本原理及数学推导,后者主要强调实证应用分析,重视数学理论与应用。

1.4课程结构合理。从纵向来说,其课程的衔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从横向来说,其课程设置体现宽领域的学科兼容性。如美国大学经济系设置了许多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的经济学扩展课程,如社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中国经济、东南亚经济、拉丁美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心理与经济学等,都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拓宽和丰富专业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空间。

2.国内大学课程设置。

2.1课程划分专业。由于国内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以“专才”的思想制定培养规格,致使目前经济类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如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就分为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银行(金融学)投资专业等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小。

2.2课程设置层次不凸显。我国只设立了“微(宏)观经济学”一个层次的课程,难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几乎没有开设“经济原理”课程,而是直接进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层次不凸显,使学生在理解专业基础课程时存在较大的难度。

2.3重视数学程度不够,虽然国内教育者已经意识到数学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很多大学经济学专业设置的数学、数理统计等课程较少,使经济学必备的数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严重脱节;另一方面,作为实证研究必须具备“计量经济学”课程只是从理论和基础的模型推导上进行学习,实证应用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性,课程划分很细,数学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外经济学课程内容比我国更丰富,层次更清晰。

二、教学方法

1.国外教学方法。

1.1启发式教学。美国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课堂教学,但教学方法灵活。通常会以聊天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气氛轻松活跃,同时面对面地倾听和交流使学生缓解了心理上的紧张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2灵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实验、案例、讨论等形式多样、灵活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让学生阅读、思考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1.3重视科研学术。美国高校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组织有关专家定期座谈,让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的最新发展,获取本门学科的最新信息。

2.国内教学方法。

2.1注重教学体系完整性。国内经济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课堂讲授过细,注重形成教学体系,注重体系完整性。

2.2忽视创新。国内经济学教学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创新研究,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考核评价不是围绕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同时缺乏配套的相应辅助手段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平台,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链条的中断。

2.3教学方法单一。国内经济学本科生教学仍然侧重于课堂教学,师生教学互动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单向模式,缺乏启发、交流,缺少多样式讨论,情景分析等等。

三、启示

1.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上要定位明确,紧跟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本科生教育要偏重于综合教育,培养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分阶段分等级操作实施。

2.重视基础学科。对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的课程可以分理论,分层次进行学习,扎实经济学基础;重视选修课,以扩大学生知识面;重视数学在经济学中作用,分阶段、分层次学习。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素质;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1

[中图分类号]G642;F0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0 引 言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学好工程管理课程的基础,还是工程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可以使学者了解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经济问题,希望可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1 工程经济学基本特征

1.1 综合性

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广泛,形成了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对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及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经济学在市场环境下,以经济为学习主体,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分析多样化的投资方案,从而形成学科的学习内容。工程经济学并不单独成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在一些设计、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工程经济具有与较强的综合性特征。

1.2 实践性

在人类长期以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工程经济学,其理论和技术是基于实践的深化与总结。实践得出理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工艺的不断创新,两者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推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1.3 实用性

上文提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将工程经济活学活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当中,才能发挥实际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严密,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体系,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延伸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学会分析,能够更深地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只听不动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授课的效用。②缺乏实践性。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工程案例当中,并掌握技巧的使用方法。当前的工程经济学缺乏的就是开展实践活动。③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控。自主学习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但往往由于章节的内容不一样,遇到比较复杂的内容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多,就造成讲解的时间过多,影响大课程的进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自主学习的章节进行调整,控制讲述时间。

3 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3.1 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的方式。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总学时有所缩减,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不变。因此,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繁杂的课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授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师进行辅助授课。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提倡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到讲台上讲课的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进行活学活用的讨论分析。其次,要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到课外进行学习,留意观察课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积极总结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明确学习目标。每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将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听,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起到互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

3.3 提高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工程经济学要求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例如:选取一个工程投资案例让学生进行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的预算、资料的收集、报表的编制与项目风险,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实体工程中,尝试工程前期或后期阶段的基础工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 语

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第4篇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知识点较多,同时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导致整个《财政学》课程体系比较庞杂,知识点多且散,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非常不便,而且教学效果较差。然而,通过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财政学;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4001

1引言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以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为基础,知识体系涉及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分为财政篇和税收篇。财政部分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债原理与制度、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等。税收部分包括税收原理、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制度、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与行为税、国际税收等。课程要注重反映财政与税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解读最新税收法律规章制度,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财政与税收知识体系,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

然而,由于财政学涉及的领域较广,知识点较多,同时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为了能够顺利展开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等课程为知识准备,尤其与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知识有许多相关和交叉的部分。以陈共的《财政学(第七版)》为例,其内容就包含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社会福利以及定价原理等等,同时还包含了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金融学中的国际金融和金融政策以及我国的财政发展史等内容。这些原因导致整个《财政学》课程体系比较庞杂,知识点多且散,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非常不便,而且教学效果较差。但是,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它只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方法,已广泛应用到高校的教学中,从而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讲”的传统教法,并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通过长期的《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的心得,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进行研究探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2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2.1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

多媒体素材主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影像和动画,这些素材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声形并茂的表现出来,非常直观形象,明显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品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容易理解。例如,在讲授“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时,笔者在介绍完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播放了一段我国某省年度财政总结的新闻,新闻中详细介绍了该省分某年度的各项财政支出,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影响。再如,在介绍“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时,如果仅仅是对理论进行介绍,学生的印象并不会太深刻,教学效果一般,但是通过选择一些案例,再配上一些相关图片,就能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原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突出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加工和处理,在过媒体文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在介绍“财政投资性支出”时,教材上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以及现状,如果详细介绍以上内容,教学过程会非常枯燥,教学效果较差。此时,对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用红字进行标注,再重点讲解,然后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印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扩展知识面,加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往往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因此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中国分税制改革”时,课本上内容主要是中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对当时政策文件的解读,如果仅仅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过程非常枯燥,教学效果较差,但是,笔者在简要介绍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播放一段反映当时历史的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理论的展示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以上诸多优点,在案例教学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基础理论的演示方面,多媒体教学显得差强人意。原因是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需要大量的思考以及思辨过程,多媒体教学由于包含的大量的信息,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多媒体本身,往往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例如,在介绍“开放经济下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时,里面涉及大量的数学推演和逻辑思辨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时,较好的选择是板书教学,通过在黑板上进行一步步地推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加深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学生不愿做笔记

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的5倍,虽然较大的信息含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其负面作用是使教学节奏加快,导致某些情况下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做笔记的速度跟不上,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就等着下课来拷贝教师的课件。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印象都不深刻,教学效果一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掌控教学节奏,将重点和难点突出,上课时可适当停顿一会,让学生有时间做简要的笔记,从而加深印象。

3.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略其他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优点,因此是年轻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往往也导致教师忽视其他的教学手段。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板书教学和课堂讨论其实也是不可或缺的。板书教学在基础理论的推演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课堂讨论有时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国债和国债市场”内容时,笔者就以“欧债危机”为例,让学生们首先在课下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加深了他们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并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4结语

笔者通过切身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心得。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把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传统教学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秦福利.谈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5,(10).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地鸡养殖 农民增收 成本收益分析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成都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国家级试点地区,其各区县和周边地区改革和实验的案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具体到微观单位――西部一个村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河村)而言,在汶川大地震中其支柱产业――传统农业受到很大的破坏,灾后在面对诸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该村能否通过实行现代生态养殖业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考察和深入研究的。

二、现状解读

汶川大地震破坏了该村的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使当地农民获得收入的来源遭到了破坏。从2009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产业脱贫”的发展新思路。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郫县民政局和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对口援助下,石河村开始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业(以养殖生态鸡为主)从而寻求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以此带动农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实现适合村村民的灾后持续增收。目前村委提出的具体的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是“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但是据我们了解合作社现在还是一个空壳,没有真正为养殖户提供什么具体的帮助。预期模式为“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即农户负责生产――养殖生态鸡,专业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公司负责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并负责市场销售,其中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和公司的信息和利益纽带。

山地鸡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养殖大户的所关心的几个方面:一是山地鸡养殖的投入和收益情况,二是养殖户对政府支持、合作社运行的评价和期望,三是养殖户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担忧等。

综合起来,石河村山地鸡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被动销售,母鸡销路困难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来看,公鸡由于卖相好销路很好,鸡蛋营养价值高,产量又低,更是供不应求。但是母鸡由于外形不如公鸡好而且体型比公鸡小,在农家乐点杀中不占优势,很多人买山地鸡是用来送礼,公鸡也是送礼的首选。

从目前的投入规模看,一只公鸡100元,卖公鸡的收入完全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母鸡的收益就是纯利润,母鸡滞销,要承担每月每只5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严重影响总收益。

如何提高母鸡销售量,是目前七彩山鸡养殖存在的一大难题。如果母鸡销路好了,利润将更加丰厚。

2.筹资困难,难以扩大养殖规模

从事山地鸡养殖,一般投入要几万元,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一次性支付这笔费用有一定困难。该村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向亲戚朋友借钱也不容易。加上农民贷款仍然是个难题,由于农民的偿还能力低,山地鸡养殖业尚不成熟,农民很难从银行待到款。

采取几家几户合伙的形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难以协调,有很高的合约成本,农户害怕产生纠纷,一般不选择合伙形式。所以筹资困难,是很多农户没有从事山地鸡养殖的原因。对于养殖户缺少资金也是扩大的一大瓶颈。

3.宣传力度不够,山地鸡产业鲜为人知

宣传广告是山地鸡走出石河村的双翼,目前,山地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曾被成都的多家媒体报道,但是在当今传媒发达的今天,一般几天前的报道都会被人遗忘,仅仅靠暂时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成都和彭州地区了解石河村山地鸡的人少,想要被成都市民接受,以及全国人民接受,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好宣传工作。

三、调查分析

从山地鸡养殖收益角度分析:

农民的收入来源于养鸡的利润,收入的提高即利润的最大化。

从山地鸡养殖成本角度分析:

通过向石河村的村支书刘光建书记了解,我们了解到,山地鸡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年7月第一批七彩山鸡落户石河村,并且成立“山地鸡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生产。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10万元扶贫基金,专款专用,由合作社统一支配。政府非常重视山地鸡养殖业的发展,积极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山地鸡养殖;还帮养殖户进行宣传,制作宣传牌、宣传网页等;并且给予试点户无息贷款,帮助其投产。

石河村立足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将继续做大做强山地鸡养殖项目,预计扩大合作社规模,进行分批养殖,循环上市销售,更好的回笼资金,打破周期限制获取持续性收益。

其中,C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成本,y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收益

养殖户的收益大于其经济成本,所以山地鸡养殖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山地鸡养殖项目。山地鸡养殖项目存在规模经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可行性。

四、政策与建议

1.政府指派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项负责

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对石河村进行对口支援,除了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同时也派驻邵龙担任丹景山镇党委副书记作为常驻代表,但是我们觉得再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专项跟进,更有利于养殖业的做大做强。与其让大学生在地方上做些后勤工作,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切实做到锻炼能力,帮助农民致富。

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其自身政治素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浅。我国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对陈旧,迫切需要转变,这就需要在具有相对先进理念和创新观念的大学生村官来帮助农民们改变思想,转变观念。石河村当地农民保守思想严重,害怕风险,不愿进行山地鸡养殖尝试,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思想疏通,促农民思想解放。另为,作为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的大学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真实准确地向上级部门做出反映,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身的知识面广、思路灵活等方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大学生与有关研究部门进行对接,宣传和推广养殖项目,联系社会资源争取到更多的帮助,大学生来统领全局,推动养殖产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广告力度,打造品牌,推向市场

我们在彭州,成都两地市场调研时发现消费者对山地鸡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人们普遍接受生态养殖的山地鸡,只是不知道哪里有卖,也不知道石河村的山地鸡,我们觉得宣传力度不够。从丹景山团委平书记那里了解到彭州市电视台,成都新闻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都对山地鸡进行过相关报道,只是报道的后续效应不是很明显。

然而石河村本身就是一个贫困村,他们没有能力资本去为自己养殖的山地鸡进行宣传,这就需要政府的平台帮助,且政府的宣传应该侧重差异化,差异化产品概念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研究对开发产品概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川渝两地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水平消费者,因而我们产品定位于哪些消费群体,在哪些地区销售,这些地区消费者有何相同不同的偏好或习惯,认真研究分析,一定会找到差异化的产品概念来包装山地鸡。以打造出一款立足于健康养身食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以让更多的人熟知山地鸡的营养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提高收益。

3.关于技术培训

当地的养殖户丁师傅向我们介绍,很大一部分的鸡苗在成长期死亡,带来巨大损失。农民的养殖知识普遍匮乏,缺少技术支持,只有在技术环节进行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收入的增长。由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联系成都市妇联,又由成都市妇联牵头,由四川三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想村民提供免费学习40天,主要学习育雏知识,免疫程序等,由石河村选派2―3位能吃苦耐劳、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社员在近期内参加培训。在动员农户大规模参与生态鸡养殖项目时,成都市家禽产业协会会长邹平到村进行技术讲座。

4.关于销售渠道,打开母鸡的销售市场

养殖的公鸡体型较大,颜色好看,购买的人非常多;相反,母鸡因为体格较小,变得无人问津。如果能扩大母鸡的销售,养殖收入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找到四川农科所,成都农科所对山地鸡的影响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母鸡的效用价值,自然而然就不愁销路了。

母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身壮体的作用。母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母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5.山地鸡养殖资金来源的改善和拓宽

目前石河村山地鸡养殖户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是靠向亲朋好友借款,和向饲料商赊账,少量的政府扶贫款投入。而这样却严重地制约着山地鸡养殖的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就必须改善和拓宽。首先,石河村是贫困村,可以通过政府利用扶贫款对山地鸡养殖进行倾斜,已对其先期成长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并合理充分利用对贫困村追加的项目经费(扩建3000只山地鸡养殖场)。其次,可以在政策上对石河村山地鸡养殖的贷款服务降低门槛,这个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再次,因为石河村当地没有多大的资金能力,可以以合作社向社会召集基金,给予社会资金利息的方式、甚至入股,来拓宽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沃尔特.尼克尔森 《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