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科护理知识

急诊科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科护理知识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诊;护士长;职业压力;干预管理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突发、高压力的工作。急诊护士在这种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很多护士由于角色适应不良,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对于护士自身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如何正确分析护士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管理措施,化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舒缓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各种有害的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危害。对保证急诊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正确分析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很多,社会大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技术因素;个体生活中的家庭、收入、个性因素;组织活动中的任务、角色、人际关系、领导作风等因素都是工作压力的根源[1]。由于护士职业性质、工作的环境、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社会支持不足,使得护士工作压力逐渐加大。

1.1 社会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的工作责任重、繁忙,工作环境复杂,防护措施不完善。急诊护士常因忙于应对大量的抢救和护理工作而疏于沟通,但患者由于起病急、求治心切,每个患者都认为自己病情最重,部分家属又不理解医院的工作程序,两者之间的这种心理差异极易产生误解,甚至发生纠纷,致使急诊护士经常处于责怪、批评、投诉声中,精神紧张、情绪抑郁。

1.2 职业因素

1.2.1 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

急诊工作具有不可预知、随机性强、重时限的特点,为了保证抢救的及时、连续和有效,当班护士经常不能按时下班,高度的精神紧张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三班制”对护士自身生物钟的扰乱,均会造成护士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和饮食的无规律,出现体力透支,导致严重的身心疲劳。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工作疲溃感。

1.2.2 高频率面对死亡的刺激

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外,还会产生继发影响,使护士产生恐惧感,惟恐自己的任何差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2]。护士在整个抢救和护理过程中,对病痛、悲伤以及生死离别的换位感受,都可以造成精神上的极度焦虑紧张,使护士产生离职意愿。

1.3 个人因素

1.3.1 人际关系与角色转换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要面对众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医护、护护、护患等关系的焦点。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处于人际关系冲突的困境,尤其在护患冲突中,护士必须无条件容忍、理解,并保持平和冷静。这种精神上的屈从,压抑了护士自身的感受,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出现“职业倦怠”。同时护士承担着多重社会与家庭角色,扮演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和完成即时的角色转换并非易事,当转换出现矛盾时,护士的身心压力随之加重,而出现“精神耗竭”。

1.3.2 学习效率与工作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院面临市场的挑战,急诊科作为医院最前沿,是医院参与竞争的第一个窗口,因此对急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室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高、精、尖的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护理服务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同时要求急诊护士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急诊护士必须时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工作需求,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强弱与职业压力的承受度密切相关。工作能力弱的护士其职业压力的承受能力亦低,两者的协同强化作用易造成恶性循环。

2 护士长的干预管理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护士长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担任着多种角色,既是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又是医护、护患关系的协调者,其管理职能的行使是一门艺术。以制度管理和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亲和力团结和感染护理人员;以身体力行带动护理人员;以诚实守信博得护理人员的尊重[3]。

2.1 创造乐观和谐的工作氛围

管理从尊重开始。急诊护士长需经常与护理人员沟通,多采用探讨、商榷的语气,平等的心态进行。发现护士工作的亮点及时表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同时应特别注意护士工作错误的批评时机和方式,对于工作中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听取并给予充分的肯定。重视护士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善于倾听护士的抱怨和牢骚,重视护士的情绪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的支持,能够容人容事,化解护士的职业压力。护士间提倡互相协作、互相提示,增进沟通与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尽力创造宽松、乐观、和谐的工作氛围。

2.2 弹性排班减轻工作负荷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护士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焦虑、抑郁、怀疑等。护士长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班次,如重患多时可增加夜班人员,以减轻值班护士的工作负荷,缓解心理压力。当护士出现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时,护士长可考虑给予适当的休息。对于护士提出的串休要求,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灵活机动地调整,使急诊护士的身心得到较好的休息与放松。

2.3 加强岗前和在职培训

2.3.1 专业培训

急诊涉及的病种多、病情复杂,抢救设备精密,护士长应做好护士岗前和在职培训,不断巩固强化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定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和急救技术配合训练,培养护士娴熟过硬的护理技术,不仅能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还有助于护士心理素质的提升。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应有计划地选派护士外出进修深造,以提高急诊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2.3.2 自身心理素质培训

急诊科的工作责任重、繁忙,工作环境复杂,防护措施不完善。为护士提供精神卫生保健指导,进行心理培训。注重培养护士自身对职业压力的承受能力,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培养护士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

总之,急诊护士应通过各种保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加强自身保健工作,提高应对职业压力能力,保证自我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急诊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职业压力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长应转变传统管理和经验管理的理念,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缓解身心疲劳,消除紧张情绪,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吴惠娟,沈鉴清,章秋萍.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分析的.护理学报,2007,14(8):8385.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到2012年5月这段期间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同期的患者和护理人员共计235人,此组为观察组;再选取

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这段期间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同期的患者和护理人员共计897人,此组为对照

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急诊科护理情况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中对护理人员持满意打分的患者是169

例,所占的比例是988%;对照组的患者中对护理人员持满意打分的患者是605例,所占的比例是72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组长负责制;急诊科;护理;临床实践;效果观察

作者单位: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科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收治一些急症、

危症以及重症患者的主要窗口。为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避免护患纠纷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

满意度,这就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好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我院在2012年4月到

2012年5月实施了护理组长负责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具有的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的235人中,患者171例,护理人员64名,其中主管护师15名,护理师16名,护士33

名;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4岁;其中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32人,中专学历12人。其中15年

以上工龄的31人,5~15年工龄11人,5年以下22人。对照组的897人中,患者834例,护理人员63人,其中

主管护师13名,护理师14名,护士46名;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5岁;其中本科学历17名,大专

学历30名,中专学历16名;其中15年以上工龄的27名,515年工龄的13名,5年以下工龄的23名。

12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将所有的护理人员分为5组,每个护理小组有1个组长,组员为7~8

名。5个护理组长单独成为一个小组,进行排班,每班1个组长,共分为3班,早班8:00~16:00,中班

16:00~23:00,晚班23:00~8:00,一组一班,5 d一轮。班次为早中夜休休早中夜休

休反复循环。护理组长主要负责的内容有:当天的人力资源协调及护理工作情况,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

工作和护理工作,并正确指导,解决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尤其是在中午,或

晚上,或节假日期间,护士长不在岗的时候,护理组长要负责管理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对照组仅进行常

规的护理模式,不设置护理组长[1]。

13评价方法对于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所收治的834例患者和从2012年4月到2012年5月所收治的171

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2]。

14统计学方法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进行t检

验,对于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中对护理人员持满意打分的患者是169例,所占的比例是988%;对照组的患者中对护理人

员持满意打分的患者是605例,所占的比例是72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组别例数满意(n,%)不满意(n,%)观察组171169 (988%)2(12%)对照组834605(725%)229(27

5%)P值P

在急诊护理中,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以使得急诊科的所有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支配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护理人员护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急救技

能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通过设立护理组长,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及时、全面的

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急诊科各个时间段、各个

环节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在中午,夜间以及节假日等时间段,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增设护理组长。护理组长要全权负责自己小组的护理工作与护理质量,定期对自己组的组员进行

培训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得护士长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系

统,更加的宏观,更加的有力,使得护士长可以从众多的琐事中走出来,进而进行急诊科的宏观、整体

的管理[4]。

事实证明,通过在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也有效避

免了护理纠纷的出现,此种护理模式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黄雪梅.急诊护理工作实行分组管理的体会.广西医学,2003,25(12):25892590.

[2]壬玉玲.临床护理总带教老师的岗位设置与效果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3(4):46.

[3]袁风英,郑丽娇,林凤英,等.我院急诊科护士排班方法的改革及效果.现代护理管理,2006,5

(1):3941.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缺陷的原因及SHEL模式在分析差错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发生的50例护理质量缺陷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2010年1~8月发生护理服务质量缺陷16例与2009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SHEL模式;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缺陷

【abstract】purpose: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 of defect in emergency nursing service of quality and the function of SHEL mode at analyzing mistake method: analyzing 50 examples which exist defect in nursing service of Quality from 2009.01 to 2010.08 in our hospital. result: there is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at the 16 examples exist defect in nursing service of Quality from 2010.01 to 2010.08 and in 2009.(p

【keyword】SHEL mode; Emergency Department; defect in nursing service of quality

护理服务质量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表现为护理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1]。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护理服务范围被进一步拓展,《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护理服务质量缺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2]。20世纪末,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了SHEL模式,即软件部分(soft),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硬件部分(hard),护士工作的场所;临床环境(environment);当事人及相关人(litigant)。 [3]因此发现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以改进不完善的地方,有利于有效控制护理质量。现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护理服务质量缺陷原因用SHEL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急诊科共发生护理服务质量缺陷50例。其中,49例为一般差错,1例为严重差错。

1.2 分析方法:对50例差错进行月份分布分析(表1),差错类别构成分析(表2)

2 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急诊科发生护理服务质量缺陷50例,其中2009年1~12月有34例,其中严重差错1例。2010年1~8月有16例,无严重差错,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护理服务质量缺陷随月份的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11~12月发生率最低,6~9月相对较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天气炎热,护士易疲劳。②工作量增多,每年6~9月我院急诊科患者最多,护士人数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增多现象。③年底院内各种检查频繁,科室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2 护理服务质量缺陷分析与防范(见表2)

3.2.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急诊科发生护理服务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部分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简单、繁琐、都重复做同样的工作,有凭经验办事的现象发生。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输液室病人流动性大,护士不仅要称呼病人姓名,还要查对病人的门诊病历和医保卡。②实行配药、输液、接瓶、拔针签名负责制。护士须在输液卡相应处签名,以杜绝差错发生。在带教护理实习同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并未做到“放手不放眼”,医院护理部针对实习同学分别给予不同层面的岗前教育。病区护士长排班上要将实习同学具体分配固定到每一名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护理工作。 3.2.2 法律意识淡薄、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主要是交接工作不到位 ,工作流程欠规范。科室通过制订严格而简洁的交接班流程,能有效避免差错。如交接急诊留观患者流程规范:阅读留观医嘱确认对应患者确认输注药物患者生命体征确认正确后签名。[4]流程规范可避免交接不严密带来的差错。 3.2.3 急救能力差、急救知识不全面。急救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可通过参加科室及院内讲座、建立个人工作记录本,提高个人能力并拓宽知识面;在工作安排时可弹性排班,通过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工作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院内及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利于掌握新知识。

3.2.4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急诊患者或家属由于病情急、重而心情焦虑。一方面由于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回答生硬、简单、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反感甚至出现过激言语,而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无法与之进行过多的沟通,引起护患纠纷。改进护患沟通首先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其次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帮助,再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咨询,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可将各种指示牌做得更醒目、更人性化。

3.2.5 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只注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解决办法是统一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其次是合理安排人员上班,分工明确,及时准确地书写抢救记录。建立急诊患者评估表,从生命体征至体格检查逐项列出,护士只需打勾,快速而全面地记录病情。

3.3 用SHEL模式分析不同原因及防范

3.3.1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S)?。要求护士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自觉地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提高护理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确保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从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现场管理入手,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3.3.2 临床环境(E)。 狭义的临床环境指以病人的病床为中心,半径为十尺内的范围[5],包括病室安静、光线协调、床具安全等环境因素及患者状况。由于患者的病情与治疗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护士为患者实施的特殊治疗一定要留有提示或标记,并严格交接班,以提醒其他医护人员注意,防止失误的发生。临床上由于治疗的需要为重病患者留有2条或2条以上的治疗通路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不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识别,极易发生差错甚至事故。

3.3.3 管理因素(L)。护士长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对护理质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指导、督察、提醒护理人员准确、及时、高效地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措施。作为管理人员要随时了解护士工作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每月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对各种不规范操作,要及时发现,坚决制止;并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职能。

防范护理服务质量缺陷,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缺陷,从根本上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成娟.北京:141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6-147

[2] 韩明清、王利军.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缺陷.家庭护士杂志,2008,6(6)1667

[3] 刘 红,刘云风,陈淑玲.SHEL模式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2C):3364-3365.

[4] 吕、马芳.应用SHEL模式防范急诊护理差错.中国医药导报,2010,1:126-127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例急诊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2±3.7)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3例,中学42例,高中以上45例。排除有严重外伤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将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行优质护理措施。接诊:护理人员实施微笑服务,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提高满意率,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效果。在显眼处设立分诊台,可让患者避免出现扎堆现象[2]。尽快带领患者进入诊室,提高就诊效率。

就诊:急诊科为特殊性科室,在急诊科得患者有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因此,应当较少就诊程序,可将部分检查、挂号等时间省略[3]。面对危重患者,可开通抢救通道,在进行患者抢救的同时,家属可办理相关手续,以治病救人为第一原则。在对病人做抢救时,可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患者就诊规律进行处理。若是患者有疑惑,可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疑难解答,缘由说明后,让患者、家属能对医院做法进行理解。

救治:医护配合流程需再次强化,对不同的急救措施应当做细化分析,如创伤救治配合、心脏骤停救治配合等[4]。在平时可开展培训、演练课程,医务人员行不同抢救措施的模拟训练配合,从而增加医护间的配合程度。对于仪器的使用,也需要护士熟练进行,从而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可采取层次、排班方法,新老搭配形式,将有经验护士的作用发挥出来,无经验护士也可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手足无措。在抢救过程中,需设置护理组长,对护理工作负责。训练护理人员责任心,在救治过程中,应当临危不乱,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熟练药物放置、抢救设备、仪器使用熟练等都是直接关系到抢救结果的关键。

文书环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表格的方式记录,根据患者情况,行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对心理护理、护士态度、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做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急诊内科为医院护理纠纷易发区,急诊内科护士在做护理操作时,应当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及时了解,与患者之间交谈,做心理疏导[5]。患者入院后的每个缓解都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达98%,对照组为7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人许多人更加自我,导致在医院的就诊、治疗过程中,出现许多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评估,根据其心理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以热情的护理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针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求获得患者认可,在护理过程中,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率,也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周蓓.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76-77.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经快速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判断伤情,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大出血,术后转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复苏,待全身情况稳定之后再行确定性手术,生存率为88%,3例因合并腹盆腔大血管破裂而死亡。结论 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合理的液体复苏、应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及时行简化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损伤控制外科;救治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其伤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常合并大出血、休克、腹腔及盆腔内脏损伤等危重症,如处理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急诊抢救了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7~6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4例。经临床影像科诊断为骨盆骨折。合并肺部损伤5例,膀胱尿道损伤10例,四肢骨折6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1.2 急救方法

1.2.1 及早诊断及严重性判断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尽快诊断及判断严重性,下列体征应视为骨盆骨折的高危因素[1]①无下肢损伤者两下肢不等长或有旋转畸形;②两侧脐与髂前上棘的距离不等长;③两侧耻骨结节间隙增宽、移位或变形;④双骶髂关节后方外形不对称;⑤肉眼可见的骨盆变形。对有骨盆骨折高危因素者,特别是有休克先兆或已并发休克者,应严格稳妥搬运患者,尽早行骨盆X线或CT检查以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及严重性。

1.2.2 迅速抗休克治疗 患者因骨盆骨折,腹膜后大量出血,常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留置针开通2~3条较大的静脉通道,尽快进行液体复苏,使SBP维持在100mmHg以上,MAP维持在60~80mmHg;但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考虑存在无法控制的活动性出血的骨盆骨折患者,要根据限制性液体复苏原则,予控制性补液,给予平衡液、输血、羟已基淀粉,当SBP在70~90mmHg及MAP在50~60mmHg,即减慢补液速度,控制补液量。

1.2.3 简化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等 对失血多、休克不能控制者尽早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骨盆血管损伤行髂内动脉造影栓塞术或骨盆填塞术。外出血或四肢骨折者立即进行出血处加压包扎、止血、固定。疑有胸腹腔内出血者,立即行胸腹腔穿刺,确诊后即刻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放置导尿管,若导尿管插入有困难时,考虑有尿道损伤或膀胱损伤时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

1.2.4 术后复苏术后患者均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1.2.5 确定性手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盆骨折内固定、四肢骨折内固定、狭窄尿道行扩张术及膀胱修复术等确定性手术。

2 结果

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23例生存,3例因合并腹盆腔大血管破裂而死亡,生存率为88%。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骨盆骨折常伴有大出血,其出血不仅来源于动、静脉,同时还有骨折断端面的出血,因此骨盆骨折一旦出血,很难止血,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对于稳定性骨盆骨折,可快速行液体复苏以恢复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但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有活动性出血时,快速止血前大量的液体输入,会导致出血量增加、血液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不易形成凝血块或使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组织供氧降低,加重内环境的紊乱和酸中毒;同时大量液体输入还会造成肺间质水肿,不利于氧的弥散及交换;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不利于氧的携带和运送,引起各组织器官氧供进一步减少,扰乱了机体本身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目前推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据相关文献报道[2],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时,实施必要的止血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凝血系统的紊乱,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除合理的液体复苏之外,必要的手术处理极为关键。由于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存在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创伤后炎症反应失控等造成体温不升、凝血机制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死亡三联征” [3]),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如果进行长时间复杂的确定性手术及麻醉会进一步导致失血、热量丢失、酸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免疫系统损害,使患者自身创伤修复能力严重受损,无疑给患者残存的生理潜能“雪上加霜”;即使没有发生术中死亡,最终患者仍将死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MOF。因此,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并不依赖手术恢复解剖关系,而取决于对严重内环境紊乱的全面快速纠正。损伤控制外科(DCS) [4]通过简单有效的外科操作控制致命性的活动性大出血后,再通过ICU复苏终止死亡三联征的恶性循环,恢复患者创伤应激储备,提高再手术的耐受力。自2009年4月以来,我院急诊科应用DCS的原则判断伤情及进行救治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其具体过程为在及早判断伤情及进行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简化手术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如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骨盆血管损伤行髂内动脉造影栓塞术或骨盆填塞术。实践证明,以上措施止血效果肯定,且手术时间短,为抢救休克及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总之,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合理的液体复苏,应用DCS理念,及时控制出血,积极行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维护其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史加强,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103例救治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7):597-599.

[2] 陈自力,黄强,王良馥,等.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严重骨盆骨折预后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431-4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