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数学教学“艺术化”,激发创新思维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尽可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数学教师若能依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所需,适时将艺术置身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数学课堂将充满无限的生机。

(1)通过“休止”组织教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好动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巧用音乐,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生的思绪已游离于课堂,一些教师很是苦恼,是打断课堂教学程序,停下来进行组织教学,还是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呢?这两种做法总觉得欠妥当。此时如果能利用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休止几拍――学生会渐渐安静下来,心中产生疑惑: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不知不觉中,学生放飞的思绪被拉回,教师不费一唇一舌就进行了有效的组织教学,真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巧用歌曲强化记忆。有的数学内容是必须要记忆的,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编些儿歌,将教学内容寓于儿歌之中,对学好数学是有很好帮助的。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了“大于号”“小于号”后,我自编儿歌来帮助学生辨别、理解、记忆这两个符号: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熟读儿歌,既帮助学生深刻记忆了大于号、小于号,又使数学课堂充满美的气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调,让学生身心得到了美的熏陶。

(3)多用艺术发散学生思维。如在一年级认数(一)时,教材意图是让学生从图中找出1个男孩、2盆花、3个女孩、4只气球、5个字,来认识数字1、2、3、4、5。在教学时,我没有局限于认数上,在学生认数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今天是教师节,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呀?

生1:我想为老师唱1首歌。

生2:我和小成2人为老师朗读一首诗。

生3:我和小钱、田田3个人为老师跳一支舞。

生4:我们给每个老师做个贺卡。

……

师:那好,我请小朋友们来表演表演。

于是,这堂课将音乐、舞蹈、美术、认数融合在一起,课堂气氛浓烈,既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又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拓展创新思维时空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就是说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去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也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数学教学“具象化”,提供创新思维路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21世纪的人才标准呼唤今天的教育必须将艺术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培养学生创新性、艺术性、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更多地开设综合课程,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数学学具大胆操作,通过折、剪、画、摆、移、拼等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一、重视运用教、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为发展学生思维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学探索的教学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构建认知结构。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和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要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充分运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画画、量量、摆摆、比比,并说说摆的结果和思维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协同活动,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让他们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这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概念。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分学具,由分后没有剩余到分后有剩余,通过学生动手摆,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既初步建立了“余数”概念,又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着力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进行数量关系逆思考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逆思考能力;通过对应用题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题中条件之间建立多种不同联系的能力和从问题出发推向多种不同的条件组合的能力。

1.创设直观情境,丰富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应用题中的有关题型、概念、术语理解有困难,教学时采取实物直观、学具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环境中,这样,既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又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应用题:胜利小学617人,其中男生312人,女生多少人?我从本班学生的组成入手,组织以下活动:先请男生站起来,再请女生站起来,之后请大家看一看是否还有其他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全班学生人数是由男生和女生两部分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活动中的三个相关数量,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归类对比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低年级儿童学习应用题,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运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解”及逆向题的解答和归类对比,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则以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题多变”:①学校栽杨树8棵,栽松树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②学校要栽12棵树,其中杨树8棵,其余是松树,松树多少棵?③学校要栽一些树,已经栽了8棵,还剩4棵没栽,学校要栽多少棵树?④学校要栽12棵树,已经栽完4棵,再栽多少棵才能全部栽完?

通过这样的题型,多种变换,逐步引深地辨析,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深化,并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归类对比练习,引导学生从大量不同形式的同类题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属性进而形成规律,再从规律上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障立疑,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在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已把基础知识都学到手,变式题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为了使“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在每节课的最后,可增设一个“发展”的环节。拿出带有发展性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类比与推理,从各方面独创性地运用知识,发现新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完8的乘法口诀时,在“发展”的环节中,给学生9×1,9×2,9×3,9×4,9×5,9×6,9×7,9×8,9×9几道题,学生在已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推理,很快就得出了9的乘法口决,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重点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原有的教学理念在当今时代已经逐渐被取代。原有的数学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现代数学教学不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在数学的应用上可以全面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这种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需要从学生低年级的学习活动中就开始进行培养。

二、运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建立正确的概念,为发展学生思维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学探索的教学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着力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进行数量关系逆思考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对应用题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题中条件之间建立多种不同联系的能力和从问题出发推向多种不同的条件组合的能力。

1.创设直观情境,丰富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因为在生活阅历与经验上都不丰富,对外界的认知相对较少,而小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接受度与记忆度又都相对较高,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相对直观的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对知识接受时的外在表象,对从直观的事物获取感性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材应用丰富的插图,多使用教具与学具,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结合。例如给学生每人发放不同形状的学具,然后说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学具一共有四十个,拿到圆形的同学们站起来,然后带领大家数出数目,之后再让拿着正方形的同学站起来,数出数目,之后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数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学生深入其中的情景,这样可以更直观地使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教具、学具、色彩鲜明的图片等在教学中的应用更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课题的注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应用的思维能力。

2.通过归类对比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解”及逆向题的解答和归类对比,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题多变”:(1)学校栽杨树8棵,栽松树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学校要栽12棵树,其中杨树8棵,其余是松树,松树多少棵?(3)学校要栽一些树,已经栽了8棵,还剩4棵没栽,学校要栽多少棵树?(4)学校要栽12棵树,已经栽完4棵,再栽多少棵才能全部栽完?通过这样的题型变换,逐步深入地辨析,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深化,并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精心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障立疑,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这是另外一种分层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能力上有所区别,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满足优等生对知识的需要,又要稳固中等生的基础,并且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可以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变形题的教学,在课后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布置拓展的课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当天所学的课程之后,布置一道扩展性思考题,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在学习成果上也会有一定的创新和提高。

2.鼓励质疑问难,鼓励创新,开发智力。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矛盾突出表现在小学数学的逻辑结构与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结构的差异上。这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会严重干扰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习惯,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试从此点展开论述,探求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矛盾的途径。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习惯是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矛盾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把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看得如此重要呢?这首先取决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校门,虽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可塑性大的特点,但是他们又在学习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科学,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望的这一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方法

1.从入学第一天抓起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时,从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学校可爱,学习愉快。上课时,我通过图影、图片、实物、活动教具来吸引学生。数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已有基础,但只能按自然的顺序1、2、3、4……进行数数,现在让他们指着具体实物一一对应地来数,并把茶杯盖一一对应盖在茶杯上。学生全神贯注地投身到学的实践活动中去,学得非常有趣。

2.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使干巴的题目变活,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于数学内容的主动性、教具的直观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师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表情等直接兴趣引起的。

3.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是和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及习惯联系着的,但是兴趣总是短暂的,要善于从兴趣入手,落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推动学生去主动地寻求知识。凡是学生能做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我都启发他们去试一试,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相信自己。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逻辑结构与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结构的差异,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处理好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关系

我们要善于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选择合适的直观形象教学方法,使学生由直观思维自然而然地向抽象思维过度,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例如: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我安排四个层次:(1)小棒操作:第一行摆5根,第二行摆同样多;(2)小棒操作:第一行摆5根,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3)默想: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第二行应摆多少根? (4)游戏:老师拍手几次,学生要比老师多拍2次,最后归纳:求比几多几用加法计算。以上四个层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从具体操作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显得比较自然,学生易于接受。顾及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并不等于可以削弱抽象思维的培养。必须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选择合适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除了使用实物,教具学具外,还可以用画线段图、集合图、列表等比实物抽象但又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想象。也用一些文字、符号等数学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抑制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2.处理好数学教学的严密逻辑性和小学生思维直觉性的关系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 低年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87-01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实现“三维目标”为根本,认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1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在七、八岁左右,这些孩子很好动,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好动的特点利用到学习中去,在学习时开展“摸一摸”、“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借用“守株待兔”这个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导人,学生积极性即刻被调动起来。接着再给每位学生一套“七巧板”学具盒,这时学生发现“七巧板”也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于是继续引导学生随心所欲摆弄“七巧板”,看看能发现什么。于是学生们个个就像拼“藏定图”一般,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时而一声惊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笑声朗朗,最后学生不仅能拼出“七巧板”原型,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比卡丘、葫芦娃等动漫图案。紧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新发现。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仅凭教师讲解,学生并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差。如果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数的分解和组成”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过程,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小圆片或者小三角摆一摆、分一分,学生们十分投入。由于学生的积极投入,亲自动手实践,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与组成。在教学“认识图形和物体”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分辨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笔者就让孩子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相关物体,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盒、药盒,还有用彩纸剪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课堂上让孩子们比一比、摸一摸,具体感知这二者的区别。笔者还让孩子们用带来的立体物体摆一摆,用平面图形拼一拼,孩子们摆出了机器人、房子等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 给予适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扬可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效果。学生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而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等赞赏,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充满了对学习的希望。

4 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常用策略。数学知识的特征就是抽象。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仅仅凭借老师的语言讲述是不行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此外,老师要善于把学习、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更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有关数学问题与现象,不断增加学生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机会,把有关数学知识的外现动作过程同内隐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自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比一比”、“看一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国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J].考试周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