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第1篇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忧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产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活动内容,特别使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

竞争激励: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且具统计学意义。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儿童时期是学生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因而想象正是"创造之母"。

体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储备丰富的表象,而表象丰富的学生思维灵活、敏捷。如何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比较表象之间的不同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前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前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六、拓展逆向思维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洞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基本美术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调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情境

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不仅可有效拉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感受,比如在学习《牙蛀了》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精心设计如下课堂情境,首先教师可请一部分学生扮演牙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牙医通过对患者一系列的口腔检测,作出科学诊断,并向患者传授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及保护牙齿的一些方法,在这一看诊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到无限乐趣,还使他们切实认识到爱护牙齿的重要性,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活跃了思维,待这一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可要求同学们亲自动手把刚才看诊的过程绘画下来,相信学生定会游刃有余,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假设牙齿的造型及颜色,无形中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其创造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超的观察能力可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美术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首先引导孩子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大自然是神奇而又绚丽多彩的,本身充满无限魅力,对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强烈的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积极引导同学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失为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封闭的校园,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和写生,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或者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安排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课时《秋天的叶子》内容时,由于这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了解秋天叶子相关的色彩,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去大自然进行写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叶所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其次引导孩子们加强对课堂实物的观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事前准备好相关实物,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比如在学习《蜻蜓》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准备蜻蜓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请同学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的颜色、身体及对称形状及翅膀的特点等,并结合书本上作品的描述,创作出自己头脑中所认识和了解的蜻蜓,无疑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足够的空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对创造力提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无从谈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此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使之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创作出《想象中的机器人》绘画,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人有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有的说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有的说机器人能帮人类做家务,能上天能下海等,接着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加强对同学们的引导,“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沉思片刻后抢答到是科学家的功劳,是科学家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了机器人身上,指挥他们按照人类的意愿做事情,这时教师可对同学们给予充分的赞许和鼓励,并要求同学们充分自身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最精明能干的机器人。

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人在亲身实践和操作中往往会涌现出很多灵感和想法,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太空新居》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请同学们事前准备好生活中废弃的瓦楞纸,在授课过程中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出心中完美的太空新居,相信此举一定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迫不及待的动手设计,好多同学还打破了惯常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运用新颖、夸张的手法对新居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构造和表现,在这一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变废为宝,使废弃的瓦楞纸得到了二次利用。

五、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脱离其它学科而单独存在,教师要紧紧抓住美术这一特点,授课过程中在突出美术课学科本位特点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大大丰富课堂的知识含量,比如在学习“水墨花卉――傲雪梅花”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把它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图片等,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梅花三弄》,这些举措可大大加深同学们对梅花的认识、了解和感悟,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也能融入更多的情感、理解等因素,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绘画的激情和动力,也赋予绘画作品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作出积极努力,尤其是教师,在加强对实践总结和探索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前人好的方式、方法,切实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02)

[2]翟珊珊.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培养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6(12)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是对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以其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为主的思维过程训练,对于开发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发展呢?

一、注重观察,形成感性认知能力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尤显重要。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感知感悟,进而促进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通过观察最终要获取哪些方面的数学信息,为后续分析总结积累第一手素材。其次,及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及顺序,让学生明确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要选择相应的观察角度及顺序,并依观察顺序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再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观察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适当时候可利用直观教具对较为抽象的观察对象进行简化,或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帮助学生对已有数据进行归纳、探索、寻求隐藏期间的数学规律。最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让他们对观察对象时刻保持高度的观察兴趣,因为,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强化引导,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爱因斯坦)由此,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是创造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助推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有效把握和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数学的领空自由翱翔,使其数学思维放射出火花呢?笔者以为,要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因为想象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持。第二,要有从表象进入本质,即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第三,学会坚持,因为良好思维能力的获得有时很枯燥,缺少情趣支持。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更多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诱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做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做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质疑,促进求异思维发展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同时,数学问题过程的求证、结果的获得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并获取区间结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教学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法1:3600÷(3600×1/6÷4)-4;解法2:(3600-3600×1/6)÷(3600×1/6÷4);解法3:4×[(3600-3600×1/6)]÷(3600×1/6÷4)。思维较好的学生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做单位“1”,解法4:1÷(1/6÷4)-4;解法5:(1-1/6)÷(1/6÷4);解法6:4×(1÷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学生想出解法7:4÷1/6-4;解法8:4×(1÷1/6)-4;解法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灵感,推动创新思维提升

灵感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表现形式,是认知内容上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奇特想法,奇异的解法,教师要及时进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他们的灵感在数学的天地里迸发出奇异的火花。另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思考类题目,教师应结合数形知识、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通过较为直接的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数学教学以其先天优势在培养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集中从观察入手,搭建平台,激发想象,思维引导等方面强化训练,促进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是对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以其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为主的思维过程训练,对于开发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发展呢?

一、注重观察,形成感性认知能力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尤显重要。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感知感悟,进而促进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通过观察最终要获取哪些方面的数学信息,为后续分析总结积累第一手素材。其次,及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及顺序,让学生明确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要选择相应的观察角度及顺序,并依观察顺序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再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观察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适当时候可利用直观教具对较为抽象的观察对象进行简化,或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帮助学生对已有数据进行归纳、探索、寻求隐藏期间的数学规律。最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让他们对观察对象时刻保持高度的观察兴趣,因为,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强化引导,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爱因斯坦)由此,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是创造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助推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有效把握和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数学的领空自由翱翔,使其数学思维放射出火花呢?笔者以为,要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因为想象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持。第二,要有从表象进入本质,即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第三,学会坚持,因为良好思维能力的获得有时很枯燥,缺少情趣支持。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更多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诱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做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做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质疑,促进求异思维发展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同时,数学问题过程的求证、结果的获得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并获取区间结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教学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法1:3600÷(3600×1/6÷4)-4;解法2:(3600-3600×1/6)÷(3600×1/6÷4);解法3:4×[(3600-3600×1/6)]÷(3600×1/6÷4)。思维较好的学生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做单位“1”,解法4:1÷(1/6÷4)-4;解法5:(1-1/6)÷(1/6÷4);解法6:4×(1÷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学生想出解法7:4÷1/6-4;解法8:4×(1÷1/6)-4;解法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灵感,推动创新思维提升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造性思维;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01-01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我们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创造性思维具有新奇、独特和变通的特点,其表现为思路广阔,不受别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知识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富于想象长于类比。而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强调以人为本,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地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我们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同志该如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课本及其以外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从而促使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如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实质。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提出问题,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

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产生好奇心

年轻人常常有较强的好奇心,应当有意识地将其转移到对知识的渴求上去。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获取知识最原始的本能是好奇心,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知识的获取完全是被动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削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自己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地理学科离不开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去观察自然的、社会的各种现象,激发学生认识兴趣、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就会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比较、研究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在科技发展史中,许多科学家都表现出超人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源于其强烈的好奇心,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的好奇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达尔文观察世上的生物呈千姿百态感到好奇而探索物种起源,从而创立了“进化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出一些多媒体课件,用图、文、音、影、动画并茂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中,有许多是学生没办法或很难亲身体验的,如:地球运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太阳系中行星的绕转等,用CAI课件来展示他们,则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创造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摆脱逻辑思维的束缚,打破思维定势,运用想象标新立异;善于转换思路,对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特别是逆向思考,能够对事物进行联想和类比,从中启迪思想,在不相同的事物间发现共同点,在相似的事物间寻求不同点。然而,在现今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或有了问题,却不敢提出问题。如此下去,势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于一些超出教材要求以外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由自己推敲结论,哪怕是很小的发现,也会非常兴奋,从而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质”必能得到开发,其探索精神必得到培养。

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他们能够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触发他们的联想,进而产生知识迁移。在地理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应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适时地给学生传授一些热点知识,如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城市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让学生能有机地将现实问题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会使思路更加开阔。在观察与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那些一闪念间出现的新想法和新观念。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内驱力;探索求异;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创新人才最主要的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那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努力,去探索。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悬念性的导语,新奇的课堂教学形式,层层剥笋地挖掘课文中的新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品尝到发现的喜悦等等。

二、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有好多形式,如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三、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加,智力的开发、创造,发明就都难以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开展创造性的课内外活动

创造性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特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批判紧密联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除了具备思维品质的一般特征以外,它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和验证等几个阶段。其特征是无先兆性、闪念性、朦胧性、短时间内不复现性以及灵感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作文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务。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我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运用变通性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变通性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变通性思维就是要求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是极有益处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性。

3.在习作评改中积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泛指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辩证批判思维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批判,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批判的精神。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批判性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著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1)展开“幻想”的翅膀。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2)培养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