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接触器故障;制动器;断路;自锁
Abstract: “Brake contactor latching ", is the cra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event the motor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between appear transiently will be commonly used design method. But this design has great deficiencies, prone to heavy free fall, causing a serious ac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sign of line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rane circuit provides reference.
Key words: Contactor fault; Brake; Circuit breaker; Self locking
中图分类号:U226.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GB/T3811-2007《起重机设计规范》7.4.6 规定: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对这一规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做法。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条规定的理解,和全国起重机行业的广大技术人员探讨。
这一条规定主要是针对某企业重大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PQR6402)设计上有“重大事故隐患” 做出的。该企业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的“重大事故隐患”为“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制动器接触器的自锁”,是起重机制造行业上防止电动机运行方式之间转换时出现瞬间抢闸的常用的设计方法。但这种设计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当部分档位在切换时,正在运行的电动机的方向接触器断路,电动机的动力电源会失电,此时一旦有电气故障发生,制动器就不能制动,发生重物自由坠落。具体过程如下:
①起重机启动运行后,上升或下降运行的方向驱动接触器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电时:
a.上升方向1~6挡:上升方向运行时, 上升方向接触器断电时,电动机失电,制动器不能下闸;
b.下降方向2~3挡:反接制动挡,下降方向运行时,上升方向接触器断电,电动机失电时,制动器不能自动制动;
c.下降方向4~6挡:下降方向运行时,下降方向接触器断电,电动机失电时,制动器不能自动制动。
②起重机停止在空中后,重物下降方向接触器线圈断路,上升方向接触器完好,往下降方向(下降4、5、6挡)启动运行时,经过下降2、3挡开闸后,转为下降4、5、6挡,下降方向接触器断路,电动机不能得电,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发生自由坠落。
出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采用图1的控制线路。下降方向接触器FC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路,起重机停止在空中后,直接打下降方向第6挡,经过下降2、3挡开闸后,转为下降6挡,下降方向接触器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路,电动机动力回路不能得电,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发生自由坠落。为了避免同类事故的再发生,标准中就出现了“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的要求。
图1“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某企业出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然而,单从字面上分析,笔者认为此条规定还是有不全面的地方,因为在起重机的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电路故障同样也会引起起重机不能及时抱闸,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起重机的电路设计时,还应做到更深入的考虑。下面来分析一下规定不完善的地方:
1.规定只提到了“电动机定子电源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之间的控制关系,没提到它们之间的保护关系
这一条规定是规定“接通电动机定子电源(三相交流、能耗制动的直流电源、单相制动等)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接通制动器开闸电源的“制动器接触器”两者之间的控制关系”,不存在“正反向接触器”的“故障保护”功能,即不存在“正反向接触器”保护“制动器接触器”的问题,不是“故障保护”关系。也不是“正反向接触器”之间的“故障保护”功能,而是电动机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两者之间的“开闸、下闸”控制关系。这个控制关系是:驱动接触器得电,制动器接触器同时得电,制动器“开闸”;驱动接触器失电,制动器接触器同时失电,制动器“下闸”。而事故起重机正是因为“起升控制屏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导致驱动接触器失电,而制动器接触器不能同时失电,而这两者之间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因此导致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坠落,造成事故。因此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之间的保护关系。
2.只规定“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未规定“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线圈的控制电源回路故障”是不全面的
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控制回路故障是很常见的,原因也是比较多的。这些故障同样也会导致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把控制回路的故障考虑在内。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控制回路的故障形式:
1)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有不能得电,或得电后失电两种情况;其原因有:①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的本身故障;②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的本身没有故障,驱动接触器的线圈回路控制电源故障断路。③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
2)“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 的本身故障有:①得电后,衔铁故障不吸合;②得电后,衔铁吸合,传动系统故障,如卡住,常闭触点不断开,常开触点不闭合。③失电后,常闭触点不闭合,常开触点不断开。④ 控制线圈绕组断路;
3)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回路故障造成断路,使接触器不能得电或失电的原因有:①控制回路电源的导线折断;②接线端子的接头松脱掉落;③回路中的其他接触器(或自己)的触点,因烧蚀、变形等原因,造成常闭触点断开。线圈控制电源回路故障造成接触器失电的还有:导线对地短路;
上述这些故障都有可能使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不能得电,或得电后失电);我们以图1为例来分析。①如上升运行1-6或下降2、3档运行时,ZC线圈回路断路,ZC失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② 正在运行时,突然转换到上升或下降或调速的驱动接触器线圈控制回路断路的档位上,造成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如FC线圈回路断路,上升运行1-6或下降2、3档运行时,突然转换到下降4、5、6档运行时, FC不能得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③如停在空中,FC线圈回路断路,突然由零位转换到下降4、5、6档运行时, FC不能得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上述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都会发生重物的自由坠落事故。
3.这一规定不包括“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造成的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
当电动机的定子动力导线折断,接点松脱等,或者电动机绕组断路时,就会导致“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这种情况也同样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应考虑在内。然而这种情况是很好处理的,在电动机另设缺断相保护就可以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以图一的电路图为基础,结合考虑到的各种情况,对电路图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更好的实现“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以下是三种经过修改的电路:
⑴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
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同时还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见图2。
图2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
⑵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制动器制动的控制环节,同时也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见图3。
图3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制动器制动的控制环节
⑶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解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见图4。
图4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解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
上述重物自由坠落事故预防环节,采用了时间继电器,故障停车会出现滞后下闸的现象,滞后时间大约是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故障停车出现滞后下闸的现象是允许的。但正常停车(回零位停车)出现滞后下闸(不包括制动距离)的现象是不允许的,因此,回零位停车时不得经过时间继电器延时切断“制动器接触器”,一般应由控制器的触点直接切断“制动器接触器”。
高职护理专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中职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四年制的中职护理向三年制的高职护理转变必然面临着课程建设的改革。目前的现状主要为以下几点。
1.1教学理念
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多,联系护理职业能力少,导致学生对本职工作认识的较晚。
1.2教材编写
尽管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的教材进行了多次改编,但在内容上仍保留的是本科的“压缩版”,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望而生畏。
1.3教学方法
没有彻底脱离局限在本学科知识范围内的“平面式”教学;学时少不具备分组式讨论;把抽象性的内容采用单纯的知识堆砌,致使学生不能对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以上问题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
2“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自2006年国家大量投资支持职业院校的建设以来,我国高职护理的生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均采取超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方式;其次是学生层次差别大,文、理科学生基础知识不同;再其次是自主招生的比例逐年增大。由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某些国外的教学新模式不易在大班采用。为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得到提高的目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采用以岗位需要为目的实现多学科知识同时传授,把原有的本学科系统转为跨学科系统,真正的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平行式”模式:教学内容是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筛选后与多学科的知识优化重组,教学方法是探究性和驱动性的知识传授。是实现对护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2.1教学理念
是把医学基础课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护生职业素养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本学科重点还要强调护理相关的考纲;不仅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还要强调本学科与护理知识的相关性。如:在首次开课时用大量的事实宣传护理职业是神圣的职业,使学生热爱护理工作;每次授课时展示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士应会技术等内容。
2.2教学内容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未来的护士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单纯的记忆生理学内容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不能引起重视。为解决这一困惑,备课时依据护理执业考纲要求把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学科优化组合。以生理学为主线同时增加以下内容。
2.2.1理论内容:介绍相关的解剖学、临床知识、护理知识、保健知识[2]。
2.2.2视频内容:相关的护理操作视频(每次课约5min);如:讲解肺通气时播放护理岗位的人工呼吸法。
2.2.3课件内容:临床应用,如:讲授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时还展示临床上二者应用的区别。
2.2.4教学图片:护理岗位的器械,如:胃管、导尿管、吸痰器等。
2.3教学方法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2.3.1训练学生自学能力:针对学生不会看医学书的特点,每次授课后给学生指出下次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提供上网要查找的相关护理知识[3]。
2.3.2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针对学生习惯被动听课的特点,授课过程中对重点、难点一定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4]。
2.3.3训练学生归纳能力: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归纳能力欠缺的特点,授课结束时把课上重点再次归纳后展示给学生。
2.3.4训练学生沟通能力: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提出疑问较困难的特点,采取书面反馈(选择、判断、问答);当面交流;网上交流。
2.3.5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授课中增加护理工作相关问题的讨论[5],如:讲解体温测量时讨论体温计掉在地上如何处理?
3“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护理职业要求相结合的“平行式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3.1教学目标
实现了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岗位能力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早期学习中即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3.2教学内容
实现了单纯理论传授向实用知识传授的转变。结合未来工作岗位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不仅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对未来岗位必须学习的知识可以重点掌握。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1结果与分析
护士普遍对药学知识掌握不全面:由表1可知,护士对药学知识掌握不好,总分的最小值仅为44分,平均值为60.42分,其中,药物名称、规格剂量、不良反应三项是临床经常接触的药学知识,护士掌握较好,均值在7以上;理化性质、药理作用项目是较深层次的药理学知识掌握不好,均值在4以下。个别低年资护士对一些简单的如药物名称也不能举一反三,只知晓商品名,不知道化学名称,相同的药物换一个厂家就不知道其药理作用特点。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高学历护士比低学历护士对药学知识掌握得全面一些:由表2可知,本科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专科护士比本科护士掌握药学知识的程度要低;对药学知识掌握程度最低的是中专学历护士。随着学历的升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提高,中专和专科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药学知识的培养。职称较高的护士比职称低的护士对药学知识掌握得好:由表3可知,主管护师比护师和护士的药学知识综合掌握程度高一些,说明药学知识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慢慢积累。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应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对药学知识的积累,增加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知识储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2对策与建议
学校及医院对护士药学知识的培训不够重视:目前,各级护理院校的课程安排重点以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为主,药理学在护理专业的课程中多为边缘学科,学习时间短,内容少,学生主要掌握了药名、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而对药理作用、理化性质等知识掌握较少。大多医院对护士药学知识的培训还不够重视,培训力度不够,临床护士对药学知识掌握不全,影响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水平,必须加强临床护理人员药学知识的继续教育[3],对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药理基础知识及实际运用能力,保护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4]。护士对药学知识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有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5]。临床护理工作繁琐,护士也比较辛苦,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用法用量向患者交待不清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用药疗效降低,有时因护士药学知识欠缺,导致病区药物使用、保管不当(低温/效期/避光),致使药物分解、降解,甚至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导致用药纠纷。有时本身是药物临床正常的不良反应,因护士不能充分运用药学知识为患者解惑释疑,导致患者误解,加深了医患矛盾。因此,在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师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护理队伍中开展药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6]。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药物的应用方法及时间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甚至是成败的关键[7]。护理人员药学继续教育应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围绕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的知识由点到面,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对于全院护士都存在的知识欠缺内容,如药物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等,可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专科药学知识培训,如肿瘤科护士培训职业接触危险性药物的防护对策,内分泌科培训糖尿病药物的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产科护士培训药物对哺乳期妇女的影响等。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授课形式,也可请药学人员到科室现场辅导,还可利用早交班时间,结合病例学习药品使用说明书,并随机提问,及时总结、分析,使护士熟悉新药,复习常用药,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疗。只有护理人员内涵知识提高了,才能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本文作者:蔡蓉刘晓蓉晏青姜燕荀洪景工作单位: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