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佳佳妈妈
从您的描述来看,佳佳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很强、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但对复杂的语言指令的理解稍差些。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提高孩子语言理解能力。下面这个语义认知游戏就很不错,和孩子一起来玩玩吧。
3~4岁的游戏:排排队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
游戏内容:
先准备一些常用的笔(铅笔、毛笔、油画棒、钢笔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了解笔的名称和用途,接着,每人挑选一支笔,并在图A的大笔小屋里找出和自己手里同类的笔。
引导重点:
引导孩子观察图A:你快看,小屋里有这么多的笔呀!让我们给自己手里的笔找找好朋友吧,让它们排排队吧。铅笔排在一起,油画棒排在一起,毛笔、钢笔也排在一起。排好了,我们就可以和青蛙小姐一起做游戏了。
爱心提醒:
3岁正是孩子思维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但并未成熟,他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游戏给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自己学习思考并做出回答。
另外,我们也可以请孩子根据游戏的情景讲故事,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还能训练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讲完故事后,请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给故事设计个结局。
给佳佳妈妈的游戏建议
在引导佳佳按笔的名称分类的基础上,你也可以引导佳佳把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笔归到一类。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她可能会受到物品颜色、形状的干扰,这时不要着急,只要经常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佳佳会很快地掌握排排队(就是分类)的要领,从而理解词语的含义。
4~5岁的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颜色正确分类)
游戏内容:
先准备3个笔筒,也可以用适中的敞口瓶代替,爸爸妈妈和孩子把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在笔筒上当作笔宝宝的家。将图A复印放大后,沿笔的轮廓剪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戏。
引导重点:
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请小屋里的笔宝宝到我们家来玩吧,让相同颜色的笔宝宝在一起玩,快帮笔宝宝找到它的朋友吧。这时,可以由妈妈发出指令。比如,妈妈说,我们让蓝色的铅笔回到蓝色的家里吧,你和爸爸一起找,比一比谁找得快,以此增加游戏的乐趣。也可以让孩子来发指令,爸爸妈妈一起去找笔宝宝的朋友,以促进孩子对语言指令的理解。
爱心提醒:
4岁的孩子在描述事物时,所用句型较简单,以单句为主,而且语言不够连贯,层次不大清楚。而5岁的孩子则不同,他的说话内容比以前扩展了,层次较为清楚,想象力也更丰富,复旬明显增多,句型也开始多样化。可以说5岁是学龄前儿童语言提高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语言能力朝着连贯、简练发展的转折点。所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6岁的游戏:找找家在哪里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分类)
爸爸妈和孩子一起准备一张记录纸画上表格如下
游戏前,先热身一下。大家一起观察图B,帮助孩子理解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为下面的游戏作铺垫。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青蛙小姐的朋友很多,最胖的是她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她是谁吗?个子最高的青蛙在哪里等等。
等孩子理解后,游戏就正式开始了――青蛙小姐要带朋友们参观她的大笔小屋,但是青蛙小姐有一个条件:就是大家按指令将笔宝宝们送回家,才可以去参观,我们快帮帮这些小青蛙吧。
引导重点:
妈妈可以根据图A中笔的大小,长短,粗细提出问题(妈妈的每个问题中可包含多重语言指令),比如“又细又长的笔是哪支”、“最短的铅笔呢”等,然后孩子根据你的指令,在图A中找出合适的笔,并将其序号记录在记录纸上。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要充分理解问题中所包含的复杂的限定要求,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这对他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观察力都是很好的练习。
爱心提醒:
5~6岁的孩子,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有了较好的发展,思维发展也很快。虽然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为主,但其抽象思维已开始萌芽,并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积累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事物进行概括,并形成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概念,以上的这个游戏就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和练习。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经常训练他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图片进行排列,并让他完整地叙述出来,这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阶段:1岁半以前的“欣赏图画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不怎么会说话,而且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不足,所以是不适宜驾驭一个完整故事的。如果你期望对这么小的孩子,完整地讲一个故事,让他从头到尾安静地听完,基本是不可能的。这时期的孩子专注力很短暂,一会看这,一会关注那,再短的故事,对他来说都是漫长的。
但是,并不是说这个阶段就可以完全不让孩子接触书籍,只是要有所选择。可以选择大图画、颜色鲜艳的图画让他看。像识物图画书、挂图,还有小开本的图画书,适合孩子抓握在手里,凭着自己的兴趣去看,去触摸。家长需要做的只是简短地告诉他这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形状,那有什么作用……图画或图画书对这时期的幼儿来说,只是简单认知的辅助工具,却也是不能少的,因为这是最早期刺激孩子对书籍的感觉,建立孩子与书籍之间联络的初始。说简单点,就是让孩子与书早早建立起“感情”。
在此也提醒一下,对于家有二孩的家庭来说,不要简单地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等同于一件事情。如果二宝还未满一岁半,而大宝的年纪又早已超过了三岁的话,一定要量身定制,因为有时候给大宝念的故事,二宝未必听得懂。而给大宝过于简单幼稚的低幼段书籍,也会使大宝感到读书兴趣索然。
第二阶段:1岁半~3岁半的“听故事阶段”
相信家长们都有同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因为忙或者别的原因,无法满足孩子对听故事的渴望,简单地丢给孩子一个玩具代替,从而错过了早期阅读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新事物的接触渴望是很强烈的,他们喜欢任何的新发现,包括故事书里藏着的新主人公,新鲜有趣的故事和图画,他们的这种渴望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永远都得不到满足。坚持每晚的睡前讲故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家长再忙也要尽量保证每晚的亲子时光,让孩子听着你的声音,枕着甜蜜的故事入睡。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们常常听得很认真,很专注。这个时候,不要打断他倾听的专注,一会问他听懂了没有?一会问有没有记住某方面的内容?这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只管连贯地讲下去,孩子会自动筛选他感兴趣的、理解的内容去记忆。
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充满疑问,如果是孩子就故事里的内容提出问题,家长要做到有问必答,可以暂时停下讲故事的节奏,跟孩子讨论完他的疑问,再继续讲下去。孩子提问,说明他在思考,如果家长能用心解答,与孩子互动,就能推动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由 “听”到“思”再到“记忆”的完整过程。
第三阶段:三岁半~六岁的“讲故事阶段”
如果前两个阶段家长引导到位,当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想必他多半已经喜欢上了书籍。而且,孩子听故事听得多了,他们就会不满足于只听故事了,他们的小脑袋里积攒了很多素材,这激发了孩子想要自己编故事、讲故事的冲动和意愿。这是阅读养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也是检测前期阅读水平的时候,更是孩子由单纯听故事的接受语言学习,到自己讲故事的实行语言输出的转换时期。至此,阅读对孩子口才的差异化影响就显现了出来。你会发现:凡是口齿伶俐的孩子,无一不是很好地接受了前两个阶段引导的孩子,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的孩子。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一定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讲,可以设定孩子讲故事时间;家庭成员轮流讲故事比赛,比如围绕同一个主题,每个人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可以鼓励孩子改编故事,给原著童话接龙一个不同的结局。
孩子编织故事的能力,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因为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成人已经不能及。不信你可以试一下,随便给孩子看一幅无字图画问孩子这是讲的什么故事,他能不假思索,就随口给你编织一个有趣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讲出来的故事还是相对简单的,如果说一个完整的故事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的话,那他们讲的故事一般只包括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很片断化,他的思维还顾及不了那么多要素。比如有一次我叫3岁半的妞妞讲一个小白兔的故事。她讲道:“小白兔和妈妈挎着篮子去拔萝卜,拔了好大好大的一个萝卜。后来妈妈拿回家炒一炒,她们全都吃光光啦,没给爸爸留。”这就是典型的幼儿化故事,人物加事件,没有多余的描述。但是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讲的故事的要素就很完整了。那次我让妞妞6岁的哥哥也讲个小白兔的故事,他讲道:“有一天早上,小白兔起床发现下雪啦。她就出去玩雪,在门口堆了个大雪人。还脱下自己的围巾和帽子,帮雪人围上。后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雪人竟然活了,会说话,会走路,和小白兔一起在雪地上打雪仗。”看,这个故事的四要素就全有了。所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他自己讲故事的思维模式,家长无需干涉帮他补充故事,只需认真听他讲,让他自由发挥就行了。
这个时期你会发现,孩子前两个阶段脑袋里的阅读积累,他听过的所有故事,此刻都转化成了他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流利而趣味地讲出来,讲出了好口才。
第四个阶段:6~7岁的“独立阅读初期”
如果前三个阶段家长引导得充分,到这个年龄段,有一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自阅读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功成而退了,不过不是全退,而是半退。由原先的陪伴孩子一起共读一本故事,变成了你读你的书籍,而孩子读孩子的故事。
之所以强调家长也要常读书,就是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巩固孩子好不容易养成的阅读习惯。毕竟孩子的自制力不强,如果家长都在抱着手机玩,或者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孩子怎么能做到好好阅读呢?所以,这个时期的“陪读”,就是对孩子无声的鞭策和熏陶。让孩子明白,无论到多大,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用家长的身教,帮着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当然,在陪伴中父母也不是说可以做甩手掌柜,要帮孩子把握好质量关,可以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哪方面的书籍,帮他挑选或者购买合适的书籍,和孩子适当讨论一下阅读的心得等等。让孩子明白,他的阅读是得到关注和肯定的。
可见教育孩子并不仅仅靠老师,更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事的一件事,而是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倾城合作方能做好的一项漫长而浩大的工程。
各位再回头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有没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并会终生受益。
可能大多数家长一直认为孩子上学早送晚接就完事了,很少学着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问一问他们此时最需要什么?如何和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更早、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今天,我就和家长们一起探讨让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许多家长总是问我,老师怎么辅导孩子学习、作业?我想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孩子准备好了吗?你了解孩子此时首先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心理依赖)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独自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独自承担学习压力。没有了溺爱、没有了撒娇,会不会害怕恐惧?学习的内容能否听懂,作业是否顺利完成?面对同学的竞争有没有压力?其他同学受到老师表扬、课堂上频频发言、考试总是满分,你的孩子有没有心理阴影?这一切都要孩子去面对,他们还仅仅是七八岁的孩子。父母的陪伴、呵护、耐心何等重要。请在关心孩子学习之前请和孩子深谈一次,做一次深刻心理辅导。
下面我再和大家一起交流孩子将面临的学习生活。年轻的父母都读过书,也知道课堂是怎么回事。其实老师上每节课,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字,家长只要和老师步调一致,把好这四关,学习根本不成问题,再加上坚持训练养成好习惯,到了高年级就会更轻松。
1.听的习惯。对孩子来说,课堂上只有注意听了,才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明白、说清楚。这点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孩子精神高度集中,还要用心理解记忆。如果家长每天让孩子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讲给你听,那么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注意听,另一方面对孩子语言表达也是一种促进,更能让你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他成长帮助很大。孩子也许刚开始不够熟练,不够清楚,家长切记:听的时候认真、专注,及时鼓励、询问,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千万不能马虎,三心二意,你的态度就是给孩子树个好榜样。
2.说的习惯。听是吸收,说就是表达,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只有听明白,才能说清楚,这也是孩子思维活动的极好训练。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与孩子聊聊学校里的情况,一来听听孩子在校的表现,洞察孩子的成长,更何况亲子之间的互动,浓浓的亲情、温暖,还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二来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为以后写话奠定基础。
3.读的习惯。平时老师布置了读书的作业,一定要孩子大声地读出来,家长应该认真地听,更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这不仅是完成任务,锻炼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增强读书的兴致,千万不能孩子读书,你做别的事,一会儿听没声音了,来一句:“读完啦!”你的马虎带给孩子的就是不认真,意味着以后读书可以求速度而没有质量,慢慢的不仅糊弄你更糊弄自己。
4.写的习惯。课堂上内容听懂了、会读了,也会说了,其实这是在帮孩子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前面这三步顺利完成,你觉得写还是问题吗?那只是时间而已。复习好了,再练习巩固,准确率高了,孩子学得轻松了。这样日积月累,不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增强了自信,还愁孩子学不好吗?
顺便叮嘱家长:(1)尽量避免一边作业,一边吃东西或玩耍,久而久之,养成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2)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孩子的写字姿势(坐、握笔、距离等)。(3)教孩子正确使用橡皮擦,一手把本子按住,一只手来回轻轻擦,避免将本子擦破,而且必须将痕迹擦干净(其实这一点和前面也是息息相关的,都听懂了,会写了,还能错吗?即使错也是偶尔,不是擦个不停)。
一、变身孩子王,引导幼儿玩中学
陶先生先生曾写道:“您若变成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是基于尊重、平等的人格基础之上的理念,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获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晨间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创意PVC的玩法,孩子们把它变成了除草机、小山洞,我把它变成了小沙发,坐下来,看着孩子们表演,孩子们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成了最好的观众,觉得非常快乐。慢慢地,我感觉到和孩子们是那样息息相通,感觉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二、瞄准兴趣点,激发幼儿玩中学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易于感知、记记,能积极地思考和想象,主动地探求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后组织幼儿在玩中学。如:在教孩子们学习音乐活动《吹泡泡》时,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问问孩子:“泡泡什么颜色的?”“谁吹得大?”“泡泡是什么出现的?”这样就使幼儿在学唱歌过程中联想到玩《吹泡泡》游戏时的情景,想到自己吹出的泡泡的样子,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激发幼儿想唱一唱泡泡的欲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三、重视三合一,鼓励幼儿玩中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这句话对于幼教这一行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将玩、学、做合一,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会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让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社会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中,请幼儿用身体来做各种弯弯绕绕的动作理解什么是弯弯绕绕,再请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朋友时,创设竞赛环节,通过竞赛的方式讲述出生活中弯弯绕绕的朋友,最后哪个方队回答出来得多,就能获得胜利的小旗,搭班老师和阿姨作为评委。这样游戏活动后,在欢快的音乐声幼儿轻松地了解到了生活中各种弯弯绕绕的朋友。
四、挖掘创造力,引领幼儿玩中学
陶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为此,他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谈;解放空间,使之能“飞”;解放时间,使之能“闲”,也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从而开发孩子的巨大创造潜。
1.解放头脑与双手,多角度思考问题。
解放头脑,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孩子的思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使之创造能力得以发展。老师不再定向地、从一个角度引导孩子,而是让孩子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事物,发散性地思维。例如:体育游戏“小小坦克兵”引导孩子利用纸箱子玩各种游戏,开始时,孩子们只是把纸箱套在身上,这时,我故意将我的纸箱推倒,孩子们的思路似乎一下子被打开:可以在里面爬,带动纸箱滚起来,可以两个人合作玩,把它变成一个坦克等创意玩法,很好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希望保育员或老师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如:在美术活动“废旧材料变变变”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纸盒、纸板、易拉罐等,我们像朋友一样先展开了讨论,这些材料有什么用?接下来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实践中,利用到了娃娃家里,纸板当起了娃娃家的小床、小桌子;纸盒当起了娃娃家的餐具等。孩子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当孩子们看到杰作后,都非常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2.给孩子自由的想象和玩耍空间。
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靠想象开启幻想世界。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性思维才会萌发。在自由玩耍中,因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之间的生理联系,促使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让孩子们有大量的时间玩泥巴、捉虫子、在操场上奔跑、在沙滩上嬉戏,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在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创造性的表现,创造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使精神、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3.鼓励孩子好奇好问、勤思善问。
线描画是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是在观察再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发丰富想象力,使其获得审美感受。然而线描画的清秀、隽美和含蓄、夸张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忽视,因此,在线描画活动中对幼儿教师的绘画功底是很考究的。线描画又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因此,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线描画活动既新奇又有趣。在实践过程中,我个人对幼儿园线描画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欣赏作品,感知线描画的特点
没有接触过线描画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样的画叫线描画,我通过欣赏范画的方式让他们对线描画有一定的了解。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欣赏活动要与孩子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而不是离开孩子的生活情境,将一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孤立地进行介绍。(2)在范画准备的时候要选取简单的线描画和相对复杂的线描画,单色线描画和彩色线描画,这样很容易就能让孩子了解线描画的种类、特点和表现手法。(3)引导孩子找出构成线描画的点、线、面,带领孩子逐步感受线条相结合带来的奇特美感,为孩子创造性地表现事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进行技能的点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和装饰。在孩子的眼中,大千世界是非常丰富精彩的。生活中的一切他们都想去尝试、去表现。所以,我们就因势利导,从直线、斜线、螺旋线、曲线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开始进行线描画的基本技能的指导与点拨训练。训练中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如线线组合、点线组合、大点小点组合等等。并且,以欣赏和比较的形式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让孩子从中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灵活运用的,美是相通的,没有界限的。
比如,用线条表现“雨伞”和“花”。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用点、斜线、曲线等组合,描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装饰“伞”和“花”的图案。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学习、去感悟线描画的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用线描画表现单一的物品,然后逐渐到场景。
三、绘画内容,选择孩子所喜欢的
每个人对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东西都会敏感一些,因此在线描活动中选择孩子喜欢和熟悉的东西作为活动内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敏感,只要是画动物的时候,他们都画得特别专注,而且各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引导孩子们由点、线、面来装饰他们喜欢的小猫、小狗、猫头鹰、鱼等动物,鼓励孩子大胆表现,效果很好。记得有一次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线描画画自画像,首先不说他们画得像不像自己(我们不以画得“像”为衡量标准,只要孩子敢于大胆尝试),他们能用很多漂亮的点、线、面图案装饰自己的衣服、头发、鞋子,画完之后他们自己都爱不释手,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线描画作品的新奇,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和表现欲望。
四、及时引导,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孩子的创作活动中,既需要体现孩子自己动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象的过程,还需要教师巧妙地启发和引导,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将线描画的要求内化为知识、经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时,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鼓励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如果一个孩子还没有自信,不能大胆表现时,我们要无意地让孩子不能觉察的方式转到他身边去,与他套近乎,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创作意图后,再认真倾听孩子在线描画过程中的谈话,当孩子的想象在线描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教师要及时运用启发谈话或者是操作指点等方法帮助孩子突破,开拓其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孩子丰富的联想,这也是线描画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五、线描作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美术教育的明确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线描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点、线、面这些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
比如,在画西瓜船的故事时,我先绘声绘色地简述西瓜船的故事,着重描述一只好吃的老鼠的具体形象及几个有趣的场面。结果孩子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内容来设计场面,利用线条把心中所想的表现出来。无论在造型上、构图上、情节上都体现艺术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创作的愿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孩子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把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自由、随意,毫无约束地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构思故事内容、捕捉有趣的场面、抒发自己的情感上,一张充满童趣的幼儿画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只要有了教师正确而细心的引导,孩子的线描画就能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掌握好画面的节奏,从中发现乐趣,就能使线描画变成一种自由快乐的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了解线描画,喜欢线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