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
一、新媒体介绍
(―)新媒体的界定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 1998 年 5 月的年会中提出:继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之后,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依托第四代媒体进入了大众传播行业,称为新大众传媒,也就是现代大众传媒,也可以叫第四媒体,也即现代新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特点
1.信息内容
(1)海量化
突出体现在信息内容几乎涉及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企业、等信息内容都在网上可以查询,信息数量之庞大,涉及到了社会的热和一个行业。
(2)实时性
实时性是新媒体最具代表性特点之一。新媒体条件下信息的更新速度之快,甚至都可以以秒、来计算,信息的第一时间,有利于人们迅速、及时、便捷的通过现代了解一件事情的动态。
2.信息传播
(1)信息传播手段的兼容性,新媒体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多种优势,声色俱全、图文声茂、动静结合,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和心情选择不停的信息表现形式,拓宽了我们的自主选择空间。
(2)信息传播范围的全球性。现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全球信息共享的时代。。新媒体通过其独有的网络平台充分打造出了一个可供全球人民交往的平台――中国社交网站的微博、微信、美国的社交网站facebook、ins韩国的社交网站twitter等均为各国人的沟通提供了跨国界的方式。
(2)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交互性是互联新媒体最大优势所在,它不同于电视、报纸的呆板、单项的信息传播,新媒体青睐的是一种人机互动的信息交互式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进行信息阅读。
(三)信息价值
1.价值本身的增值性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等创造价值的短期性、时效性,Internet上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无限度的查询,新媒体的信息可以通过人们不断的观看,充分的彰显出了信息的无限增值。
2.价值投资的经济性
新媒体时代,由于节省了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费用,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新媒体来打广告,渐渐成为了个人和商家的首选。
3.价值实现的感官性
新媒体不是报刊的静态的文字或图片描述,不是电视的几十秒短短心能的介绍,只要观众想看,厂家可以通过其自拍的精彩视频来使大家对产品有一个全方面的感触。
二、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时展角度
从新媒体下我国网民的数量来看,我国十年间互联网经济的年均增速在60%以上,是中国GDP增速的5倍以上。这十年中我国网民数量增长了15倍之多。从2002年的4580万,再到2005年突破1亿大关,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掌握更多更全同时也更为复杂、未经过滤的消息,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可见新媒体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必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
从具体的数据特点来看网民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中年轻人的数量10-19岁、20-29岁网民比例占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对我国的青少年加以正确的引导,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因此,必须加大对网络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力度,对新媒体传播的消极信息妥善解决,给青年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三、探寻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1.传统媒体有向新媒体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诸多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都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如人民日报的官方网站、微信平台,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的电视网站等都充分说明了传统向新媒体的积极转型。这不仅拓宽了其本身的信息传播数量,更加突破了传统媒体本身的限制,又像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2.新媒体不是和传统媒体毫无关系的。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的,并在对传统媒体的融合中发展自身,不断为自身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新媒体兼容了报纸媒体的静态性、广播的视听性、电视媒体的动态性,融入了自身的发展中去,不断的故其根本,强化自身。
二者的相互融合并不是以任何一方的消亡为代价。二者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传统媒体要想突破自身,必然要借鉴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固守陈规、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必然的一个结果无疑是自身的最终灭亡。而新媒体作为新生的事物,要想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然要借鉴旧事物的发展经验,从而为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准入、问责和引导机制
1.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不受法律所约束的信息只会如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根本,找不到自己应有正确方向,达不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关于新媒体的立法、并加以实际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新媒体准入机制,是净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空间、传播积极思想的必由之路。
2、优化舆论导向,大力传播主旋律思想
新媒体由于信息传播的范围之广、信息的接受者必然存在素养、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性。现在许多网站有自动屏蔽违法言论的功能,这是比较正确的一点,有利于纯净的思想政治环境的形成,从根本上遏制了一些不良人士破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各网站置顶一些专业人士观点这一举措也必不可少,这是我们在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的。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虚拟化影响
现代社会,拒不完全统计,是上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上网占40%,对网络的依赖性,使人们的现实生活添上了越来越多虚拟化的色彩。人们过分的依赖网络从而导致现实中交往能力、搜索能力的下降,情感的虚拟化等都成为了新媒体影响下信息传播带给人们的消极的影响。
(三)顺应时展,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1.努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
要破除出传统媒体条件下旧的过时的思想,除了建立实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也是必需的。网络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些偏颇的言论,由于问责机制不健全,很难发现信息的传播者并加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了不良言论的传播,直至星火燎原无法控制,做成了很多人也出现了相同的偏颇想法。因此,及时加强网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这就需要充分的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了。所谓榜样,是一种典型,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人格,或者说是主观自我。以某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学习领会这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使自己成为榜样人物的替身。因此,尤其是在网上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条件下,更需要我们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人才培养,并且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以影响更多的人,传播正能量,鼓励人们向榜样积极靠拢并最终成为榜样。
(四)依托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打造专门化的奖赏平台,鼓励好人好事行为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良好的物质生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支持,幸福的精神生活同样也不能或缺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今天在大力鼓励好人好事的同时,关于好人好事的立法却迟迟不见成效。新媒体条件下,政府可以打造专门的奖赏平台,使奖励不仅通过证书等实体的形式来展现,上传、点播、评选好人好事视频,并最终赋予其物质的激励,是政府鼓励好人好事的新时代行为,有利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沟通优势,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
如网上的专家咨询,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是很好的手段。人之所以对一件事表现出过激的想法,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网络专家可以及时、有效的开展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利于破除咨询者的心理障碍,同时很好的保护了隐私,实施起来又方便快捷,节省成本,实现了新媒体下有效的人机互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朱云.新媒体产业科技创新因素分析的建构[J].现代管理科学,2012.8.
[2]杨茂钟,兰岚.新媒体技术在校友工作中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科教导刊,2014,12.
[3]吕忆松,李莹莹.发挥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为例[J].科教导刊,2014,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会化 高校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历史上富有人类理性与良知的文化代表,是富有民族传统品质与深沉社会使命感的热血儿女。然而,他们的个性与人生经验,他们的意识能力与思维方式,又决定了他们是多愁善感的,他们的道德探索的自身能力与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距,这导致了在现代社会道德进步的历程中,他们注定要首先经历曲折与挫伤,并且主要表现为个体道德的超前发展与理想的空前发展[1]。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具有自我选择性
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成熟,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已经发展到能够直接依靠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和判断的水平。因此,他们的社会化己不再像中小学阶段一样主要是外在的社会化,已不再是纯粹“迎合”外界要求的过程,已不再容易接受现成的结论,已经从原来的消极地接受外部的“压力”转化为主要由内部机制进行调控、选择,具有较强的内化倾向。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体具有广泛性
这里所讲的作用体是指对大学生起教育、引导、控制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报纸、广播、影视等宣传媒介。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小学生社会主要的作用体是家庭和学校,而对大学生社会化最有影响的作用体是学校和社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环境”和“大气候”。
二、加快大学生社会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大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发生变化,如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产生认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2]。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了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尤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无形中拉近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的成才
无论是为直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内容而有计划开展的教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还是结合专业知识而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等,其教育意义都不是单一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三、大学生社会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活动只有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被赋予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时,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大学生社会活动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
目前,在高校,很多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这就使得这些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打折扣。如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未能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未赋予其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就使得这一类活动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限,活动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
(二)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运用不恰当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教育者不善于运用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区别开来,更习惯于通过课堂、开会、谈话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寓于活动之中,因而未能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某些教育者对活动运用过多过滥,不讲求实效。
四、大学生社会化趋势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社会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内在地要求将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首先,以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现了实践观要求。实践观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和思想观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人们认同并接受正确的思想与理论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人们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第二,以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在。
(二)提高高校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
第一,提高高校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多数源于兴趣,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是要尊重学生,满足学生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条件。二是要适时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在了解学生的能力、性格的基础上分配不同的任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得到加强,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第二,提高高校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要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除了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外,还要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能力。要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培训,以提高其参与活动的能力。对学生的动员培训有助于扩大活动教育面,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教育动效果。要建立规范的大学生活动动员培训制度,健全完善的培训考核方案,落实动员培训经费。
(三)学校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运用
学校学工、教务、科研、宣传、后勤等职能部门“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高校各部门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运用意义的认识,提高运用活动载体的自觉性,善于结合本部门工作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强化育人功能;要加大对社会化运用的各种制度、人力、场地等支持,改善学生活动场地设施等条件,为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梁袁华,庞桥. 传统价值取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 中外企业家,2011(1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89-02
近年来随着新型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逐渐在生活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新媒体一般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技术基础,并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新兴媒体。如网络、微博和手机短信等。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具交互性、共享性,迎合了当代生活节奏快的特点,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快速应用。大学生作为已接受和使用新事物的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概况
新媒体正在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成长中,QQ、微博、微信,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这些早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以其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接纳了它。如何指导大学生有效利用新媒体,推动个人全面发展,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新媒体思考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强,突出个性化,新媒体的交互性、个性化迎合了他们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借助这些新媒体工具,很容易让大学生接受,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另外,大学生可以就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即时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利于增强教学思想的渗透性。当然,新媒体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其弊端。如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屏蔽性,不良信息泛滥,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总之,新媒体在高校的应用一方面要注意服务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其消极一面,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传播速度快和信息量丰富性是新媒体时代突出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很容易就脱离出传统的“讲说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声音、视频等方式,丰富了教学方式。在师生交流方面,学生有问题,可以借助新媒体及时向老师询问,更愿意敞开内心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作为老师,不仅是接受者也是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很多教学方面的信息,与学生之间互动。
2.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节省了教学成本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思政教师大量的体力支出,还需要学校巨大的财力做保障,资源消耗成本太大。而新媒体具有简单易用、方便快捷的特征,通过电子信息与网络的应用,能够大大节约通讯成本和降低办公用品的消耗;另外,传统的“讲说式”教育,占用课时较多,但效果却是不理想,与时间长短不成正比,时间成本太大,但有了新媒体的应用之后,学生可以接受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有助于对知识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忽视了大学生生活交往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的交流互动有着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是隐蔽的,不负责任的,因此,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有很多大学生,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沉默寡言,默默无闻,但在网络世界中却是叱咤风云的另一番模样,于是就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麻痹自己。不难发现,这一类大学生很多,对手机和电脑有过度的依赖,上课玩手机,下课盯着电脑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大学生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不是拒绝现实生活。基于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2.弱化了思政教育者及课本知识的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借助于课本实现知识的传授。教师、课本、学生,三者构成了知识教育的核心体系。当今,发达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削弱了教师的地位。而且,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不乏一些宣扬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误导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部分取代了思政教育者及课本的地位,形成了大学生与新媒体的直接关系,弱化了思政教育者和课本知识的重要性作用。
3.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教育的模式是一大挑战,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无法追赶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教育环境方面,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再沿用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方式的教学,就会使效果大大降低;在课本内容方面,仅仅还是强调内容,注重知识体系构建,根本无法提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手机、睡觉等方面,影响了教学效果实现。这些问题无疑给思政教师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1.利用新媒体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应对新媒介所带来教学工作的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的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首先,教育理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在新媒介不断应用发展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必须接纳新媒体,主动做新媒体的使用者,提高自身现代教育理念,为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做长远的打算。教师可以将新媒体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利用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合理使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其服务于教学。其次,对于学校而言,也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不拘一格的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学生使用新媒体,加大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宣传力度。研究新媒体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开发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新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在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性,针对新媒体的弊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将新媒体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新媒体的出现,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首先,改变以往仅靠文字、讲说传授知识的局面,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互动性,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实现文字、声音、视频等媒体共同服务于教育工作;增加课下师生的互动性,借助微博、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与大学生在课下实现信息交流,不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课形式。其次,构建高校思想交流信息平台,打造师生人人都可参与的新型交流系统。教师可以在上面实时的信息,科技、卫生、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信息,供大学生讨论学习;大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一些自己的思想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互动。最后,班集体可以组建自己的班的信息交流群,由辅导员领导,有关班级上的一些信息可以在这里共享,有问题大家一起处理解决,有活动一起参与完成,形成一个有爱的集体。
3.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思政教师对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的掌握,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还要有结合新媒体技术应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前者完全可以靠教育者自己解决,后者则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学校须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新媒体技术培训,设置相关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解决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出一条适合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当下的新环境。
4.利用新媒体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受到新媒体时代环境的巨大影响,成为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对媒介如何正确认识及使用,也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课题。媒介素养有其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信息媒体时所具有的解读能力。也就是说,在我国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能从新媒体中获取正确的信息,需要良好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大学生。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在高校教育中,向学生教授媒介素养教育专业的知识,通过一些课程、讲座等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对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需要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所以,高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微博创建大赛,互联网知识竞赛等,让大学生参与进来,以实践促进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大学生辨别信息的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唯有主动接纳新媒体,不排斥,应用新媒体教学,积极应对其负面影响,才有助于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本文先是对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状况的分析,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同时,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列举了主要三个问题,最后,提出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条建议、措施,希望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新媒体正在快速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新媒体的应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未来在教学上,与技术的应用还会有新的突破,使得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4]屈海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教育研究,2012(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10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解决,单纯依靠某一方都不可取。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增进实效,已经成为摆在当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为切入点。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依据
1.1 协同理论
协同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使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状态,并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其强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以实现整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超越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二者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解决问题的层面、教育内容侧重点、教育具体目标等个性要素,也形成了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共性要素,二者可通过互为补充、互为整合为一个系统,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充分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形成协调、同步和合作的整体合力,产生协同效应实现系统优化,从整体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协同学理论为二者协同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1.2 政策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中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始终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开创工作新格局。政策文件为二者协同提供重要的支撑。
1.3 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我党和高校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相互交织的新境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不能较好满足新时期的需求,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大学生思想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不成熟、自立适应能力有限等原因,较多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适应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二者协同提供了契机。实践证明,二者协同将更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价值
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等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意志品质。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层次人才。尽管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把综合素质高作为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将有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带动科学文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将有利于丰富二者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成效。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可移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倾听沟通的教育理念;借鉴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个别访谈、心理咨询、心理测验、角色扮演等教育方法;主动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绪调适、人际关系、挫折应对等方面内容。
2.3 营造和谐稳定育人环境
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离不开环境。二者的协同将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二个系统环境因素的协同,当然并不是环境的简单叠加。协同优化了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协同的深入开展。二者的协同分别影响和改变着各自的环境。环境依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依范围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依性质来分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依形态来分可分为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所营造的和谐稳定育人环境是大环境与小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有机结合。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路径
3.1 管理体制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首先要解决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问题,特别要加强管理体制方面的协同。高校要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领导,预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或缺位现象,成立校院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和处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两方面工作实效;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规划,全面安排和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同步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且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择优配齐配精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工作队伍的考核管理,提高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体制协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协同的深入开展。
3.2 课堂教学协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系统讲授和心理健康知识讲授,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交融,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知识和教育。可邀请专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网络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入,在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3.3 社会实践协同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锻炼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勤工助学、寒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行动等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要抓好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支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实践领域的交融,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和项目,不断增进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理解,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及自我成就动机,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4 教育队伍协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两课教师、专职政工干部、学生干部队伍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专兼职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师等,二支队伍存在一定比例的交叉和重合。高校要认真做好两支队伍协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两支队伍的有机配合,一方面,要加强对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帮助其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心理危机干预实操,使之能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和考核,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同时,还要加强两个子系统的工作队伍的交流学习,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从而实现彼此的互助和协作。教育队伍协同根本目的是通过提升队伍的综合能力素质来提升工作的实效。
3.5 校园文化协同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广大学生陶冶情操、构筑健康人格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通过摄影比赛、书画展览、音乐欣赏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歌咏比赛、琴棋书画、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起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孔晓东.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含义和特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含义在于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恪守教育原则,为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得以提高和道德品质得到升华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属性,能够直接反映社会教育体制的现实要求;其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性,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应时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加以创新;而其导向特性又对其他教育活动有价值引导的作用,为综合素质教育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保障;其文化特性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适用于各类高校。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含义和特征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是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遵循职业发展以及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1)个体特性突出。面对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个人职业素质,使其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突显个性,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2)注重实践特性。职业素养教育重视实践教育,为此,其能够让学生在职业体验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并为之付诸于行动。(3)职业差异性。面对不同行业、职业的不同岗位职责、工作需求,职业教育素养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二者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含义和特征各不相同,彼此间在其教育学科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它们也具有某些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为高职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能。例如:教育实施主体的一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内容,两者都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为主要的实施主体。教育对象相同,都是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两者都必须根据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实践能力,结合社会人才发展需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相通、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涉及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可见,两者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是相互交叉并互相渗透的。教育功能的互补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可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政治和价值导向性,后者也能帮助前者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发展进步。
(二)二者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创新高职德智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对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具有深刻意义。为此,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形成教育师资、外资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教学实际效果。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应开设相关课程并加以培训,组织主题教育项目活动和社会体验实践等,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有益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高职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正确把握高职教育目标,凸显高职德育教学特色。在高职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依据学生的未来就业趋势,适时调整教学模式,采用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的个人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地融合在一起,更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从而走上高职德育的创新之路。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
业素养教育理念高职德育必须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为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素养有机融合成为高职德育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职业素养教育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二)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构建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人的内在素养离不开自身认知意识以及行为能力的结合,为此,通过正式的课程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良好教育素养的必要方式。各高职院校应坚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创新教育模式,将职业素养教育正式编入教学课程计划。例如,可连续开设三个学期的素养教学课程,分别将爱心与责任、诚信与严谨、积极创新这三个主题设计成为每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每学期教学内容的实施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内外各种资料,采取不同的教育主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多种职业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体验实践活动,并将此类活动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实践的行为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职业品格的形成。
(三)引进行业文化元素,创造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
引进行业先进的文化元素,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先进文化行业元素的引进不仅能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素材,还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将行业文化引入课堂,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到行业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利于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校园里,学生在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将行业文化元素引进校园,努力创造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这将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到两者相融合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对于某行业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让高职院校踏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特色道路。
(四)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践行职业素养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评价机制,并构建相关行、企业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践行职业素养考核制度,以此作为考察学生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方式。各高职院校可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即学生对本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相关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作出相应评价,对于成绩突出、表现优秀且已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采取颁发专业素养证书的方式给予奖励。现在部分企业也比较重视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实际需求,据相关资料显示,往往具备与该公司相关的职业素养证书会让部分面试者比其他没有该证书的面试者拥有优先录用的机会。
(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建立专业性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