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自主探索,学习并掌握,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给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离不开数学实践和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置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切的情景,置身于这种情景,学生渴望得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最好时机是一节课的开始。悬念设置与课开始,可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常从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实质处设置悬念。

宋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的确,有疑才能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方能启动大脑,有了思维才会有收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巧设悬念,精心置疑,这不仅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更能引导学生思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在突出教师的导演功能和知识传授的艺术水平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现有一拖拉机残缺的轮胎,无任何标记,要买一个与原来大小完全一样的轮胎,你有办法吗?带着一个悬念,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索。这时,我指出,同学们只要学习这节课后,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听了都很兴奋,顿觉数学就在身边,产生了非学不可之感。有时也可在课结束时设置悬念,例如,课中根据学生常犯的隐蔽性错误,激起问题悬念,启发学生分析错误根源,找出解决办法。课尾进行猜想设置悬念,深化问题,引出新结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学习了经过一点可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仍可作无数个圆。提出经过三点可作多少个圆的问题,请同学们等待下节课便知分晓。

二、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有几种可能性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这样引起的最大限度的心理“不平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深化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改革中,我也积极尝试探索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合作过程,并在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思维的主动性。通过合作,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思维更加全面,合理,多样。合作还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要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难度要求;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在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三、设计意外情景,激发思维兴趣

意外之事一旦发生会更加令人关注,促人思索,耐人寻味。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种事情,一种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种是与自己毫无联系的。毫无新意的东西使人厌烦,全新的东西又令人望而生畏。教师若能从这两种情形中挖掘出令人兴奋的意外之“物”,便会引起学生惊诧,产生“竟有如此之物”的感慨,从而激发思维兴趣。

例如,问到某个代数式的最小值是不是“-1”时,很多学生迅速回答是。而当我指出这个答案有误时,学生几乎都感到惊奇。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大家发现此代数式的最小值应为零。诸如此类情景的设计,可为学生预防在掌握概念,定理,法则时产生的纰漏敲警钟,避免学生马虎,大意的坏习惯,养成细心,周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量变到质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1.目标激活: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2.竞赛激活:争强好胜的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比如可以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数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的挑战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一、注重知识忽略数学思维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重在教师讲解,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优先灌输定理公式定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它们,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公式定理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具有很多弊端。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整个课堂时间只是老师在进行数学公式或者定理的讲解,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犯困,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2.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生对于定理或者公式的认知仅仅来源于老师课堂上的总结,而不是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得出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但学生的掌握程度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因此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易出现答题不严谨、不完整,导致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

3.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态度

学生将公式和定律从记忆层面转到运用层面需要大量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错,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进而不愿意学习数学。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很多学生偏科,数学成为短板,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发散学生思维,加强思维锻炼,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训练。一种思维的培养需要经过一定的配套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习惯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数学思维要求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数量关系的敏感性等。小学生正是思维系统逐步养成,形成一种内在性格的阶段。因此数学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有逻辑的处世生活态度。美国著名作家罗曼?V?皮尔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能够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动手操作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例如,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相关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体。通过动手制作几何体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几何体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一题多解,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培养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整体比较浅显,老师可以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寓教于乐,将数学思维在趣味数学游戏过程中进行培养

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是小学数学最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古代名将韩信率军出征,他想知道一共带了多少兵,于是命令士兵每10人一排排好,结果排好后缺一人,然后就说每9人一排,结果最后一排还是缺一人,为了部队的整齐度,改成8人一排仍缺一人,依次下去直到2人一排还是缺一人。请问同学们算出一共至少有多少士兵?这个趣味游戏是在考查余数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游戏联系所学数学知识,能增强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从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名学生说: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名学生说: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这是我及时老师表扬这两名学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再比如:在教学“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问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讲解、动脑思维的机会,教学效果最佳。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思维勇气,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加法题:8+8+8+6+8=?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8×4+6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用8×5-2的方法解。第二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我及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题中的6也是8的话,那就是5个8相加,所以可以看成是8×5,而6比8 少2所以在减去2。“想得好”,我的一句表扬,同学问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8,他假设在6的位置上是一个8,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8×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8-2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6。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从而解决了问题的创造性思维闪现时,我们要充分的加以肯定、加倍珍惜和爱护。

三、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堂操作,只有孩子动起手、张开嘴,才能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班就把20以内加减法得数记得差不多了,但问是怎么得来的却不知道。针对这种现象,我说15-9=?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得6,我接着说谁能用小棒摆一摆你的计算过程,孩子们皱起眉头,开始数呀,摆呀,歪着小脑袋想呀,1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我会摆,我会摆。有的说我能摆出两种,有的说我能摆出三种……我的方法是拿出15根小棒,先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还剩6根。我的方法是拿出一捆和5根,从1捆里抽出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我的方法是从15里一根地一根地数出9根,就剩下6根。还有的说我从15根里先拿出10根也就是1捆,再还回一根就得6。用算式表示如下:

(1)15-5-4=6 (3)15-1-1-1-1-1-1-1-1-1=6

(2)10-9+5=6 (4)15-10+1=6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验证了15-9=6的结果,孩子们都沉浸在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之中。通过摆小棒探究了20以内减法的算理,为以后计算打下了基础,学生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当成了一种乐趣,计算准确率高。

二、在操作中,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惯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一课,由于学生们在低年级从感官上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要从理性上认识,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感觉出棱、面、顶点,再数一数数量,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长方体认识研究报告单

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量的量,拆的拆,画的画,比的比,课堂上异常活跃,就连最爱溜号的同学也参与学习之中。各组交报告单,并说出是怎样探究的,有的说,棱我是量的,发现12条棱每4条的长度都相等,这4条的位置都是相对的。有的说,比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个同学手举得高高说我还发现,12条棱分2组,其中4条相等,另8条相等,同学们惊奇了,这是怎么回事,通过演示恍然大悟,那是个特殊的长方体。接着,又纷纷说出面的特征探究方法。通过探究,学生深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也就好理解了。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的氛围 恰当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58-01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对于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意识地把培养创新人才渗透到教学的不同学科。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通过实践,讨论一些真正的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创新的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充满活力的新一代高素质的公民。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创建民主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态度感染学生,教室里是宽松、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创新之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每个人都自愿和积极参与活动。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个创新精神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创建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数学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思维训练指在知识的分解、归纳和总结,而综合指把分解的内容归纳和总结的那部分。分析和综合是彼此依赖的,分析是基础,没有分析就不全面,另一方面,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分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人们分析之前,研究对象总是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在这整体概念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否则,分析是一个障碍。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总是有一个全面的分析,综合再分析的。

三、通过沟通,发展学生个性

实践证明,学生有爱和人打交道,表现自己的特点。心理学表明,讨论、辩论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造多种形式、多种沟通的环境,培养学生在团体中建立自己的角色。交流学习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学生有可能在合作学习时,针对某个问题出现一个精彩的比赛,因为同学之间互相激烈的讨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就像在“十减去9、8”内容的教学中,我根据传统的方法教12-9=?,12分为10和2,10-9得到1,1加2得3,所以12-9=3。然后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组织学生说几分钟,“老师,12-9,2-9是不够的,我们正在减少。从后9-2到7,再用10减一个7得到3,所以12-9 =3”,并表示:“由于9加1得10,所以1加上被减数的2得3,所以12-9=3”。因此,在这个话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开发,能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学生发现最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集体的智慧下得到发展。

教学时要在难点处开始合作。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困难的地方,如果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弥补对方劣势,在同学之间彼此借鉴,启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动手动脑,形成的效果往往是1+1>2,一个有效的方式更多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