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资金集中管控;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近年逐渐成为企业拓宽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并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利润与风险往往是相互依存,企业在享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尤其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要学会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局限于一种产品生产或是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尽量使产品总类多样化,拓宽市场领域,从而拥有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多元化的经营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在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发展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压力愈来愈大,实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的选择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资产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相应的存在着筹资、融资、投资、运营、收益分配等等方面的风险。而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机制,控制好财务风险,尽可能规避风险,减轻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下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在借助于一定的渠道与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而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到资本后,存在丧失偿还负债能力的可能性。其中,影响企业筹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筹资的结构与债务规模。一方面,企业本身自有的资本与债务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不当会导致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债务规模来说,债务规模越大,企业所承担的相应的利息支出也越多,这样也会增大企业的筹资风险,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所谓的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是在投资中可能会面临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或者是本金损失的风险。在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的盲目性所导致。在这之中,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与企业的投资速度过快,质量较低等问题是导致投资盲目性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投资风险也可以看成一种经营的风险,只有做到风险与效益的相统一,才能够有效的调节好投资行为,规避财务风险。
三、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企业财务决策缺乏依据
对企业发展来说,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需要通过股东会进行表决决策。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未成熟,在企业的股东大会上,常常出现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小股东因为各种原因怠于行使权力;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导致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能受限,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说,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决策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性,缺乏科学的依据,给财务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多元化战略选择时机不当
多元化战略时机选择的不恰当,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财务风险隐患。如果企业在没有对现有的资源与市场进行仔细研究的前提下,就盲目的开展各项投资,最后往往只能以失败告终。在企业发展面临愈加复杂的环境下,多元化战略时机的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通常企业在涉及新领域的发展的时候,需要充足的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就盲目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现有现金流的断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关键词:多元化 民营企业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42-02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得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投资规模和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最终不可避免走上多元化投资的道路,但是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经营状况,所以多元化比起专业化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扩张过程中的投资盲目性、资金运用效率低、投资质量不高、扩张速度过快等。
民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首先要循序渐进,步伐不能迈得太大、太陡,稳中求胜;其次,保持主业的竞争优势,保证充足的资金来发展巩固,不要本末倒置,最后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民营企业要放弃成立之初的“家长式”管理机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尤其是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权利相互制衡,才能保证更高效、合理的决策。
一、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部分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来使企业集团成长壮大。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所以存在着制度缺陷制约了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
(一)财务制度
财务岗位任人唯亲,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合理的财务预算,现金流管理处于低水平;成本管理能力尚需加强。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民营企业还未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是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
(二)家族式管理
先天不足导致民营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仍旧采取家族式管理和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机制在大企业集团中往往会带来决策的低效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制约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影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和制度的执行。并且家长式作风难以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在制定多元化投资决策时容易独断专行,造成决策失误。
(三)股权不清晰
我国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仍然掌握在企业家手中,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尚未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部分未上市的民营企业中,企业家的股权占比甚至达到75%,不利于引入外部资本,也难以发挥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分散股权、明确职责是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多元化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概念
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曾在《多元化战略》一书中正式提出多元化的概念,在对美国百强企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企业成长的四个方向:不开发新市场而在现有市场内增长、开发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多元化。
(二)多元化理论依据――系统学说和权变理论
系统学说是指,企业在以人为主体,以机器、物资和其他资源有机结合的组织中,各组成部分在预先设定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信息与物质的交换,外部环境主要指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及各类机构。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通过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来避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权变学说的理论中心是,不存在普世的管理理论,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管理理念和技术、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应及时感知这种变化,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三)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按照对公司理财活动内容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三、雅戈尔多元化战略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一)雅戈尔简介及发展现状
雅戈尔集团始于1979年的青春制衣厂,36年后,成为拥有5万余员工的大型跨国集团。形成了以品牌服装、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多头并进、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格局。
靠服装起家的雅戈尔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的资金实力为其品牌服装和房地产的发展打下基础,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三层业务链的增长方式,现金流业务是纺织服装,增长业务是房地产,种子业务是金融投资。其中纺织服装业务提供的现金流可以用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投资业务则是为整个企业提供“金融蓄水池”式的保障和发展空间,三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二)雅戈尔多元化财务风险分析
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分散经营风险是众多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相当多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战略。然而,实施多元化战略真的可以分散财务风险吗?
1.收入构成角度分析多元化的财务风险。2014年,品牌服装业务受消费大环境尚未完全回暖的影响,营业收入为413272.4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21%,未能实现年初预计的增长3%~10%的目标;地产开发业务结转项目较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65%。地产板块受区域房产市场形势持续下行以及项目开发周期、产品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完成预售收入842246.76万元,未能实现年初预计预售金额100亿元以上的目标;确认交付实现营业收入1111376.57万元,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的目标。
多元化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房地产业的毛利率不断下降,由2012年比2011年增加2.49%到2013年比2012年减少4.78%,到2014年更是比2013年下降13.53%,这其中的原因是土地成本上升,市场供给增加,需求减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雅戈尔在与大型房企的竞争中越来越不占优势,致使毛利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难免分散企业原有的资源,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电子商务的攻城略地,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品牌服装的销量,中低端、休e类服装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竞争优势不断消减、市场份额流失,这无疑会加大雅戈尔集团的财务风险。
2.现金流量角度分析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若不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就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经营失败。201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比2012和2013年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为:地产开发业务受区域房产市场形势持续下行以及项目开发周期、产品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预收房款较2013年同期降低32.81%,以致该板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713.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3896.61万元。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前两年一直为负数,但是2014年却比上年同期增加67975.63万元,主要原因为:本期房地产合作项目往来款流入增加。房地产业务已经对雅戈尔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地产开发可以说是雅戈尔的风险控制的重点。2012-201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可见企业当期偿还的借款债务金额巨大。
(三)基于雅戈尔多元化发展的风险应对策略
1.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李如成曾说过“做任何投资,都要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进入哪一个阶段做出判断。能不能投?风险在哪里?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去把握。”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来说,不像国有企业有强大的财政资金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所以要想在动荡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存活甚至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必须紧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契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保持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优势。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除了关注新产业的相关性和吸引力之外,对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个新产业更为关注,这个能力首先包括有没有一个专业的运作团队。雅戈尔高管在访谈中多次讲到:“实际上我们对多元化还是比较谨慎的,在选择我们要进去的产业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我们一直在讲,如果雅戈尔没有人能够做好这个产业,我们是不会去做的,不管这个产业有多好,我们都不会去做。”
这一点是很多民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多元化发展,意味着企业要涉足新鲜的、不熟悉的但是有利可图的领域,这时新领域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不能招聘到熟悉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即使是再有利可图的行业也可能失败。这其中的道理很容易被打算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忽略:新产业的吸引力当然重要,做好这个产业的能力也很重要。
3.及时调整方向,由金融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公司对投资业务遵循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思路,但是“适时调整投资规模”并不代表雅戈尔放弃了金融投资的思路,只是减少了金融领域的投资,增加对产业领域的投资。
雅戈尔在金融投资领域遭受失败的时候,可以灵活地转换舵头方向,及时止损,向更有潜力的产业投资领域进军。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家长式”管理,在投资领域尝到甜头后,往往会迷失方向,即使投资失败,也仅仅认为这是一时的,带着强烈的投机心理深陷金融投资的泥沼。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雅戈尔在进入某一行业之前谨慎的掂量,万一经营失败是否可以及时退出或转型,将风险进行严格把控。正如雅戈尔的高管曾经说过:“房地产是一个类金融的行业,股权投资可以认为属于金融行业,两者的变现能力都比较强,进退比较容易,在资金上可控度较高。”
4.培育核心竞争力。雅戈尔坚持不懈地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一体化研发和营销渠道拓展、多品牌经营战略,在品牌、产品、渠道、信息化等方面,均已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雅戈尔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为许多民营企业提供了借鉴意义,不是不可以多元化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实行非相关多元化,关键的问题是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多元化来反哺主营业务,保证主营业务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金来寻找和发展其他的支柱产业。
5.尽量选择与主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雅戈尔涉足纺织行业以及棉花种植都是围绕着其主营业务品牌服装而开展的,而涉足旅游度假行业也是围绕着其房地产业务进行的。对于初涉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民营企业来说,应立足于主营业务,确保不丧失主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又可获得相关多元化的技术协同、市场相关协同和管理协同。将原有的竞争优势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战略协同性产生的利益越大,相关多元化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
6.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影响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产品或行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区域;二是选择多元化的类型取决于当前的增长途径和未来发展目标。在能力方面,企业需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拥有比较强的技术功底和研发能力,还是具有现成的销售渠道,认清优势所在是跨行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在开拓新领域时,民营企业一定要认清拟进入行业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衰退期的领域不宜进入,成长期的行业是较理想的选择。再者,新进入的行业需要与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相配合,不能分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7.建立与多元化经营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及其经营领域的扩大也必然导致组织规模的扩大,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多元化经营的顺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化经营所涉及的广泛业务领域,要求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管理的作用,有效地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裘晓东,祁俊云.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基于核心竞争能力与经营资源剩余的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宋常.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王艳娜,齐振彪.浅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商贸,2012(31)
[4] 魏锋,孙晓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8(6)
[5] 吴国鼎,张会丽.多元化经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8)
[6] 刘放,杨筝,杨曦.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公司投资效率――基于金融危机的自然实验[J].财会通讯(综合)2014(7)
[7] 付方方.多元化经营战略与财务风险分析――基于雅戈尔集团的案例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4(6)
关键词:多元化速度;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2-0101-0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多元化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类或两类以上基本用途不相同且每类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占企业总收入不大于95%的经营战略。1957年,经济学家安索夫(Ansoff)首次明确提出多元化经营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企业多元化经营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多元化活动迅速兴起,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兼并、联合现象不断涌现,跨国公司集团迅速发展。据美国钢铁工业协会调查,1990年美国大型钢铁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占企业总数的70%,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英国企业在1950―1980年期间,实行多元化的企业比例从25%提升到65%;日本企业在1962―1980年间,这一比例则从53%提升至64%。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出现剥离和出售与其核心业务不相关的其他业务,企业向专业化经营的方向回归,即归核化现象。但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仍然相当多元化。Lichtenberg(1992)的研究结果显示,6505家样本企业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多元化发展程度下降了,但数据表明,在这段时期最大的500家企业多元化发展程度实际上提升了。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起步时间较晚,但多元化发展势头至今依然强劲,截至2007年底,沪深股市制造业从事多元化的企业比例已超过90%。
多元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以往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这些关系时度量多元化主要采用多元化程度(Jacquemine,et al, 1979; Palepu ,1985;薛有志 等, 2007)、模式(Lamont,et al, 1985; Matsusaka, 1993; Hubbard,et al,1999)、类型(Christensen,et al, 1981; Hall,et al, 1994)等,这些维度在衡量多元化与企业风险、价值关系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但这些维度是从静态角度度量多元化,而企业多元化是个持续过程,动态且连续,因此度量企业多元化还须使用动态维度。我们引入时间因素,提出多元化动态度量指标――多元化速度,并据此来研究多元化速度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风险是影响企业开展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元化和企业风险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Lewellen(1971)考察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风险的关系,研究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现金流的变化,得出多元化经营降低公司的违约风险的结论。Amihud等(1981)从管理层的角度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管理层会因多元化经营降低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Comment等(1995)以及Mansi等(2002)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多元化经营能够降低企业特有风险和债权人风险。中国学者尹义省(1998)以企业不同指标盈利水平的变异系数度量风险,得出多元化类型和程度的差异并未造成风险回避的显著差异。张翼等(2005)以沪、深两市非金融公司作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假设没有通过实证检验。而魏锋等(2008)利用沪、深两市69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会提高公司的市场风险,但会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
以上研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阐述了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风险之间复杂的关系,为后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由于样本选择的年限和数量、分析角度,以及采用度量多元化维度的差异,导致结论差异。多元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段重要历程,静态综合地研究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风险的关系十分重要,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多元化不同维度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则更为重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察多元化速度与企业不同类型风险之间的关系。
二、多元化速度概念的提出
1.多元化速度概念
多元化速度(diversification velocity, dv)指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基于SIC编码的两位数代码或四位数代码的变化率。基于两位数SIC编码计算出的多元化速度偏重于非相关多元化速度,基于四位数SIC编码计算出的多元化速度是企业总体多元化速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dv=li=1ati+mk=1btk/np=1ctp 。其中:l表示t时间内企业所增加的基于两位或四位SIC类别总数目;m表示t时间内企业所剥离的基于两位或四位SIC类别总数目;ati表示t时间内企业新增加的基于两位或四位SIC数目类别i的销售额(或资产);btk表示t时间内企业剥离的基于两位或四位SIC数目类别k的销售额(或资产);ctp表示t时间初期企业现存基于两位或四位SIC数目类别p的销售额(或资产);1i=1ati/np=1ctp表示正多元化速度;mk=1btk/np=1ctp表示负多元化速度。中国上市公司仅披露销售额大于10%的各分行业信息,据此也可将其简化为:
dv=l+mpt, 其中l、m、p、t表示的含义同上。
2.多元化速度评价
多元化速度引入时间指标,并将基于销售额或资产的比重作为权重,不仅计量企业新增SIC类别数目,还计量所剥离的SIC类别数目,更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多元化事实。多元化速度从动态的角度度量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多元化进程的快慢,这一指标的提出可望将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风险、价值的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多元化动态维度。企业在一定规模上、一定时间范围内从事多元化经营受诸多因素限制,在企业环境处于优势的前提下,过快或过慢地进行多元化均会导致企业价值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借助多元化速度这一维度,通过研究企业多元化速度与企业风险、价值的关系,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多元化进程。
三、多元化速度与企业风险实证研究
企业正向多元化速度和负向多元化速度均会对企业风险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重点研究正向多元化速度对企业不同风险的影响。限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点,我们无法获取更为详细的数据来准确计算多元化速度,因此仅采用简化公式来计量正向多元化速度(注:多元化速度dv值由简化公式计算,仅指正向多元化速度。),同时从短期(2003―2007年)来考察两者关系。
我们将企业风险细分为市场风险、债权人风险、经营者风险和总风险。企业多元化速度较快,企业在短时间内将涉足多个行业,将对企业不同种类风险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企业短时间内涉足新的行业,将会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现金流紧张、资产负债率变化以及总资产的大幅波动,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在短期内针对两者关系,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多元化速度与企业市场风险呈负相关;(2)多元化速度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正相关;(3)多元化速度与企业经营风险呈正相关;(4)多元化速度与企业总风险呈正相关。
1.样本说明
我们以2007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研究期间为2003―2007年,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样本剔除:第一,被ST和退市的公司;第二,发行B股、H股的公司;第三,发生资产重组的公司;第四,财务数据不全以及交易天数少于100天的公司;第五,非多元化公司。共收集到209份观察值作为研究样本。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ccer)和各公司年报(注:公司年报分别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系手工整理完成。
2.自变量、应变量、控制变量
全文研究多元化速度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自变量为多元化速度(dv),计算公式如上文所述。应变量风险指标分别为:采用年度beta值(表示系统风险)和sigma值(表示非系统风险)表示企业市场风险,以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 , dfl)表示企业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系数(degree of operation leverage , dol)表示企业经营风险,总杠杆(total leverage,tl,即dfl与dol之和)表示企业总体风险。 据已有研究如Comment等(1995)、Tallman(1996)、Gedajlovic(1998)和姜付秀(2006),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企业性质。其中,企业规模(size)以总资产(以亿元为单位)取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assets-liability ratio,alratio)以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度量;股权集中度(share)以前三大股东持股之和表示;企业性质(ownership)以第一大股东性质是否为国有决定,是则为1,不是则为0。
3.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OLS)如下:y=α+βx+ε。其中,y表示前述的风险应变量,x表示前述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ε为误差项。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5.0和eviews5.1。
4.实证结果分析
(1)统计性描述分析
表1为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可知,样本公司多元化速度dv平均值为0.3874,表明样本企业多元化速度均值较大,其中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0.2,不同企业多元化速度差距较大。同时,也可看到企业市场风险beta、财务风险dfl、经营风险dol和总风险tl均值都比较高,只有非系统风险均值较小。表2给出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知,企业多元化速度与各风险指标beta、sigma、dfl、dol、tl均显示负相关,说明企业多元化速度较快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风险,其中多元化速度和市场风险beta、sigma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也可看到,多元化速度也与企业资产负债率成反比,此外多元化速度和企业性质是否国有,以及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总资产均呈现正相关。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beta2090.07911.93691.12860.2936
sigma2090.00370.06510.03000.0088dfl209-57.588119.83490.56135.2562dol209-4.645158.07794.31985.9848alratio2095.604081.574651.535415.6918ownership2090.00001.00000.31100.4640share2090.04050.79230.52340.1422tl209-55.397158.90394.88117.9199dv2090.202.000.38740.1731size209-0.351420.85950.21521.8995
表2 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
betasigmadfldolownershiptlsharedvsizealratiobeta1sigma0.518(***)1dfl0.128(*)0.115(*)1dol0.0750.035-0.0111ownership-0.132(*)-0.108-0.017-0.159(**)1tl0.142(**)0.1030.655(***)0.748(***)-0.132(*)1share-0.205(***)-0.353(***)0.020-0.039-0.193(***)-0.0161dv-0.168(**)-0.121(*)-0.042-0.0740.045(*)-0.0840.09210.074size-0.192(***)-0.014-0.012-0.081-0.122(*)-0.0690.181(***)0.0741alratio0.0620.037-0.128(*)-0.012-0.134(*)-0.094-0.022-0.0680.0591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水平上显著(双尾)。
(2)回归结果分析
以上对各指标进行简单分析,初步考察各指标之间关系,下文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多元化速度与风险的关系。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多元化速度与企业风险回归结果
betaMod1Mod2sigmaMod1Mod2dflMod1Mod2dolMod1Mod2tlMod1Mod2constant1.355***1.432***0.044***0.045***2.7003.2557.086***7.788***9.786***11.043***dv-0.214*-0.004-1.557-1.969-3.527alratio0.0010.0011.11E-006-1.71E-006-0.044*-0.045*-0.012-0.014-0.056-0.059ownership-0.119***-0.114***-0.003***-0.003***-0.381-0.344-2.404***-2.358*-2.784***-2.702***share-0.429***-0.406***-0.024***-0.024***0.4770.648-2.510-2.294-2.032-1.645size-0.028***-0.027**0.0000.000-0.031-0.021-0.286-0.274-0.317-0.295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水平上显著(双尾)。
Modle1为去除自变量多元化速度单独考察控制变量与各应变量之间关系。表3显示,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财务风险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企业经营风险呈负相关,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市场风险的beta、sigma并不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表明企业负债率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出企业市场风险的大小。表中显示国有企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均小于非国有企业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且基本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国有企业技术水平、管理科学程度、资源控制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也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符。表中也显示大股东控股比例也影响企业各种风险,显示前三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企业的市场风险越低,呈现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429,通过显著性检验;前三大股东控股比例也与经营风险和总风险负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与企业财务风险呈较强的正相关,表明前三大股东份额较高时,偏向进行企业扩张,间接导致多元化速度加快,这与表2中显示的share和dv正相关相符。此外,表3显示,企业总资产的大小和企业各种风险均呈负相关,其中与企业市场风险的负相关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这也与事实相符。
Modle2为加入自变量dv的回归结果。表中显示多元化速度降低了企业市场风险,而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于全文采用多元化速度简化公式,依据是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基于制造业范围内两位代码的行业分类标准,即反映的是企业非相关多元化速度,因而得出多元化速度能降低企业市场风险的结论。表3亦显示多元化速度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呈反比,这与假设并不相符,原因是文中采用的数据为短期数据(2003―2007年数据),非个体企业连续数据,且中国经济在2003―2007年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导致企业受益较大,而对于那些多元化速度较快的企业,其息前利润(EBIT)较高。企业在固定投资上加大投入,能较快获得较高的销售收入,或销售收入的增长额度远大于固定经营成本增长额度,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企业效益好,因此不需通过大规模举债来支撑多元化发展,从而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得出负相关的结果,进而导致多元化速度与企业总体风险也呈现负相关。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将时间因素引入多元化度量维度,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视角提出多元化速度概念,将多元化度量指标从以往的静态角度引向动态。全文将多元化速度分为正向多元化速度和负向多元化速度,指出正向和负向多元化速度均影响企业多元化速度,并构建了多元化速度的广义和狭义计量方法,为其他学者进一步研究多元化动态度量维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本文以中国制造业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以多元化速度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短期角度(2003―2007年)实证检验了多元化速度与企业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总风险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1)短期内较快的多元化速度能够降低企业市场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2)短期内较快的多元化速度也能够降低企业非系统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即当市场或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企业保持较快的多元化速度可以实现增加收益的基础上降低企业各种风险。针对中国企业具体而言:短期内当经济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应重视多元化速度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应不失时机推动正向多元化速度步伐,促进企业成长。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史(如海尔集团),也基本验证了本文的结论:即在短期内抓住企业内外机遇,加快企业多元化速度,不仅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而且也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因此企业应重视自身多元化速度,并将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指标加以考核。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点,使得一些与多元化速度相关的数据无法获得,从而导致本文实证研究出现以下局限性:没能对企业多元化速度进行长期考核,从而不能对其进行分阶段的实证研究;无法将负向多元化速度引入实证研究,仅从正向多元化速度实证,因而结果具有一定片面性;采用基于制造业大类下基于两位数编码而不是四位数编码所计算出的多元化速度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企业总体多元化速度。因此,在克服以上局限性的基础上,若能将多元化速度的滞后效应恰当地反映出来,并按照不同行业进行分类研究,则更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姜付秀. 2006.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 管理世界(5):128-135.
魏锋,孙晓铎. 2008. 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风险吗:基于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的视角[J]. 证券市场导报(6):63-68.
薛有志, 周杰. 2007. 产品多元化、国际化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3):77-86.
尹义省. 1998. 中国大型企业多角化实证研究:兼与美国大公司比较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3):1-12.
张翼,刘巍,龚六堂. 2005.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9):122-136.
AMIHUD Y, LEV B. 1981.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2:605-618.
CHRISTENSEN H K, MONTGOMERY C A. 1981.Corporate economic performance: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versus market structur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4):67-71.
COMMENT R, JARRELL G. 1995. Corporate focus and stock retur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67-87.
GEDAJLOVIC E R, SHAPIRO D M. 1998.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effects:Evidence from five countr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533-553.
HALL E H, ST C H. 1994. A methodological note on diversity measur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5(2):153-168.
HUBBARD R G, PALIA D. 1999. A reexamin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in the 1960s: an internalcapital markets view [J]. Journal of Finance, 54(3) 1131-1151.
JACQUEMINE A P, BERRTY C H. 1979. 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7:359-369.
LAMONT B T, ANDERSON C R. 1985. Mode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ngement Journal,28(4):926-934.
LEWELLEN W. 1971.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J]. Journal of Finance, 26:527-537.
LICHTENBERG F R. 1992. Industrial de-diversific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productiv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8:427-438.
MANSI S, REEB D. 2002.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what gets discounted [J]. Journal of Finance, 57:2167-2183.
MATSUSAKA J G. 1993. Takeover motives during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4(3):357-379.
MICHEL A, SHAKED I. 1984. Does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affect performance? [J]. Financial Management,13(4):18-25.
PALEPU K. 1985.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profit performance, and the entropy measur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6(3):239-255.
RUMELT R P. 1982.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3(4):359-369.
TALLMAN S, LI J.1996.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and product diver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9(1):179-196.
Relations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Velocity and Enterprise Risks in the Short
Term: Basing on Date of 2003-2007 in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Liang1 PENG Qing feng1,2 HUANG Rong shun1
(1.School of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2.Er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mpany LTD, Chengdu, 610051)
关键词:铁路企业 财务风险 对策
目前,铁路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铁路企业正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铁路的各类资源开发市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以实现铁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资金保障问题也为社会关注,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低成本筹资、加强资金管理成为铁路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因此,笔者就此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风险管理都是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现代管理科学对大量企业长时期观察得出一个重要实证: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通过卓越的风险管理获得竞争优势,而企业的损失甚至倒闭都是由于不良的风险管理所造成。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2004年,COSO(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在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全新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涵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4个目标、8个要素和4个执行层次的基本框架。其中,4个目标即战略、经营、报告、合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4个执行层次即总部、分部、业务单位和附属机构。
(2)国内,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试开始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指引》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重要阐述,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2、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财务风险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未来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产生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及分配风险等。
(2)财务风险来源。一是源自财务管理风险本身,存在于企业活动全过程,如筹资中自有资金与借款资金的比例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投资中的多元化投资问题与资金流动性相关的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应收账款管理等问题。企业规模越大,财务风险管理活动越复杂。二是源自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其复杂性和多变性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风险管理重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如持续的通货膨胀使资金成本不断升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营运成本增加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二、当前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当前,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特性,加上大规模铁路建设带来的资金保障压力。
1、内外部环境
近年来,公路、航空、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而铁路运输自身经营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一方面铁路行业所具有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特点,使铁路运输价格受到国家严格管控,在既有运能规模下,运输收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致使铁路企业收入与成本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和安全设施、设备投入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生产经营成本逐年攀升,加上职工收入增长的刚性需求、前期铁路建设高额投入的还贷压力以及高铁配套设备、设施的高额消耗等都使铁路经营效益增长受到制约;三是合资铁路相继开通,不确定因素将随之增加。此外,随着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财务面向市场所带来的资金等财务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一时难以缓解。
2、资金保障需求
“十一五”期间,大规模铁路建设投资对资金需求量激增。运输支出预算以及更新改造计划缺口及调整滞后相应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合资公司委托管理资金到位滞后影响铁路企业资金周转;资金结算所内部调剂资金剩余空间十分有限,运营资金保障能力呈下降趋势。从建设资金来看,国铁建设资金和合资铁路资本金由铁道部负责筹集,合资铁路债务性资金也由铁道部统借或设定贷款条件,铁路企业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地方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建设资金保障压力持续增加。
三、对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对策
增强铁路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经营效益理念,夯实财务基础、落实内控制度,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深入挖潜提效,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稳定、资金运行有序、管理依法合规,才能做到财务风险可控,推进铁路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目标。
1、强化经营主体意识
根据深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明确各级各部门经营管理权责。同时,通过设置专栏以及编发手册等方式,解析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内涵,宣传经营导向和管理要求,强化经营主体意识,引导企业上下深刻领会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是保障运输安全和职工利益的基础,营造 “保安全、保稳定、重效益、重发展”的经营管理氛围,提升铁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
2、深化内部控制机制
从强化风险防范的角度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权力制衡、运行有序、合力形成和考核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制度化、程序化内控流程体系,健全岗位责任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分析,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督。
关键词: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集团
对民营企业集团理论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定义民营企业集团为: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母公司为主体,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多级法人结构的经济联合体。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制度架构下的信息缺陷导致的贯穿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资金筹集、投资使用、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投资分散化,非相关多元化
受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风险观念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涉足陌生的领域,忽视商品市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特殊性,不仅没有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却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资金分散,甚至资金链的断裂。
(二)资本充足率不足,盲目产业整合
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在资本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不深入细致研究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状况,草率进行并购实行产业整合。并购后虽然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财务风险增加的程度高于资本规模增加的幅度,且并购后的整合成本也非常高,人、财、力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本,易造成企业集团负债率更高,出现“四两拨千斤”或称之为“蚂蚁吞大象”的可怕后果。
(三)大股东或其他关联方恶意占用资金
为解决企业集团发展的瓶颈问题资金不足,民营企业常常通过收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控股具有充足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的公司,导致集团相关方的经济来往频繁,普遍相互持股,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资金链。如果大股东或其他相关方恶意占用对方资金,就会导致其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四)子公司数量繁多,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关联交易可以优化配置集团内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但在实际经济业务运作中,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集团内部进行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的工具。这些行为可能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害公司所有者、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
三、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产权关系复杂,财务风险控制主体不明确
我国目前民营企业集团存在产权模糊的现象。一些企业的前身与国家相关部门、机构有密切的关系,经过企业重组改革成为股份公司或民营企业,但产权还是比较模糊,造成责、权、利关系的模糊,形成矛盾冲突的隐患。在公司治理上,没有依据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公司治理结构。母子公司职能定位不明确,没有按照资本型或混合型母子公司构成关系界定各自的责权利范围。
(二)筹资渠道狭窄,融资风险高
对于外部融资,民营企业面临很多障碍:一是直接融资渠道堵塞,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二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短,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外部融资的正规渠道基本上被堵截,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只得主要依靠内部融资。但由于受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依赖这种融资形式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
(三)对资金运动规律缺乏充分认识、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既没有资金计划、也没有现金流量管理,平时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帐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
(四)内控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极少数民营企业集团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么没有内部审计人员,要么也只是形同虚设。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极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影响企业连续经营。
四、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规范战略管理体系,引导投资
民营企业家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战略管理部门在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合理设置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形成企业发展的智囊建立机构,真正担负起经营环境分析、战略信息搜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为企业采取正确的投资项目提出合理建议,避免盲目投资分散资金脱离集团发展方向。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四)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制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来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燕杰,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财会通讯,2007,6
2 柯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会计之友,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