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生态工程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科的课程价值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新课程实施,高中生物课程价值的内涵不断丰富,并通过引领课程活动,指导学生朝着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
生物知识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元素,但它是人类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知识结晶,其中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也蕴含着探索求知、执着追求、批判创新、敬业献身的科学精神。所以,生物知识不仅具备理论体系,还内含着世界观、方法论与伦理规范。生物课程价值通常体现在生物“课程计划”和“生物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特别是其中的“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
1950至1996年间,我国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等6个生物学教学大纲。50多年来,虽然我国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思想道德、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采用学科中心范式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严密和完整,忽略了对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生物课程未能体现学科价值。
2000年,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调整,全面提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 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增加了“加强思想情感教育和建立生物学基本观点”等要求,明确提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环保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等价值内容, 学科价值不断受到重视。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提出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并要求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价值目标的完整体系,从而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构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价值内容体系,如下表所示。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内容的内涵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价值内容体系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
(一)“认知价值”是生物新课程的最基本价值。体现在不仅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的基本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新课程中学习遗传病知识的同时,注重遗传系谱图的判断能力训练,同时开展遗传病的调查研究活动,使认知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新课程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生物新课程中包含: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局部与整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新课程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细胞质与细胞核遗传的对立统一;水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三)“科学价值观教育”是生物新课程在科学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包含: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如新课程中生物科学史“酶本质的探索历程”“促胰液素的发现”以及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内容,渗透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价值观。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文价值的重要体现。生物学科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服务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生态人文教育现实、具体、贴近生活。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为生态文明道德的培养和三项基本国策的教育。如教材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化、保护我们的家园、水和稳态平衡等内容渗透环保意识、生态道德等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新时期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责任感、社会主义荣辱观、国情教育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生物新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新课改的需要。如教材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等融入爱国、爱乡教育,生物实验积极倡导科学探究、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教育。
(六)注重“生命教育”是生物课程的传统。加强生命关怀,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是高中生物课程独特的教育价值所在。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生存教育、耐挫教育等是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程中关于细胞衰老与癌变、糖尿病的诊断、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过敏反应等内容,有利于树立健康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利于形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生命质量。
三、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体系的作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体系在课程实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课程活动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指导学生朝着更为贴近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
(一)定向调控作用。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体系通过影响生物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实施等领域,进而对整个课程活动进行定向和调控。它限定高中生物课程的范围、理论模式的选择、内容承载的意域、课程活动的方式,规范着课程主体的理论抉择,使课程活动趋近于社会发展和课程主体的需要。
(二)多元导向作用。高中生物课程价值体系的存在为教师提供了世界观和认识论方向,对传播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一定的规范和导向,不断隐喻认识和把握知识的程序、方法及评价标准。同时,有助于师生依照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去开展课程活动,更合理地把握课程及其进程,使课程活动、课程评价趋于多元化。
新课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做好人文学科的渗透,而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性质的学科,其自身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文章从高中生物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人文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人文教育就是教授人文知识,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标准,而高中生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要发挥出自身学科的教育意义,也要寻找自身的人文教育价值,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的渗透,从而使人文教育贯穿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
一、高中生物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强化考试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升学率的要求,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思想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只是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应试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以及意志方面的教育;在教学方式的层面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过分追求教学的整齐划一,不重视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在广大学校合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不能缺少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两方面。只有加强了科学教育,才能使得学生在知识及智慧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也只有强化了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
2.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必须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然而,这一系列问题不单单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还在于人类对科学技术不恰当地应用,因此,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解决好现如今的问题,有赖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21世纪生物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人文教育引领它的正确方向,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思想教育,有助于降低甚至避免未来科技发展对社会的破坏,引导生物科技向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3.个人发展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科技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逐渐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单方面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当把人文教育思想渗透进去,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也是现代人才的发展趋势。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生物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把人文教育渗透进去,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发掘生物概念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生物概念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珍爱生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青少年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这反映出青少年对于生命意识的淡薄,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的科学,对于生命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把生物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学生对探究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及生活的意义,尊重生命,珍重生命,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二“人类遗传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遗传病患者的图片,然后对照自身,让学生思考作为身强体健的青少年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平等待人。由于智力发展、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使其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并结合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产生性状差异的原因。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时,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人是如何而来的,面貌为何不相同等一系列问题,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2.运用生态科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态意识就是运用生态科学知识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按照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例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土地荒漠化以及酸雨危害等。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相关资料,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让学生建立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
3.利用生物科学实验,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及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增加人们对于未知的认识,实验性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例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思考独自完成探究实验,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亲身实践的意识。
作者:王柱华 单位:辽宁省锦州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国庆.论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界,2014,(35):151.
一、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和疏导作用。因此尝试以学科知识为背景,不断分析课标和教材,明确教材中哪些内容与本市生物产业相联系。另外一个生物产业所应用的生物学原理是多层次多方位紧密相联的,因此又将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课本,打乱模块顺序,以本市生物产业资源为线索,将与高中生物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了高中生物本地生物产业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的整合。尝试通过参观调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体验企业文化,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就业素质,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现举两例简要说明。
1.“发酵工程”课程资源——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
对于微生物相关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细微而深奥,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显微镜下看看酵母,条件不好的学校学生根本不知酵母长什么样,对于微生物培养,发酵等知识,限于条件,高中学校也很难开设。学生通常只是通过书本的文字和图片,通过老师归纳出流程图,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学起来难于理解且很难将这些知识上升到一个感性认识。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啤酒生产技术和设备,其“不添加甲醛酿造”的绿色啤酒工艺带动了行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公司的污水处理站是市工业污水治理的样板工程。并且该公司是“深圳市工业旅游景点”之一,这为我们中学生学习微生物应用相关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学生在参观调查时可以通过现场体验生产工艺的过程,了解微生物的类群,分离、纯化、培养、计数及保存方法;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种类,体验消毒和灭菌方法,联系种群生长曲线,思考为什么酵母发酵时要补充加料;联系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因子,思考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酵母发酵时需要控制的因素,体验质检人员如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参观污水处理站时,体验其污水处理工艺,理解生物的净化作用,水体的富营养化及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等。并且可以激发学生讨论微生物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基因工程”课程资源——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究基因工程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成功生产国内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GF)。
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涉及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内容抽象深奥,虽然课本图文并茂,并且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如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类比成基因的“剪刀”“针线”“运载体”。但是只凭教师讲述是很枯燥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而去到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之后,对于这种分子水平的操作就有会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原来和自己所想的有太大的差别。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于基因是什么,在哪里,有什么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区别,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基因表达的中心法则,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DNA的复制,基因工程原理这些基础知识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可直观的感受PCR体外扩增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步骤,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检测基因的表达时的方法。同时也会激发学生调查基因工程产品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转基因生物利与弊的兴趣,开拓了思维。
二、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体会
深圳市生物产业资源非常丰富,与高中生物相联系的本市生物产业课程资源还有许多,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开发,通过实践上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比单纯的应用间接的载体给学生呈现相关知识,更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生物学原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解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参观调查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相关的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调查该公司年产值是多少?经济效益如何?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个就业岗位?有哪些职业岗位,就业条件是什么?该公司提出了哪些技术革新目标?在与生物技术从业人员的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无形中指导学生的就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以适应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有些简单看法:
1、体现出了21世纪的生物学地位
1996年初,由我国172位著名科学家合作研究、集体撰写的论著《21世纪初科学发展的趋势》中指出:“生命科学因研究客体的极端重要和复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又非常迫切,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革命性变化,发展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作为跨世纪的基础——生物学的教材,充分考虑了生物学的科学地位变化,尽可能做到了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观念具有指导性,科学原理具有基础性,科学方法具有通用性,科学思维具有普遍性。
生物学教材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方法作为科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自然科学;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变、信息的传递,而物质、能量、信息则是自然科学的共同研究对象;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温调节、激素调节、行为调节、生态平衡的调节等反馈调节模式均为控制论的研究实例。以上内容都经过高度简化,隐性地渗透到了教材中。
2.教材内容现代化,体现了时代特点,贴近现代生活,建立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但对科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关注不够,现代科学知识的渗透速度也较慢,这样就造成了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现代技术和现代职业的多层次需求,造成“学无所用”。
从实际出发,联系日常生活,就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为生动活泼,也更易启迪学生思维。例如教材中多处添加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介绍了与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既联系了生活现象,也突出了科学的实践性和价值观。在介绍原核生物中的蓝藻时,介绍了“发菜”等例子,学生容易了解。
教材中编写了有利于理解教材,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富于概括性的图表、科学事实、经典实验等。如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蛋白质功能示意图、ATP的利用示意图……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材以学科结构为主线,完善了教材的结构,对生物学的认知从分子一直到生态系统,在讲解分子与细胞时又按照细胞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命历程为主线……使教材具有系统性,建立了完善的认知结构。
从教材编著来看概括性的认知图表,论证性的论据,包括科学事实、生活常识、经典实验,能够促进概念、原理的消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业负担。
3.教材注重了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教材中除了讲解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研究,例如介绍了画概念图、构建模型、绘制流程图等方法,不仅适用于生物学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同样适用。
4.强化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地位,注重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能力
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至今仍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材中渗透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在教材章节后插入了多篇科技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等。
5.实施教材系列化进程,科学地运用教材指导教学改革,调控教材评价
出版了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声像出版物等。特别是教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差异,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供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促进了教学改革。
当然,笔者通过两年直接接触新教材,也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1.可以再插入一些已有定论甚至还存有争议的前沿知识。例如对于酶催化的“锁与钥匙学说”已被公认,它也非常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特征,很多教材都有介绍可以收入教材。
2.教材中存在知识脱节现象。例如在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出现的矿质离子,前面没有介绍……
关键词:高中生物;农业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G633.9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24-02
农业害虫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害虫防治有关,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一知识也是生物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一方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并能运用生物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符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一、物理防治法
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人工捕杀和清除病株、病部及使用简单工具诱杀、设障碍防除虽有费劳力、效率低、不易彻底等缺点,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也常用人为升高或降低温度、湿度,是指超出病虫害的适应范围,如晒种、热水浸种或高温处理竹木及其制品等。利用昆虫趋光性灭虫自古就有。超声干扰是利用害虫对一些特殊波段超声的惧避行为,在田间播放,惊扰害虫,使其不能正常的完成觅食、觅偶、和产卵。此种方法杀虫范围广。完全不伤害天敌,不会产生任何负面作用,长期应用有利于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原子能治虫主要是用放射能直接杀灭病虫,或用放射能照射导致害虫不育等。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近代物理学防治技术将很有发展前途。
二、化学防治方法
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具有使用简便,易掌握,效果好,收效快,方法简便等特点。同时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小,适应范围较广,使用方法灵活多样,容易被群众接受。但也会发售药害和提高害虫的抗药性,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容易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往往会杀伤天敌、破坏生态系中不同种群间的平衡,常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常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治效大大降低乃至无效,同时还会出现农药残留等问题。有时对某种杀菌剂产生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对未曾接触过的其他菌剂也有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杀菌剂,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
三、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防治危害农业、仓储、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生防由于没有环境污染,无残毒,无负作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引起抗药性,不少具有预防作用,有的能收到长期或较长期控制的效果,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植病防治方法。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天敌防治法。①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②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③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
2.激素防治法是使用蜕皮激素、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对菜青虫用蜕皮激素(或类似物)处理,促使其加速变成成虫,缩短危害作物的幼虫期,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其缺点表现在蜕皮激素(或类似物)只是促使幼虫变成成虫,而并未杀死害虫,故治标不治本;性外激素(或类似物)只能干扰当代雌雄个体,降低出生率,减少下一代虫害的发生。
3.转基因植物是指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水稻、烟草和抗除草剂的大豆等。转基因植物的推广应用,不仅可提高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状,而且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运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此法正逐步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如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中培育出抗虫棉。其防治效果好,不反弹,无污染,所培育的抗虫性状短时间内就能稳定下来。但近年来围绕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是环境安全问题,如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是否会改变与之相关的物种;其次是抗虫食物安全性的问题,如是否会对食用者造成伤害,是否会造成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失调等尚不清楚。
4.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虫是利用一些真菌可产生对害虫有毒的物质消灭害虫,应用最广泛的是阿维菌素,商品名称有齐螨素、杀虫丁、爱福丁、阿维虫清等,用于防治棉铃虫、卷叶蛾、梨木虱、蚜虫等。应用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抗生素防治种子、果实、苗木、块茎和块根等,防止植物在生长期间或贮藏期间发病,一般可采用浸种、浸根、浸苗和喷洒等方法。另一种应用方式是在作物生长期中,通过测报,及时喷洒抗生素以防止病的发展和蔓延。农用抗生素的应用还不只局限在对植物病害的直接防治上,有的抗生素能杀死害虫,起间接的防治作用。抗生素对不同植物也表现有选择性,对有些杂草是毁灭性的,例如茴香霉素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如12.5mg/L)对稗草幼根的生长有选择抑制作用。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较生物防治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份,且能直接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发展,是一种稳定的自然控制因素,大多数天敌对人畜和植物均安全,不会污染环境,害虫对天敌不会产生抗性。在自然界中,天敌一旦建立种群,就能长期地控制害虫种群的发生与发展。
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涉及一些有关生活实践的知识,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润杰,古德祥.基因工程与农业害虫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21-4: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