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程的优势

体育课程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程的优势

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第1篇

德、智、体、美、劳共同组成了学校教学内容。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而一个人良好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对社会也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特殊学科,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不仅能传授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在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教育这一特殊性,在体育教育中结合德育教育,向学生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体育和德育水平得到提升。

一、浅析当前初中生德育现状

(一)不懂爱护公物,公共意识差

现今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极度保护,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对孩子甚是宠爱,导致溺爱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容易使其以自我为中心。在公共场合下,不愿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养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没有爱护公共设施,甚至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缺乏公德意识。

(二)自私自利,缺乏奉献精神

当下很多中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行为处事存在很严重问题。做事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感受;想得到回报,却不愿付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做不到对他人以礼相待;只知接受别人帮助,却不能怀有感恩之心。做任何事情永远把自己放第一位,不能考虑他人感受。

(三)缺乏诚信,集体意识差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今许多中学生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并模仿一些所谓“社会人”的处事方式。甚至认为,做事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圆滑处事”就是“老练”表现,不守诚信并不会对自己有负面影响。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中学生,缺乏集体意识,个性很强,不信任身边的同学,不愿意在团队中与其他人合作,全局意识差。而良好的品德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才会开花结果,人和人之间一旦缺乏信任,缺少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那么必然会导致道德缺失。

(四)学校德育体系不完善

小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成长阶段对其性格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阶段,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显然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们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教师的健美体质和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体育知识学习,经历过专业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好,拥有良好的健美体质,会呈现出较好的精神面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人人追求健美的时代,中学生也希望自己具备健康完美的身材,这无疑会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并掌握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体育教师对待学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把他们当做朋友,进而彼此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正是作为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之一。

(二)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实践性。它不仅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课程。而对德育教育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结合所学德育知识,端正自己的品行。体育课的教学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相对于其他学科,则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品格毅力、人际交往以及组织纪律等问题。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学生德育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三)中学生学习能力强,汲取知识快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和心智成熟时期,也是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时期。而学生在此期间,学习能力强,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和运用能力强,有能力辨别是非,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而提升中学生的的道德素质。

三、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作为人民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因为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创新,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二)加强学生对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要适当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高尚的思想品德在学生的思想里生根发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懂得维护爱国和集体主义利益,养成良好的品格,如懂文明、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具备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都属于德育理论教育范畴。

更为关键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所学体育内容和德育知识相结合,向学生讲述德育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对我国的体育文化史有一定了解,以故事形式讲述体育名人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们看到体育健儿们为中华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从中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拥有坚定不拔的毅力,保持为实现理想永不放弃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身心素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将实际学习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找出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发掘二者教育的相似点,结合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各项体育锻炼中最基本的长跑,长久坚持跑步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再如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等,这些都是集体运动,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就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运动的参与者要相互信任,彼此鼓励。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还会增强参与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具体的体育项目和教材特点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操场上的活动,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打扫场地、搬运器材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在搬运器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随意放置,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在体育运动中,提醒学生互帮互助,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奉献精神。

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MS-EEPO;体育教育;足球;实践研究

足球选修课是大学生喜爱的公共体育选修课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教学方法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对“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演我练”等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没有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学生被动的模仿示范、机械的学习技术,导致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得不到培养。本文尝试将MS-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公共体育足球教学中,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实践验证,意在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MS-EEPO有效教育的重要性

MS-EEPO教育体系是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创建的。“EEPO”( 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表达为“有效教育”,其理论与操作体系力求从中国基础教育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际出发,探索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使之在学校师生双边教育活动中更加“有效” [1]。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模仿示范、机械的学习技术。课堂上没有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研究中,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提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提倡给学生充分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圈。福建师范大学陈俊钦教授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研究和反思能力[3]。如能将MS-EEPO有效教育应用于大学体育课,将改变以往单向授课的模式,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多向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同学们提供的信息将极大地丰富教师的知识和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高的价值。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钦州学院2012级公共体育足球选修课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每班为30人,以两个班共60人(全为男生)做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2年1月,共16周。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MS-EEPO教育相关文章,并阅读了相关理论著作,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2)实验测试法

将两个班一个设为对照组,一个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形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则以MS-EEPO有效教育进行教学,分析实验前后学生技术和认知的变化情况,研究在大学体育足球选修课中MS-EEPO有效教育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优劣。

(3)数据统计法

用spss11.0及excel等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3 教学试验设计及控制

实验班教学过程中,应用MS-EEPO有效教育模式教学,如在学习传球的课程中设置平台一:引导学生自创体现团结协作的游戏进行热身;平台二: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应用之前所学技术,尝试各个接触点传球,对技术动作有一定了解后,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探讨;平台三:基本各种球的动作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球踢传的更好。而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为了获取比较客观真实的数据,教学工作由本学院同一名优秀足球教师进行教学,并在教学场地、教学时段、教学器材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获取学生试验前后情况的数据,统一选择了立定跳远、800m跑和肺活量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及颠球、25米踢准和绕杆射门三项足球技术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4 结果与分析

4.1 由1和表2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学生在立定跳远、800m跑和肺活量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基本一致,在颠球、25m踢准和绕杆射门三项足球技术测试中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实验的客观需要。

表1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对比表

表2 实验前学生足球技术情况对比表

4.2 由3和表4可以看出,对照的学生在传统教学后在立定跳远、800m跑和肺活量三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上均有所提高,但变化不明显(P>0.05),在颠球、绕杆射门成绩上有显著性提高(P0.05)。

表3 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情况对比表

表4 对照班实验前后足球技术情况对比表

4.3 由5和表6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教学后,立定跳远成绩变化不显著(P>0.05)、在800m跑和肺活量两项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上均有所提高,并变化显著(P

表5 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情况对比表

表6 实验班实验前后足球技术情况对比表

4.4 由表7、表8可见,在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上除了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两项上差别不显著,800m成绩上,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P

表7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对比表

表8 实验后学生足球技术情况对比表

5 讨论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注入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视觉表象,并经过模仿练习来掌握动作,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教学方法,几乎垄断了教学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完成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很难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并在课后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热情不高。

而MS-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互教互学、互爱互助、交流信息、交流情感、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分享彼此的知识、思想和精感,达到视界融合、心灵对接;另一方而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有利于学生自我欲识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4]。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其中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学生积极性高[5]。由于积极性的提高,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在技术动作得以提高后,收获到愉快的运动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6 结论

6.1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技术动作教学效果较好,但在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上教学效果较差。

6.2 MS-EEPO有效教育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技术动作,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6.3 MS-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6.4 MS-EEPO有效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53-62.

[2]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799-801.

[3]陈俊钦,梅雪雄,张涵劲,冯冬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05(1):74-77.

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第3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选择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忽视身体锻炼,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充分地从体育教学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枯燥的体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大部分初中教学,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存在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初中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和吸收,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有些初中学校过分注重文化科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器材,学生们不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只能被迫做一些小型的娱乐运动。如此以来,学生的身心不仅得不到锻炼,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为初中生的身心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趁早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身体素质则是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应该在硬件设施上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三)体育教学比较形式化,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应付教学的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设施有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安全遇到一些麻烦。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活的教学,不能死板教学,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的形势,实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挑起祖国赋予的重大责任和重担,因此,改变初中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三、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堂理论教学要结合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技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网络等先进的技术逐渐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音乐和文字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某老师在讲足球方面 的知识时,一味讲述枯燥的文字难免过于抽象学生不能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现足球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对足球有了整体的概念和理解。

(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讲完一单元的体育知识时,适当举行一场有意义的“体育知识大比拼”活动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越快轻松的氛围下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三)通过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大忌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如果不能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味灌输课本知识,是不会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师讲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缓解压力,针对讲述的体育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掌握要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孝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于泓,茅技峰,基于绩效管理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与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丁拥军,试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4]汪波,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4期

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第4篇

1. 目前我国高校文检课存在的不足

历时二十多年的我国高校文检课课程,其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仍然按照原国家教委“教高司:1992(44)号”文件的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技能。大多数高校仍未实现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整个课程体系反映了如下几点明显不足:

教学内容:大致上分为三个部分: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检索工具的使用,计算机检索和Internet检索。而缺乏培养学生信息批判和信息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而且教材的编写普遍不适合于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其内容需要学生记忆、理解的多,让学生自由思考、举一反三地应用的少。

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是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单纯的“灌输型”、“模仿型”简单化教学。在知识的教学中,重视结论的直接呈现,及求同思维的培养;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反复多次进行模仿练习,使其熟练化为一种定势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单一知识的学习和特定问题的解决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意义不大。

这种“知识传授-背诵记忆-模仿应用”的教学链,是典型的“知识-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熟能生巧地形成技能,但是不利于形成科学的信息思维,实现信息创新的效果。

因而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构建信息素质必备的知识,即信息意识、信息素质、独立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学生接受和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其终极目标,仅是为引发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塑造自身的知识创新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信息批判思维和信息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是与传统文检课课堂教学任务的本质区别。

2. 新课程体系的试验

2.1 指导思想

思维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就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而言,新课程体系中的信息思维培养在于使学生“信息文化化”,即完成由“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文化人”的转变。通过优化其思维,发展并提升学生的信息思维品质。信息思维的模式有多种,出于对“课程新体系”命题的探讨,本次试验着重于对学生进行信息批判思维和信息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同时,又引入了自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初步掌握科研能力,又可以强化信息思维的实践训练。

2.2 制定总体试验方案

2.3试验经过

2.3.1前期测试 (1)测试目的:根据“信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我们设置了四项测试内容:基础理论是否扎实;思维的活跃程度;信息敏感度和利用能力;质疑意识的强弱及质疑能力。

(2)测试方式:问卷调查。

(3)测试结果:

(4)测试结论:

a. 在基础理论掌握程度方面,由于任课教师大多能够有成效地引导学生接受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故多数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至于能否成为信息创新的有力支撑,需要通过新课程试验加以判定。

b. 大多数学生自感思维不够活跃。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轻视批判性品格的营造,学生缺乏批判性勇气和批判性能力。其表现为他们逻辑思维运用闲熟,而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举步维艰,从而思维不够活跃,尤其缺乏质疑意识和能力。

c. 接近1/3的学生不知信息为何物。尽管当今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但还是拘泥于课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因而学生面对海量的课堂和书本以外的复杂信息常常显得迷茫和烦躁,他们难以取舍其中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更遑论主动地去查寻、加工和利用。

2.3.2 自学模式的引入(1)核心要求:自学模式的引入,不仅为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其主要手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内容要点自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管理自己的学习比往日程式化的课程学习要有趣得多,而且因为他们规定了问题的本质,使他们有了自己控制学习的感觉,而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没有的。因而“问题取向”是自学活动的核心。

(2)支撑条件,包括:

教师指导系统。其功能是:对自学计划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及具体措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学习习惯、时间安排及生物钟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控制具体实施。

自学服务系统。其功能是:建立网上教学系统。编制教学软件,把自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比较羞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术语、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编制成网络电子版送上校园网,让学生可随时调出其内容,了解查询所需信息。若有疑难问题亦可通过网上向老师讨教。这种方式既可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2.3.3信息思维培养

2.3.3.1信息批判思维培养

(1)核心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接受信息之前,判定信息的有效性并查找确证;确定陈述事实的准确性;识别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辨别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确定论点的充分性。

(2)创建信息批判思维的必要条件

a.激励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优良的批判性品格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头脑中新信息交互刺激的频率就越高,思维扩展得也就越开,也就越容易触发批判性思维的生成。

优良的批判性品格包括批判性勇气和批判性能力。自信、自尊、乐观、忍耐、坚毅是批判性勇气的重要特征;并培养学生对现存知识、理论、学说加以质疑、修正和发展的意识和强烈欲望,并通过修研不断强化自身批判性能力。

b.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

要为学生预置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其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排除障碍,从事物的个性中寻找共性,使学生正确地展开批判思维。

(3)信息批判思维培养的模式

首先要对学生强调,这里的“批判”一词的意思已远远不仅是对现有的理论或观点提出其是非利弊的判断,而是作出不断的综合认识与分析。既继承其科学的思想,也批判其错误的理论。或对随着实践发展已经不合时宜的认知作出全新的诠释或者理论发展。这是一个用深化实践与信息思维的手段不懈探索、勇于批判、小心求证的过程。

同时,要引入大教育的观念,把信息批判思维的训练渗透于各门课程教学中。以实现信息教育课程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的效果。

(4)课堂教学要点:

a.信息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学生普遍质疑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质疑情景尤为重要。创设质疑情景包括如下要素:设置质疑对象――提供资料指引――启发质疑思路。对象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质疑能力,既不宜太专深,使学生只有困惑,无疑可生;也不要过于浅显,一下子就看出其谬误,同时要留出集体探讨的余地。

b.进入信息批判

质疑仅是展开信息批判思维的开始。接下来就要对所生疑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一个善于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和直接运用现成知识,但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学生对信息批判思维的学习应是探究性的,它在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性学习,其主要手段为学生之间讨论式的对话。教师不直接展示批判过程和结论,而是鼓励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问题,让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重面展开批判分析,同时控制其逻辑思维过程,纠正其思维偏差。

在对话当中,要让学生充分地陈述或补充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同时广纳对方言论中的合理部分,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看法。在对话达到一定清晰度时,就可以由教师或选派一位学生作简要的综述。

2.3.3.2信息创新思维培养

(1)核心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效地从获取的信息中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使学科前沿情报的获取成为信息查询和利用活动的核心动力,为知识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信息创新思维中三种主要思维的培养

2.3.3.3 信息形象思维的培养

核心要求:使学生学会通过对信息形象的联想和假设等进行思维。以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

2.3.3.4 信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要求:使学生学会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知觉,通过信息表象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形式。

2.3.3.5 信息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核心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在信息查寻和加工的过程中以常规求变异,以求获得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新的知识增长点。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具有明显的求异性、多样性、独创性等特征。

2.3.4合作学习

核心要求:使学生得到信息思维的实践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精神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

2.3.5后期测试

为了量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试验效果,我们同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试验教学班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

(1)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教师多次强调了扎实的基础理论是信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个人基础理论越扎实,对新信息内涵的理解就越深刻,接受新信息的数量也越多,头脑中信息交互刺激的频率就越高,思维扩展得也就越开,也就越容易触发批判和创新思维的生成。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重视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

(2)对学生而言,信息思维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其确切的效用性引发了他们的兴奋点。例如不少学生在信息查寻利用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创新思维产生对未来三年大学生就业趋势预测的成功,其喜悦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因而普遍自觉加强了运用信息思维的意识,其思维活动也空前活跃。

(3)由于上述的原因,学生意识到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思维的基础,因此对信息检索技能兴趣甚浓,掌握得也比较熟练。但对信息创新虽有心理上的强烈渴求,但抵成功之门还须实践积累。首先表现在信息质疑意识和能力仍待提高。他们不易疑到好处,疑得有理,有时还疑进了死胡洞,须教师指点方能转出来。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毕竟还不足以成为信息创新的厚实支撑,所以在展开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时表现出较明显的局限性,须由专业教师给予帮助才能继续往前走。

3. 结 语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起点普遍比较低,仍停留在信息检索技能培养阶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信息创新对当代人才成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苦于未能取得相关方面的共识和支持,及课时的严重不足而作罢。

本次试验在克服上述困难的基础上,以信息思维为课程核心,通过自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再通过合作学习模拟科研课题实践,亲身体验什么是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向“信息―创新”型人才目标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正如学生所说的:“通过试验,我感觉到掌握好信息思维方法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我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必须殚精竭虑地深入研究,与同伴苦苦寻求问题的结论,所以觉得特别累,但又感到很充实”。“现在我觉得特别有学习成就感”。其评价令人鼓舞。

但是,试验结果也呈现出学生对课程新体系接受的不同层次。少数学生还是受传统教学求同思维的影响,不善于判别信息的科学价值性并查找确证;他们在理性与感性中往往更倾向于感性,不能顺畅地展开信息思维;在可依赖和能独立中更倾向于依赖,在未作深入探究之前就急于找老师解决。同时学生自身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缺乏也是制约其信息创新瓶颈。因此,还需要在对本次试验实证材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实验,以构建更为完善的富有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的课程新体系。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廖仁光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225―226

〔2〕廖仁光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教材设置及自学模式的引入〔J〕情报杂志2006年增刊, 62―65

〔3〕廖仁光论大学生信息思维的培养〔J〕同上, 63―66

〔4〕廖仁光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及考试成绩的评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230―233

〔5〕聂建慧“创新思维――合作学习”教学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8月

〔6〕张罡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自主课堂,中国教学资源网

〔7〕蒋雨华激发直觉思维培养创新能力〔J〕化学教育,2002(6):15―17

〔8〕 徐立春黄艳娟对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2,(3):2―5

〔9〕李剑峰高中生物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节选自:2004.6中学生物教学教学研究,中国教学资源网

〔10〕张晓玲,熊水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17

体育课程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游戏;高校;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89-01

1、我国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与教学现状

在我国,目前以电脑游戏为代表的电子游戏市场正处于繁荣的高速增长期,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保持强劲的态势。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规模达到61亿元,比2004年增长51%。随着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国电脑游戏产业已基本进入理性、成熟的发展期,国产原创电脑游戏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赶上和超过欧美、日韩的游戏产品.自主研发的国产电脑游戏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权威机构统计,2005年我国的国产电脑游戏市场占有份额已达到42%,而韩国电脑游戏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则从68%下降到49%。从这些统计结果中不难看出自主研发的国产电脑游戏“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我国高校游戏设计专业的设立大多是建立在动画、漫画、多媒体等专业基础之上的。尽管游戏行业在其项目开发上通常都是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研发过程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作用。但是游戏行业因为有其自身的行业规则以及受游戏开发硬件技术的限制。目前中国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以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课程教学中心围绕图像设计为主,课程有《游戏原画设计》、《游戏界面设计》、《游戏场景设计》、《三维游戏角色制作》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共同点就是设计与制作。对于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来说软件学习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课程是基于软件学习基础之上展开的。在游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侧重软件教学的比重,强调学生对软件技法上的训练,相对忽视美术、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教学的现象。而过于追求学生的软件技能、技法训练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游戏设计的知识结构在理解上走入误区,轻视了对文学、美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游戏创作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却缺乏基本逻辑性和设计的合理性。

2、高校游戏设计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游戏是一种集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在整个游戏设计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游戏策划、游戏内容编辑、游戏美工、音频制作、游戏开发、游戏测试等多种角色。而选修该课程的多数学生并不具有很好的程序开发或动漫设计基础,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课程体系要突出游戏开发与设计中的原理和方法,并注重基于Flash软件介绍游戏开发和设计的具体实现,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如下:

2.1.1 计算机游戏概述

主要包括计算机游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计算机游戏的特点;游戏的分类方法及类型包括动作游戏、冒险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模拟游戏、竞速游戏、智力游戏、运动游戏等);游戏运行平台介绍。本部分内容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游戏的发展过程、特点等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游戏的分类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游戏观念。

2.1.2 游戏实现基本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编码的组成部分和实现流程(Flas、ActionScfipt编程基础);游戏可视化(Flash中游戏交互的实现);游戏听觉化(Flash中声音的播放)。通过本部分的内容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Flash设计并制作游戏的基础知识,包括Flash~画制作的基础知识、ActionSefipt编程基础、以及Flash游戏交互方式、声音播放等的实现,为利用Flash制作游戏奠定技术基础。

2.1.3 游戏设计的实现元素

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界面设计及故事叙述;游戏中的数学和人工智能;原型化方法以及游戏场景构建;游戏的完成。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游戏界面设计、故事叙述的基本知识,理解游戏中的数学和人工智能,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Flash游戏的具体实现,使学生掌握将有创意的游戏设计转变为可玩的Flash游戏的方法。

2.1.4 游戏的商业层面

主要介绍游戏营销;游戏行业中的经济学。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游戏的营销方式和市场行为,了解游戏的赚钱和花钱之道。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2.1 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为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计算机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介绍,这部分内容比较好理解,主要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游戏(OH开心网、魔兽世界等避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部分是有关Flash游戏制作的技术,考虑到选修该课程的主要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编程能力较差,因此在简单介绍ActionScfipt语法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Flash游戏实例进行讲解。

(2)实验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手,才会使他们感到有成就感,进而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会变得比较从容。因此本课程要安排三个比较大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完成动画制作、Flasb游戏编程和游戏制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实验,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搜集和归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及时进行总结和强调。形成课堂一一实验――课堂的循环信息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记忆。并且,考虑到有些实验难度较人,因此每个实验都提供了相应的实例和制作视频,使学生可以通过类比对照的方法完成实验。

(3)网络教学。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料、课程信息,以及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

2.2.2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另一重要环节,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把握教学节奏。该课程涉及内容多,多数同学又不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进度方面采用“慢快结合,实例示范”的方式。“慢”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接收新概念;“快”是当讲授日常接触的内容时,使学生理清知识强化记忆即可,避免让学生产生“我知道,没意思”的情绪。

(2)巧设任务(案例),妙用分组讨论,突出探究式教学。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应用并重,并希望同学能够掌握Flash制作游戏的方法。而在讲解游戏制作时,如果单纯讲程序设计的语法,多数学生都没有兴趣,因此,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已设计制作好的Flash游戏进行讲解,既解释语法规则,又剖析了游戏的设计制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强化理解。课程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兴趣,有选择性地学习。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所设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