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学历;专业技术职称;R&D人员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2-0109-03

[作者简介] 蒋志勇,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模糊数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姚柳虹,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语言文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十五”发展综述

“十五”期间,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捷报频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全省承担国家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项、国家“863”项目2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2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首次进入资助经费超千万元行列,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和运用:有机硅、半导体照明、稀土、铜等有色金属材料及光机电项目的科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南昌大学承担的“弧焊机器人”项目采用空间频域焊缝偏差识别技术的新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居世界领先地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硅衬底蓝光二级管材料及器件”,一举突破了国外专利“门槛”的限制,对我国发光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产业价值;德兴异VC钠有限公司运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成本从每吨6万元降到1.1万元,一举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的结肠镜电子综合诊断仪等项目取得了新的成果,这些重大的突破和进展,成为提升全省创新能力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江西省实施大开放主攻战略,积极融入“9+2”泛珠三角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加强省际、省校、省院以及境外国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十五”期间,江西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直属17家大专院所等共签约项目百余项,与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涌现了清华泰豪、联创光电等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近几年采取的新举措之一,目前,全省有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13个,南昌大学科技园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验收,江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晋升国家级,南昌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4个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示范基地之一,九江星火化工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机硅材料产业化基地,萍乡、鹰潭市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发展一个个零的突破,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2005年全省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299.86亿元,“十五”的头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年增长22.55%,产业化指标均在全国排名17位左右;南昌高新区发展迅猛,200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273家,占全省总数的68.25%,主要经济指标与出口创汇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省居领先地位;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和赣州等地区省级高新区发展步伐加快,吉安、新余等地区也正在积极创办高新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并取得新进展,整个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已建立南昌国家级高新区及赣州、景德镇和星火化工3个省级高新区,5个大学科技园和软件园以及13个民营科技园,形成了“四区多园”的基本格局。“十五”期间,南昌高新区累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400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各类高新技术项目305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90项,技术创新能力居全省领先地位。

同时,江西省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目前拥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5家,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南昌高新区创业中心、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金庐软件园、南昌大学科技园、江西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江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9大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499家,在孵以及急需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与项目有700多项。此外,高新技术投融资体系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等均取得新进展,已设立3家风险投资机构和高新技术引导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出台了8个政策文件,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全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江西省一举成为国家首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南昌、九江成为国家级示范市,洪都、江铃、昌河等集团成为国家级示范企业。“十五”期间,全省175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取得研究成果1466项,申请专利220项,取得专利66项,推广关键技术新增价值99亿元,每年增加销售收入44亿元,辐射、带动和帮助了987家企业应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截止2005年,全省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6亿元,比2004年增长17%,比2000年增长155%,其中产品销售收入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00年的32家增加到2005年的64家。尤其是全省9大科技孵化器,在孵高新技术企业499家,在孵高新技术成果与项目700多项,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创新的源泉,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4个特色领域的产业群体,显示了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十五”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概况

“十五”统计数据表明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有快速稳定的增长, 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出口创汇总额到2005年末增至近6.22亿元,是2001年1.18亿元的5.29倍。

截至到2005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400家,是2001年186家的2.15倍,工业总产值增至近446.58亿元,是2001年的3.48倍,工业增加值增至116.82亿元,是2001年的3.35倍,总收入增至近427.25亿元,是2001年的3.19倍,实际上缴税费总额增至40.59亿元,是2001年的5.09倍,净利润增至23.44亿元,是2001年的近2.60倍。

截至2005年末,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增至11家,是2001年1家的1100倍,出口创汇总额2.13亿美元,占该年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总额的34.31%。这11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2.18亿元,总收入近205.25亿元,净利润11.41亿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28.78亿元,工业增加值23.86亿元,分别为2001年的22.75倍,16.68倍,26.40倍,63.33倍,27.68倍。占该年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相应经济指标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0.80%、48.04%、48.69%、70.90%、54.66%。

三、“十五”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人员和人才引进数量均稳步增长。截至到2005年末企业数、从业人数分别增加到400家、123864人,各为2001年的2.15倍、近1.76倍,较上年度分别增长了近21.58%、近15.88%;科技活动人员达19566人,是2001年的2.24倍,较上年度增长了6.55%,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大学以上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R&D人员数量较2001年分别增长了411.11%、36.28%、91.79%、近391.77%,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能力进一步加强(详见表2)。

四、“十五”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在“十五”计划的五年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拥有发明专利数的总量分别为1541项、716项、479项,其中2005年的上述指标值占总数比例分别是近46.27%、近58.66%、34.86%,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近560.19%、1900%、近255.32%。

五、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有待进一步扩大

到2005年末,全省科技项目数达498项,其中R&D项目数444项,是2001年的近2.98倍,科技项目数、R&D项目数分别占“十五”科技项目总数4370项、R&D项目总数1559项的近11.40%、近28.48%;但科技项目数比2001年减少了26.87%、而比上一年度竟减少了57.90%,;参加科技项目人员到2005年末达到12983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数是5127人,分别为2001年的近2.08倍、1.99倍。数据表明江西省科技项目在“十一五”有待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第2篇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查找大量资料,组织教学内容。应该说,这一课是能够体现教师知识广度的。同时,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又能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因为历史中充满了人物故事和趣闻逸事。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的相关书籍中,有两类典型模式,一类是以事件为主线来展现历史;另一类则以人物为主线。下面,笔者就从这两条脉络出发,向大家推介8本优秀书籍,相信会给教师们上好这一课带来帮助。

以事件为主线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每个时代的最新发展。帕特里斯·费里奇的《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从光学电报、电报、摄影、唱机、电话、电影、电视到互联网,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书中从技术的来源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都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在横跨两个世纪信息交往的历史中,以技术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勾勒出其中的精彩篇章。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传媒文化方面的著作影响极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思想深刻之作。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信息时代新概念,如“媒介即是讯息”、“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地球村”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WWw.lw881.com

如果说上面两部著作是信息技术的历史,那么威廉·j·米切尔的《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则为我们展望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书名采用了一个新造的词“伊托邦”(e-topia),明显是与“乌托邦”(utopia)相呼应的。本书的作者威廉·j·米切尔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对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回味。

在以事件为主线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对我们系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帮助的书籍,就是年表。年表通常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年表中,由利萨·罗斯纳任编撰顾问的《科学年表》毫无疑问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信息技术发展史时手头理想的参考用书。本书近百万字,资料详实,时间跨度从古到今,除了有以时间顺序推进的年表外,还包含了专题论文、科学家小传、进一步阅读的资料、网络链接、术语表等。正如书的导言中所说:根据传说,希腊语单词“eureka”(意为“我发现了”)首先被数学家阿基米德使用,那时他发现了测定锡拉库斯国王王冠中含金比例的方法。从那时起,这个呼喊“eureka!”就与激动人心的新发现相联系。《科学年表》记述了科学从古到今发生的许多“eureka”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名为《科学年表》,并非“技术年表”,并且在介绍信息技术重大事件时一般归于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分支中,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可分离,信息技术背后有科学,对于我们从科学视角审视信息技术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物为主线

以人物为主线介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能够突出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关键的历史人物。方兴东先生在他的《创造计算机生命的英雄》一书的自序《我们的时代和英雄》中

转贴于

曾说:“信息技术是20世纪最壮观的情景剧。当然,其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最具意味的还是人物。因为计算机历史不是机器的历史,甚至不是技术的历史,而首先是人的历史。如果你热爱信息技术,那么我建议你应该从眼前的喧嚣中时不时解脱出来,认真走进历史,走进人物深处。毕竟,我们在历史中能看得多深,也决定了我们在现实中能看得多深。”

在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材中,已经开始比较多地介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如地图版教材中就简要介绍了图灵奖的缘起及一些图灵奖获得者的生平及贡献,虽然教材中在涉及科学家介绍时一般出现在诸如“小资料”、“即时充电”、“阅读材料”、“知识拓展”、“知识链接”这样的栏目板块中,但相比以前的教材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史上,acm图灵奖和ieee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毫无疑问都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大师。《acm图灵奖(1966—2006)(第三版):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和《ieee计算机先驱奖(1980—2006)(第二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发展史》两本书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获得这两个奖项的顶尖科学家的生平、贡献及事迹,不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教益,还为我们展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当然,信息技术的范畴比计算机更为广阔,《通讯与广播——从有线语言到无线网络》一书超越了计算机的范畴,从更广义的信息技术范畴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介绍了为信息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以人物为主线展现信息技术发展史的优秀科普读物。

而《acm图灵奖演讲集——前20年(1966—1985)》一书则为我们展现了一年一度图灵奖获奖者的演讲全文(前20年)。这些演讲精彩生动,见解精辟,充满深思熟虑和真知灼见,同时又不乏轻松与幽默,堪称经典文献。

导读——吴鹤龄,崔林 著

《acm图灵奖(1966—2006)(第三版):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笔者曾经去过很多学校,看到教学楼的楼道中悬挂有不少科学家的画像,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可谓“琳琅满目”,其中的大部分人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这些画像既展示了各科课程的科学源流,又激励着学生向科学奋进。但当我走过计算机房所在的楼层时,全然没有了以上的感觉,悬挂的无非是一些最新计算机的图片。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一面不一样的墙壁!整面墙壁上挂满了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图灵奖(相当于其他学科中的诺贝尔奖)历年得主的头像及对计算机科学所做的重要贡献的简介,我一直叫它“图灵墙”。

树立科学家形象,领悟科学精神是科学课程的灵魂(信息技术课程在广义上属于科学课程范畴,且技术与科学不可分离)。例如,爱迪生在经历了6000多次实验后,终于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对雷电进行各种实验,终于发明了避雷针……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图灵奖毫无疑问享有崇高的威望,从它被称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就可以看出,而图灵奖的获得者无一例外是对计算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这里,笔者不打算重复那些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贡献和事迹,而是想着重说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除了介绍历史的功能以外,还是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它能使学生在如何学好信息技术,及如何做人两方面都受到启发。例如,科学家们成功的要素:勤奋、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谦虚和有团队精神等,几乎在每个人物的故事中都有所展现。最后,笔者向大家推介几位图灵奖得主们给年轻人的忠告。在笔者看来,这些睿智的箴言、警句恰恰体现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深邃的理解,给予我们这些学习者以启示与建议,甚至能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座右铭。

任何名词都可以变为动词(any noun can be verbed)——佩利(1966)

计算的目的不在于数据,而在于洞察事物(the purpose of computing is insight,not numbers)——哈明(1968)

程序测试只能用来证明有错,决不能证明无错(program testing can be used to show the presence of bugs,but never to show their absence)

只做只有你能做的事(do only what only you can do)——狄克斯特拉(1972)

当你年轻时要尽可能地多学习,因为这之后你的生活将变得十分繁忙(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while you are young,since life becomes too busy later)——斯科特(1976)

不要丢失连接(don’t lose the link)——米尔纳(1991)转贴于

知识中蕴藏着力量(in the knowledge lies the power)——费根鲍姆(1994)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艾伦•凯(2003)

其他推荐图书:

[加]麦克卢汉 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版

[法]帕特里斯·费里奇 著《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美]哈里·亨德森 著《通讯与广播——从有线语言到无线网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版

[美]威廉·j·米切尔 著《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版

[英]利萨·罗斯纳 编撰顾问《科学年表》科学出版社2007版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第3篇

当前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活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在以上成就之中,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揭开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在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用高、广、快三个词进行概括,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向“高”度发展

计算机性发展趋势的“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指性能越来越高,主频频率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超过100万门,集成电路开始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随着RISC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CPU性能剧烈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仅35%,而到9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达到60%。特别是近年来,CPU的发展更为迅速,如AMD的FX9590八核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5GHz。②指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等能力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以我国研制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为例,其拥有14.3万核CPU,存储容量高达200万GB,最高带宽达到69.6TB/s,每秒峰值运算达1.07千万亿次。

1.2向“广”度发展

计算机向“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向各个领域渗透上。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当前,计算机与手机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观点认为,未来计算机的价格可能会向纸张一样偏移,并且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通品。

1.3向“深”度发展

计算机向“深”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即是要将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进行分类,优化人机界面,最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目前,与人类思维方式相比,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还较为低下。人类同计算机打交道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计算机应用难度仍然不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向“深”度发展的典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智能化亦将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管理和处理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致力本国信息化建设。

2.1高速、大容量

在信息技术中,微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是其核心。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集成度、运算能力还是性能价格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研究显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年翻一倍,这带动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芯片上的元件都达到了上亿的数量,构成了系统级芯片(SOC),整机与元器件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使信息设备的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质量不断变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软件技术也正在以计算机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当前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芯片正在变为“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硬件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典型的如“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另外,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软件也使软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加速了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综合化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另一个趋势就是三网融合与宽带化。三网分别是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三网的技术走向和业务内容一致化,即电话网、有线电视网都应向互联网靠拢,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在三网融合中,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是基本特征。三网融合要求要重视业务变革,即由单向传输发展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的交互式发展。三网融合势必会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促进产业重组和政策调整。

2.3个人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其它智能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上数据流量,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带宽势在必行。在广域网和城域网方面,全光网络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典型的如以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预测,到2016年,平均固定宽带速度至少会比目前宽带速度提升四倍,而且美妙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将达到100万min以上。并且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着信息个人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趋势。一方面家用电气和个人信息设备如电视机、手机等都在向网络终端设备方向发展,网络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以计算机上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进一步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娱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对使用者的要求不断降低,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催生了新的网络经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人类亦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亦非信息产业莫属。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薛军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57.

[3]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4]杨雄.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9:185.

[5]潘翔伟,张晓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07.

[6]喻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05:28.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人类社会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857.3文献标识码: A

上个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运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纵观人类的历史,所谓的“信息”,自古就有。从古至今,“信息”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人类语言的产生及发展

由于人类有了语言信息的交流,有助于人类思想情感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前21世纪产生象形文字。继而向表音和表意方向发展。印尉术的发明使文字的作用扩大,使文字信息超越时空限制得以,并且难以损耗。

(三)电子通讯的发明

1844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并且用于长途通信成功。继之,贝尔发明电话机,马克尼、波波夫等人发明无线电,现今又有微波通信、激光通信、电报、广播、电视、传真和卫星通信相继问世,使信息开发利用趋向全球化、多样化、综合化。

(四)电脑的发明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脑问世。五十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电脑应用于军事科研过程的信息处理;六十年代中期第二代晶体管电脑向民用企业转移,六十年代末,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脑接踵而至。至此,人类奔向信息时代的序幕业已揭开。

(五)互联网络的发明

前四个阶段都只有局部意义,影响也有限.六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用于军事目的计算机网络。九十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扩大。只在这一阶段,才把电信、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连接起来。目前为止,几乎每个国家都与国际互联网有联接,从电子邮件到互联网的全部功能。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开始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就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在以下几个层面推动着企业升级:

1、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实现整体优化。

2、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品率。

3、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仪表产品中,促进产品“智能化”、“网络化”,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方向,这项工作往往被称为“机电一体化”。

5、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进行供销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的升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1、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削、公平性等特点,使其将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教育的投资由过去重在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

2、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班级授课”制这种曾大大提高过教育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信息技术打破,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计算机终端设备便可上网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3、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影响

1、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拥有是大型图书馆、是大型文献库、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这些都成为科研人员可以随时进入并从中获取最新科技动态的信息宝库,大大节约查阅文献的时间和费用;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发展现状;电子竞价系统;农产品流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39-02

作为现代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我国农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这远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农业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

1.1 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

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现代信息系统科学、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微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2 农业信息的特点

一是农业信源、信宿的分散性。所谓信源,即产生信息或信息序列的来源,主要是指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生产面。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科技和消费等相关人员。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是信源分散的主要原因,另外,信息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1-2]。二是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和滞后性。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目前的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大量农业信息往往滞后,如土壤肥点周围的土壤和作物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变化、退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等经常是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滞后性是农业信息的一个比较隐蔽的性质。三是农业信息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流程不仅可调性小,而且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匮乏,农民无法掌握复杂系统的运行和变化。四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异规律,使山顶、山坡、山脚、山谷、向阳坡、背阳坡等的生物群落,以及不同纬度、不同地形地貌等的生物群落各不相同。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要求人们按照农业生物适地适生的信息,做到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3-4]。

1.3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就是指为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针对农业信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领域的过程。

2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2.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从高校、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的。在1960年左右,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应用计算机处理数学规划模型等问题。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和应用与农业改造的步伐基本一致,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被称为“信息农业”。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用户迅速增长。如美国40%的农民到1995年都有了微机,有12%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联系。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二是综合化。农业信息技术中除了各种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特别是与农业科技的结合,这有助于改进农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三是规范化。在统一、长远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向,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具有连续性和规范化,使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及时、灵活,信息内容更为丰富,信息服务也更加到位。

2.2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国内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估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病虫害诊治、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先后建立了100余个农业智能应用系统、4 300余家农业网站,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农业物料流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GIS技术和GPS技术己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形成了以市属农业科研院所和农口局总公司为主体、以郊区县乡镇各个公司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将GIS技术和GP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流通是联结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新问题出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电子集合竞价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高效、便捷、通畅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合理确定农产品价格,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及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1 电子竞价系统应用原理

以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为主体,软硬件系统组成应包括多媒体竞价主屏显示系统、理货信息输入系统、竞价过程控制系统、竞价器、查询结算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视频全程监控系统等部分。至少应包括以下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智能信息管理模块、竞价器管理模块、农产品信息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等。根据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交易流程,整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一是操作上的通用性,即应支持现场无线移动竞价、会场内固定席位竞价2种方式,还应具有支持网上公告、标的展示、表格下载等功能。二是对交易产品应具有通用性,即可以支持各类农产品(包括作物、水产品、畜牧产品、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等)的分别集合竞价和同时集合竞价功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确定农产品的合理市场价格。

3.2 电子竞价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电子竞价系统能够实现农副产品受理、理货、质检、集合竞价、结算、物流管理、成交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适合各种规模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采用电子竞价系统交易,能够消除交易人为因素,实现竞买人之间的合理竞争,最大限度发掘农产品价格,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行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

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引入电子竞价系统,是受荷兰鲜花拍卖市场的启发而形成的思路。目前,我国昆明花卉市场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试想,如果将该交易机制全面引入我国的农产品交易领域,那么将对我国农产品交易机制实现巨大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产品交易现代化、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4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引进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可弱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处于薄弱地位的劣势,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领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农业信息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李东涛.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现代化农业,200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