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护理实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期间产科实习护士106人,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3.7岁,大专生21例,中专生32例。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6±3.8岁,大专生22例,中专生31例。两组实习护士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如下:(1)自愿选择带教模式;(2)临床护理经验半年至一年;(3)积极接受护理实习教学并配合研究。本项研究内容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二)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选取合适的带教老师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教学。
(2)理论教学完成后,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导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过程总共耗时一个半月。
(3)完成大纲教学内容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老师将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进阶和实践。基础阶段为期两周,为学员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关内容。带教老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辅以临床实例和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
(2)进阶阶段为期两周,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阶段带教老师反复操作和演练至学员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带教老师关注学员各项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
(3)实践阶段为期两周,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关操作以及解决方法均详细、完整传授至实习护士。
(三)效果评定
首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带教工作完成后对实习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满分100)形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包括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进行。然后,调查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项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考核两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据统计,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0.3±4.1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86.79%。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1.5±3.8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69.81%。然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满意率90.57%,对照组仅为73.58%。
三、结论
产科是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重难点科室,若临床路径能有效实施于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便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项研究于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计划以全程照顾和考虑患者,给予最高质量的护理。其次,临床路径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具体环节。带教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实习护士。然后,此方法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带教老师通过悉心指导和实例讲解传授护生沟通技巧于实习护士。最后,临床路径通过辅导、演示和实践增强实习护士的综合技能。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临床路径带教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结果更好且具有更专业的实践技能。
四、总结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将本院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7例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56~77岁,糖尿病史长短不等,血糖均控制不良;0级3例,1级4例,2级7例,3级0例,4级2例,5级1例。治疗:(1)控制血糖:短效加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均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后2h及空腹血糖调整诺和灵30R的剂量以控制血糖;(2)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治疗,必要时行细菌学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3)局部治疗:清创配合药物湿敷,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加胰岛素纱布局部湿敷,每日换药1次;(4)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5)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甲钴胺液1mg/(次·d)静滴,维生素B1100mg/(次·d)肌肉注射。
二、护理措施
2.1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皮肤及足部护理应作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反复向患者宣传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糖尿病足的危害和如何做好足部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具体有如下4点:(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要学会自我管理,不能当作一种负担;(2)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是如何引起的及其危害程度,不失时机地讲解,发放小册子,看录像,利用典型实例教育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3)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增强足部的防护意识;(4)加强检查,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注意有无水疱、胼胝和皮肤擦损等,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全面检查。
2.2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因不能下地运动,社会活动减少,社会角色的改变易使其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甚至恐惧感。心理护理要使患者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心胸宽广、积极向上的思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执行饮食计划,给予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应按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总热量,三餐热量按1/5、2/5、2/5的比例定量、定时、定餐。
2.4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是替代疗法,应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为避免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可在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轮流注射胰岛素。低血糖的护理:低血糖的发生多与胰岛素用量过大、进食不多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感、头昏甚至昏迷,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测血糖并嘱其进食饼干、糖果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5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足部护理,正确的足部护理不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病程,还可以预防足病的复发。应嘱咐并监护患者做到如下几点:(1)注意保暖,避免冻伤;(2)室内尽量不要穿鞋,以免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足病恢复;应穿柔软、大小合适的布鞋,鞋尖应宽,以脚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为宜;(3)袜子要选择大小合适,无松紧、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绵毛织品;(4)坚持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以免擦伤皮肤;(5)正确修剪趾甲,修剪之前应用温水浸泡20min,并小心修剪,避免剪得过深损伤甲床和肌肉;(6)一旦不小心损伤皮肤,应及时去医院正确处理伤口;(7)教会并监督患者做足部按摩及下肢肌肉静力收缩练习,经常变换,抬高患肢。
三、结果
本组17例患者,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16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1例创面缩小,局部干燥。
四、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糖尿病足的发病涉及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和感染等诸多因素。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主要由下列环节构成:糖尿病—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受损—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组织缺血—糖尿病足病—外伤、感染。糖尿病足的分级按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但无溃疡;1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3级,深部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部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比药物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作者认为,预防措施是否得当对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恰当的护理方法对防止病变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创面的愈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如亲人、朋友一样,去关怀、照顾糖尿病足患者,使其在精心护理中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建荣.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6~157.
2华水云,陈坚梅.糖尿病足治疗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1999,1(5):38~39.
【关键词】护理大专学生 职业素质
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82-03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一些临床护理学生的实习质量呈严重滑坡趋势,给学校、医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的护理模式在结构上和方式上已不适应健康服务系统在物质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变化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临床护理实习效果的因素,就如何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实践效果、培养护理大专学生职业素质提出相关对策。
一、影响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
(一)实习生爱岗敬业精神淡薄。实习生从学校进入临床,面对开放多变的社会环境,社会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一时难进行正确的辨别。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工作主动性,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服务意识弱化。
(二)实习生临床接触少,心理素质较差。由于对临床实习的学习、工作、环境的陌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与操作实践,加之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实习生情绪稳定性较差,遇突发事件极度紧张,手忙脚乱。
(三)实习生的知识运用、输出知识能力差。多数实习生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为病人提供切实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实习生缺乏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实习生初到临床,面对拥有不同文化层次、经济、家庭、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病人,在与之沟通时存在着拘谨、生硬、寡言少语,或是埋头操作而无任何语言交流,或进行交流而出现相反效果。
(五)操作机会少,实习生动手能力差。由于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加大了医院对实习生的承接压力;“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及《医疗事故赔偿条例》的实施,使实习生做实际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动手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临床实习计划的完成。
(六)实习安排不合理。传统的轮转实习安排只是按轮转科室周数的多少进行排转,与其相近科室工作内容的连续性与渗透性差。另外,医院分科过细,小型医院专业不全,学生轮转到的科室过少,或在科时间短,影响实习计划的完成。
(七)缺乏高素质的临床带教队伍。由于临床工作较繁忙、顾及学生操作的失误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业绩等因素,使临床带教老师只向实习生解释一些临床现象,根本没有时间给实习生示教、讲解。也导致了实习生毕业后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就大打折扣。部分临床教师年资低,缺乏经验也降低了带教质量,缺乏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临床带教队伍。
(八)实习评价系统不完善。多数的实习成绩由带教老师自行评分,主观因素较多,缺乏统一的实习考评方法和手段,不能真正体现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成绩。实习教学检查一般由学校检查组和医院科教科共同进行,较少有科室的带教老师参加,使实习检查只能泛泛检查而不能深入。另一方面,尽管对学生完成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及护理技术操作进行检查评分,但由于和学生实习成绩不挂钩而收效不大。
二、对策
(一)开设实习前指导课程。通过对医院概况了解可减缓实习生对医院的陌生感觉。主要内容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护理部系统、管理目标、科室设置,人员配制、护理模式及医院、科室对学生的要求及参观医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德规范》、《实习学生管理有关规定》,使学生明确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使命,自觉履行作为一名社会人、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同时,安排实习生与优秀毕业生、优秀护士座谈,为她们今后的工作树立很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强化实习前训练。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习前强化训练时,结合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的执行,养成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业、勤业、精业”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同时,结合《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开展行为规范及工作安全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心理素质。在实习前开设护理技能操作强化训练,设置挫折教育及人际关系协调的教育实例,进行情景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实现应激情景中的自我调控,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培养他们快乐而健康的性格;养成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的意识,做好实习期间严格遵章守纪、循规蹈矩的心理准备;凡事切忌草率行事,切忌自作主张,要虚心好学、不懂即问,减少临床差错、事故的发生,为今后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突出医学专业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即使是在进行模拟训练,也应强调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患者的心理角度来看待疾病和临床治疗、护理,以便于在实习时增强患者的对实习生的认同感,使患者易于接纳实习生。
4.职业仪容、言谈举止的强化训练。结合医学职业礼仪的要求,在强化操作的训练中,在不违反无菌要求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强调护理技能操作动作的科学性、美观性、鉴赏性,让学生体会医学的职业微笑、得体的仪容及与他人交往的礼貌姿态和语言技巧,在临床工作中所起的服务效果。
5.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选择临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编制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项目及考核标准。在训练项目中融入医学职业道德规范、医学生行为规范、医学礼仪、比赛礼仪等内容,采取“教师示教、观看教学录像及教学CAI课件;学生练习、角色扮演、情景设置;临床实践—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重新温习,又能使学生在训练中进一步熟练护理操作技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实现学生与临床实习的“零距离”。
(三)完善实习管理体系。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
1.编制实习计划。根据临床岗位要求,以医疗、护理程序为主线,分段量化的整体实习体系。将实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3个月、第二阶段2~3个月、第三阶段5~6个月。第一阶段:基础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护理程序的步骤,管理1~2例病人;第二阶段:前期实习,以护理程序的诊断、计划为主,并应用护理程序管理3~4例病人;第三阶段:后期实习,全面应用护理程序,同时加深对临床护理知识的理解,管理4~5例病人,直至最终毕业前可独立管理6~7例病人,基本达到护士注册时的日平均工作量。3个阶段的实习要逐步深入,以掌握护理程序的方法为主,根据各科特点,设定完成的操作项目、数量和重点内容。如内科实习中吸氧、注射操作较多,重点把好吸氧、注射关;骨科的输液、皮肤护理操作较多,重点把好输液、皮肤护理关。使实习生能分阶段、有重点练习各项操作,操作逐步标准化,完成一定的操作数量,并能熟练掌握。
2.编写实习手册。发给实习生人手1份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学习计划、目标、纪律、考勤、言谈举止及着装要求、请假制度、实习内容及数量、补实习方法、考核形式及方法等。
3.完善实习管理机构。加强与实习医院协作,形成临床实习带教网络。挑选工作责任心强,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扎实,专科业务能熟练,并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临床带教教师。学校配备专职辅导员,经常与实习医院联系,及时了解决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在实习医院聘任兼职班主任协助管理。
(四)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加强学校与临床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教学由学校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全程控制;定期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
(五)规范实习日流程。具体包括:
1.熟悉实习情况。进入每科实习的第一个实习日通常是带教老师与学生的见面会,互相认识,共同学习实习计划与要求。此外,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相关上岗前的培训课程,包括医院的概况、医院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卫生政策与法规、心肺复苏、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医院布局及安全知识等。使每位实习生对医院的环境概况及科室工作要求有初步的了解,熟悉环境,快速进入角色。
2.转科前准备。临床实习转科前,要求实习生到新实习科室,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并与带教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完成对实习病历前5项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现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主要治疗与护理)及实习计划的了解。
3.实习日。自科室实习开始,首先由学生向带教老师汇报了解的病历内容,陈述护理计划,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开始工作。实习生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临床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直至学生可以按照操作规程独立完成某项操作,考核合格后由老师认可、登记入册。每30个实习日开展1次实习讨论会,实习生在实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联系复习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交流实习体会,如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的经验、如何促进护患关系等;讨论实习手册中的相关问题及新知识学习等,并由组长总结成文向学校汇报。
(六)建立实习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考评内容。职业素质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在实践中的运用,考评内容应包含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量化考核应贯穿始终。
2.评价方法。根据“定科、定项、定人”原则,按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的标准结合各科的特点,对进入该科的实习生在出科时均由专人统一考核,使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尺度掌握统一,保证技能操作考核质量。做到“模拟操作与临床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规与特殊相结合”。
出科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专科理论知识评价(书面考试、口试)和实践能力评价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专科理论知识评价由各科出题,占总分50%,≤30分为不及格。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均采用考教分离的命题方式,集中考核、评分;实践能力评价的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占总分35%,≤20分为不及格,由专职教学带教老师考核,综合评分,指定病例由实习生从疾病资料收集—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制订—实施护理四个步骤完成。所管病人的护理效果由带教老师根据病人问卷调查表与实习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学习态度、好人好事、管理工作、评优受奖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总分25%,≤20分为不及格。其中一项不合格该科实习不能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后填写《护理大专学生实习情况评价表》,经护理部汇总各科实习评价情况,得出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实践和临床工作的技能,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利霞.改进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方案的实践与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3)
[2]毛晓霞,徐丽萍.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带教[J].右江医学,2002(3)
[3]于瑞花,张雅丽,谢桂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引导[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1(6)
[4]郭宏,石丽玲.影响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角色转变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8)
[5]孟兴凯,刘颖斌,史留斌,等.“病人选择医生”制度的实施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
[6]陈静.介绍美国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2011JGA188)
1.3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在该院接受住院和手术治疗并明确手术指征:患者无精神类及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知情并自愿接受研究测试,签署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对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中任意一项方式有禁忌的;神志不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患者;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自愿退出的患者。
1.5诊断标准
①心理状态诊断标准根据zung氏焦虑自我评价以及抑郁自我评价指标。②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健康与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分值。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值。⑤患者血压及心率正常标准。
1.6退出标准
研究过程中出现特殊症状的患者:不按规定且不能坚持的患者;自愿退出的患者。
1.7治疗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给对比组患者以围术期一般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7.1围术期一般性护理主要分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术前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饮食及作息指引,对于睡眠不好的,必要的时候医生给予镇静剂。患者在术前一日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术前几个小时一般禁食禁饮,医生及时观察患者每日病情、情绪变化。术后对病人进行查看和检查。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病区护士了解患者术况及正在输液的药物,以及特殊注意事项。注意对病人进行保暖工作。
1.7.2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根据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不一样的临床症状绘制CNP表格,随时观察患者动态并针对其调整护理方向和内容翻。手术前2d给患者健康相关的CNP表,并对其进行解说,引导患者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有关知识和保护技能。从手术前2d至手术后4d坚持做好记录,整个护理过程始终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以免给患者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心态,遇到术前紧张的患者,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加以开导,让患者放松。CNP表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组成CMP护理小组,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记录患者身体和心理情况,将围术期诊断和护理特性与其相结合进行制定。CNP表格常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时间、手术前的指导、护理、饮食、活动指导等。记录好每一项实施的情况,确保每项护理都能顺利完成。
1.8疗效判定
①焦虑和抑郁两项自我评定表中分别有20个项目,每一项有1到4个分值,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相当多.4分表示全部或绝多数。每项分值表示现象出现的次数。焦虑评定是将自我评定各项分值相加,总分乘以1.25得出最后评定分值,分值0.70为严重。②患者对疾病与健康有关知识的掌握,调查问卷分值1.9统计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检验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而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得到改善,如表一,观察组的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与对比组,P2值为4.62,P=0.03。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之间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分析
分析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的分值得知,对比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88例,占对比组总数的73%。观察组中有1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占观察组的96%。其中X2值为6.17,P=0.013,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通过观察,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比组中有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X2值为3.93,P=0.048,两足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经过上述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心理会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采用CNP模式进行术前护理使得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的平均收缩压、舒展压、心率为有了明显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而焦虑、抑郁表中对比结果显示,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别为(63.70+7)和(0.65+0.19),而在术后降为(57+5.99)和(0.59+0.28);明显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好;而在观察组中心理焦虑和抑郁下降则表现更为明显,术前是(63.90+7.62)和(0.70±0.1),术后变为(52.9±8.10)和(0.47±0.2),数据变化较对比组大。可见,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围术期一般性护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手术更为有作用些,从并发症数据3.2%和14%。中就可看出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率。故将患者的心理状态疏通好,患者状态稳定了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
【关键词】 优质护理;临床效果;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27-02
本文将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前来就诊的100例各科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优质临床护理服务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各科室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在18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36±5.27)岁,科室分布情况:心血管内科22例、骨科31例、神经内科23例、呼吸内科17例、妇科7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科室分布情况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1] ①所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患者自身感受进行主诉;②排除患者患有各种急重病症等情况;③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情况;④排除患者无法理解调查内容情况;⑤排除临终患者;⑥患者意识清醒,无休克、昏迷等症状;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优质临床护理服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
1.2.3 优质护理 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实施护理责任具体包干制度,明确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具体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内容:①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或过度担忧治疗效果将导致其心理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可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将要实施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其进行治疗,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适当增强患者自信心[2];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及湿度应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进行消毒从而防止交叉感染;③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态度应耐心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了解患者所需并及时提供服务;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优质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3-4]。
1.2.4 护理效果判断 ①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使患者对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越高[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显著差异,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00%,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进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整体评价与满意度。优质护理是在日常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生活及心理上的护理,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尽快进行身体康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6-7]。研究表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若得到优质临床护理服务,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因此,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已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负面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护理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但改善幅度并不明显,且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不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文研究可知,患者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小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和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42-243.
[2] 夏喜艳.优质护理在老年病房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0):162.
[3] 吕海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3-334.
[4] 任正华,周敏.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5):459-460.
[5] 殷伟.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2,14(3):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