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体育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课题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某一主课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运用已有
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经验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题学习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深入
分析了数学新课程中数学课题学习相关内容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问题优选性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实施
根据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在初中有效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活动,除了转变数学教师
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课题学习的认识,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课题学习的教学能力、学习课
程资源的运用与实践能力。
一、优选性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题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内容
选择上坚持问题优选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首先应有价值。不仅指问题在数学及思维锻炼方面的价值,还应包括问题本身的教育价值,即希望
通过对相应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
养。
2.问题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数学课题题目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
数学。
3.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主要指"问题"的条件、结论、应用、解题策略、学习形式的开放性。这
种开放性要求所设置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其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使用不同的知识来认识、表达、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
二、教师对课题学习的过程要进行指导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调查,很多教师在数学课题学习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也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指导,课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复杂的与内容是多样性,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的、有趣味和
较复杂,在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出结论的时,教师在一些方面对这些陌生的问题解决时感到了比较棘手,同
时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失去了往日对知识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和盲目遵从了。在数学课题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
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一些相互关系、思维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1.做好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的互动
数学课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什么都不管,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完全不闻不问。这里的学生自
主,主要是指课题学习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其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
究结果表达和展示形式等,指的是学生能积极思维,围绕一定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
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能依靠自己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并做出可靠与否的评价,指的是学生能够承担他
自己决定的事情,认真负责地把这些事情做好。
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或说是师生一起学和做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
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方式尽量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学生在课题学
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
步形成的。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学习,并且这种能力的大小和他是否会学习成正比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无论是掌握知识、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学会学习、打下终
身发展的基础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也不
是推卸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指导
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学生通过充分地利用教师指导则可获得更大的自主。
2.课题学习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要教师要提高认识然后转变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重点,是数学课题学习能否有效成功地开
展的关键,要使教师真正"走进"而不是"走近"课题学习,光靠命令,专业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
教师自身的"内动力",教师发展的职业需求,学校的管理对教师发展的驱动以及师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的氛围。
数学课题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数学观、学习观、教学观。要求教师提高认识,这里有两个认识需要转变
,首先,教师对课题学习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多参与、多独立思考和实际去做;其次,
在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总是"正确的指导者,正确的化身",而应该平等地参与
,适时扮演"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
三、结语
其实,课题的选择创造并不很难。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课题学习的材料不仅限于课本,它的来源可以
是多种多样的:如从教材内容或习题的拓展中改编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数学的
人文价值的理解和欣赏方面选择课题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去搜集、实践、创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
一定可以探索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好课题。数学课题学习在实施与教学中是可行的,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知
识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课题、形式来灵活地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活动。数学
摘 要: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重视体验式教学,积极开展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本文试图就中职德育课堂体验式教学的三大操作要领,即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的热区,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引导学生反思,升华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阐述,以利于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初探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体验活动为载体,融内容与方法为一体,帮助学生获得与理性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和隐性知识经验的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即德育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中职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加德育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而得到了中职学校德育教师的重视,开展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摸索出该教学中的三大操作要领,做到教学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的热区,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
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热区是体验式教学的坚实的基础,学生置身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有趣的形式和素材中,把物质世界和生命融合起来,使自己的主体的认识活动成为生命体验的活动:即做到对自己存在的体验和领悟,这样让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德育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必须首先面向现实生活,深入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把握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热点和、难点、焦点和兴奋点,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为此我在设计体验教学情境时,努力把社会热点和重大时事事件与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情境具有时代气息,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例如我在教学对外贸易,讲到外汇时,就创设了用Flash展示美国鹰派部分代表人物叫嚣人民币必须升值的人物动画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顺势导出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何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呢?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能否运用外汇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呢?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外汇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能把外汇知识与国际贸易、我国内外政策和立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实际,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升华,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讲授辩证法的联系观时,我设计了学生甲的Flash动画漫画情境,指导学生分析他的学习下降的因果联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非常好,从而较好地把握了联系的内涵,加深理解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在利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热区创设情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一次性”情境。教师要做到举一反三,能从多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与原理,做到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
2.不要选取学生太了解的“热点”。如果学生对热点内容太熟悉,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就不能实现对自己存在的体验和领悟。所以教师应选取学生感兴趣但只略知一二的材料,让材料来激发其好奇心,调动其参与体验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
体验是个人的,它虽然生动具体,富有个性,但它又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因而需要通过催化交流和分享,来克服这一局限,丰富和完善个人体验。体验的交流和分享必须采用言传和意会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因为体验是主体的亲历,具有意会性,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内心感受,对未亲历的另一主体来说,有些内容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内容则不可以言说、只能够意会。为此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换位法,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或心理上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换位,分别经历己主体和彼主体的亲身经历,从而分别获得己主体和彼主体的体验,使学生从对比中获得移情性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改善自有的原体验,形成更合理的体验和认识。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获得的感受、感觉、感悟、猜想和理解等个人信息与他人分享,以开阔个人的视野,实现视界的融合和经验整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如在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用投影仪出示地沟油、问题牛奶等图片,问你有过类似受害的经历吗?许多学生对此有许多的事例,教室里时而热闹非凡,时而沉静的出奇,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地步,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略作点拨,便能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引导学生反思,升华情感体验
体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往往带有冲动性、主观性、狭隘性、表面性、易逝性。经过交流和分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个人体验的狭隘性,但尚缺深刻性。为此,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深化体验。国内外新闻动态是最新的免费共享资源,对德育课教学意义十分重大。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会取舍,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递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积极地参与,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例如,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原理,可以从网络中搜索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或图片,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探究实际问题。一节课体验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体验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体验再一次升华。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体验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体验的东西再作进一步的体验,以求得体验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反面去批判已体验的东西,如在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章节时,设计一个情境:公交车让不让座?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争论,经过大家激烈交锋讨论,彼此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得到训练,而且也使大家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使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得到了自然的升华。
参考文献:
摘要: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从其自身的特色上吸引着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现象:其一是体育课堂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受到气温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干扰,影响了体育课的有效性。其二是受班级学生数量、学校场地、器材等的影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好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初中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开展进行一番探讨,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育学;生态学;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10
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以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帮助人们掌握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生态学是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教育学和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借鉴了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有所发展。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生态体系,这个体系由诸多要素构成。包括受教育的中学生、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场地器材的安排、学生的需求,以及一些影响课堂组织开展的其他生态因素包括气候、颜色等。据有关研究表明,运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原理与机制,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进行有效地研究和分析,可以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审视,有助于建立稳定、动态、和谐的体育课堂。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练习强度、密度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极大的区别,它实施计划任务的大部分内容要在室外完成。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天气气候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练习强度、密度时常常因为忽视了当地的气候特点而不得不临时做出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根据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本地区域小气候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设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练习强度和密度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四季变化对体育教学计划的干扰和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四季变化规律,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制定计划时应该安排对心肺功能要求比较低的教学内容,例如一些以掌握技能为主的技巧、球类等;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季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安排对心肺功能要求比较高的耐力项目,例如,短跑、中长跑、素质练习、竞赛对抗等强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2.气温差异对于练习强度和密度的影响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和夏季气温差异明显。气温分布特点为: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所以在寒冷的冬天里,北方地区的体育课堂学生会受到为了保暖而穿着的棉衣、裤、鞋子的影响不便于运动,关节和韧带弹性与伸张性受到气温的影响而下降,因此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但南方和北方温差并不大。主要受到阳光直射和夏季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这时候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兴奋,疲劳感觉明显,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再加上运动产生的热量超过了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中暑等热伤害症状时常发生,因此在保证练习密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练习强度,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气温对于体育课堂的影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搭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颜色
颜色作为体育课堂环境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建筑设施以及学校教具上。研究表明,多彩的颜色在丰富生活,影响性格,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色彩也是我们体育老师时常应该考虑的因素,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不仅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有利于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于外界提供的信息他们的获取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受感知的支配,色彩越是丰富,色调越强越能够吸引他们。所以,在室外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协调教学。譬如当初我校没有塑胶跑操而是黑色的煤渣场地,在短跑教学中,我用石灰粉划出了跑道、起跑线和终点线,教学场地在整个田径场中显得特别的醒目和富有立体感,学生在下课后都觉得这样的场地相比以前的没有分道线的场地让他更加兴奋,跑起来更是有一往无前的冲动,正是在这种富有感染力的颜色的作用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有利于帮助学生直观获取教学信息,提高技术运用的准确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如果科学、合理的用色彩进行表达,就能增强体育技术、技能传递的穿透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需要经过泛化、分化到自动化几个阶段,泛化即为学生的感知阶段,如果色彩表达的准确,学生的感知就会得到加强。例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踏板这个环节上总是因为踏板位置不准确从而影响了起跳发力,为了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可以在踏板相应的位置上涂醒目的颜色,学生在跳上踏板时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提高了跳山羊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习信心
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色调的不同能让人在物体的各种形态中产生错觉,包括物体的重量、大小以及高低。在体育教学中,同样的高度,深色调的教学器械给学生以高的视觉效果,浅色调的教学器械则会给学生以低的感觉。例如在跳山羊、跳高等技术教学中,可以把山羊的表面漆成淡黄色和咖啡等颜色,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初期的体验环节上消除恐惧心理,心情变得愉悦。在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上,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不难看出,学生对于黑色的实心球、铅球有一种排斥心理,尤其是女同学,那是因为同样的重量,深色调颜色的教学器械给学生感觉较重,因此,我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投掷物涂上白色等浅色调,学生明显感觉轻松很多,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把握好可更换颜色体育器材的色调,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上产生积极地影响。
三、建立生态、合理的体育课堂布局
如何把我们的体育课堂布置得生态、合理,是体育老师课前需要重点准备和精心设计的环节之一,也是一门涉及到美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学问。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本人认为建立生态合理的体育课堂布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场地的布置生态、合理化
初中体育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备场地是备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前把场地布置的干净、平坦;为了教学需要划场地的时候应该把线画得清晰、简洁、明了;根据教学的安排,教学器材摆放应该科学、安全、美观、有序,当学生刚走进课堂的时候注意力首先就会被眼前的场地所吸引,从而会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一节课场地布置的杂乱无章,器材摆放得很凌乱,学生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从而会影响到教学效率。
2.合理选择体育教学位置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于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室外为主,时刻要注意教学位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学生背向阳光和风。课堂位置的选择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与周围的环境背景,尽量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因为学校场地有限,把篮球和排球共用一块场地,那么在进行排球教学时,可以用鲜艳的颜色重点描绘排球场地,在视觉上让学生更加倾向于排球教学,从而减少篮球场地的干扰。
3.体育课堂加入音乐元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岗位上工作十年,经常参加各种级别的优质课比赛,期中很多老师都把音乐请进了课堂,形成了一种潮流。众所周知音乐具有调节人情绪的功能。有条件的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带上音箱,准备活动上可以放音乐,学生活动起来感到轻松舒展。在放松活动中,一些亲近大自然的轻柔的音乐可以帮助消除学生的疲劳。只要音乐的选择科学合理,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学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代的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时刻考虑生态因素对于体育课堂的影响,长此以往,我们的体育课堂将会变得越来越生动、精彩,学生徜徉在这种科学、生动、精彩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自然会变得更加浓厚,学习效率必然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程从柱,王全林.生态教育学:当代教育学建构的一个重要视域[J].皖西学院学报,2013(01).
[2]吴文煜.精心布置——让体育课堂焕发生机[J].广东教育·教研,2008(10).
[3]丁向东,宛钟娜.气象、气候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
研究性学习要得到有效实施,离不开英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实施课题研究是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环节,英语教师的指导是否得当对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开展成功是否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英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从准备活动指导、研究方法指导和实施研究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一、准备活动指导
准备活动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以更好地进入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相关背景知识的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当今中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一方面由于缺乏交际需要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习惯、西方文化等缺乏认识,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也就无法实施。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蒺s Gina”时,师生讨论后把“中英姓名区别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语国家起名字的习惯和英语国家的姓名顺序特点,比如指导学生了解Jim Green中Green是姓氏,Jim是名字,以及英文名字与汉语名字的不同之处等。另外,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西方文学书籍,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版小说、散文、诗歌等。这样,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提高英语素养,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准备。
2.团队组合的指导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需要成功的团队组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团队,英语教师要合理划分小组,使每个组的水平相当,选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的畏惧心理,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建立做好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二、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以更合理地进行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收集材料的方法指导
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英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搜集最有效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平时的记忆、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教师、实际调查、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其次,教师要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资料网址和查询方法,比如“欢乐美语”、“从零开始学英语”、“英语词汇表”、“英语小精灵”等网站,然后教会学生怎样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另外,在查找资料时还要将有用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摘录、提要、复印都可以,在搜集和记录资料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2.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整理材料的方案,可以列一表格,包括信息来源、资料分类、版面设计等方面,为了提高材料的质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筛选材料,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与布置的任务有关,如果学生自己觉得某些资料很有价值但又与学习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另外标注在表格以外。在资料都归类整理好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资料变成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实施研究指导
实施研究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研究操作以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进入问题情境的指导
教师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判断其中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梯度化原则,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一课时,师生经过讨论把“学生日常饮食调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后,在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在本地超市购买食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的影碟,作为进入问题情境,进而教师及时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 How many kinds of food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every day?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然后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时不时出现病句,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指导,通过长期实践和反馈,学生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率。
2.实践体验的指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整体优化
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创立的系统论认为,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规律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研究客观对象时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注意系统内部不同要素间有机的联系。
运用系统论研究思想政治课改革,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必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整体改革,使之整体优化。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德国教育学家斯第多惠说得更明白:“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直观的最有权威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疾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的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2.优化师生关系,增强教与学的和谐性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只有心相印,情相融,实施教学才会畅通无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优化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真诚待人,爱生如子;二是教学民主,允许争论;三是不耻下问,学有专长;四是心胸宽广,和蔼可亲。
3.优化各科教学,加强教育的协同性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同一班级的各科教师包括班主任,应协同行动,争创整体效应。首先要言行协同,都应管理学生的纪律,关心学生的进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相互维护威信,不能相互拆台。其次是教法协同,各科教学都应主要落实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思想。再次是教学内容协同,其他各科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渗透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4.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上海的一位教师曾提出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四个“不同”,取其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他自称为“4BT”教学模式。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5.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关注学校环境的美化,认为“一切与人的生活有联系的东西,都应该是美丽的。”除了要注重校园包括教室环境的绿化、美化外,还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6.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这种“瘪三”还不少。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所无力等;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重要。讲课的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但是至少应该做到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举例典型亲近;说话精练、通俗、生动、风趣、形象;导入新奇,收尾余味;适当运用动作和姿势。总之,既要把教材讲活,又要将知识落实。
7.优化作业设计,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是单凭听一次课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即使当堂听懂了,因为在学生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只是暂时联系,如不加以强化,进行反复系统的练习和复习,也不能巩固和提高。作业设计既要落实基础,又要提高能力,应增强练习的针对性。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有对应的练习进行当堂检测、反馈、评价。教完一课还要进行一次形成性检测,既查漏补缺,又强化提高。
8.优化课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有计划地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升华为觉悟的重要条件和必要途径,是克服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有效措施。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假日调查,时事竞赛;评选专题手抄报、小论文;举办主题班会、演讲会、新闻会、辩论会;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引导学生收集名人名言;带学生参观、访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