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篇

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本文主要从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概念、起源、功能、应用领域、主客体的关系五个方面论证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不同,意在使人们对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有更明确的理解,方便人们在日后的设计与艺术活动中进行更好的创新,实现更好的创意。

关键词:

设计创新 艺术创意 区别 明确

中图分类号:TD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52-02

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都是以创造新的表现形式为目标,其重点在创新和创意。然而由于其所属的范畴不同,也由于设计与艺术的差别,设计创新和艺术创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一 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概念分析

李砚祖教授认为“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设计创新是指新观念、新构想的运用。设计创新是以创新用户体验为目的,通过功能创新和产品语言创新赋予产品独特意义的系统过程。基于设计的创新是技术与产品语言的集成,基于设计的创新应该从改善和创新用户体验出发,满足用户在功能、审美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艺术创意是指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也就是运用艺术的理念或者某种元素而进行设计,并且是在和艺术活动的实践结合基础上所实现的。

二 从人类发展史层面,设计创新先于艺术创意

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不便,其功能性是设计最本质的属性。设计是伴随着劳动的出现、人类的产生而开始的,当远古的先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在一瞬间产生了。艺术的目的是带给人精神上的洗礼与感受,其精神性是艺术最本质的属性。

早期的猿人使用的石器一般是就地取材或经过简单的打造,石器粗糙简单仅能满足生存的使用需求,在这一阶段历史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们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打造不同的石器,这一过程便是设计创新的过程,然而却没有艺术创意的成分。在后来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从单纯打造进步到了磨光和钻孔,并能熟练地把握对称、均衡等形式要素。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启蒙和发展。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设计是先于艺术而产生,设计创新也是先于艺术创意而发生发展的。人们在满足了自己最根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在满足实用性之后才会更高层次地追求精神满足。

三 从两者的功能层面看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不同

从字面意义来看,设计创新是针对设计而言,而艺术创意则是随艺术而生。设计创新的目的是创造更方便的生活方式,设计出更实用的产品,而艺术创意的核心是营造具有原创意义的新颖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象与意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

如图一为彩陶漩涡纹尖底汲水瓶,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尖底瓶的造型小口、鼓腹、尖底,腹部有双耳。其造型完全从其实用性出发,尖底有利于汲水瓶扎入水中,鼓腹提高容器的容量,小口可以防止提水时水的溢出,腹有双耳以利于穿绳保持汲水瓶上提时的平衡。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其结构造型完全从使用出发,通过设计创新达到功能的优化。而本彩陶的表面以简单的漩涡纹装饰,线条简练,构图精巧,通过添加艺术创意的成分使人在劳动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此漩涡纹尖底汲水瓶便是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设计创新的基本功能表现在:(1)、促进人类创造事物的改进和革新。发现新需求,解决新问题,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2)、促进人类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设计创新可以促进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设计创新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3)、促进入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设计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深层次地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艺术创意是一种意向的创造过程,局限性较少,不太受到媒介、材料的约束。艺术创意的基本功能表现在:(1)、创造新的美学形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主要功能是带给人精神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生活艺术是生活的美化剂。(2)、艺术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创意可以丰富文化创意活动,使文化活动充满生机活力。(3)、艺术创意与科技相结合呈现出浓郁的科技价值。现代科技对于艺术的渗入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艺术创意活动中,由此创造出的具有科技艺术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艺术创意的科技价值。

四 从应用领域看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不同

设计创新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根据设计的领域分类设计创新可以分为四类:(1)、按照应用分类,设计创新可以涉及到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等各领域,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设计创新。(2)、按照在经济中的应用领域分类,设计创新可应用于制造业、建筑工程业、服务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与新兴知识产业等。(3)、按照应用的社会功能分类,设计创新可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医疗、社会公共服务、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4)、按照应用的社会组织形式分类,设计创新可应用于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家庭、单位、医院等各机构。

艺术创意是以人类艺术活动为对象的文化活动,是以艺术学理论而派生。艺术创意的领域非常广,艺术可以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等等。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是艺术创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艺术创意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外,还包括艺术各、]类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艺术与社会学的融合等等。艺术创意对当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代艺术创意已经不仅仅是对艺术品的单一的构思和创造,而是更多地拓展到艺术管理的领域,如艺术活动的整体策划、艺术活动的宣传、艺术活动人员组合的设想等等。

五 从主体与客体看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不同

设计创新是一高度理性的创造过程,是设计者对所掌握的广泛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设计创新的过程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同时需要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包括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设计师还需要掌握充分的用户数据,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变化,顺应市场引导市场。设计创新的主体是用户,客体是设计师的设计产品,而设计师则充当媒介的作用,设计产品要通过设计师满足本体用户的需求。

艺术创意更加趋向于一种感性的创造,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或顺应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心灵情感的呼唤创造艺术品。其创造过程不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整合各方面的知识,而是需要自己对于美的感受,结合形式美法则创造了可以引起观者共呜的艺术品。其主体是艺术家个人,客体是艺术品,人们通过艺术家额艺术品这一客观的事物走进艺术家的心灵,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艺术共鸣。如图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梵高先生的自画像,梵高先生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描绘着万物,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作品。欣赏者则通过艺术作品走向艺术家梵高先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艺术共鸣。

因此,进行设计创新,设计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设计物本身,还要关注设计物的功能、形态、加工工艺、制造成本、用户体验等等各个方面。而进行艺术创意则需要关注艺术品本身,考虑所要使用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学 技术美 设计艺术品 体现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2-01

人类的审美意识同人类的产生一起产生,在认识美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把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艺术是审美心理的物态化产品,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记录和保存了人类审美心理的结晶。

1 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的关系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科学,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是一门边缘性科学,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艺术理论有密切的关系[1]。美存在于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也存在于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设计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律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段,使产品的功能、物质条件和艺术性通过结构、形体、色彩、装饰、质感等体现出来,从设计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以其形象来体现它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在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应用美学学科。

2 美的分类

美既存在于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美可以用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加以区分。

社会美是人类主体生产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产品与结果的审美价值形式系统,包括生产美、生活美和人性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形式,主要包括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和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自然美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艺术美是艺术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或审美形式,是艺术审美客体系统,主要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形式美是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等领域中的审美客体的形式因素及其有规律的组合,即一定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节奏等的组合安排等[2]。

3 技术美

社会美中的生产美又分为劳动美、技术美和产品美三个层次。技术美表现为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或工具的协调统一关系[2]。只有工具适应主体需要、操作活动自由协调,操作才体现出美,劳动者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发展,劳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人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观,产品的外观包括造型、配色、光泽、质感、外部的图形、色彩、文字等,它们都是构成产品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产品美由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结构等因素构成。产品是供人使用的,应该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功能的完善,使用的方便最能体现产品的美。产品美大都要求功能美和外观美的统一,实用和审美的统一。美的产品既要有完善的功能,又要有美观的造型,既要有符合人们需求的实用价值,又要有可供人观赏的审美价值。

4 工业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工业设计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律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段,使产品的功能、物质条件和艺术性通过结构、形体、色彩、装饰、质感等体现出来,以其形象来体现它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运用人机工程学、生产技术和经济学等科学手段,协调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业设计需要与设计美学相结合,工业设计师应该掌握基本的美学构成原理,尤其是形态要素和形态美的法则,通过与产品的材料、加工工艺的结合,创造出现代工业产品特有的时代美和技术美。

5 技术美在设计艺术品中的体现

5.1 技术美在设计艺术产品中体现在功能的合目的性。

技术美与功能联系在一起,以有用性为前提。技术美是人改变自然物质形式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中,产品失去了功能就不会有人购买。技术美在设计艺术产品中体现在功能的合目的性。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审美欣赏的条件是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技术美功能的合目的性通过产品的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没有感性形象,合目的性的功能就没有物质载体,就没有技术美的存在。工业产品的感性形象是技术美得以实现的载体。

5.2 技术美体现在设计艺术产品的材料中。

材料是构成技术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技术产品的重要构件,是构成产品外观质地的决定性因素。重视材料自身的审美属性是技术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技术品的形象是材料的实体构成,没有材料,就谈不上技术美。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应用必然会使现代产品突破传统的结构而采用新的结构,也使产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5.3 技术美体现在设计艺术产品的结构美中。

技术美要求以产品的物质功能为前提,要求结构要具有最佳的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同时又要简洁、轻巧、可靠和方便,从而表现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特征。产品的审美价值由产品的内形式和外观形式,特别是外观形式所产生,产品的外观形式包括造型、色泽和光泽度等,它是产品的完成形态,也是构成技术美的直接条件。设计艺术产品所采用的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审美价值,这些因素只有和产品的结构功能融合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5.4 技术美体现在设计艺术产品的功能所表现的合目的性中。

技术美又被称为功能美,它的审美实质在于对产品的功能所表现的合目的性的关照。技术美并不直接等同于产品的效用功能,但产品的美与其功能的合目的性有着本质的联系。功能的合目的性符合并表现了人的活动的经济原则,即以最小的体力、脑力和时间消耗取得最大的使用效果。这种功能的合目的性最终通过技术产品的使用充分表现出来。

5.5 技术美体现在设计艺术产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之中。

设计艺术产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这就引发出一个产品与环境和谐与否的问题。设计艺术产品与环境的联系包括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以及与其他设计艺术产品之间的联系等,这些联系使得产品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品与产品之间在功能、形体、色彩上的和谐与否可以给人造成不同的情绪状态,这也构成了技术美的一部分。产品与环境的和谐最终反映了产品与人的社会生活的和谐,不仅影响产品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生活。

6 结语

技术美就产品本身来说,依附于功能又超越功能,是功能与美的统一。就产品与人的审美关系来说,它存在于人对设计艺术产品和由产品构成的环境的功能与形式中。技术美通过设计艺术产品的材料、结构与形式的功能性、功能的合目的性、产品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鲜明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何林.应用美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9.

[2] 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学常识[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观念艺术;现代设计;交叉性;现代设计形态

1、关于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是西方强调以思想、观念或概念为唯一艺术创作宗旨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家观念的产物,承载并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艺术观。因此,观念艺术也是概念艺术,初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艺术流派,其艺术宗旨以思想、观念或概念为唯一艺术创作宗旨,并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创作者的审美观,开拓了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它是在先驱者们已造好的空间里成长的,特别是它被广泛应用于批判现代主义美术所建立的各种假设——即排他性的美学观点和艺术的自律性理念,达到表现自律性视觉效果的艺术。1995年瑞典公共艺术大师克拉斯·欧登伯格在其回忆录中提出了如下新的议题。“所谓概念美术就是‘重新考虑艺术的对象’,这里‘对象’包括两种意思:一是,艺术活动的产物;二是,有关艺术目的的事物。”

1)克拉斯·欧登伯格认为不仅“物体”本身可以做为艺术作品,“行为”和“想法”也可以成为艺术作品。1950年代初期美国的波普艺术的兴起是对抽象表现主义暧昧的、虚幻的形态和主观性的美学的反叛。美术界的流向就是在一个事物中渗透进另一个事物,同时表现新与旧、圣与俗等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似性。简约主义大师莱维曾谈到:在“概念美术”中灵感和概念是重要的要素。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概念化形式,意味着所有的企划和决定已经形成,实行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事。他主张“想法是制造艺术的机器”。

2)这一主张能充分说明概念在概念美术中地位。黑格尔主张艺术是从物质转移到精神上的。这一主张表明概念艺术是以概念为材料的艺术,为了阐明概念就要由语言做中间媒介,可以说概念艺术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另外,自从作品上开始出现语言,以语言的游戏性为题材的作品有JosephKosuth的《概念艺术》、马格利特的《梦境的碎片》和《这不是烟斗》,Jean-LeonGerome的<OPtiCien>,MarchelDuchamp的<LHOOQ>等。美术批评家JosephKosuth寄给《艺术论坛》的稿件“关于概念艺术的Paragraphs”中指出:想法或者概念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作品使观众在精神上感到有趣。所以作者希望作品在情绪上是干燥的。单纯为了吸引目光的艺术,与其说是概念,不如说是知觉性的东西。即使不被视觉化,紧靠想法本身就可与完成的作品媲美。有些人把新材料混淆为新的观念,它的危险之处在于过于强调材料的物质性,并把它作为作品的构想。这说明任何材料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其形式不重要,即主张借助形式表现概念或观点形成作品。本人认为这一主张既是观念美术的意义所在,也是在未来设计中要研究的地方。认为新材料的变化就是新的设计,这是一种错觉,它只不过是一个形式,是没有意义的。在这里须指出的是,应考虑到现代设计所应具有的概念是什么,它不仅仅只是考虑材料这种形式性的东西,更使人们能够在精神上感到共鸣。不仅在艺术领域里,概念一词已经超越艺术的范畴,成为适用于所有领域的日常用语。

2、概念美术的诞生与发展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运动——达达主义的兴起,开始主张自由的必要性。达达主义主张艺术的自由权力和创造性作业,因而拒绝过去的艺术,通过非合理的、无计划的艺术活动,开始拒绝新的材料和表现研究以及传统的艺术手法。随着历史的变化,这种艺术上的变化逐渐发展成反传统的运动,之后的波普艺术、artepovera,以及现代的安装艺术,它们延续着客体使用上的肯定性思潮。继简约艺术之后出现的作为现代美术的一个分支出现的概念美术,是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术对象非物质化的反形式主义运动,强调了美术观念或作业行为的过程。它从过去对艺术的固有观念中脱离出来,把想法和过程看成艺术的本质而不是完成作品本身,持有这种反美术的制作态度。观念美术的先驱者杜尚定义了美的考察在于选择。杜尚以后的作品都开始抛弃形式和技巧以及绘画的浪漫性,开始向平凡的对象和思想上倾斜。他正面挑战艺术的传统观念,强调了作品不须经过创造的过程,只通过单纯的选择和偶然的契机也能诞生。并且在收容作品的过程中,即使是普通的东西,随着新的视觉也可转变成艺术品。这对把艺术和生活截然分开的路线,是沉重的一击。概念美术作家JosephKosuth,在其作品“艺术和观念一样观念”中指出,艺术再也不是造物活动,而是陈述活动。

3、现代设计的概念

从19世纪开始,基于机械化大量生产和功能主义哲学的新概念的设计,逐渐被人们所理解。设计向来是通过人类的有意识的努力而达到具体化。19世纪到20世纪初这一段设计史是理念的时代,设计的主要议题是美和功能,至今这仍然是设计的价值规范。现代设计因将工业技术和艺术合而为一,所以现代设计本身就是工业设计。进入1960年代,设计界也开始展开反设计运动和后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复兴了现代主义所排斥的传统和文化以及道德要素,有意识的将艺术与环境、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其重要的战略之一。通过这种脱离现代主义的活动,想要揭示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为了试图与大众对话,他们使用了隐喻、引用、装饰、多种色彩、习惯等方法。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把形象表现为明白的直喻、拟人的隐喻或形而上学似的面貌。他们的这种果断的实验,在设计领域也同样有重要的、激进意义。形态特征虽然是感性的,但他们不是批判性的,反而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这是他们的特征,他们所追求的是前所未有的设计。另外,设计通过社会内容,即习惯和制度、流行和进步的立场和态度实现。如今的趋势是,设计的概念不仅体现在物理功能上,而且在时代大潮中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从功能主义向概念主义的转变。如今媒体的出现、网络的普及和数码革命等都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但这也可以说是表现日常生活的观念美术的产物。

4、观念艺术对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现代设计形态是物质的,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产生、表达、传递、存贮等等均离不开物质,设计形态所载的功效性以及形态的审美性质也是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让他人接受。设计形态中还包括一种主题的或装饰性的形式,其目的在于刺激人的知觉经验,尤其是通过视觉性质的本质和排列来达到这一目的。罗门认为:功利性的形式的强有力的专门化发展,导致了应用科学技术的产生,而解释性形式的发展则导致了纯科学和哲学的产生。经过一个阶段的按照某种方式的专门发展之后,一般会出现朝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4)观念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图像与文字的结合,演变成新观念艺术,传统的观念艺术又得以进步和发展,当形式不再仅仅受限于文字和图像时,观念被继续突破,与现代设计有了“交叉性”,是一种视觉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或变革,是依托于一种泛人文的公共理想。当现代设计被艺术观念化后,有了心理学对艺术的介入,人们在认识观念艺术的同时还能通过更感性的思维去思考相对显示的客观事物,通过审判者的文化、经历、性格和环境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去对现代设计产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对其评价不自觉的开始多样化。而心理学对现代设计的介入会使得更加人文化和科学化,哲学论断使其更具有说服力。观念艺术中艺术不在是造物活动,而是陈述活动在这里得到释然。设计是社会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如果说设计活动是创造人类生活方式的活动,那么设计必须把预想、设想,通过设计形态载赋的信息传递给人类社会,达到改造人类生活方式的效用目的。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待信息,要求设计形态载赋的信息一定是正确的、有用的信息。设计思想通过物化形态来表达的设计形态语言,又做为信息表现的符号来传达设计思想,所以说设计思想的传递是靠物化形态所载赋的信息有用性决定的。观念艺术对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是诱发观众思想上的思考兴趣,是吸引观众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眼睛和情感,只有不通过精湛的技艺表现才能在创作中产生创新的突破,因此,观念艺术的根基与主流艺术有异曲同工的元素,通过其自身的独特性会给现代设计发展带来新鲜的元素与活力。

5、结论

当今现实是,文化的变化使得我们再也不能把设计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去思考。功能中心的现代设计的概念被扩张了其范围。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认为是只重视功能的物质形态的媒体。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不管是从社会还是文化角度都比与精神交流更有效率的设计。设计是生活或环境的一部分或使其本身的表现,故可以说人类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领域。设计作为探求何种功能的创造艺术,被应用为社会生存所需的交流手段。通过本文研究,我们以在观念美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基础,认识到在当今设计界里也应反映的概念的重要性,了解其新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应该承认设计不应只强调其功能面,而应从多种形态中形成观念决定形态的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BakSsinui:《概念美术》2003pp.28-29

[2]SolLewitt,<ParagraphsonConceptualArt>p.176

[3]BakSsinui:《概念美术》2003pp.43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4篇

一、设置综合·探索领域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反映出的是“活动———人”之间的关系。综合·探索领域注重的就是学生的综合与探索的活动,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这些活动将更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

1.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对新时期美术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乐学”美术

美术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中,美术课不再只是画画、做手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参观、演出、做游戏等,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会学”美术

学生通过一些探讨、体验、交流活动,不知不觉就由以前学习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大大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领域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会学”美术,并将这一“会学”的能力延伸到美术学科之外,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保持这一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综合探索领域,使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一领域的学习,可以不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将自己对美感的体验在脑海中用美术语言描绘出来,从而有的形状、色彩发展到从未看过的,这就是床新的开始,在这一思想的驱动下,再动手把它表现出来,就把想象力转化成了创造力。

二、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

1.美术教材内部的综合与探索

现在的美术课教材分四大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一部分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就是融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就是在一次综合探索活动中,或一个单元的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领域的学习内容。

2.外部学科的综合探索

在学科教育的范畴内,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入绘画与诗歌、音乐的结合,戏剧中的美术等等。让学生用画笔体验诗韵、让色彩歌唱。

3.超越学科教育范畴的综合与探索

将美术活动延伸到学校生活之外的美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寻古探幽,探索家乡的古文化、艺术,了解家乡的发展,畅想家乡的未来等等。

三、影响综合·探索课效果的几个因素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师的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美术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学科内容综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要求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合理,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到这一活动的成果。

2.教师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编排的用意,如寻古探幽一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艺术,发现我国文化瑰宝中的“奇珍异宝“,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家乡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挖掘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如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术方面看看有什么样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家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教师组织活动和引导活动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确定活动的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开展的场所,既要有周密的安排又要有灵活的运用,这要预见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性。其次,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和学习积极性的变化。活动受各种因素制约,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处理的问题,教师要对这种偶发事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应能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吸取经验,总结得失,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促进今后的教学铺好路。

4.学习主动研讨和探索的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其它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活动方法

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挖掘其它学科与美术有关联的因素,再根据其它学科的特征采用游戏、演出、展览等方法展开综合探索活动。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来选定课题,也可以增加或修改教学内容,设计校本教材,每学期选一到两门课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探索活动。

将美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结合,挖掘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并以汇报、演讲、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如:美术与美学,可以引导学生以“中学生应怎样打扮才是美的”、“什么是美”、“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等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以个人或小组派代表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美术与社会,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历史,走访家乡的名人、民间艺术家、长者,考察当地的古民居、文化遗产,用报告的形式或模仿做个小导游或绘画、雕塑、制作模型、摄影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美术与民俗,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询问长者,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多种文化习俗,像过年的习俗、年画、对联,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彩棕和香囊的制作方法,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等等,以故事演讲、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等等。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5篇

人是符号的载体。在设计过程中,手绘设计就是通过对付好、图案、纹样、等不断的创造。针对实际空间赋予其样式、形态的特殊价值和内涵。文化符号的象征寓意极其发挥的形体的隐喻功能,在设计思维的形成过程中,能充分诠释设计者所表达的意图。亦能够唤起人们对艺术设计深层次的思考,从人文领域更为深入的表达对目标空间领域的认知和熟悉。

2.主观思维意识对装饰与构造的革新演绎

手绘设计通过线条、色彩及空间效果等要素来分析空间的功能与形式。个人主观认识尤其是设计思维,所要传递的信息与含义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装饰构造来衬托。在具体的设计思维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创新、技术手段继承学习传统古典的精粹精华,同时又要在继承中创新。依据个人能力,重新塑造已存形式状态的新架构。

3.充分考虑设计受众群体的需求,加以前瞻性引导

做具体的空间规划设计时,集中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及设计享用受众的使用需求,避免脱离空间的表象化装饰元素;依托自身的自觉、自悟,在设计思维系统逻辑演化中重新整合,并与时代相统一的协调步调中,不拘一格地渗透到多种多样的设计中。艺术设计的现象与形态纳入人类主体的审美实践中从认识或伦理的角度去研究诸种艺术现象形态,分析人们的认识及伦理活动。为设计思维研究的领域开拓出更广阔的基础积淀。

(1)融诸种设计艺术现象与形态于主体的客观实践

对于手绘艺术实践的思维体验,着重研究其造型艺术形态,把其系统性的研究同诸多设计客观因素联系起来综合研究,期许进入新的境界。突破思维局限狭隘的眼界获取更多的真知灼见。

(2)主观思维活动对实践主体的提炼、筛选、优化

手绘设计思维在形成的过程中,初期注定是比较分散、无序的,但正是这种发散的思维模式为设计目标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此刻的设计体验是针对性,力求多角度地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时的思维已逐渐从天马行空转向了理性的具体设计实践。要求从概念化的思维意识转向详细的造型图案、材料构造和空间的整体划分和把握,思维的专一性尤为突出且重点研究性更强。朱旭初在《也谈“自我表现》中认为,“自我表现”口号的提出是作为一个理论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艺术中的反映,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自我表现”的含义不但是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尤其强调设计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同时又兼顾受众者的观点与愿望,这样才能使自我表现与公众欣赏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