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会计电算化 教学法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高中。其教学模式应摈弃理论指导实践,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到导向”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传统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材的系统严密性,忽略了知识的更新速度。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探索一种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制定不合理

大部分会计教师的做法是选择以某种软件的使用说明为教材,而教学的内容往往只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对基本理论不作系统讲解,造成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学生深入应用了。其次,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如果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相关的电算化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就很难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第三,上课内容涉及范围较狭窄,大多数学校往往只介绍一下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及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模块介绍很少,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上手不快。

(二)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课在教室进行,以老师讲授为主。上机课在机房进行,学生在计算机上,结合财务软件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照上课的笔记或者例题机械化地操作,只要结果正确就算达到课程要求。由于没有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让学生形成理论化的认识,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可行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及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探索创新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一)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对它的设计非常关键,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也就是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培养划分为一个个需要解决完成的任务模块,再将知识点和技能目标巧妙地融合于设定的任务当中,通过设定若干个任务模块来实现总的教学目的。因此,“任务”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其次,任务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应该注意难度不要超出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故在设计任务案例时,应选择叙述简洁、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的案例。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应该注意难度不要超出技校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故在设计任务案例时,应选择叙述简洁、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的案例。

再次,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第2篇

笔者学院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边学边做,以具体的任务为目标,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实施

1.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路分析课程时,有很高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子线路,加之随着高校扩招,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容易产生很大的畏缩恐惧感,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任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2.任务实施

由于职业院校的许多学生物理基础并不好,遇到电路分析,非常容易失去兴趣。而学生只能通过对某认知对象的自主决策,建构并把它组合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才能够理解和使用所学到的任何一个新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例如:在摩托车照明电路的装接与检测教学中,可设置单电源电路的分析与检测、多电源电路的分析与检测、等效电路的分析与检测等具体教学任务。通过相关教学任务可使学生学习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律的应用、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的具体应用、电路的规范连接、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3.完成任务

教师在讲解电路的过程中尽管演示得比较详细,在教学中也进行巡回指导,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线性电路分析方法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先介绍较为简单并很容易理解的“支路电路法”,通过例题使学生发现用该方法求解时不仅列写的方程数多而且方程求解较烦琐,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师即可顺势引入“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等其他解决途径;讲解“戴维宁定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该定理在具体运用中有什么用途”?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不仅能对“戴维宁定理”加深认识和理解,还为引出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埋下伏笔。这样通过积极引导,教师就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4.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方面: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材料是否齐全?制订的工作方案是否及时?方案是否完善?能否熟练连接电路?是否具有安全文明意识?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使用是否规范?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课堂汇报是否流利、有无见解?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有无迟到、旷课现象?工作台面是否整洁?工具和仪表使用完毕是否归位?等等。

此外,电路课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即实验和实训。通过实验和实训,使学生真正掌握电路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知识。学会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电路参数的测量和元器件的辨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电气工程技术的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排查电路故障的能力等。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第3篇

(1)众所周知,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力学的主干知识,试题无一涉及上述重点难点。

(2)电学知识的考察还停留在学生对直流电知识的掌握上,生活中常见的交流电无一涉及。

片面追求降低试题的难度,而舍弃重点知识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可能对中学物理教学和学习产生误导。

2试题的表述不够严密和科学

(1)理综卷中20小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0。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0。

正确答案是B。冲量是矢量,是有方向性的,把各选项中的“地面对他的冲量为”改为“地面对他的冲量大小为”应更严密些。人在由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的过程中,地面肯定是有微小形变的,在地面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地面的弹力对人要做功。除非认为地面的形变不计,才可选B,题目中并没有说明这一点,显然不科学和严密。

(2)理综25题中没有说明质点在平行板电容器间运动的过程中,受的空气阻力不计,否则质点不可能作匀变速运动。由于题目表述不清,质点往返一次通过电源的电量是质点所带电量的2倍还是4倍让考生费思量。

3部分知识被反复覆盖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理综23题(16分)考察的是学生运用匀速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综24题(19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加速度 推导

引言

匀速圆周运动,由于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所以是变速运动。学生由于长期接受标量运算而产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运动速率不变,从而得出v=0,于是有a= =0的错误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两点,一是矢量性,速度的方向变化也表示速度有变化,故v≠0;另一是速度变化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说清楚v的方向。教材中引进了速度三角形的方法,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了上述两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很多,下面提供几种有别于课本的推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极限法推导

如图一所示,质点做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为v,设经时间t后质点由A点沿圆周运动到B点,线速度改变量大小为v,由速度矢量三角形与三角形AOB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v= v。

根据加速度和线速度的定义,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为:

在时间为t内,设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转过的圆心角为,则线速度v的方向改变的角速度为,由速度矢量三角形可知,当t0时,0,速度改变量v的方向与线速度v的方向间的夹角α= ,即角速度a的方向与线速度v的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二、利用三角函数法推导

如图二所示,物体自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A点匀速圆周运动至点B,所经时间为t,若物体在A、B点的速率为V =V =v,则其速度的增量v=V -V =V +(-V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其矢量图如下图二所示。由余弦定理可得:

v= = •

由三角形的公式可知:sin = ,

所以v=2vsin 。

当θ0时,sin = ,故v=vθ,

所以有:α= =v =vω= 。

当θ0时,α=90°,即v的方向和V 垂直,由于V 方向为圆周切线方向,故v的方向指向圆心,又因为v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可见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其大小为α= ,或α=Rω 。

三、利用运动的合成法推导

如图三所示,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为v。设质点在时间t内由A沿圆周运动到B点的位移AB,可视为沿A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AC与沿半径OB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CB的矢量和。由位移矢量三角形ABC与ACD相似,可知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AC =CB•CD=CB(CB+2R)。

当t0时,CB

又由运动学公式可得:AC=v•t,CB= αt ,

则:(vt) = αt •2R,由此推出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为:a= 。

四、利用位移合成法推导

如图四所示,设物体自A点经t沿圆周运动至B,其位移AB可看成是切向位移s 和法向位移s 的矢量和。

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法向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α,则有s = αt 。

由图知:ACB∽ADB,故有AC∶AB=AB∶AD,即AC= 。

则可求得α= 。

五、利用类比法推导

如图五所示,设有一位置矢量R绕O点旋转,矢端由点A至点B时发生的位移为s,若所经时间为t,则在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 所描述的是位置矢量矢端的运动速率,当t趋近于零时,这个平均速率就表示位置矢量的矢端在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假如旋转为匀速率,则其矢端的运动也是匀速率的,易知其速率为:v=(1)。(式中的T为位置矢量矢端的旋转周期)

如图六所示,是一物体由A至B过程中,每转过1/8圆周速度变化的情况。现将其速度平移至图七中,容易看出图七和图六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图六表示的是位置矢量的旋转,而图七则是速度矢量的旋转,显然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即α= 。

由图七可知,这个速度变化率其实就是速度矢量失端的旋转速率,其旋转半径就是速率v的大小,故有:α=(2)。

将上式(1)中的 值求出为 代入(2)式,即可得出α= 。

对照图六图七可以看出当t0时v的方向和s的方向相垂直,故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垂直。

本文介绍了上述五种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推导方法,希望能够使广大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对向心加速度这个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其以后学习思路的拓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以纲.关于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推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王立新.对质点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多种求证[J].泰山学院学报.

质点运动学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22-02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普通高校理工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建筑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极强,解题方法极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课堂所讲内容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做习题的时候,常常感到比较吃力。这些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下降,尤其对于普通二本院校来说,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①一些本来学习积极性就不高的学生,当感觉听不懂的时候干脆就放弃了;②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和平时成绩的考核,课后作业抄袭完成,到真正考试时成绩仍然不理想;③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所学的知识,感觉内容繁杂,理不出头绪;④平时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于知识点掌握不牢,考试时靠突击过关,其实根本没有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理论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任课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普通二本院校理工科专业开设的《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绪论部分。绪论部分包含了《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三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基本认识和将来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绪论的讲解过程中,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适当引入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工程实例,并结合这些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对于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入阳台的固定端约束、桁架的应用等工程实例。而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入曲柄连杆机构、振动频率分析等一些常见的工程实例。

2.静力学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等效替换和简化等。简单总结,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对象就是“力”。针对静力学中与《大学物理》重复的内容,如物体的受力分析、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内容可以略讲或直接给出结论。而对于新介绍的一些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约束类型、力系的等效替换和简化以及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等则要重点讲解。例如,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一些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圆柱铰链、径向轴承、止推轴承等约束的受力分析和通过列平衡方程进行约束力求解。而对于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讨论一些与建筑结构相关的约束,如桥梁和楼板的静力平衡计算以及桁架结构的内力计算等,尤其是桁架的内力计算为将来《结构力学》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3.运动学部分。运动学部分只是单纯从几何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考虑引起物体运动的物理原因。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对象就是“运动”。运动学中与《大学物理》重复的内容如点的运动学和刚体的简单运动等可以简略地讲,重点应放在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上。其中在点的合成运动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在不同参考系下,进行点的运动轨迹分析的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而对于刚体平面运动的知识,应注重刚体平面运动最终简化为平面图形在其自身平面内运动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的运动如何简化为面的运动这样一个思维的转变。

4.动力学部分。动力学部分研究的是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部分的研究内容是“力+运动”。该部分内容的质点动力学方程、动量定理等在《大学物理》甚至于高中物理中都已经有过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略讲。而对于质心运动定理、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以及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可详细讲解。达朗贝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属于分析力学的范畴,提示学生达朗贝尔原理提供了一种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新思路即将动力学问题在求解形式上转化为静力平衡方程来求解,而虚位移原理则是应用功的概念来求解静力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负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而按照高等学校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印机”,一遍遍地复制老师所讲的知识,自己不主动动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怎么得到的结果,而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一些方法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激励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课程内容制作成PPT和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如在静力学中,对于圆柱铰链约束的介绍,可以制作成两个带孔构件和一个螺栓链接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种约束的构成以及约束力的推导。而在运动学中,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过程中点的轨迹,对于那些想象不出来运动形式和轨迹的学生,这种动画的演示能够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但与此同时应该避免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换屏较快,学生跟不上讲课速度的弊端,因此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工具,重要的公式推导以及例题、习题的讲解还是应该以板书为主。

2.探索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全新教学模式。为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采用课前预习即每堂课的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作业,并以思考题的形式提出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初步了解基本概念、知识难点和重点。然后课上讨论提出的问题,结合本次课的理论知识,启发、引导学生去求解问题,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任课教师对教案的准备。教案是教师将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的载体,不能是单纯的PPT的打印或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抄录。每次课前,教师应该按照大纲要求书写一份本次课的教案,提炼出本次课内容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并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些与工程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题、习题。

4.建立良好的辅导答疑制度。鉴于理论力学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吃力。因此,建立每周两次的辅导答疑制度,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以及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排除疑问。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速度和理解深度。尤其对于那些平时课堂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不能做到放手不管,而是每次都指定几人专门去找老师答疑,督促他们学习。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对于《理论力学》这门课的考核方式都是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加权求和。而一些教师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一般都是通过上课出勤和作业完成与否来评定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存在弊端的,并不能检查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细致的考核制度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议采取如下的考核方式:①将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考核标准,计入平时成绩。每周在上课时随机收取一次作业本,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给定平时成绩。②将课堂测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考核标准。每两星期举行一次短小精悍的课堂测验,可在10~15分钟完成,重点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上。③增加期中考试。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在每学期的期中阶段增加期中考试,采取和期末考试一样的闭卷形式,将期中考试的成绩以加权平均的形式计入总成绩。

四、结语

《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为适应新时期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的要求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云庭,王俊英.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3,25(3):67-68.

[3]沈火明,葛玉梅,张明.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23-25.

[4]王晓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和谐教学模式――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58-60.

相关期刊更多

海洋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