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一般情况

据笔者的教育观察调研表明,90%以上的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思维层次较低。其表现特征是:他们虽然数十年置身于自身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而没有通过独立思维,提出可供研究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或仅满足于)堆砌大量的英语教育事实。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也只限于“梳理教育事实”的水平。

长期承担高三年级高考辅导的英语教师,在“总结”中只懂得叙述历年来惯用的复习方式,至多附上近年来升学率的对比表,没有探究“教学措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起源关系”和“结构-功能关系”能力。

每当研讨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学习障碍时,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缺乏有效的教学对策。他们习惯地把“学习障碍”归咎于“英语语汇的遗忘”。某些比较注重中国学生常见英语语言分析的教师,也只是“用心地”列出错误频度较高的语言知识点;在他(们)的教学对策中,只是以语言知识点(诸如:人称、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情态等)加以归类,而后进行反反复复的“大题量”、“高强度”的试题练习,让他们的学生在茫茫题海中,以“苦”作舟。

一谈到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不知用什么教学原则,什么教学方法去实施,只是淡淡地认为,利用“新教材”,让学生多听一点;一谈到教学效果,一味埋怨:“从考试成绩来看,到底是语法概念差”。

总之,在他们的“经验总结”中,只是集中了大量的“可直接感知”的课堂英语教育现象。他们常常缺乏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炼,使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正如伟大哲学家培根所批评的,他们只具备“蚂蚁的工作方法”:只知搜集事实,堆砌事实,而不会总结。因此,他们的经验是不系统、不规范、未经验证过的、缺乏迁移价值的。即便是在英语教苑中成功耕耘的“经验”,也没法让同行们借鉴,大部分都“自生自灭”。

二、理论思索

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上述反映出的英语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的诸多“事实”,必须作深入的理论思索,以便探求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实施途径。

1.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一因素

对于英语教师教育才能的研究的理论起点,首先应当检察他们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抽象概括水平”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作用有多大。从实践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看他是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是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

那么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与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呢?在于他们的思维品质。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思维优势在于,他们能从大量的英语教育经验中提取具体的经验作为自己思维中可供利用的观念,来确定自己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方法。即从a[,1]a[,2]…a[,n]中提取最类似于a[,x]的观念,加工出解决a[,x]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策略。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具有一种利用上位观念A,进行演绎、推理或派生类属的思维能力,即从A中,任意选择思维途径,或者同时进行两种思维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品质比经验思维型英语教师那种单一思维模式,在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上更胜一筹。另外,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由于理论思维认知结构的建立,能较熟练地改变主体感性经验的性质。这就是说,同样的有关英语教育的感性知识,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和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感知,有着质的区别。例如:××学生,在Listening Comprehension中因学习成绩落后,在外语教研组办公室里向教师A表示出一种畏惧和厌学的情绪。教师A在头脑里闪现 的是该生英语语汇遗忘严重,凭藉他的感性经验,他不以为然,只是安慰他说: “没关系。只要多听听,自然会提高的。”“另外,把学过的词语多背背。”而同一办公室同一 年级组的教师B对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对学生听能 获得的心理过程颇有研究,他很快意识到:第一, 该生与大部分学生一样,对英语听能训练有畏难心理,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第二,从所听材料(Short Conversations)看,直接引语较多,联想到该学生缺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的转换能力和缺乏感知有意义的信息单位的能力,以及缺乏从诸多“信息单位”中获取Who,What,When,Where,Why及How的能力;第三,即便抓到了上述的“六个W”,而大部分学生缺乏整体情景意识,他们不懂如何把先前获得的“事实”与后续的接踵而至的不间断的新的“事实”进行比较、判断,并主动地预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对预测的验证和修正能力。

事实上,在两组(共六个班级)平行班中,教师B就是以自己对学生听能获得的心理过程的探索来实施听力教学的。三年后的教学成就评估显现出极大的差异。(新生入学时是随机编班的。)

可见,头脑中有上位观念的英语教师可以发现头脑中没有上位观念的英语“视而不见”或不易获得的经验。所以,真正富有经验和完善的英语教师,是理论思维型的教师。

因此,可以说,不能自觉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概念进行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思维,是一种较普遍的倾向。显然,这种经验思维不能提高为理论思维的现象,对英语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进修英语教师进行抽象概括能力训练,采取有效策略,指导他们自觉地提取相应的英语教育理论内容来参与自己的思维加工过程,指导他们高层次地去处理英语教育问题。

2.缺乏创造思维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二因素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建议

学校教育中,教师素质,永远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决定着一位教师是否能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一、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科研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人才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办学,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为企业用人单位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在合作过程中,学院只有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才具有发展前景。在合作过程中,既能锻炼教师队伍又能更新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也才要能成为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场所,要成为技术创新的载体。

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争得应有的份额,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提升学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保证和促进了校企结合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学院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自身发展。可以想像没有科研活动,学校怎样才能有知名度,去那里找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共识,如何才能培养出技能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这种人才培养的教学该如何组织,课程体系如何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已为大家所认识,但实践教学该如何有效组织,理论教学该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衔接等,都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去研究。高职院校需要主动了解市场、适应市场,通过了解、调查、研究来获得大量社会信息,及时丰富高职教育的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构建高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科研

高职教育鲜明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首先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继承和传播知识的一面,又要有生产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一面(双师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高职教师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面临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更新的不断挑战;二是新兴学科不断产生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补充和更新知识,参加科研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丰富讲课内容;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和国际社会各学科的发动态,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讲课密切联系实际。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也是高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有生力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目前科研状况看,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青年教师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很少,担纲完成的科研课题更是寥寥无几,青年教师还未成为高校科研的主力军。原因有:

(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

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

(二)科研意识不强。很多青年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才写几篇文章,而没有树立科研型教师意识。

(三)研究方向,不明许多青年教师对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

三、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建议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一)个人自身层面: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个人在大学所学知识往往在毕业后几年内便大部分过时。因此,青年教师走出校门之后,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切实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尽快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多方接触,加强沟通能力。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青年教师,要防止闭门造车的倾向,,抓住机会,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获取信息,锻炼才干。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以治用的观念。

(二)学校层面

在学校建设方针上,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在学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达到领导决策、管理、教育都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之上的良好效应。

1、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我院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教育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如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在省级刊物上两篇以上),定专题,使教师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管理和成果,并将考评结果与体现个人价值的职称聘任、住房分配、个人收入等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合理考评达到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建立学校科研梯队的目标。

2、加强科研业务培训

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问题。为此,可聘请教育科研专家从选题、科研方案设计、实验以及教育反思、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等环节提供具体指导;根据一定的主题,组织教育科研讲座,普及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3、加大投入,建立教师科研基金

我院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出效益,建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

4、建立科研信息库

我院科研处及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本校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

5、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在现代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的条件下,教师语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语文教师来讲,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满知识和睿智,富有启迪,循循善诱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生动的教师语言,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应做到几点:一、要富有感染力和摄取力。要在勾玄提要中触发学生思考,要呈现出抑扬顿挫、波浪起伏的声韵。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语言,或描写性语言,或叙述性语言,或论说性语言。二、要富有感彩。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课文的教学,应采取相应的语言予以表达,或激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蕴蓄,喜怒哀乐悲忧恐惧都要适度合拍,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在施教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善于发挥语文的情感因素,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量。三、要纯净、明快,决不允许有方言土语的羼入。有些教师认为方言土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是不对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保持汉语规范化的特点,教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吸取信息,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语病和口头禅,以免给语言造成污染,影响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语文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出较为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思想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底蕴。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要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情感和意志,就必须将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展开,转化成外在语言,这个过程需要恰当地遣词选句,并要符合一定的思路和逻辑,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要过好遣词关、选句关和逻辑关,要学好语言学、逻辑学,要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和思维规律,为外在语言的表达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教师要学会对外在语言的调节和控制。课堂讲话以口头句式为主,但应与书面句式交使用。一般说在描述或讲析时多用口语,讲到重点、关键处或解释概念时,用上几句较为简洁富于逻辑力量的书面语言,能够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讲课是可以适当运用恰切的体态语言,达到与有声语言的统一,使语言表现力更加丰富多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讲话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说,教师外在语言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和调节、控制,是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训练的一项技能。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外在语言的素质。教师教学语言还应讲究音质、音量、音速和音色,努力提高课堂语言的素质,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一般地说,音量应清晰、适中,过高过低、过强过弱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之感,破坏学习情绪。音速应以中速为宜,有些内容学生要做笔记,有些内容要给学生留有思索余地,语速太快,会使学生承受不了,语速太慢,学生容易“吃不饱”。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各阶段语言的不同表现,起始阶段的语言,宜新颖、有趣、简明并舒缓徐进。分析阶段的阶段的语言,宜准确、深邃、犀利而波澜起伏。课堂的语言,宜情采飞溢且渐趋高亢。结束阶段的语言,宜概括重述且微昂稳收。这样,以音质激发入耳的兴趣,以音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音速牵动学生的情绪,以音色烘染课堂的气氛,就能把课堂教学营造得深刻形象、生动引人。四、教师要提高课堂语言表达的有效度。课堂语言质量的高低,关键是语言交流的质量。教师必须练就精选语言,准确而流利地表达的功夫。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惜话如金,言必有用,不说与课堂无关的多余话和废话,即使举例,也要以证明问题、讲清事理为度,特别要控制语言表达的重复。有些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关键语句、写作技法、思想底蕴,有时要特意加以重复和强调,但这是有意识的、必要的重复。施教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反馈,当察觉到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没有被学生顺利吸取的时候,应立即作必要的重复或强调。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具有把握课堂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当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宜用最简洁的语言给予肯定或纠正,而不再复述学生回答的内容。所以,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随便讲话或只注意讲话的修辞技巧而缺乏实际内容,便不能保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能。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磨练讲话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书本上的东西精要地表达出来,有发挥,有删节,有声色,有含蓄,学生能从你的语言、姿态、眼神的变化中领会此中真意。这样的讲话,不仅对学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语文教师课堂讲话水平的高低,与对教材领会的深浅有关,与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实践经验有关,与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有关,语文教师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历练课堂讲话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思维能力;历史特色;生动形象

语言作为沟通师生感情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能够体现教师的层次和文化修养。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突出历史特点,讲出历史韵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有助于削弱学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对于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讲,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因为高中历史课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非常多,教师语言运用得当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够加强知识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语言是教师教学中强有力的武器,教师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历史,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语言上下工夫。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选用的词语必须确切,这里说的“确切”就是在历史教学中,选用的词语符合史实的同时还要符合历史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过程,总之,就是要与历史事实或者判断完全符合。在指明历史地图说明方位时,不要用上下左右,而是要用东南西北;时间要用公元前和公元后。例如,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的、统一的大帝国,特别要注意是公元前221年,一定不要漏掉了公元前。另外,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准确无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这里千万不能说“割让香港给英国”。香港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九龙岛以及新界,这里假如将“岛”字漏掉,就是将整个香港割让给英国,显然是不准确的。准确的历史语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确保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准确的。

二、突出历史特色,讲出历史韵味

历史是我国发展历程的索引,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能够身处于其中,真实可信,这就需要选用能够反映历史特征的语言。运用能够反映历史特征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历史氛围,使历史信息能够顺畅地传递。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恰当地选用原始的历史材料,加强历史色彩。例如,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进程中的诗词歌谣等各个类型的资料,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历史的真实存在感。二是掌握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平时教师应加强对历史著作的学习,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融会和转化,为选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做准备。例如,在讲述明代手工业发达时,可以引用“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历史的真实感,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讲,遥远又陌生,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自觉地思考。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且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故事以及历史背景讲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放飞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大,甚至有厌学和恐惧的心理,而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就是要注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是传递师生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心需求为依据,同时结合史料进行创新和创造,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准确且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突出历史,体现历史韵味,使学生从心底认为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慧彬.浅谈《百家讲坛》对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读课 非语言因素 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