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培育团队精神的原则,以及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作用;企业团队精神;途径

一、团队精神概述

《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了美国的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62家大公司以后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贯穿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

(二)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

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

(一)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

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

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如果没有协作原则,企业中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利益那么最终难以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整体实力很难得到提高。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分工协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良好的分工协作又取决于人的价值理念状况。有些企业内部有些人难以同别人协作,就是因为在价值理念上不承认协作原则,看不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理念的存在,而仅仅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必然会危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总体的有效协作,最终必然使生产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团队精神重视发挥人的比较优势,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组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些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组合,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都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优势是难以组合的。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理念基础,任何再好的不同优势都难以实现有效组合。因此,对于企业有效提高竞争力来讲,团队精神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人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结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企业中人们的矛盾,只能以团队精神来协调。即使有些矛盾是原则性的,也必须通过团队精神达到统一。不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要服从于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大家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个人能力,而是要强调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也要依靠组织力量,这两者必须要有效结合。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如果没有能干小事的人的帮助,他们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会很快,团队精神差的企业发展往往不快。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三、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途径

目前,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国际500强等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而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新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极大,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

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一)企业经营目标应明确合理

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

企业和人一样,旧的欲望被满足,新的欲望又诞生,否则就失去了动力。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要善于沟通与协调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共同的经营目标之后,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通过信息与思想上的交流达到共同的认知,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及时消除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分歧、误会和成见。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便是沟通与协调的最高境界。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发挥团队精神时,不仅管理需要沟通,人际关系需要沟通,工作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沟通,解决问题和思想工作更需要沟通。沟通就是了解、协商、交流及通气。沟通有时是单向的,有时是双向的,沟通是企业发挥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沟通对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商,只重视个人的特长发展,忽视与相关人员的配合与交流,那么部门之间的争执及员工之间的分歧便会产生,并会影响团队精神的发挥。

协调是团队精神的关键与核心,特别是对于服务环节上所发生的“边缘”或界限“模糊”的问题,团队精神中的协调部分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某个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部门的事情或失误发生时,各自不是先从自己查找原因,只强调客观原因,将责任推出;或指责其他部门,认为是主观所致与我无关。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通过相互了解、共同探讨、查找原因、寻找共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却因不善于协调和发挥团队精神而产生争执,甚至上升为部门

之间的矛盾,既影响了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又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可以说是有关人本思想的最早诠释,也足见“人”这一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然遵守这个客观规律,尤其是有关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问题,世界著名的企业莫不强调人在团队精神发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团队是由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组成的,只有从员工本身着手,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谈及团队精神的发挥。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被满足了,员工自然会很投入地从事本职工作,从而保证团队精神的最大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尽量满足每个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其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聚集不同类型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在选拔员工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以充电,为企业发挥团队精神提供最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保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化解人际交往的矛盾,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节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合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性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对塑造企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四)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

世界著名的学者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与才能。”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正确地运用物质鼓励,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是激发员工的力量与才能的最好办法。

强化物质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团队命运共同体,需要管理层在工资、福利、奖励等多方面加以权衡。通过积极有效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和员工评价考核机制来加以合理的分配,以物质为杠杆,引导人们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注所在团队的集体成果。

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需克服“一味高薪”的现象,高薪未必留得高人,这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所嗤之以鼻的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稳定”魅力。所以说,物质激励手段必须科学、公正、合理,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当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股票期权、技术入股、创意入股等政策,让员工找到了主人的感觉,并大大提高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效果。

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除了上述几点,还应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进行;重视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加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威力,从而发挥企业形象与旗帜的作用;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其潜力等。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l]尚水利.《团队精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1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4]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18-02

党的十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样,“百年企业靠文化”,文化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实现“十二五”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中,更需要企业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推动。本文拟就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方面进行几点思考。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功能。即企业文化能把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宏大目标中来。

2.激励功能。即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作用,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及成就感。人在获得激励之后,其精神力量得到了开发,激励越大,所开发出的精神力量就越大。

3.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作为一个组织,规章制度无论如何完善,也很难规范每个员工行为。企业文化能使信念在员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可以减弱“硬”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撞,从而产生更强大、更持久的约束效果。

4.凝聚功能。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5.纽带功能。企业发展需要两种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纽带形成互补互动优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工化。 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导向”,而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员工形成一种集体观念和共同价值取向,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2.表面化。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包装,文化理念和品牌塑造都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不需要落到实处,一般就提出几句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如何实施却无人过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容易表面化,只注重企业的形象标签,而忽视了理念和制度体系的建立。

3.模仿化。不少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并没有总结继承自己优良传统和管理经验,而是盲目效仿其他企业文化内容,将别人的说法经过改写变成自己的理念。这些机械的照搬模仿,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并不符合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色,失去了企业文化应有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

4.个人化。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家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企业家的倡导作用却不能代替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不能代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内化。个人的观念不是企业文化,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如何将企业家的思想转变为员工共同认同的文化理念是多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5.短暂化。有些企业往往将文化建设想象得过于简单,希望快出结果,增加政绩,所以一开始就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然而,用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缺乏持久性。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的,任何有成就的企业,其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培育中形成的,需要脚踏实地慢慢积累而成。

6.片面化。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涉及到了企业文化的诸多层次,如培育精神、开展文体活动等,但是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及长远发展规划。其着眼点仍在于搞好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忽视了如何围绕企业经营和环境变化来全面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抓好的几个重点环节

1.做好调研,传承扬弃。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并受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要形成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的历史现状及社会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价,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揭示出来,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胆借鉴引用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使传统融入到现代管理中,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文化。

调研评价的重点应包括:企业面临的特殊环境、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企业优良传统的闪光点、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企业主要领导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等。

2.把握个性,突出特色。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企业特点,在突出企业特色上下功夫,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突出特色要注重以下几点:(1)要抓住行业特征,反映行业独有文化。(2)要抓住企业主要矛盾,调整发展方向,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健康的发展。(3)要追求和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模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内外环境等因素确定独特的文化模式,形式可以标准化,但内涵必须个性化。

3.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领导者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体现独具个性和敏锐性的管理意识,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和措施。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领导者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因为员工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团队精神、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员工的广泛参与,既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又是企业文化产生能动效应的具体体现。如果离开员工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果之树。

4.加强培训,持久发展。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杜绝盲目、短暂文化建设行为,增强建设企业文化发展底蕴的重要保证。通过经常而有实效的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其中,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通过培训,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营造、培育和发展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企业文化。

抓好员工的培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在培训对象上,要做到“弹钢琴”、“抓重点”,特别要注重一级抓一级,加大对企业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发挥企业中坚力量的作用。(2)从培训内容上,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解释,要通过科学策划、设计以及采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增强企业文化宣讲的感召力和冲击力,提高培训实效。(3)从培训形式上,要由过去的灌输模式变为研讨型、启发型、互动型,通过培训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拓展思路。

5.全面规划,注重整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实施工期长并带有战略意义的庞大系统工程,为避免那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思想和零打碎敲,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建设要进行全面规划,注重整合效应。

整合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这是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第一步。(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视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添加剂”,忽视和降低了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总结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真正使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3)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与思想建设密不可分,其出发点及落脚点都应是以人为本;它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文化引导;它的核心内容是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经营哲学,塑造企业形象。

6.培养感情,塑造团队。“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组织成员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这犹如一支足球队,如果每个位置都有与之相适应能力的队员,加上团队精神,就可以成为一支强队。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团队意识也就更强烈,管理也就更加顺畅。团队精神的形成可以整合集体的智慧,发挥人、财、物的整体资源优势,使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进而迸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使个体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宏大而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重视其研究及建设工作,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田京.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2010,(34).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争力;企业文化;决策力;创新力;联动力;凝聚力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日益凸显,大部分国有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特别是与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品牌形象,员工的价值观等“软件”方面,即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国有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力量是企业文化

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以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全员创新精神为内核,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积淀,由企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它是企业作为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扬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

从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兰哈拉德与赫海尔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经发生了从产品竞争到核心能力竞争的战略观念的转变。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和“核心专长”。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并以其核心专长参与竞争,对一个企业乃至行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谓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流程,也可以是企业文化及价值等。“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两种整合来实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而这两种整合,都是靠企业文化。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很可能成为关键要素。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入世后的形势表明,经济学家们的结论,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新的竞争环境告诉我们,市场竞争单靠物质力量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智力在内的文化力在竞争中的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其竞争能力是无法确定和形成的。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为此,应确立以下几个观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应当有不搞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越是紧迫,那种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往往就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

――越困难的企业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放弃生存的权利,那种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的建设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干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目标、追求,会更加困难,反之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上下同心,精神振奋,方略正确,就可以走出困境,效益自然也会好起来,这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二、重在塑魂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竞争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规避行业和市场风险。如果没有了经营理念的支撑,那末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失去了方向,更谈不上发展。日本能在战后三十多年中迅速赶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条是依靠了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一种重文化、重群体、重纪律、重毅力的民族精神。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如“可口可乐”、“美国通用电气”以及我国的“海尔”,无不拥有优秀的、独特的经营理念。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其创新的个性就越是突出和具有不可复制性。创新来自于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并始终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员工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者还应该经常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使“下情”及时“上达”,同时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各项措施,明确工作目标。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三、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于实践中的高度统一,即要善于运用企

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根据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实践中总结的主要经验,要特别重视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中四个方面的成果。

――实现观念转轨,提升决策力。企业决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步骤、途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当今国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决策力”、“决断力”的概念,把提高企业领导层决策能力的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领导层决策是否正确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核心能力竞争的时代,决策正确的关键是要为本企业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定位,即在国际经济分工和行业经济发展中选择一个能够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包括心理素质尽快实现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尽快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正确认识,为正确应对挑战和积极利用新的机遇,实现正确决策创造条件。

――依托学习借鉴,提升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素质,提升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借鉴。应对入世,企业尤其是其领导层,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学习、充电。学习世贸规则,熟悉世贸组织,吃透我国入世承诺的主要条款,采取正确的对策,尤其是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学习吸收他人所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问题 对策 发展

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当代西方管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第二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第三阶段,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运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1.企业人本管理概述

1.1企业人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是文化管理运作和实践的核心,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他是一种根本性的跨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1.2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满足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所处环境、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经营管理方式也将随之变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信息和人才是企业战略资源。在新的生产方式下,企业迫切要求统一使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简化流程,优化组织实体,强调“人”是诸因素中最重要因素,以人为中心,实现人与技术相结合的路线,这就把人本管理摆在首要位置。

人本管理是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而建立,是组织拥有共同的愿景,并朝这一愿景前进。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的中心是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要按照员工的特长将其放在最适宜发挥创造的专业工作岗位,这正是人本管理的精髓。

2.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问题

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建立的现代化制度是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职工是企业之本,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好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2.1人本管理的概念没有落在实处

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吧精神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去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多数管理者都是半空的理念。他们天天抱怨没有人才,缺乏人才,主要精力花在了如何引进高层人才上。同时,企业现有的人才却在抱怨没有得到重视,没有人研究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出现企业人才没有被发现、挖掘,领导者缺乏认识人才,使用人才的不利局面。

2.2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

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一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只有高度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否则,企业素质很难提升。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出现缺乏个性化管理的问题。即使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这样的企业精神很难在职工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2.3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素质低下,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长远目标。据调查,许多企业的培训实施率都在50%以下,也就是说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研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必要的教育培训。与之相比,日本企业的教育培训比率在80%以上;二是许多企业劳动者主人翁一是淡薄,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合理化建议件数极低,全民企业每人每年为0.07件,而日本企业每人每年为24件。三是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多年来形成的论资排辈晋升制度、分配不公、排挤打压等不健全管理机制成为制约人才发挥的关键,也是人才不断跳槽流失的重要因素。

2.4缺乏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国企业文化构建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当数量的企业主管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认识重视不足,不能在企业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二是有些企业领导者,只注重企业文化最初的两个层次,即制度文化和物化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即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忽视把企业文化渗透的人本管理的工作中;三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企业文化与职工的思想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导致企业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人本管理中去,职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3.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

3.1改革企业组织机构

人本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现状,要想实现人本管理,必须首先从“管人”的部门为切入点进行改革,进而实现企业整个组织机构的改革。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作为企业的一个业务职能部门,在企业领导者的指挥下办理企业人事、劳动方面的日常业务,很少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制定、实施等活动。

按照人本管理的思想,人是企业的根本。因此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扩大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层次,它不再是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并列的业务工作部门,而是高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决策部门,成为战略执行的合作者。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引导人们就如何组织实施战略进行认真讨论。一是人力资源必须对组织构造进行定位,即必须认清公司的运作模式;二是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进行组织审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是督促和协调组织蓝图的形成;三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在文化变革中提出、创造和讨论最佳实践起领导作用,例如,绩效评估和报酬系统,四是人力资源必须就本职工作设定优先顺序。

3.2建立一支能和企业同甘共苦的职工队伍

企业职工队伍是企业核心力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企业职工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面对这种形式,在现代企业中,拥有一支与企业同甘共苦的职工队伍更为重要。这有利于加强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益。要让职工参与企业或部门目标的制定,切实可行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本身就对职工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要采用宽严适度的领导方式。提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沟通。增加理解,相互支持,促使企业目标顺利实现。

3.3完善员工的培训机制

泰勒指出,一流员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的:一是严格挑选,二是科学培训。

完善员工培训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培训目的明确。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目的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并且同企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二是培训内容切合实际。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员工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用学习加激励模式,激发员工的潜力,更好为其服务。三是培训方法得当。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对于技能性培训,要采用讲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员工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对于理念性的内容,则主要采用案例好范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员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进行分析归纳,增强员工的思维判断能力。

3.4创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现代人本管理的价值与传统管理相比,观更加注重员工的内在需要和满足、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表现在:一是从企业员工看,无论其能力大小、贡献多少、职位高低,都希望被认同,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人;二是从企业本身看,企业要实现管理目标固然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等他律性因素,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所激发的团队精神,主人翁责任感等内在自律性因素的内部动力机制;三是从文化导向上看,我国向来就有团队结合、积极向上的传统,完全有条件在此基础上营造平等氛围与团队精神为中心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内部文化。

创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是凝聚力。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体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向心力、凝聚力一定来自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我们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团体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在没有明确的协助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时展到今天,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明显和重要,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企业的重要体现。要培养伟大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充分地发挥自我,挖掘自我的潜在能力,这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4.总结

人本管理最重视的就是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朝所期待的目标前进。这就要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发挥创造能力,激发员工的主体地位,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培育团队精神,强化团队意识。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人力资源开发过程始终。

参考文献:

[1]吴春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

[2]魏志勇,车建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周古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5]【美】莱斯利.瑞著,牛雅娜,吴孟胜,张金普译。北京: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6]王少华,姚望著。《员工培训实务》。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7]谌新民,徐汪齐著。《员工培训方案》。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年

[8]施必善:《人力经理必做的100件事》。北京:中国致工出版社。2002年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10]【美】德斯勒著,吴雯芳,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高贤峰:《新主人翁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李慧波:《团队精神》。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第5篇

一、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在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员工精神氛围,进而形成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但是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由于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民营企业文化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民营企业先天不足,具有浓厚的家族血缘性

民营企业多是由改革开放初的个体经济发展而来,经过后来的资本和结构重构形成了股份制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原来个体经济中的亲戚们自然而然担任了民营企业中的所有重要职位,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于是民营企业的文化出现了以家族利益为首,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自身对企业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

2.民营企业文化的趋同性

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与其自身特点相符的企业文化,必须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结合,即企业生产经营与文化结合才是企业成功的表现。可多数企业文化多是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的“求实”、“奋斗”等口号。民营企业文化没有差异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3.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

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导致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部分民营企业将企业文化虚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给别人看的,企业要以制度管理人,有了制度就足够了,最终形成员工积极性低下,工作创新性缺乏的局面。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视制度管理而不顾,认为文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将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企业文化身上,而形成精神至上的误区。

二、民营企业文化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肤浅理解

主要是: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等同,没有注意对企业自身价值观的塑造;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忽视了对员工的关心;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口号就等于企业文化,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也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更不能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2.没有转变用人观念

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理解不透彻,没有转变用人观念,企业发展没有建立在职工素质提高和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极少关注职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吸引人、激励人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

3.没有系统的企业价值观

我国民营企业的价值观还在形成初期,出现了将流行的管理哲学或警示名言照搬照抄、堆砌而成的现象。这种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企业价值观只能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使得民营企业价值观的表面化倾向严重,没有成为指导企业共同行为的精神作用。

三、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文化是因管理而生,为管理服务。以管理绩效为最终检验标准的高级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如何与管理结合,支撑管理而又提升管理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有它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特点。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文化与企业文件同步协调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实用导向主义将越来越明显,务实的文化需求不仅希望将内在文化应用到管理当中,更加需要将内在文化与外在的品牌文化相结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型的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这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将内在文化既管理文化作为核心,以外在品牌文化为辅助,定不能将品牌文化凌驾于管理文化之上,这样会造成文化虚化更为严重。

2.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统一发展

通过制度化平台,引入职业化经理人管理民营企业的时候,制定良好的制度规范的同时,要注重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行业特色和个性特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建设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提升管理理念,通过核心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相结合,讲究实效性、战略性、管理型的文化应用,回归文化管理的本质。

3.加强民营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要塑造真诚互助的团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团队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对于企业团队的任何个体来说,要做到与别人团结协作,首先应该做到情感上相互关爱。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上级,关爱下属,用爱心和感恩之心去聆听,去包容,从而,使大家都能分享到团队的温暖。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企业是一个整体,在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任何个体的行为都将对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个体的利益产生影响。作为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个体,我们每个员工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塑造真诚互助、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这是促进企业团队取胜的必要条件。

4.关注职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