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66-01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原因,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有关方面了解医院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法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随着政府对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作为出资人,医院管理者作为经营者,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建立规范、综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

1 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

1.1 现金流量指标重视程度不够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是现金流量指标管理,现代医院管理也必须注重现金流量指标,医院财务管理对现金流量指标并不关注,不少医院未考虑医疗市场需求,扩张速度超出医疗服务需求,沉重的债务压力导致入不敷出,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1.2 缺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医院虽是独立法人实体,但对医院管理者经济责任考核并未落实,绩效考核并未重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很多医院并未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奖金分配,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3 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缺乏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结合

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反映过去财务、经营状况,并不着眼未来,而非财务指标往往是面向未来的。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倾向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详细复杂的定量分析,而忽略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没有很好地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往往只能得出单一的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论,缺乏实际决策的利用价值。

2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医院主管部门、医院管理者以及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根据各个医院规模以及管理者的侧重点不同,建立适用不同医院管理层面的系统、全面、动态指标分析体系。

2.1现金流量指标

医院获取现金及等价物与医院实现的收支结余比较,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健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分析:结余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结余;业务收支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业务收支;医疗业务收入现金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医疗和药品收入;资产现金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2.2财务状况指标

财务状况指标反映医院在某时点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债务偿还能力的高低。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3成本管理指标

成本管理指标反映医院门诊或住院收入的每病人耗费的成本水平。门诊收入成本率=门诊科室成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成本=住院科室成本÷住院收入:成本收益比率=相关收益÷相关成本。

举例说明:

门诊科室成本收益率=(门诊科室收入―门诊科室成本)÷门诊科室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新制度并没有明确医院各科室分类的定义,现行医院科室分类取决于医院管理者的侧重点,各个医院管理侧重点不同则科室分类不同,进而导致科室成本信息收集结果不同,使得现阶段成本管理指标只适用于医院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缺乏同行业同时期的横向比较。

2.4 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反映医院经济效益的管理程度,各医院可根据实际管理的需求,结合物资以及绩效管理方案,制定不同指标。举例如下:

百元卫生材料创造医疗收入率=医疗业务收入÷卫生材料耗用额。反映医疗收入中耗用卫生材料情况,此指标可促使临床部门控制材料成本费用支出。

固定资产收益指标率。医院固定资产创造价值能力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1)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额【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含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下同】。(2)百元专业设备医疗收入=医疗收入÷专业设备平均额。此指标反映医疗设备利用效率和医疗设备获取收益能力。

设备使用率。设备实际工作量÷设备额定工作量,此指标反映医院设备是否充分利用,是否闲置。

人均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职工数,此指标反映医院人均经济收入水平,是医院人力资源经济效率指标,是考核临床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2.5 在财务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分析的典型方法是“平衡记分法”,从财务指标、顾客满意度、内部管理流程(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创新学习能力4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医院管理水平,把医院的长期战略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其分析评价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医院的各个方面。

非财务指标的核心指标有:

①平均住院床日数=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

此指标是衡量医疗业务质量的重要指标,病人住院床日数越长,表明医疗业务质量不高,反之,表明医院业务质量较高。②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反映病床一般负荷情况和病床的利用效率,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③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它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④人均门诊人次=门急诊人次÷职工人数(此指标反映医院职工劳动生产率)。此外,群众满意率,学科建设及学科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等指标是医院在医疗市场中长期竞争力的体现。

2.6 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立足于医院收益者,反映医院每门诊人次、每住院人次或每床日收费水平的高低。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门诊收入÷门急诊人次;每住院人次收费水平=住院收入÷出院人次数;每床日收费水平=住院收入÷出院者实际占用床日数。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医疗财务管理制度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施行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我们加强关注并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一、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分析

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推行的有利于医院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度改革。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下面我们就新制度的成效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操作方面没有直接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而且进行了固定资产修购基金的计提,且其计提基础是固定资产原值。这就无形当中让医院的固定资产产生虚增。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当中取消了修购基金的计提并直接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这有利于对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有效反映。

(二)扩大了会计体系的信息反映覆盖面

过去单纯的会计体系在信息反映内容上通常只能进行财务信息的反映,这不利于现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全面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实际需要。新医院财务制度从项目增设(待冲基金科目)方面进一步扩大了会计习题信息反映的覆盖面,其冲减余额不仅能够及时反映相关财务信息,同时也能够有效反映医院的预算信息,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三)提升了医院收支结余核算准确性

医院的收支结余核算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收支结余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核算将影响正常财务管理秩序。新医院财务制度改变了过去在药品收支、医疗收支方面的单独核算模式,并将两者进行合并,而且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规定不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避免了管理费用不合理的人为分摊问题,从而提升了医院的收支结余核算工作准确性。

除此之外,增强往来业务核算精确度、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报表内容及外延从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质量的许多成效。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全力推行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且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制约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成本管理工作仍然不够细致、到位,比如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完善问题,一味追求成本控制而忽视服务质量问题等。

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切实有效,许多医院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按照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对不符合固定资产新单价标准的资产进行清查与剔除,这严重影响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全环节控制,且未能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进行具体责任制度方面的落实,从而让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再次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未能实现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快速传递,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首先就是要进行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要进行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全面包含医院经营服务过程中的各项收入与产出,也就是要涵盖一切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收入产出情况。其次是要加强成本控制与服务提升并重的成本核算体系建设,只有将成本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成本核算体系才是科学、合理且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最后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让预算管理更加精细化,从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切实加强成本有效管控。

(二)加强固定资产有效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要对不符合新财务管理制度中固定资产单价的资产进行剔除,要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同时要严格执行资产编号制度,以及计提折旧类型划分、比例划分等相关规定。

其次是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及使用效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在采购、保管、使用、维护、报废、回收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建设。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问责制度建设,将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责任明确落到每一个部门、科室及单位,要加强对各部分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力度。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电脑代替纸笔进行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医院网络建设实现各组织、各科室、各部门的信息有效沟通与共享,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递,确保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一切有用的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及时性。

(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还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具体操作人员队伍。医院应该加强兼具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医药科学知识、办公自动化操作知识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并进行与人才引进与人才管理相配套的奖励与约束机制建设,改善人员配置与人员结构,提升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建设一支真正能够胜任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的下发,各级工会积极探讨制定措施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会财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是工会财务目标,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事业财务不同,高校工会财务有其自身特点,围绕《内控规范》,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内控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工会财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

一、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在性质上存在差别,高校工会的特点是行政化色彩较浓。高校工会从行政隶属上是处级单位,地位高于一般部处,但管理上易受行政干预,工会职能的发挥受行政管理影响较大。高校工会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校行政部门活或者学校财务部门内控方面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内控规范》下发已有三年时间,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建设自身内控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因牵涉学校多个部门的具体业务流程,高校普遍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原有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老化严重,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以财务为例,近年来,财政部等部委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对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财务、差旅费管理等具体业务出台了新的办法,而很多高校仍在执行原有校内规章制度,对新制度、新办法反应时间过长,配套执行措施或办法滞后,无法指导日常工作。经常遇到学校老师这样质问:国家相关法规已出台实施,为何校内迟迟得不到落实。内控制度需要围绕学校内部业务进行系统的制度更新,工会作为学校的行政单位,没有能力制定单独的内控制度,一般是遵守学校现行制度,这客观造成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2.工会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工会财务制度要求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专人管理。从实际情况看,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一般可以做到,而专人管理方面,各高校落实不够彻底。或是归学校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或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归学校统一管理,一般是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学校财务处通常会按照事业财务制度来对工会财务管理,忽视工会财务自身特点,无法保证工会财务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易受行政干扰;由工会部门管理人员兼任,则对财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要求,除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学习所处行业的财务知识,工会财务人员需要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工会财务制度等,而工会管理人员不能投入大量精力到财务中去,财务专业性无法保证。工会经费按照事业经费统一核算,挤占、挪用工会经费现象频现,直接影响工会经费效用的发挥。工会财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全总工会规定每年工会主管部门要组织审计事务所对辖区内工会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而学校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健全,必然不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忽视工会财务管理的特点,无法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各项政策。

3.内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全国总工会高校财务在预算、收支、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一些内控思想,但高校普遍执行力度不足。如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根据当年财务状况和上年收支数核定,并未结合实际工作,也未按收支项目详细划分,随意性较大,通常也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时,工会经费收支对照预算不严格,收支科目之间混用现象普遍存在;超预算、预算外项目经常发生,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较为松散,工会资产因其自身特点,有些高校由工会自行管理,并未交由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员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造成资产不能定期盘查、资产变动未办理移交手续等,使工会资产存在流失风险;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工会接触基本建设项目较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了专项经费,工会财务在如何用好建设项目资金上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合同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出台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对下属单位的对外签订合同约束不够,不能有效规避学校内部对外签订合同的风险。工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可以独立对外签订合同,工会普遍缺乏合同签订方面的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风险。

4.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必须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一些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或其他部门兼任,对工会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一些高校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专业性不足,审计走形式、走过场。上级主管工会定期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但这些整改意见经常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控规范》具体要求,提出几点建设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增强重视程度,完善内控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重视程度。就工会财务来说,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并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要完整和规范。发挥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部门的协作性,加强各方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会内部财务控制规则需要工会委员会、经审会、领导层及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在日常管理岗位设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间相互牵制、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业务上,还应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学校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单位经济活动应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方面。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途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各单位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规范是管理思想的总结,各高校应组织工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梳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对工会财务日常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点一一排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内控制度。

3.强化落实,重视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内控规范》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落实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必须使工会干部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工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当中,因为这切实关系处理日常业务、加强觉悟修养、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财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易忽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如近年来电信诈骗的频发,使单位资产流失。在很多案例中,银行出纳一个人就具备了支出大额资金的能力,这严重违反了内控制度的规定,也恰恰是《内控规范》中关注的重点,是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工作难点。重视内部、外部的监督和审计,对于经审会、审计机构提出的风险点和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避免今天内部财务控制中的小漏洞造成他日的重大损失。

三、结语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组织各公益性文化机构相关考核工作。

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督促检查,负责经费的审批、划拨等工作。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已建、综合文化站补充配备4台电脑,1套音箱,2个电视机,1台投影仪;以农家书屋工程为载体,重点打造3个特色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共计178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电脑、音箱等设备;新建4个公共电子阅报屏建设,48个社区书屋更新补充书籍;镇综合文化站特色文化广场建设,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建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2、推进县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2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2个村级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76个行政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181个行政村运维工程;建设150个农村电视“户户通”工程,1554个农村电视户户通运行维护工程(含县电视台运行维护费30万元)。

三、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文化服务机构下乡常态机制,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建立并实施群众文体辅导员进社区(农村)、包片辅导制度,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30场(次)以上,乡镇文体辅导员每月一次深入乡(镇)、社区和农村开展培训、辅导、调研,购买优秀的电影片源20个,举办大型群众展演活动8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次。举办乡镇基层文化骨干培训2次,培训人次140人次,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艺术活动2次以上。

四、严格资金管理

财政资金支付依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拨款。各建设单位对专项资金实行分账明细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依照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文化和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融资;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一、当前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间接融资体系难于配套

处于发展和创业的企业不具备较大的资产规模,同时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竞争力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以及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大。

(二)市场风险与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

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在全球金融风暴下,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破产;在应对市场风险的大环境下,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说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相矛盾是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融资体系支持。

二、制约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企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相符。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二是企业的融资问题,而融资难的成因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融资知识缺乏

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多,融资知识缺乏,市场可选择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额度小,融资成本高,金融企业未建立平等的客户服务关系。

(二)社会信贷服务体系缺乏

缺少专门为企业贷款的服务体系,主要是融资担保、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 ,眼睛只盯大项目,看不起小企业,金融政策滞后。

(三)全面综合征信体系建设滞后

人民银行金融征信系统与工商、税务、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的企业及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缺乏信息共享。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企业和个人综合资信情况,无法做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对债务人约束软化,且没有信用激励、惩罚机制,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三、破解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促进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

政府和金融部门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升企业资信等级,努力创造信贷准入条件,营造内生性企业融资制度成长的环境。通过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自发地去寻找解决其资金供求矛盾的方法和途径,适当辅以政府资金扶持。

(二)改善政府的金融法制与金融政策供给

1.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

2.完善法制环境建设。建议明确理顺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调整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贷款、财政补贴、贷款担保,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

(三)构建完整高效的企业融资体系

解决企业融资难,必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行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从而构建完整、高效的企业“大金融 ”融资体系。

1.要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培育企业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体系。

2.要加快建设风险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3.尽快建立畅通的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形成有效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企业信息机制,最终建立起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服务与贷款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改善银行金融业务服务,满足企业变化的融资需求

1.创新融资业务品种。积极推广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机器设备按揭贷款、原材料及库存物资担保贷款、动产及应收帐款质押贷款等多种符合企业实际的贷款方法。

2.创新担保形式。开展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企业互助联保、商会与信用联合保证等新型担保方式的试点工作,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发放覆盖面。

(五)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推广金融教育和诚信宣传。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稳健金融系统的基石。通过对企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促使人们自觉认识金融,科学地运用金融手段,合理地规避金融风险。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公众诚实守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2.建设企业征信系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制度,把提升企业信用意识、信用能力与提升融资能力紧密结合,加强企业对自身信用的现实需求。地区性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信用评级办法和企业信用档案库的信息采集,加快地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规范企业经营,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扩大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面。

3.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加大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使企业信贷管理环境更加规范科学。政府尽快开放社会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形成完善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制度与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道德水平,遏制失信行为及其“外溢效应”。

(六)加强企业融资指导与对接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融资需求,积极推动政府与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共同搭建专门为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商会作用,为企业搭建融资合作平推动银行与信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等融资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的融资培训,帮助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指导企业融资活动,为企业提供实用、直接、便利的网上金融服务等。

参考文献:

[1]吴拯.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J].中国经贸,2008,24

[2]马丽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纵横,2009(7)

[3]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管理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