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造力 培养方式

名人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乃至政府的关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本文从创造力定义阐述的角度出发,探讨幼教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挖掘孩子潜能的目的。

一、创造力相关概念阐述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二是流畅力,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三是变通力。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看一个问题;四是独创力,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五是精进力,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几种方式方法

1.辨别法增加认知能力

幼儿在生理期处于大脑发育的认知阶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处于认知、辨别的阶段。通过开发孩子的辨别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孩子认知体系中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最终完善孩子的认知体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辨认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以补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拼图中缺少的图案,对应地补充,以锻炼辨别能力。

2.归类、类比发散逻辑思维

归类、类比能力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对幼儿归类、类比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是孩童创造力培养的其中一项,而且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项。通过寻找相似的事物和发现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借此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为孩子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长的沃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比喻。比如让孩子画出所有自己见过的圆形的东西,让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归类、类比能力。

3.组织和重组增加立体思维

组织和重组能力是指在结构打乱的情况下,让孩子将结构复原或者改造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的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美术课、手工课、积木游戏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以手工课为例,让孩子将剪好的手工纸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应的图案;在积木游戏中,将积木组装成可能的造型。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者提示,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创造重组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锻炼其组织和重组能力,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4.视像表达激发想象和情感

所谓视像能力,顾名思义,即视觉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影像,表达具体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例如让孩子通过画出“我的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孩子画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妈妈,乃至蓝天、白云、家门前的小草等,让孩子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以此激发孩子对家的情感和表达,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及表达能力。

5.情境困境激发发散思维

情境思维是立体空间思维的重要部分,会带动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和孩子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假设和创建,为孩子提供各种或困扰,或有趣,或开心,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对情境自发加以应对,从而最终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一起床发现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够不着,这时候孩子会怎么办呢?有的孩子马上转头找老师、找家长,有的孩子会自己找东西垫着够。又如问孩子:“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啊?”答:“找警察叔叔。”问:“找不到呢?”答:“我跑!”问:“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0~2岁:在感知中发展宝宝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宝宝借助于感知觉探索世界,通过给宝宝的感觉器官以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发展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促进他们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培养敏锐、灵活的思维能力。

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宝宝进行一些小游戏。准备不同质地,不同触感的物品,把它们都装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子中。请宝宝伸手到袋子中摸一摸,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还不够支持他们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可以帮助宝宝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这是一个圆圆的红苹果,摸起来滑溜溜的。”说到滑溜溜时,还可以用苹果摩擦下宝宝的小脸蛋。让语言信息与宝宝的直接体验相对应。还可以请宝宝闻一闻,把大苹果切成果丁让宝宝尝一尝。大人描述物品时,尽量用语言说到宝宝视、触、听、味、嗅多方面的感知体验。把多种水果都切成果丁,自制水果色拉也不错,这些与宝宝愉快情绪相联系,宝宝更有兴趣。这个过程越是游戏越自然越好,千万别变成父母强迫宝宝,给宝宝上课。

感知觉游戏有不同层次的玩法,不断构成新的锻炼。上面的摸袋游戏,还可以让宝宝戴上眼罩来玩。每样东西提供两个,让宝宝在触摸、闻、尝中对应同样的物品。家长经常有意识地提供不同的机会、不同场合,丰富宝宝的感知经验,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2~4岁:运用多种游戏发展宝宝观察判断、简单推理

思维能力是能力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宝宝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觉得宝宝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生活中如果经常用问题引导宝宝思考,让宝宝在做事情中逐渐掌握一定的方法,慢慢地这种思考与做事的方式就成为宝宝的习惯与能力。

观察力游戏

观察是宝宝开启学习的第一步,观察学习是宝宝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宝宝是如何观察的,先整体再局部,有一定顺序还是杂乱无章,是否可以捕捉到事物的关键细节,能否快速地在一定范围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不是可以捕捉到事物排列的简单规律,这些都是衡量宝宝观察力的依据。那么从这些方面,爸爸妈妈也可以设计出好玩的游戏,帮助宝宝发展观察力。在和宝宝在小区散步时,设定特定目标,和宝宝一起观察搜寻:“穿绿裙子的阿姨在哪里”“广场上哪个秋千是空的”。随着宝宝年龄增大,游戏可以变化难度“那五个叔叔谁最高,谁最胖。”“我们一起找到梳辫子戴眼镜穿短裤的阿姨。”

引导宝宝进行简单的比较判断

和宝宝一起说说“邻居小朋友,谁住在宝宝的楼上,谁住在楼下”“家里面谁的年纪最大,谁年纪最小”。用一些小玩具和宝宝玩方位游戏,比如请宝宝把汽车放在玩具柜的顶层,把插片放到玩具柜的底层。请宝宝给大家分糖果,然后比一比谁的糖果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低龄宝宝在计数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他们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比较的方式,发现事物的多少。这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宝宝把大家的糖果都一个个排列整齐,宝宝会发现当糖果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时,排得长的数量多。

简单推理

可以和宝宝一起有规律的串珠子、搭积木。刚开始可以大人设定规律,出示实物请宝宝发现规律:“这串项链是怎么串的,你可以说说吗?一颗什么珠子加一颗什么珠子。”从简单的规律开始,逐步提高难度。慢慢地可以请宝宝想出新规律并自己动手尝试。这种活动可以延伸到不同的游戏中,比如拼插游戏,积木等。和宝宝一起观察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挥规律产生的美,比如马路上的花坛是怎么排列的,珠宝店的项链又是怎么排列的,衣服上图案呢?

4~6岁:在富有挑战的思维任务中发展智慧

过了4岁,孩子的生活经验急剧增加,交往圈子不断扩大,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了,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喜欢有一定挑战的事情。

可以利用家里现成的材料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比如拼图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发展细致观察力,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把两幅拼图相混合,玩六面拼图。

玩小超市游戏,请孩子自己收集商品,给商品分类,去超市观察为商品定价,进行买卖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孩子有多方面的锻炼空间,发展他的综合分析、判断、计数、计算等多方面的能力。

利用扑克和孩子玩游戏,给扑克分类、找对、比大小,自制扑克,孩子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发现扑克的数量关系、构成规律。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 动手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创造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3岁~4岁的幼儿仍然处于口语敏感期,所以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小班创思活动课《有趣的故事》中,我让幼儿先思考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再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并随故事的情节开心、悲伤、感动……使幼儿逐步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学说完整的句子,初步建立“语言表达要完整”的意识。比如,“小熊马特在吃饭”“小熊马特在玩玩具”“小熊马特在……”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在户外活动时也可随时随地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也将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3岁~4岁的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一切不懂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开始变得爱问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在思维活动课《聪明的小鸡叽叽叽》这个单元里,让幼儿通过可爱的小鸡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而公鸡不会?”“小鸡是从鸡蛋里出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南瓜有妈妈吗?”“谁是它的妈妈?”“小狗、小猫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三、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创造力

3岁~4岁幼儿的形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这时侯就开始注重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幼儿将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打上一种美丽的底色,底色定好了,就更容易描绘出宏伟的蓝图。但由于这时候的幼儿知识、经验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比较单一、狭窄。对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给他们多种选择,来拓宽幼儿思维的渠道。

在学《山羊的南瓜》一课时,我通过山羊妈妈用南瓜给小山羊做了6种不同的食品,(如南瓜冰激凌、南瓜粥、南瓜汤、南瓜面、南瓜饺子、南瓜饼等)让幼儿意识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变成很多不同形式;在这次思维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除了这几样,南瓜还可以做成哪些不同的东西?结果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说:南瓜可以做南瓜糖果,南瓜条、南瓜汁、南瓜蛋糕、南瓜面包、南瓜三明治。有的还说:南瓜可以做南瓜面具、南瓜小汽车、南瓜灯笼、南瓜足球、南瓜房子等。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水果图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水果小人,如苹果小人、葡萄小人、西红柿小人等。幼儿的思维路径拓宽了,思维的散发性也就开始建立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还有句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通常指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已经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证实。

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问题跟家长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谈什么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1.指导幼儿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幼儿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我们老师可让家长在家多辅导幼儿多做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在幼儿园可利用美术课或在美工区多引导幼儿做多种手工,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和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是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帕等。不许包揽孩子能做的事和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多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结构材料,使他们既动手又动脑

在动手时,让孩子学会技巧和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进化阶梯上位置较高的动物才有游戏,游戏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儿童的一种天性,是孩子童年幸福的源泉。从较高级动物的幼仔到人类的儿童,游戏作为进化的礼物得以延续。那么,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呢?

首先,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操作性游戏中,孩子兴致勃勃地反复摆弄游戏材料,不断增强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变得“手巧心灵”。在运动性游戏中,孩子乐此不疲地奔跑跳跃,不仅锻炼了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而且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孩子十分陶醉于“有节奏地走”和“听到特定回答立即扭头跑”的过程中,他们既享受了游戏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

第二,促进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气氛中,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在语言游戏中,孩子的吟唱和富有创意的改编有助于充分感知语言的韵律,从语音、语法规则、语义等方面理解语言。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当孩子看到天线宝宝,马上会改为“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宝宝没回来,谁来也不开”,父母可以从中欣赏孩子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发挥。智力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面临着许多有待动脑子去解决的问题,如拼出图案、在沙堆里挖出隧道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不断地想办法,将办法付诸实践,失败了再去尝试新办法。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的游戏常常离不开游戏伙伴。在与游戏伙伴的交往中,孩子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如何回应他人,以游戏材料为媒介,学习分享、协商、轮流、谦让、公平竞争等交往规则。在同伴交往中,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一次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的方法都为孩子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提供了机会。正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交往中,孩子明白了怎样与人相处。也逐渐懂得了社会行为规范。

第四,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游戏具有独特的心理保健功能。它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满。孩子在“挤、压、搓、摔”黏土活动中可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扮演“警察”、“医生”、“爸爸妈妈”,学小狗“汪汪”地叫,学蝴蝶翩翩起舞。游戏是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还可以初步诊断孩子的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某方面发展存在缺陷,或者具有特殊的经验背景,那么这些信息会在游戏中真实自然地表露出来。

人们渴望孩子能够像喜爱游戏那样热爱学习。事实上,游戏与学习并不对立,二者完全可以融合起来。将学习变为游戏的方法有很多,如亲子换位体验角色、引入竞争因素、学习方式多样化等。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爸爸妈妈考孩子背唐诗,其实,可以尝试亲子比赛学习唐诗嘛,让孩子当考官考父母,然后用绘画、泥塑、讲故事等方式表达唐诗的内容,在家中召开交流会。总之,早期家庭教育只有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早期教育若脱离了游戏这个基础,那就像一个蠢人在春天抱着苹果树拼命摇晃,希望能够摇下几个苹果,只见苹果花纷纷落地,原本有望在秋天收获的苹果也就无望了。

11.儿童游戏的特点

今天,高科技一步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享受高科技所提供的效率和品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计算机、游戏机前。不可否认,电视、计算机这些新兴教育方式给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这种从电视和计算机上获得的二手经验,绝对、也永远无法替代孩子们直接从玩耍和游戏活动中学习的知识和技巧。

曾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在游戏的熔炉里铸造出来的。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理解和提供给他们合适的游戏呢?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玩耍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孩子游戏的特点,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一婴儿游戏,由成人发起的主动性游戏;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性游戏,即从简单摆弄实物到以实物的功用做游戏;快到3岁时,以模仿性游戏为多。到了幼儿期,孩子常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性游戏,如用竹竿当马骑等。这时孩子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而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学龄期的孩子则是喜欢规则性的游戏了,在这种游戏里,情境和角色扮演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这种有组织的游戏,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儿童之间彼此协调合作的能力,可在其中得到体现。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543.4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7-01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快乐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愿望。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除了传统的倾听欣赏、阅读理解、朗诵表演的方式,更应充分运用:制作课件、设置情境、观看短片、互动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与音乐活动结合、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与简单的手工或绘图相结合等形式,积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综合体验。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二、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让幼儿处于一个材料贫乏的环境中去学习、思考、幼儿只能去空想,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没有东西去诱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而他们也不能通过动手做物品来验证自己思考的和想象的是否科学正确;如果幼儿对活动的内容没有兴趣,幼儿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处于积极状态,也无法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故要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在活动中积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创建丰富宽松的活动环境,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思考、探索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提高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