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土地理;重要性;运用案例;问题;策略
乡土地理素材作为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
对丰富地理教材和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针对地理新课改,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呢?就这一点,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我的一点建议和体会。
一、乡土地理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1.乡土地理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直观、感性,便于理解
高中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给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了一个当头一棒,因为这部分内容确实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乡土地理能使这部分知识更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2.乡土地理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地理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的确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在讲述“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这一部分时,城市的孩子对前者了解甚少,农村的孩子对后者更是比较陌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求知欲,但同时他们又存在一种好奇心想去了解。这时就可利用乡土地理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3.乡土地理可以增强学生了解家乡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对于90后的孩子们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非常明显。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更不用说对家乡有多少了解,有多少热爱了,这种情感需要在不同的学科中逐渐渗透培养,地理教学尤其是其中的乡土地理知识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个角色。
二、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案例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利用是很重要的,其利用空间也是很广阔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使其在新一轮的地理新课改中发挥优势特色,充实和丰富地理教材与地理教学呢?
1.济源乡土地理资源及应用
济源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秀美山川的美丽城市,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比如科技馆、王屋山地质博物馆,在讲述抽象的天体系统和地壳物质组成时便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
2.济源特色乡土地理资源应用
其实济源还有很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济源是一个特色农业非常著名的地方:古职生态园、坡头薄皮核桃栽培、裴村樱桃种植等,并形成其多年的文化积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冬凌茶种植文化,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
三、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学习的任务繁重、课程紧,而面对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这些乡土地理资源一一实地参观,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利用这丰富、宝贵的资源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有重点地选择典型的资源作为案例,一学期组织1~2次有成效的参观。
2.组织对地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地理小组。
就鄂尔多斯地区而言乡土教育资源运用情况我个人总结为从地域上划分城区和农村就有很大的差别。城区主要是运用了人文资源而农村则大都就地取材选取自然资源。从运用成度上本市幼儿园几乎没有重视乡土资源的在教育中的作用。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时的观察和实际体验我将以巴拉贡镇幼儿园为例介绍一下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现状中的运用现状。我所在的这所幼儿园是一所城镇公立园,园内配备了许多比较先进的玩教具,但在乡土资源的运用上相当欠缺。幼儿几乎没有接触到自然资源而只是从小书本上看到一些自然界中的事物。我在本园带班的时候正好是幼儿园一年一次的亲子旅游节。旅游的景点选取了离本镇不远的植物园。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抓抓土嗅嗅花香喜欢提各种关于自然事物的问题。可见幼儿们对自然界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但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园内的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是带孩子游山玩水对于景区内一些风俗文化都没有很好的渗透给幼儿。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中的人文资源。由此我总结了一下五点原因:
(一)教育理念缺乏,没有认识到乡土教育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对乡土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匮乏,根本没有将乡土教育资源深入到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对乡土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只是片面的对其开发利用。只是一味的利用自然资源,对于人文资源一点也没有运用。从而失去了太多乡土资源对幼儿教育的好机会,没有充分领略到其魅力之所在。
(三)教育经费不足,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不用致使其闲置荒废。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困扰乡土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乡土资源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却因为资金不足受到了阻碍和影响。
(四)地方政府不重视,乡土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其作用。有些地方政府对乡土资源没有有利的挖掘和开发,甚至根本不重视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地方的幼儿园缺乏应有的资源。
(五)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本身教育目标不明确,没有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只是一味的寻求一些简易的没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目标。致使乡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也总结了几项改进的策略。首先,针对幼儿园自身我认为应该将乡土教育资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强教育理念深化对乡土教育资源的认识。乡土资源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应将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作为教材的来源,从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出发,以主题探索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对幼儿教师来说更应加强培养,能让其主动的将乡土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根据乡土资源、幼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活动具体目标,组织活动内容,灵活选择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要想将乡土教育资源更好的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离不开幼儿园本身和周边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更离不开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对幼儿园周边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并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才能使园本课程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使用价值。同时,也要求我们发挥教师、家长的作用,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给幼儿园教育注入生命力。
1.情感体验法: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有助于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家乡情感。
2.探索发现法:幼儿在大胆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3.尝试操作法:这是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并在动手摆弄与操作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4.情景学习法:这是通过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能使幼儿获取新的学习经验的方法。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景观;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建设要紧随时展,利用全新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求,这就对园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地域特色且带观赏性的乡土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角,其担负着构造主要景观的重任。本文论述了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为乡土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借鉴。
乡土植物的特点和优势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着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乡土植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性。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乡土植物能够抵挡当地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然而外来植物则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移入地的环境,经历自然灾害后,往往容易产生毁灭性的后果;第二,乡土植物便于管理,性价比较高。乡土植物较高的成活率以及便于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对其养护的成本,另外,通过采取科学的配植手段,更容易营造出特色景观,从而增加了城市园林的观赏性及整体性;第三,能够彰显当地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会使一个地区拥有当地独特的植被景观,如西南的橡树林、北方的杨柳树、东北的针叶林等。当地植被景观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就会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既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又符合人们审美的需要,还能够吸引外地游客。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拥有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乡土植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受某些原因的影响,大量外来植物引入到本土,这就产生了诸多问题。作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土植物应用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乡土植物种类,但是并没有充分将其进行实际应用和推广,如在昆明市的园林绿化中,只应用了云南樟尧银杏尧滇杨等品种,而云南山茶尧马缨花尧清香木却没有得到运用,这就导致园林绿化的乡土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第二,乡土植物苗源匮乏,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对乡土植物的科研,再加上科研水平达不到标准,这就促使不能有效地对乡土植物进行开发利用,最终导致乡土植物种苗数量严重不足;另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短期内得到投入回报,速生植物一直占据着主要市场,由于乡土植物一般不具备快速繁殖生长的特点,导致人们缺乏对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发展,外来植物和速生植物严重排挤了其生存的空间,这是造成乡土植物得不到有效应用和推广的根本原因;第三,乡土植物的规划缺乏科学性。由于园林绿化规划者“重洋轻土”思想严重,错误地认为外来的植物是新鲜事物,在不考虑当地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植物,忽视乡土植物,结果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使乡土植物品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加速本土植物的灭绝;另外,规划者对乡土植物缺乏科学的认知,由于长期接触本土植物,而看不到它的美观效果。
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4.1、制定政策法规,明确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首明应明确乡土植物的重要性,并对乡土植物的优势进行大力宣传,解除人们对乡土植物的偏见认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率;其次,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地方保护政策,大力应用与推广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优先选用本土植物;最后,加大宣传乡土植物优势的力度,严格监督乡土植物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4.2、加强乡土植物的科学研究,修建乡土植物苗圃
一是根据当地园林绿化的实际要求,选择适合园林绿化的乡土植物,加强对其的研究与培育工作,投资提高科研水平,加强新品种的研究,从而能够在当地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二是开发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合理加强对乡土植物的驯化,使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具有更高的观赏性;三是在对乡土植物习性研究之后要建立相应的苗圃基地,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乡土植物的培育和输送工作,使乡土植物能够有更好的销售和开发前景。
4.3、遵从互惠共生原则,协调植物间的关系不同的园林
在乡土植物与引进物种进行搭配种植时,首先要考虑能否相互依存的问题,作出合理配置,避免发生外来物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情况。例如:一些树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树种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也有显著的互相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树种的分泌物对其他树种的生长不利,如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因此,在配置植物种类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他感作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
4.4、提高园林绿化规划者和工作者的素质
一是对园林规划者进行专业培训,从根本上改变规划者“重洋轻土”的观念,促使其深入学习乡土植物的习性和开发价值,按照植物混合搭配的原则,在园林绿化中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引入植物;二是提高园林绿化工作者的素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当地植被,最大限度地保留景观的原始面貌;三是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因地制宜,促进乡土植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性的保护力度,尽最大努力地保持好当地生态平衡。
5、结尾
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主题是“绿色·生态”,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自身的传统文化、生态特性及地域特色,并根据城市的风格,传扬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彰显现代精神,创造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以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美、文化美、艺术美、科学美的统一,更好地突出城市特色,凸显城市个性。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7)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课程
对于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而言,其存在短板的同时也存在着城市地区所不具备的其他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取长补短,丰富幼儿园课程,让幼儿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幼儿园教育,而这其中最为可利用的就是乡土资源,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度挖掘这一资源的价值,从而使幼儿园课程更为多彩。
一、巧借乡土资源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身边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所要传达知识的敏感性,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由于乡土资源的便利性也能降低丰富课程的成本,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对其高度重视,从而切实地将其利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二、如何去巧借l土资源
对于教师而言,身边的资源是非常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巧借”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对于乡土资源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其过于生活化,教师也往往会将其忽略,这种不重视反而浪费了这一好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抓住教学主旨,巧借乡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首先要做到的是“可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去深度挖掘本地所有的教学资源,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再选择那些可以融入教学的资源,从而有效地丰富课程。而在教学融入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抓住教学的主旨,从教学的主旨出发去发掘乡土资源,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目的。
例如,笔者所在的地区拥有农耕文化,橘乡以及山歌等这些具有地方特点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乡土资源与教学的主旨是切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例如,笔者在教授小朋友唱歌的过程中就引入了很多本地区的山歌,并号召家长们帮助一起完成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达成家校互动,也能够达到丰富课程的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其进行利用。
2.切合教学内容,巧用乡土资源
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选取好适当的教学资源以后就应该结合教学资源对乡土资源进行巧妙地利用,具体而言就是将具有乡土气息的资源妥善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其与教学设计很好地融合,从而使两者能够很好地融合,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让其能够真正地丰富幼儿园的课程。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可以将重庆地区所特有的山歌资源与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在重庆地区有着浓厚的山歌文化的氛围,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教师要选取与这种乡土资源想辅助的山歌文化资源,如针对讲爱惜粮食等幼儿园教学情况就可以选择山歌《脸朝黄土背朝天(民国)》:“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流到脚边边。一身穿得稀巴烂,丢了镰刀就饿饭。”这种山歌朗朗上口,也与本地文化紧密切合,在教学山歌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祖先所传达的处在那种农耕时代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珍惜粮食的故事进行一定的串讲就能够充分给学生传达要珍惜粮食,重视劳动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山歌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参与进来,更为重要的是山歌这一传统乡土资源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使整体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3.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补充
乡土资源对于教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充当补充,利用乡土资源所具有的家乡文化的气息来补充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气息”,从而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整体的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温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文色彩,也能受到家乡气息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不忘本,能够更加享受,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乡土资源来丰富幼儿园课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教学引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觉到乡土文化的气息以及温度与学校课程的严谨以及科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使乡土资源能够真正丰富课堂,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加具备温度以及人文气息,让幼儿园的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其在幼年阶段能够受到更多更好的家乡文化的教育以及熏陶,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乡土史即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包括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可见乡土史教育对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之重要性。作为职校历史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到开展乡土史教学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概而言之,乡土史的教学有助于影响人和教育人。
二、职业学校开展乡土史教学的实践
1.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
乡土史教学的第一步就是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开发。
笔者所在的桐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土地上,有着浙江省迄今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罗家角遗址,以及最近发掘的距今4000多年的留良新地里良渚文化古墓群;有千年水乡古镇——乌镇;有江南名刹——福严禅寺;有人文景点——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君匋艺术院、金仲华故居、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场馆。在这里有着大量可以开发的历史资源:乡土类资源即文本类资源、非文本类的实物资源、音像类资源、口述类资源、民俗乡风类资源。其中文献资源是笔者开发乡土史的主要资源。
2.乡土史教学实践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史资源。笔者所在学校虽是一所职业学校,但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历史教育的功能,每周开设有两节历史课,这为笔者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平台。笔者最初的乡土史教学实践就是从历史课堂开始的。为达到课堂渗透乡土史的目的,笔者主要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平时整理好乡土史资源库。现在的历史教学是专题模块教学,分别是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和科技文明史,涵盖古今中外的三大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笔者在搜集整理桐乡地方历史乡土资源的时候,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按照下表分门别类,进行归档研究,以备教学之用。
二是课堂运用好乡土史资源。在讲述对应历史时期相关内容时,笔者十分注重引入乡土史资源。如在讲到古代中国起源时,适当介绍桐乡已发现的两大早期中国文明,即:马家浜文化与良渚文化的遗存;罗家角遗址和新地里遗址。它们是古老桐乡的见证。通过引入这些乡土材料的介绍,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讲到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濮院的“濮绸”。濮绸品种繁多、质地细密、柔软滑爽、色彩艳丽、强度高,有“天下第一绸”之称,跟当时的杭纺、湖绉、菱缎合称江南四大名绸,不仅远销海外,而且是历代朝廷的贡品。在讲到三省六部制之时,笔者引入司马高桥(崇福镇南门)。司马高桥旧名南高桥,明洪武间(1368—1398)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同治三年(1864)毁,光绪二年(1876)知县余丽元再建。据《周礼》载:周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后用为兵部的别称。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加深了对明清时期桐乡经济发展的了解,以及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印象,唤起学生对家乡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
多渠道、多角度地挖掘相关乡土历史,适当合理地与教学内容相整合,能够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乡土史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的渗透,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引领学生开展有关乡土史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3.开展依托乡土史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1)乡土历史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当下的课程内容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而且我们也知道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知识和结论,而应当将学生学习历史当作一种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即历史教学要运用史料证据,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所以在这样的认识下,乡土历史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收集的有关资料显示,各地研究性学习课题有一半与乡土史有关。这些课题主要包括各地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名人故居的维护与开发,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老城市改造的利弊思考,桥梁民居街坊的演变,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可见乡土化已成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历史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体会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使整个德育过程潜移默化、悄然无声。
(2)挖掘乡土史资源,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内容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乡土历史进行充分发掘与利用,通过构建研究主题模块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本乡本土问题,构建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体系。
主题是指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整体方案时,设置一些研究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向,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课题,从而使课程内容相对集中。通过设置研究主题,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开发乡土资源,使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系统规范。如笔者给学生设置了像桐乡行政制沿革、桐乡古代经济发展、桐乡古代文化、古代遗址研究、乡风民俗研究等主题,希望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整体设计研究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的学习,选择好恰当的研究课题十分重要。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后,围绕主题,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口进行设计。同一主题切入口不同,研究的内容也就不同。如在“乡风民俗”的主题模块下,可以选择研究节日民俗、礼仪风俗;可以研究生产、生活习俗、饮食习俗;可以研究民间体育、文艺、谚语;可以研究地方方言等等。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可以将主题模块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子课题再分解为若干次子课题。这样主题模块通过分解细化、层层相嵌,呈现立体结构。通过这样的设计,逐步形成主体研究系列。
当然,在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设计课题这一过程中,要遵循四条原则。第一,现实性原则。课题要符合学校的层次和学生能力的实际。第二,兴趣性原则。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钻研的。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不要是纯理论的,要避免大而全,可以选择乡土历史的一个侧面进行探究。第四,可依托性原则。课题尽量与乡土历史相结合,与历史基础型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相结合,从中寻得理论和实践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