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力;初中生;干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3-00169-04

创造力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在创造性个性的激励下,对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加工,经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讨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1]。

南锡(Nancy)等人在总结211项研究成果(1972)并计算各种能力的遗传决定系数、环境决定系数中发现,发散思维的遗传决定系数为0.22,是最小的一个,提示发散思维能力是最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1]。吉尔福特(Guilford)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2]。心理学家玛丽.米克把这一理论最早应用于实际建立了智力结构研究所,编制了许多提高学生能力的练习[3]。美国的西德尼.帕纳斯及其助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了二年的研究,结果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4]。沈德立等人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5]。李孝忠根据吉尔福特智力三维模型开发了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学生发散思维测验[6]。张向葵等采用国内修订的托伦斯图形创造力测验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创造力特征进行研究[7]。

本文以吉尔福度模型为指导在探讨制约个性创造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为中心内容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培养目标,探讨发散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重点)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n=62),另一个是对照班(n=57)。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一般智力和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基本相似。

1.2 干预方法

以吉尔福特模型[2]为指导,编制发散思维训练材料。根据24种能力内容的性质分为四组,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6种视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安排在最前面,其次是6种语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再次是6种符号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6种行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最后。并编制了训练手册供教师使用,训练手册向教师介绍了练习题目的编制原则,列出了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规定了基本教学模式,说明了教师应注意的事项。由东北师大心理系一名研究生使用发散思维训练手册,按24种不同内容的训练活动顺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每周一课时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辅合思维和创造性个性等品质,为期一年,对照班不进行训练。训练课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包括呈现问题、自学思考、小组或班级讨论、引导发散和评价等环节。对实验教师采用自学“训练手册”和边干边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并辅以与其他实验点教师相互听课、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以保证实验教师正确理解与实施实验方案,有效地落实训练活动。在实验开始前、后使用创造性思维(TTCT)[1]、发散思维测验[1]和创造性个性测验[1]对两班学生施测。

1.3工具

1.3.1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1]

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1]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系主任托伦斯1966年编制的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为原型。该测验(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李孝忠修订)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形创造思维测验及词创造思维测验构成,本研究仅采用了图形创造思维测验部分。该部分又由构造图形(简称:第一部分)、完成图形(简称:第二部分)和建造图形(简称:第三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一个曲边图形为图形的一部分画一幅画或一个物体;第二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十个未完成图形上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图画;第三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三十对平行竖线内、线上或线外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幅画或一个物体。该测量的创造力维度为:①流畅性(迅速产生大量意念和见解);②独特性(产生新颖独特、别有见地的见解);③标题抽象性(产生点明主题,概括图形内容的见解);④精细性(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⑤抗过早闭合性(不是立刻用直线或曲线来封闭为完成的图形)。该量表经过7000多人的测试,表明有良好的信度,其信度值为0.86。

1.3.2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1]

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的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该测验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想象幻想、敏感性、幽默感8个分测验。重测信度0.88,分半信度为0.83,同质性信度为0.83。当把8个分测验的测试数据与另外6个语义发散思维的测试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斜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时,结果8个创造性个性测验集中在一个因素轴上,另6个测验集中在另一个因素轴上,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

1.3.3学生发散思维测验[1]

该测验由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发散思维能力测验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三个内容维度;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一连串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流畅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种类;独特性是单位时间内新颖独特的发散项目[2]。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全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81,符号、语义和行为三个分测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0、0.70和0.73。对119名被试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符号与语义的相关系数为0.33,符号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8,语义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3,三个分测验的数据中含有一个共同因素,即发散思维能力,证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

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分,每道题目的答案在10个以上记4分;答案在6个以上记3分;答案在2-6个记2分;答案2个以下记1分;答案是零则记0分。还可以根据思维流畅、变通性和独特性统计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发散项目为流畅性得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变通性得分,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答案,作为独特性得分。如语义发散思维测验中的一个题目:请你在2分钟之内写出与“休息”意义相近的词,越多越好。一个学生写出听音乐、打盹、稍息、散心、长眠、闲谈、放松、静止不动、催眠、看电影、溜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退休、郊外度假15个答案。其发散项目为15,答案超过10个,则语义发散思维得分为4分,流畅性得分为15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同义词、近义词、转义词、成语、其他等5种,则变通性得分为5分;催眠是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所以看作独特性。如果一种答案颇有新意,在同一年级中只有5%的人答出,可记2分;如果某种答案很有特色,在同一年级中只有10%的人答出,则记1分;如果答出某种答案的人数很多,超过10%,那么独特则记0分。最后采用标准分,可以得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前测和后测成绩比较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评分比较(x±s)

指标训练前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训练后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冒险敢为和表达欲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流畅性、独特性、标题抽象性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总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2.2训练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散思维测验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发散性思维测验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实验班评分高于对照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发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六个方面,实验班评分均高于对照班。

3讨论

3.1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经过发散思维训练,实验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发散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与西德尼、帕斯及其助手的研究结果一致[4]。吉尔福特曾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它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起着核心作用。而南锡(Nancy)的研究则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最容易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发展[1]。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此外,为期一年的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而在精细性和抗过早闭合性方面没有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发散思维训练没有与学科教学联系有关,有待于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3.2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个性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特征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是在新颖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它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它不同于传统的旧模式,与教师平时讲的内容容完全不同。这种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突然发现教师所讲例题的其他一些解法,发现教材定理的另外证明方法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在可供选择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出最优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思维创新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面对求知欲极强又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初中学生,新的构思可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能力,新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灵活运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新的内容可以促进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创新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正处在智力开发最佳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实施创新性教育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趣味性、探究性、过程性和实践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并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为体验搭设支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育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培养学生以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一位数学家曾指出,数学发明创造是识别、选择、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讲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同化,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要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体系合理化、科学化并具有系统性。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合理化,才能达到思维方式的科学化,进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2.通过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体会真实的问题,得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检验猜想的正确性,使数学的教学活动成为具有无限乐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想象、提出问题,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这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品质。

3.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启发创新意识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开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思维训练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主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份。在数学教学中,为防止思维程式化,对于一些问题,尽可能变化为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又可以充分展现学生自身的思维构想,让学生从中吸取数学知识的营养。

(2)开拓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点是能开拓出不同于一般的有效解题方法。为此对概念要一义多析,对试题要一算多法,对应用题要一题多变和多解。要注重中介思维能力训练,提高直觉想象能力。例如,通过类比,迅速建立数学模型,或培养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迅速迁移,都可以启发直觉。我们还应当注意猜想能力的科学训练,提高直觉推理能力。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足球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基本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是社会及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因素。同志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各国著名专家、学者的报告中都强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人才的核心,“为创造性而教”将是未来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大胆,这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足球教学实践中,本文尝试着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体之中,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加以不同的运用,并提出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1.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通过各种方法的思维训练,诱发和促进学生产生想象和创造的灵感,引导大学生形成敏锐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获取各种有效的体育知识。对于足球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1要求学生用心记忆教师在足球课上讲述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动作要求、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并随时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动作要领的讲解中,要重点强调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等方法讲解、分析动作,例如:在足球颠球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在讲解示范过程中强调“击球点不通过球心,给球一个摩擦力;上体、髋关节和膝关节放松,踝关节适度紧张,用脚背正面击球”等,目的是使球产生向内的旋转,便于练习的学生对球的控制。通过这个初始阶段的“理解分析训练”,提高学生利用合理方法理解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捕捉能力。

1.2启发学生尽力回忆。在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闪念”,即使与所学动作无关,也是由所学动作引发出来的。如:做脚内侧停球练习时,教师启发学生联想比赛中该技术应如何组合运用,学生运用所学单脚和双脚拉推、左右脚内外侧拨球,创造性地做出脚内侧停球―左、右脚拉推球―左(右)脚拉右(左)脚推,左(右)脚内侧停球―左(右)脚向外拉推球等组合动作,这样就可使学生把两种不同的动作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地将动作规律逐步积累,以进行创造性联想能力的培养。

1.3指导学生对技术动作和体育知识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归纳综合,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追寻其间的相互联系,发现足球运动各内容、体育知识、技战术之间的衔接点,进行合理联系和筛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思考和练习,产生最佳的动作效果和动力定型,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理念,培养体育运动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4每讲完一个动作,在练习过程中,都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想一想有什么疑点,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对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哪怕是一句话,一点点潜意识活动,都要让他们提出来,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通过思考和再实践,学生的思维日益敏锐,动作更正确、更熟练。

2.在足球教学中融入多种思维训练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思维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能力。

2.1借助实例扩展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借助足球专项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技术,如:足球中的运球、停球、传球和控制球等。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敞开思路,让学生在学习和反复练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列出其用途、范围、空间感知觉、相互联系和区别,明白以上动作都是专项基本技术的关键,都能起到对足球“球性”掌握和熟悉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诸如下面的问题,例如:学习足球控制球中的“停球-拉球-脚外侧推拨球组合”教材时,在正确掌握停球、脚底拉球和推拨球单独技术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示范并组织学生学习和体会典型的“停球-拉球-脚外侧推拨球”组合如:胸部停球―左、右脚底拉球―左、右背外侧推拨球,大腿停球―左、右脚底拉球―左、右背外侧推拨球等,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想一想,与以上两个组合相仿的组合还有哪些?”“你能否自己合理的创编一些?”然后要求学生再创编出几套“停球-拉球-脚外侧推拨球”组合动作,在抽查演示过程中,对动作的合理性和发散性进行分析和评述,如:脚内侧停球―左、右脚底拉球―左、右背外侧推拨球,脚背外侧停球―左、右脚底拉球―左、右背外侧推拨球等,指出脚内侧停球包括停空中球和地滚球、左脚外侧向左侧停球右脚底向右侧反向拉球摆脱对手,讲明该组合在足球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等,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教学中所讲解和练习的一个动作,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动作有关,或与所讲动作引发出来的一些例子。

2.2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知识进行收束思维的训练。在完成足球某几种技战术的学习或进行期末复习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某种动作、技战术、及至整学期足球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类时,可让学生对核心和关键部分反复练习,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和动力定型,逐步把学生运动思维深入、系统起来,从而完成收束思维训练。

2.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想象力和联想力的训练。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智能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亦时时处处渗透着对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如:学习足球“二打一”战术,可在“三打二”、“四打三”、“五打四”战术中,想象成多个“二打一”来加以运用,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训练的机会。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

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创造性人格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努力,这就要求教师把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贯穿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3.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就是创新,创新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素质教育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同样也是一种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既尊重知识又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如:引导学生进行足球技战术的学习时,应让学生明白,即使现代足球运动已有将近150年的历史,经过许多著名运动员、教练和专家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它的技战术理论已非常科学、合理,但在学生未领悟之前,它仍是个未知世界,亦无从理解其真谛。要真知,就要鼓励学生问个“为什么”。通过“为什么”,才能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由“为什么”的圆满解决而深入,由深入而理解,由理解而吸收其精髓,进而对足球技战术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信无疑。

3.2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主动进攻的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例如,讲授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时,教师的讲解示范、组织教法要科学合理,启发诱导学生在练习中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实践品质,即开放性和独立性。如在技术动作练习中,当他们在认真练习、勤于思考中发现问题、想错了或做错了时,教师要及时集中进行讲解。在指出其对动作概念、要领、练习、科学理解技术上的错误之后,教师除要及时纠正外,还应对学生的善于思考和在困难面前主动进攻的精神给予鼓励,其目的在于不断培养学生不正确完成技术动作,誓不放弃的心理品质。

4.结语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巧方面,已经将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因素落实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但教师还应该自觉地把这种由体育教学必然带进的各种运动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具有强烈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鼓励独立思考、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的体育教学行为中去,形成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带动知识传授的体育教学体系,融入多种思维训练,真正体现为创造性地教。这样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仍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去探索、追求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4篇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主动性。即不搞清问题的性质、成因或解决方法,就不罢休的探求状态,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2.求异性。即不苟同于传统的、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3.发散性。即不急于归一,提出多方面设想或各种解决办法,而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4.独创性。即能产生新的结果,如,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设计新产品等。

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头脑里经常有一些问号。经常想一想:这东西能否改进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

2.好奇。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有兴趣。对没懂的事总要弄个究竟,点子多。

3.多用脑、勤用脑。思维活跃,时时处处都在思考,头脑总是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

4.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幻想,大胆想象,有联想能力。有想象力的人和缺乏想象力其创造性是不同的,有想象力的人在思考问题时,首先求知于各种想象,而有了启示再返回现实中来,所以,思想飞跃度高,因此,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成果,这是想象能力差的人所不能比拟的。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48-01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实践性。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创造适应时代需求、顺应市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品的能力。因而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使其掌握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将不可见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可见的形象信息,就成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

当今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在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强调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与发明能力的培养高于一切,视创造与开拓精神为艺术设计者的灵魂。求新、求异、求个性是艺术设计根本所在,国外的艺术设计教学把打破现存规矩,开发想象,发展创造作为主要目标,使艺术设计课程更具创造性思维和创意性的特征。我国的艺术设计要和国际接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首先要从艺术课程教学着手,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外在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才能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旨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在教学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1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让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沉闷的学习氛围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打破教师统揽课堂的局面,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进行对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旁观者,适时提供引导和帮助。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受单向思维的干扰,学会“多向”“逆向”“反向”“综合”“变通”“变异”思维。

1.2提倡并鼓励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的古人也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有疑点,进行思考,才有创新。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结论,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出质疑的勇气、不怕挫折的品质和勇于创造的精神。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质疑和创新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机会。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疑问,教师都应给予回应,不能进行打击,教师更不能因问题不合常规而挫伤和打击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1.3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活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提发散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思维空间的拓展就为学生想象力提供了条件。众所周知,艺术类课程是一个集结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一门学科,是一个相当抽象的学术领域,所以它就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超越表象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发挥想象力,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把抽象的、虚拟的理论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传达给受者。

2.实施体验式教学。艺术学科有别于其他认知性很强的学科,它更注重的则是实践,即实际应战能力。体验式教学是化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经历。开展模拟情景教学,教师组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则置身于各种模拟的工作室环境中,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获得专业技能和应战经验,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应用中掌握艺术设计的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开展企业实习、参观体会、比赛竞技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有比较,有不足,才有创造。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更贴近社会需求和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热情,发展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实现创造性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统一。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在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在情境中领悟、在思索中探索、在生活中改进。

3.与前沿科技接轨,实施信息化教学。随着计算机一代又一代的更新,现在已经是信息的时代。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不可避免的实行多媒体教学。以网络时代为背景,加强设计课程学习,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运用网络甄选有用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展览国内外最前沿的设计作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使学生能生动直观地观摩大师们的佳作,对照分析自身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缺点,创造性的接受书本外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图片、ppt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满新鲜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网络的平台上,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随时随地接收最新的设计理念,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体验式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希望打开艺术类学生的创造性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技能,最终设计出充满创意的个性作品,增强其职业竞争力,为其就业打好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瑾.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教育与职业.2012(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