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维是人的高级的理性的心理要素,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最高级的部分,它既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产生创造性学习成果和研究工作成果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成为时代所趋和发展方向。结合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下:
1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构建一种适合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许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如,威廉姆斯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模式, 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泰勒的发展多种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把“问题解决”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再者就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 只不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于创造性教学的理解。现在有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模式中,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通常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所以通常反馈也并不是简单的“对”或“错”。相反,教师乐于评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有时适当进行点拨和启迪,择其善者而导之,有时甚至要发表相反的意见, 激起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讨论时,教师不能游离在外,应关注动态,倾听讨论,如果讨论太漫无目的,教师要把讨论拉回到问题的中心。
2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婴儿倾听不寻常的声音或注视新奇的物品,儿童长久观察蚂蚁搬家,在雨天挖沟引水,拆弄玩具,观察父母的脸色,提出种种怪问题都是好奇心的表现。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得不到成年人的保护而受到不合理的限制、耻笑、谴责就会开始减弱或衰退。学生的好奇心也如此,如果得不到教师的保护,就会丧失对知识探求的欲望。可见,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此,教师应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知识探求的变化情境;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转化等方法,怀着好奇心,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以这种转化发展的方式去学习,不仅易于掌握与理解有关知识,而且还会体验到发现的快乐,逐渐学会发现和探求知识的方法。
3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是自由联想或思维活动在有关某个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旧神经联结突然沟通形成新联系的表现。如达尔文观察到植物幼苗顶端向阳光弯曲,直觉地提出“其中可能含有某种物质跑向背光一面”的设想。这种设想在他生前始终未得到证明,但经过后人实验证实这种物质是存在的,它就是能促使庄稼、果树提早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应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鼓励学生去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测、假想和即兴的回答,
4 倡导学生多思,培养其首创精神
人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决心为人类造福,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展开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像实践经验丰富的人那样去进行创造,但是这种首创精神是应该在学习中经常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和新生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教育学生对任何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树立敢于探索,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求异思维。要经常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并加以验证,那么学生的首创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就可以不断地得到培养与发展。
5 教育学生融入群体,增进与其他人的交往
良好的合群能力和人际关系使学生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支持与理解,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群心理也是发挥群体智力效应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就要形成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群体中成长。
6 陶冶学生内在情操,提升其自我意识
一个人要使自我意识和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很好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通过自我监督组织良好的行为方式。一个有创造思维的人的自我意识应是系统而独立的,他不会去模仿他人,因此,促使人们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体系,对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教学是高中数学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求异性、辩证性等思维特征,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是思考问题能突破常规性,解决问题能独特新颖。培养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注重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培养中学生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成果,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首先就在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人这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知识是个海洋,必需依靠独自钻研、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扩充自己。实践表明,学生自学能力强的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积极性、知识性就相应更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需要书本内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们进行积极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
三、引导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指导者。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教师素质:即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调节与学生间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抓住数学思维训练的内容分类、讲究水平层次感以及数学思维训练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性,以解决学生思维滞留,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流畅提升。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从中获取学生自己需要探索的知识。充分利用学习过的旧知识去分析、解决并认知和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充分落实,将更有效、更快捷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敢于求异、质疑,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S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尤其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不迷信老师、权威、课本,敢于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是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罗巴切夫斯基否定了欧氏第五公论,创立了非欧几何,就是数学史上的典型的例子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自觉调控思维过程,自我评价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教学在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大胆设置“这时陷阱”或“思维盲区”,引导学生“上当受骗”,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错误的过程,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要学的知识,而且能纠正学生在做题时的一些“常见病”,提高“免疫能力”,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有好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要给予即时的评价,以培养学生自信心。
五、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 思路宽阔, 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 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 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 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 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它使学生彻底改变往日的死读书,成为一名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此外,创新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那么,拥有了创新型人才,便会促进整个国家、社会的繁荣强盛,因此,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引言
装饰画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在进行装饰画设计中,设计者必须本着创造性的眼光,这样才能保证装饰画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加强对装饰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通过写生,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
装饰画风格种类众多,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描述具体事物的,同时也能介于两者之间。在装饰画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各种风格的装饰画创作,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平时的写生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身边客观事物进行赏析,根据实际事物进行描绘练习,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装饰画绘画基础能力。同时,通过写生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抽象想象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风格相似或迥异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对比、甄别等,注重对客观事物造型的观察与分析,提升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组织学生到城市、郊区、山村等地方进行写生训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将自己看到的事物用自己的风格描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巧用元素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装饰是装饰画重要的功能,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与意识,需要对各种创作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装饰画。通常来说,点线面是装饰画创作中最为基本的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通过不同的排列方案,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思想,给受众不同的视觉感官。可见,在装饰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元素训练十分必要,巧用元素训练,各种元素的搭配与组合千变万化,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装饰画创作,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装饰画基本结构与构成,了解装饰画创作都需要掌握哪些元素,掌握装饰画构成元素的基本规律等,这样才能掌握不同元素组合表达何种的情感。教师主要以指导为主,让学生自由的对这些元素进行组合,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不同的装饰画作品,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再者,装饰画创作材料是多样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色彩对装饰画的重要性,将色彩元素作为装饰画创作的基石,另外,装饰画创作可以采用晕染法、干湿法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作思维。
集中创作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装饰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装饰画结合了创意与风格等诸多因素,在进行具体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装饰画的装饰作用造就了其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环境、社会中的美,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周边的环境,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各色景物,掌握自然中各个元素组成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更加能够发挥想象力。同时,装饰画创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各种资料、创作材料等的搜集,但是对学生怎样处理这些材料不做硬性的要求,学生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采用夸张的处理方式,同时学生还能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
通过集中创作的训练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也能够为今后装饰画设计大好基础。
正确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一次创作成功,学生心底的喜悦之情就会显露无遗,这些都是平时课堂中教师经常见到的现象,
装饰画教学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保证这种创造力激情的持续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力提升奠定基础。装饰画作品的优劣还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评价,很多学生在创造完成一幅画后,总是认为自己画的很漂亮,迫切的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范围、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个性等不同,在创作画品的过程中选用的方式也不同,在画种展现的一些自然流露着的东西,有时并不能让别人看懂。但是,作为艺术专业教师,肯定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喜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装饰画创作中,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装饰画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同时装饰画创作设计讲究创造性,因此,实际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说,开展装饰画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写生训练、元素训练以及集中创作训练等形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意识。
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1.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2.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和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教学“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小动物赛跑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并请我们大家当解说员。看,我们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能介绍一下场上比赛的情况。”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对其内容进行了重组,通过“小百灵评比”这一活动,由学生亲自数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贴贴为出发点,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1)数数的方法。(2)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3)想减算加。(4)用小棒摆出来然后再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任务学习进位加法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任何的限制,较为容易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美国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
4.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这节练习课,虽然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但它的练习强度和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
前言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能动优化身心的技能是其主要任务。“能动优化身心”本身就包含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就规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1、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观察是人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打开眼界的重要途径。如快速跑教学中,老师将腿部力量差不多的几个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组,让他们做起跑示范,其他同学观察第一步放脚的位置对跑速的影响;疾跑上体逐渐抬起与直接抬起之间的差异等。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态度科学、欣赏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好奇性。如,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肌肉结实的做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质疑是学习的起源和动力,解疑和答疑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获的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如我们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学生提出“体育锻炼损害身体”的相反意见;又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再次要针对学生质疑的缘由,既透彻阐述“动体养形”、“静体凝思养神”、动静之“阈”的科学原理,又充分讲解身体与心理的动静对生命发生作用的辨证关系,使学生从中获得正反、左右发现问题,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品质。3、鼓励创造性娱乐
创造性娱乐,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已有的运动技术经验,创造新颖别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打沙袋——跑圈、击中目标、“保护环境”;跑——追逐与摆脱、绕“杆”跑、你追我赶、突破重围等等。学生创造的这些娱乐体育练习,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也增加了健身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入课堂,并对学生的创造、发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4、给予实践的机会
创造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造的沃土和息壤。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准备部分抽出来交给学生,让他们创编教学内容、组织准备活动。同时提出,内容必须有新意;必须使基本部分参与活动的身体部位得到充分活动;教法生动有趣,白重复前面同学的内容(但可借鉴)等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丰富和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教师局限下的陈旧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加工改造经验和记忆表象,克服胆怯心理,建立自信、自强、积极进取、主动探索的自我意向、获得能动优化身心的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演练舞台。
5、启发想象
全人心理学指出,我们内心的感觉就是改变的力量。创造美好、积极的感觉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保持快乐、宁静、健康以及创造力的心灵“营养”。如在慢跑健身指导中运用假设——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淅沥地小雨中赤膊跑进,雨水流过自己的背,冲过自己的肩膀,同时每一次跑进地落地脚都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又如在放松练习中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整个身体向四周扩张,直至充满整个空间 ;再如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背一些韵律性强、意境美妙的诗文,使学生的身心全部投入和乐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而提高呼吸节律和轻松奔跑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一些探索性健身实践,让他们在享受时光、享受思想和享受欢的氛围中,收获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