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45-01

一、教学设计

教材:(1)三步上篮。(2)立卧撑。

本课任务:(1)篮球教学:三步上篮。(2)素质练习:立卧撑。(3)提高篮球技术及活动能力,增强力量素质。(4)提倡互帮互学。

场地器材:篮球场1个(4个篮框),篮球15个。

教学过程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具体设计如下:

(一)开始准备部分

开始准备部分用时5分钟,主要内容包括:(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及任务。(3)组织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包括徒手操及“赛龙舟”游戏。

练习徒手操时,全班成四列体操队形,进行肩绕环运动和腕、踝关节运动。训练要求:(1)精神饱满,各8×2拍。(2)队伍整齐。(3)执行常规(略)。

开展“赛龙舟”游戏:队伍最后的队员持球,运球至队伍最前面背向头顶传球给排在队伍最前面的队员,该队员接球后继续往后传至最后一位队员,依此类推。要求:(1)动作到位,将身体活动开,2次。(2)队伍最前面的队员必须背向头顶传球。队伍整齐、传接稳当、速度快的队伍为优胜队。

(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用时30分钟,主要内容包括三步上篮教学和素质练习(立卧撑)。

1.三步上篮教学

要领:面对篮框站立,运球行进靠近篮框4~6米间,左脚向前跨一步―接球―右脚跨一步―左脚向前踏跳腾空―投篮(左脚踏跳,右手投篮为例)。

重点:学会三步上篮的跑篮步子。

难点:把握三步上篮的起步与持球时机。

组织:(图序)

教法:示范、讲解,分解―连贯,巡回辅导。

练习:短距离三步传接球分解动作。(如图二)(1)第一拍:左脚向前一步支撑(同时右手运球一次双手持球),右膝向前提起(提示拍、持球停留2秒。重复做3次)。(2)第二拍:手持球,右脚向前一步。(3)第三拍:左脚向前一步,将球传出,右脚着地。(4)将以上动作连贯。(提示:逐渐增加距离、加快速度,最后一步右脚前摆提膝跳起。)(5)三步上篮投框动作(如图三)。(提示:中途组织学生相互观摩、示范,如图四。)

要求:(1)分解―连贯时,逐次加快步子、速度。(2)注意安全:前方队员持球离去,后续队员方可行进投篮。(3)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动作示范。

2.素质练习:立卧撑

要领:(略)

组织:成班体操队形。

教法:示范动作,讲解要求。

要求:(1)身体不适者可免做或少做,每组动作完成后,放松30秒。(2)由慢到快,注意臂缓冲。

(三)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用时5分钟。

组织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1)手臂上下摆动两次8×4拍。(2)左右慢四踢腿8×4拍。(3)“放飞理想”整理运动8×9拍。

组织:成四列体操队形。

要求:(1)自然、放松,与呼吸配合。(2)配乐:萨克斯音乐《望春风》。

放松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三步上篮,学习少年拳第二套)。

二、设计说明

本次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是以肩、腕、膝关节活动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随后组织弘扬民族体育精神的“赛龙舟”游戏。游戏设计以加强学生的运球、传球、接球能力为目的,促使学生活动身体,使其达到良好的运动状态,这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本节课中,除运球和简单的传球、接球、原地投篮外,其他内容均为教学新内容(游戏、三步上篮、立卧撑、放松操等)。因此,针对每一项教学内容,教师都要进行示范,提出具体的要求。尤其是主要内容三步上篮的教学,除进行讲解、示范、分解―连贯的练习外,还要组织学生互学互练,及时纠正其错误动作,促使其掌握动作要领。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篮球运动,为什么不喜欢教学比赛呢?在课后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才知道。技术动作运用比较好的同学在球场上的“英雄球”,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参与的兴趣。将篮球一个团队运动项目,演绎成个人篮球,这是教学比赛同学们参与兴趣不高的症结所在,针对这实际存在的矛盾,我展开了相关教学设计。

在后续班级的教学比赛时,我明确强调了篮球是一个集体的运动项目,强调队员之间要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发挥场上所有队员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全体队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篮球运动才能真正体现出集体运动的魅力。在半场四对四的练习中,以强调要调动在场队员的积极性为主。将球传给场上位置最好的同学,且要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投篮。否则,立即吹停比赛,轮换下一组同学上场,教学比赛重新开始。对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同学,采用零容忍制,加强团队教育。随着教学比赛的开始,两次的吹停比赛,将两队中技术运用好的队,轮换至场边观摩比赛(由于传球动作的不合理和投篮时机的选择不当而致)。同学们参与比赛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在基础技术动作练习的运球、传球、投篮的技术,在比赛中有了合理运用的空间。传切的简单技战术也运用得很明确,以比赛代替练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断地讲解,强调技术动作合理运用的有效性,是指导自己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术和促进自己提高的有效途径。

在课后同学们的反馈中,技术动作运用好的同学说:找到了我刚开始学习篮球的感觉,团队协作很重要;技术动作掌握一般的同学说:在篮球场上我也可以找回自信,应经常进行团队的比赛和练习。这不仅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而且效果很明显。

反思:

1. 篮球就是一个团队教育教学的运动项目,离开了团队,篮球就失去了应有的运动魅力。

2. 合理地运用技战术,是发展团队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技战术掌握的有效途径。

3. 果断的吹停比赛,塑造了团队,是一种有益和有效的尝试。

4. 这种练习模式,也适合于较高水平的运动队。吹停比赛,可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技战术运用的合理和有效性。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191-02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的行动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者相类似的状态中发生。创设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积累的经验。学生能够依托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接受、延展新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中强化自身的发展能力。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

2、确定任务:任务的确定是以情境创设为前提的。以当前的学习主题为依据,以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必须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能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最大程度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积累的经验,这让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更加有效。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衔接、拓展的良好平台。通过问题来学习,正是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意义。这种事件或任务可以以游戏的形式体现,用游戏的方法来完成,最发程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重点要求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不是要在老师的告知下按部就班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目标。教师只是提供解决该问题所需的资料、线索,进行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具体解决问题还是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力,能够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并能够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来逐渐完善,进而能够让问题最终解决。这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教学训练中,多给学生制造一些难度,模拟比赛实景,提高心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战术意识在篮球中的重要作用,将意识的培养至于教学的全过程,获取更多经验。

第二,学生意识的充分发挥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之一,个人要融入这个集体,而且要使自己有个性,注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第三,球技战术在量上的增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应根据训练内容不同,有目的、有侧重地培养各种意识,如在快攻战术训练中培养快攻意识和提高中远距离投篮等。

4、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针对当前问题所制定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体系。另一个是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篮球实践能力的提升

1、传球训练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传球的要领及作用,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进程,对任务的制定和执行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在位置应用什么样的传球方法,这些都要做到准备充分,学生在任何位置都能够明确应用什么样的传球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强化传球训练,让学生加快传球的速度和准确性,克服犹豫不决的心理意识,延误战机的错误行为。

2、强化突破技术的常规训练,针对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加强快攻突破,掩护突破,突破后分球,有人防守与无人防守突破等实战训练;

3、篮球技术的训练要与运球、持球等相关技术紧密几何起来,能够准确把握、捕捉机会,在适宜时机能够及时作出判断,敢于投篮,这是比赛时战胜对手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投篮的同时也不要盲目投篮。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激烈对抗条件下投篮的命中率,多做有效投篮。

4、篮板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很多人称其为“命根子”。篮球教学中,教师也要向学生灌输这种意识,强化他们对篮板球的重视程度与实践技能。对于前场篮板球和后场篮板球能够作出专业的行动,敢强敢挣,建立学生对于篮板球的控制意识。

5、单纯的防守意识训练非常单调枯燥,但是防守意识对于比赛的胜负非常关键。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防守任务,注重自身防守任务的同时还密切关注全场的比赛情况。强化抢球、断球、协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建立防守意识。

6、学生的快攻训练需要有明确的训练任务。通过任务形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目标。强化学生的发动、推进、接应、跟进等意识的形成。无球队员要密切关注控球队员的意图,能够对控球队员的意图有做出及时判断的能力,敢于接应或者抢下篮板球。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够逐渐形成的。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07).

[3]钱晓菁,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09).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专 篮球 教学质量

篮球课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把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全民健身这项运动发挥巨大作用,为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1]可见,篮球课教学其意义重大。但是,专科学校篮球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学时数少、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差;学生素质差、起点低。[2]这就给篮球课教学质量带来了隐患。那么,如何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呢?

一、实施兴趣教学

兴趣是一种使人“心向神往”的主动追求的心理状态。而体育教学有时恰恰由于一味讲解、示范和练习造成了学生厌学、逃学,导致兴趣的缺失。只有实施兴趣教学,才会有效扭转这种不良状况。

1、游戏引发兴趣

游戏本身即是兴趣化的运动项目,同时,游戏也具有体育的属性。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游戏可以引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篮球双手传接球技术,如果让学生拿着球传接球,学生就厌烦。我采用“喊口令抛接球”游戏上课,学生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活动,气氛宽松活跃,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了传接球。又如,在篮球反弹传接球教学中,我用熟悉球性游戏教学,让学生分四组,纵队站立,各排头位置上放三个篮球,进行左右上下传接球;当排头将三个球全部传给最后一个人时,最后一人再将球回传,先传完者为胜。这个游戏使学生熟悉了球性,为学习反弹传球做好了准备。另外,我还把学生分成三组,成纵队相对站立,以篮球场三个跳球区为练习场地,进行反弹传接球练习。这种练习带有竞赛性,学生积极性十分高涨。以上游戏气氛活泼,运动量适中,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篮球的性能,学到了反弹传接球的技能,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

2、竞赛激发兴趣

大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竞赛正是满足学生这方面心理的最佳选择,符合学生好胜活泼的特点。如全场折转运球,过去学生一人一球绕场运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疲劳。教师将学生分四组,每组都从端线开始运球,运至罚球线折转,再从端线运到中线再折转,谁先运回为胜。这种竞赛式运球运动量虽大,但学生易于接受。又如,全场运球上篮,变过去排着队依次运球上篮为将学生分成两队,分别从两底线向对方篮下运球,再投篮,直至投进再运球折返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示范促进兴趣

用教师的形象及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就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精确适当的讲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优美正确的示范可以使教学添色增辉。

好的示范不仅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动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产生想学、爱学某一技能的情趣,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努力做到正确熟练,协调自如,既注意技术动作的要领,又注意合理适用,还注意动作的美感。争取使每一动作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性对于运动的作用,意识到各种运动都是造型艺术,美的造型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头上移动传接球、反弹传接球、运球及运球上篮等动作技术性强、难度高,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可以一方面讲清动作的要领,另一方面做示范。示范时,让每一个动作直接作用于他们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慨念,同时还给他们留下一个动作美的印象,从而使他们产生想学想练的欲望。

二、讲解与示范标准化

讲解与示范是教师根据直观性原则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必须语言精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通过讲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示范是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动作技术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所以教师在示范时,力求一次完成示范动作,同时动作应准确、优美、大方、形象、朴实,使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看清每一个动作。在讲解或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的特点和教学效果,采用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以及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在讲解应注意以恰当运用方法:在篮球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首先应讲清技术动作名称,如双手胸前传球(不应说成双手传球),单手肩上投篮(不应说成单手投篮),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技术动作术语。其次要把技术动作的方法、要领等重点突出地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够抓住动作要领,正确的掌握技术动作。最后应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讲解。

三、采取灵活的教法

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取小团体”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等。

1、 “小团体”学习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示范后,在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再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但这只是完成了教师的教。本人认为在篮球技术教学中,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启发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我在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了“小团体”学习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场地器材,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体”,每个团体由3-6名同学组成,并指派一名体育骨干或有篮球专项的同学担任组长,经老师必要的集中讲解、示范后,由他组织并指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遇到技术问题共同进行分析与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再经老师的指点。通过采用“小团体”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提高了篮球技术。

2、课堂讨论法,

结合“小团体”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同时采用课堂讨论法。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学生持球突破技术动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把握突破的时机;如何运用此技术动作的突发性;此技术动作与其进攻技术如何衔接等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同时也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和看,变成了主动地想和练,从而有效提高了篮球技术教学质量。

3、技术组合训练法

当学生已基本掌握所学的各种技术组合后,应立即转入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否则,学生虽掌握了各种技术动作,但不能将它们有效的组合起来,并合理地在比赛中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技术动作组合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学大纲、计划进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便于在教学中实施。在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中,各种技术组合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球时的组合、无球时的组合以及动作数量的组合等类型。队员有球时的组合应以运球、传球、投篮为主的组合;无球时的组合应以跑、跳、停、转及防守步法为主的技术组合;而动作数量的组合,又可分为同类技术动作的组合,如移动技术中的快跑—急停—转身—侧滑步;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组合,如摆脱—切入—接球—跳投;假动作运用时的组合,如突破—假动作—投篮,投篮—假动作—突破等假动作的组合。这样通过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篮球技术动作有效地组合起来,加强了学生使用技术合理化,提高了学生自身篮球技术水平。

总之,篮球教学要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强化兴趣教学,解决篮球教学的教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晖 高岩:《论篮球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年 04期

2、马安东 周光明:《台阶式与螺旋式教学法实验研究——高等专科学校篮球专项课教学设计》,《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2年 03期

3、郭英 魏亚栋:《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3) .

--------------------------------------------------------------------------------

篮球传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创新实践

一、启动分层教学的学情调查

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心理、运动技能、性格爱好等方面都呈现个性化特征,表现在运动素质上,其差异会更鲜明。教师唯有展开全面的学情调查,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运动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提升学生的运动品质。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时,教师需要建立动态认知意识,因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悟性是随时会改变的。有些学生的运动素质呈现偏差性,在一些运动项目上表现偏弱,而在另一些运动项目上则表现得很抢眼,这都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例如,“速跑”运动时,一些体重较大的学生,其运动能力偏弱,教师在跑步分组和目标设定时,需要给予更多的观照。又如,“投掷”项目,体重偏大的学生,其力量和爆发力往往超过其他学生,所以他们在这个项目中当然是学优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运动教学目标时,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实际做出规划和调整,以提升运动训练的实效性。这里,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运动爱好展开调查,搜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性分析,然后制定教学计划,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运动指标,确保了分层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运用分层标准划分小组

体育训练和运动大多以小组的集体形式呈现,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需要有分层的教学思想,即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分组标准,有不同的用意。同质分组是将身体素质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便于展开同类指导和强化训练,不会出现学优生和学困生相排斥的现象。异质分组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目的是让学优生“传帮带”,即帮助学困生进步。自由组合是从团队凝聚力的角度展开考量。不管采用哪种标准分组,都需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最适合的训练。例如,“跳马”训练时,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并对相关的技术动作进行详细解读,然后让学生试跳练习。有些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相关要领,顺利跳过鞍马,有些学生则出现试跳失败的现象,更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敢试跳。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第一部分学生,展开试跳训练,并逐渐提高要求,如提升鞍马的高度等;第二部分学生,降低鞍马的高度,展开试跳训练,并安排学优生进行辅导;第三部分学生,先不做试跳,而是对鞍马进行详细研究,随意调整其高度以及踏板的距离,慢慢展开尝试性试跳。分组之后,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到相关的运动训练之中,没有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这里,教师根据学生的试跳情况进行分组,无疑是基于学情调查的考量,让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并对训练要求进行分别设置,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