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思路辅导与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辅导员;新思路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
(一)多元化思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大大提高了,开启了思想多元化时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潮冲击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头脑,如何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辨别真伪好坏,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学生的日常信息查询、休闲娱乐、交流沟通、工作学习等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方式、沟通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顺利、高效的开展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大专教育要培养具备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从理论学习向技能学习的转变,从提高分数向提高素养的转变,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新挑战。
(四)个性化生源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生源类型也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这些“90后”群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难以用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和管理。从学习背景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呈现层次不齐的状态,并且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从家庭背景来说,“单亲家庭”、“留守少年”、“隔代教育”等现象层出不穷,带来的问题也接连不断;从经济背景来看,家庭之间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存在,但是学生的物质需求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随之而来的虚荣、攀比、“仇富”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从个性背景来看,当代大专生既有思想开放、善于交际、自主意识强等优点,也存在自私、冷漠、包容性差等不足。以上这些生源上的个性化特点,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
(一)转变思想 以人为本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重视集体教育,也不能忽视个体培养,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将辅导员工作落到实处。例如,辅导员要通过纸质材料、日常观察、私下会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和情感沟通等工作,变居高临下的管理者为平等沟通的“知心人”。
(二)学习指导 职业规划
1.学习指导
大专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的改革要求辅导员拓宽工作职能,在日常学生管理之余,也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达成培养目标。例如,在开学之初,辅导员辅助各科教师进行摸底测试,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各科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个别指导和整体培训,实现由高中教育向高等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职业规划
大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肩负起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为学生的岗位就业铺平道路。例如,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定期召开就业指导班会,从行业简介、职业操守、行为规范、面试技巧、技能训练等各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培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提升他们的整体岗位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组织活动 灵活教育
针对当代大专生的新特点,辅导员可以将传统的制度管理、班级建设、座谈会议等与灵活多样的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变生硬死板的说服教育为寓教于乐的组织活动,在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组织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创办班级刊物,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举行红歌合唱比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举办演讲、书法、歌唱比赛,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总之,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班级管理等因素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渗透辅导员工作职能。
(四)拓宽渠道 加强沟通
多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不能墨守成规,将辅导员工作局限在教室和寝室,而是应该积极拓宽工作渠道,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将辅导员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例如,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利用学生会和班级干部会来行使辅导员工作职能,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开辟班级主题专栏等形式,拓宽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从侧面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加深对每个学生的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扭转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是每个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应该严肃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广大同行及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大家交流沟通,为辅导员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学 儿童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6-01
一、儿童美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儿童美术教学与儿童画的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进。现阶段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形式、内容、技巧等多个方面。但是随着教育水平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儿童美术教学逐渐暴露出了不足与缺陷,儿童美术教学观念相对国际水平有一定的落后趋势,很多儿童美术的优秀作品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儿童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性训练为主,提高儿童美术绘画能力只简单的注重于对儿童基础性的训练,忽视了儿童思维的拓展与创新,降低了儿童的绘画思路发散与技法提升的训练,国际化的教学观念在根本上表现出了多样性与综合性的趋势,我国的儿童绘画基础教学与国际化的绘画教学相差甚远。当前,艺术教学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重视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因此,本文选择针对美术教学中儿童画创新为主,进行分析,提出了儿童美术教学创新的一些新策略。
二、儿童美术教学儿童画的选材创新
在绘画的起始阶段,如何选择适合主题的材料往往能决定一幅画的成功与失败,一般地讲,根据教材上或老师的命题,多数同学的思维过程以及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形象往往受着传统内容的影响,较为类似。儿童美术画的选材可以建立在新型的教学思路环境下,在教材的内容制定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一些灵活的教学元素,比如互动性的教学引导题目,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固定话题的讨论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教材内容的新型发展方向,儿童美术学习过程中,思路与绘画的技法都需要适当转变思路,要培养儿童善于观察生活与品味生活的信心,强调儿童对绘画内在涵义的品读。教师在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详细的引导,要辅导学生从远景、中景、近景的不同角度去品味画卷的美感,了解和掌握画卷的真实意境。往往传统思路和技巧所绘画出的画面缺少新颖感与时代感,画面表现力缺乏生机与活力,实质上没有创新思路,画面色彩无论多“生动”都难以打动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例如儿童绘画练习中教师命题“深山之中的寺院”,很多学生在听到题目后,都会选择画一个山与寺庙,给人一种肤浅的表面欣赏画卷的感觉,然而有一些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只画了一处近景,画卷内唯独只有一个小和尚在扫地,远景处依稀画着一些山峦,寺庙的墙壁与院落选为中景,惟妙惟肖的画卷让人细致地了解到了山中古庙的氛围,细细品味到了深山与寺院的悠远,让很多观众都会身临其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三、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画的形式创新
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儿童绘画时对画面的理解能力,适当的带领儿童做出一些绘画形式上的创新,保证儿童理解和体会到更深入的绘画价值意识,掌握创新思路与意识,在儿童绘画环境中,教材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好儿童的学习观念,保证儿童思想与意识的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审美价值观念,保证儿童绘画思想意识的提高,要将全新的思想意识观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在绘画前多思索、在绘画过程中多问老师技巧与应用、多关注国内外的儿童绘画作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造性品质,教师必须用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成就的喜悦。在《我们热爱和平》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几幅有关描绘和平的儿童画,画面的内容大体相近,然而形式布置却各不相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构思自己的设计方案,创造出多种形式生动有趣、有独特个性的构图形式,使儿童描绘出许多自己喜爱的寓有创造性意味的画面。
四、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画的技法创新
儿童美术教学中还必须要树立儿童正确的绘画思路,利用较为完整的绘画工具与绘画颜色选择去提高儿童绘画的技法,改善儿童绘画的思路。在绘画画面的构成上,必须要结合绘画技法,了解绘画对象的真实意境,还要培养儿童利用绘画工具的能力,保证儿童可以实现有效的绘画练习技能,在绘画中教会儿童利用分步骤的绘画技法,比如构图――打轮廊――涂色这样的“绘画三步曲”。
这种绘画技法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儿童尽量多地去思索和练习自我的手法,让一幅绘画作品可以尽量完整的呈现给每一个观众,保证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描绘出各种美丽的画卷。
积极让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绘画教学虽是立足于传统,但决不可拘泥于传统,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实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儿童美术教学中以兴趣提升儿童画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来说尤其是这样,儿童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依赖“兴趣”,但同时儿童的兴趣又存在着持续时间短、易变化和易转移等特点。一般来说,儿童对家庭和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和环境更感兴趣。
因此,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中还要适当地加入一些户外活动、童话故事交流、思维活跃活动等,要加强儿童的兴趣教学功能,要培养儿童对兴趣爱好的一种认识,提高儿童兴趣爱好的不同认识,儿童要在各种活动中寻求自我的兴趣所在,了解绘画美术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掌握儿童绘画的内容,对美术教学展开自我的思路,发扬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焦丽霞.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甘肃高等师范学报.2010.03:33-36
[2]陆荣祥.优化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儿童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010.06:66-69
[3]薛志强.儿童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05:71-73
[4]张宇.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手段创新.音乐基础教育.2008.02:12-15
一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字体设计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一门设计课程,共60课时,内容多、时间紧,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重视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对文字的创意培养与材料的使用很少强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临摹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二是学习者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在学习字体设计过程中,熟练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文字自身的意义与视觉审美规律,而学生往往忽略这些知识的掌握,大多数学生想一步到位,直接掌握字体的创意变化设计,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三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字体的创意设计就是对文字进行“联想”,根据文字的内容和特征为基础,以文字的语义为创作源泉,进行耳目一新的、有个性的、识别性强的视觉形体语言创造,但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跟教师或范例模仿,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四是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课堂上学生长时间地摹写对字体产生厌烦,甚至有的学生用电脑把字打印放大后再拓印,作业不动脑筋,对枯燥的字体设计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更不考虑其使用性。
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
1.课程内容模块化。
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创新,精心组织设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把字体设计课程分理论与摹写训练、创意字体训练两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掌握字体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可读性、识别性和美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笔画结构等构成基本字体的方法和特征。随后进行基本字体训练,将宋体、黑体、拉丁字母临摹改为课外作业训练,节省浪费的课时,在课堂中提升教师对创意字体设计的辅导效率。学生再次上课时带作业来,通过互相讲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字体设计训练模块训练包括字体设计的表现和字体设计的应用。字体设计应用能力训练是学生灵活运用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找寻文字间的内涵进行创意设计是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学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创意文字设计训练,使学生有兴趣地进入设计创作中,教师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单字创意字体训练。灵活地运用和掌握笔画拉伸、笔画与图形、文字与图形化表达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进行多字、词组组合训练。为了激发学生对字体设计创意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取社会中最为广泛流行的网络语言作为素材与字体设计相结合。如“亲“”hold“”神马浮云“”宅男宅女”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流行语中新鲜、时尚、生动、简约的特征语言与字体设计进行结合表现。引导学生通过笔画间、字词与字词间的构成形式所传递出的视觉空间组合效果。也可通过笔画共用、笔画延伸、空间的组合以及字与图形相互融合表达自己情感或引起共鸣的流行语言进行创意表现。
3.制作手段多样化。
以往的字体设计教学常常忽略材料中材质的肌理美在字体设计中的作用。单纯的字体训练缺乏形式美感与设计内涵。面对大量习作练习,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通过改革,除了要强调书写准确规范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字体间架结构基础,体现构成形式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不同肌理、不同质感的材料,发挥材料自身的肌理美。在创作中同学们萌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化效果,通过灯光透光方法。或选用生活中事物形象拍摄英文字母的事物照片,学生开始寻找事物形象时很艰难,在教师的启发下,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眼镜、同学听音乐的耳麦、水管的弯头生成“B”“G”“Z”等字母形象。学生还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中剪纸手法,经过灯光照射产生具有浮雕的效果,使字体由二维转化到三维,完成字体创意表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作品展示中一个亮点。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及材质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仅学会“纸上论战”,还学会如何用最恰当的材质肌理表现出最佳视觉效果,增强文字传达信息量。通过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字体设计与制作,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了字体创意设计新思路。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
4.实际课题参与化。
在具体实践和真实市场环境要求下学习,学生通过创意字体设计训练得到思维锻炼,为了能够和实际课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字体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运用具有实用性的课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知道字体设计不仅张扬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也要充分考虑社会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推动字体设计教学改革进程。字体创意设计的过程训练要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字体设计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与视觉审美,在应用性与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获得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它与色彩、图形的组合,共同构成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际课题训练使学生的设计逐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市场,与社会对接。在此阶段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不足。
三、教学成果展示与体会
关键词 人本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人本理念要求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逐渐提高自身认识,追求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能真正从“德”这一方面得到发展。
1.2有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高校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但趋于程式化的工作, 许多高校普遍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往往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其次,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传播到校园里,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加之部分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忽视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因此,要在人本理念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3能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将人本理念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教育者从说教者转变成学生的师长、朋友,引路人,彼此之间信赖度明显提升,这有利于辅导员用正面主流思想引导学生,使其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健康成长,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2.1将情感管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按照马斯洛本位主义的经典理论,人的最高层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尊重虽然不是最高需要,但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和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将情感管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情感互动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维系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发挥大学生的情感传导作用,用情感教育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双方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以情感动人、感化人,实施寓理于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办其所需,用最高的热情关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进而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充分利用激励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激励教育来自心理与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这一理论本身就是基于对人性的关注,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激励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且不容忽视的,但要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激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如进行运动会入场式评比,共n个班级参加,便设置了n个奖项,认真训练和不训练的班级最后都载誉而归。这样的皆大欢喜,起不到激励作用,以后再有类似活动就会敷衍了事,最终使活动流于形式。
2.3强化示范教育,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示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人本理念的外延之一。社会目标的引领、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教师表率的带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正向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目标的引领和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4强调随机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常性
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目标,随时捕捉或积极创造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日常事件,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和帮助。这种方法涉及面宽、教育面广、灵活性和针对性强、具有因人因事施教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影响,天天有机会,不受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的约束,对解决一些个性方面和潜在的思想问题最为有效,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要抓好随机教育,能制造融洽、亲和的氛围,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还要敢于向学生坦言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提高其认识、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师生间感情的目的。经常性地随机教育与集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不断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3总结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辅导员;自我学习;学习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94-02
随着教育部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个人成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但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年轻人占多数,比较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工作、生活多数又多局限于象牙塔内,与外界接触较少,有些甚至处于封闭状态,导致辅导员很难适应高校内不断变换的工作对象和发展形势,多数辅导员都缺乏系统学习和对工作的思考,对于自身的发展也缺乏关注,导致辅导员队伍的自我成长的迷茫。因此,自我学习型辅导员的培养和成长的研究讨论十分重要,本文就此课题展开。
一、辅导员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因此必须要投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工作现状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从自我学习开始,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成效性,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自我学习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多个领域,而从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辅导员队伍实际状况来看,专业学科背景多样,与辅导员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的距离,辅导员必须主动安排自己的专业学习,更好地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同时现今高校学生工作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还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状况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二)自我学习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数身陷大量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有效转变这种非专业化的工作状态,必须积极引导辅导员开展自我学习,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系统学习,又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必须主动树立学习意识,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丰富、完善和发展思政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三)自我学习是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
辅导员个人要根据自身个性、能力、素质、家庭、婚姻和年龄等选择合理的职业规划,只有做好了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员才能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的职业规划需要辅导员在自我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明确个人努力的方向,帮助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自我学习的基本内涵
树根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一个组织和个人在本质上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组织和个人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这个组织和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2]。因此辅导员只有加强自学意识,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才能建立起一支学习能力和战斗能力强大的辅导员队伍。
(一)学习目标
学习的目标是在高校建立起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的每位成员都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要求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高效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互相协作、分享合作,不断增加学习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学习内容
学习的内容涉及面广,从实际工作需求来看主要以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业务知识、科学文化和能力训练为基本内容,并结合日常工作中涉及的时事政治、心理学、管理学、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研究的内容,自我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使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学习意义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不断变换,每个对象除了自身的个性外还具备了时代赋予的特征,诸如现在热议的80后、90后的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烈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高校的思政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辅导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新的任务、掌握新的技能、理解新的思想才能适应高校的工作要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观念,“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效能得以提升。”[3]从高校发展来看,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责任义不容辞。
三、自我学习型辅导员培养与成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