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第1篇

之所以强调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为社会工作,而我国的广大少年儿童又是将来社会的主宰力量,这就使得教学工作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而在这方面,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将目标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丰富、灵活的创造性思维,确保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不同学科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学来说,要加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儿童勇敢质疑,锻炼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说明他们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并思考了某部分的内容,只有提出了疑问,才能真正领悟体育知识的要点。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参与者,这是师生间有效的沟通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新的知识的必经途径。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跨越式跳高”的相关内容和动作要领时,首先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立体的动作画面,让学生更能直观地观察这一体育项目的步骤和动作,这种方式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更容易理解一些,这时教师再对关键的动作进行解释,强调基础和重点动作,让学生们去思考重点的技术环节。当学生们对这一动作有了初步的印象,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不少的疑问,这时再让学生提出疑问,与教师之间达成互动与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师要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的观察能力强有利于对体育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小学生在儿童阶段正是开始认识世界的起点,每一项事物对学生来说都很有新鲜感,一旦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去观察并探究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委,这就是受儿童好奇心的驱使。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后滚翻”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先将动作和技术规范讲解,并示范给学生看,同时,在做这个动作前,教师要求的技术动作和注意事项都要对学生强调,然后可以让其中的学生来进行演示,要让其他的学生注意观察这位演示学生的每个动作,看看是否动作都做到位了,之后让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动作有个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启发学生想象一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会做出怎样的动作。对于这一点来说,最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记住的动作要领来体验一下,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错误在哪里,通过学生对每一步动作以及出现错误的动作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就会耐心倾听教师传授的正确动作和技术要领。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或者学生们掌握了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为了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发想象的思维,创造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并在班上有效开展。例如结合“跳双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候,组织学生参与到跳绳的游戏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跳法。当学生在娱乐的时候有了新的想法,开动脑筋来创新不同的游戏形式,而这时,教师就要对每一种玩法都予以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儿童钢琴的弹奏技能,注重儿童在弹奏过程中的聆听,培养儿童创造性音乐思维是教师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要求。这对培养儿童的艺术表演力,激发儿童的想象空间,以及塑造自我个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要求

对于钢琴演奏家来说,其从事的钢琴演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是因为钢琴演奏家在演奏钢琴曲目时,通过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会重新创造音律间的相互联系,且这种联系只能是从作者原谱某种程度的肯定性出发而固定下来的。而音乐作品给听者的印象则最终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天分外,还需要有鲜明的个性,良好的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趣味。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因此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不同历史时期下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首先,在十七、十八世纪时,人们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要求仅仅在于使儿童能成为一名音乐家。故而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儿童能够演奏各种音乐作品,还要求他们在自己在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以使音乐作品能在不同场合中演奏;其次,到了十九世纪时,人们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要求变成了弹奏技能的高低上。故而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儿童要有精湛的弹奏技能,并能演奏各式各样的音乐曲目;最后,二十世纪以来,伴随人们对音乐的重新认识,儿童钢琴再次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这一时期不仅仅要求儿童要掌握高超的弹奏技能,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二、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措施

1、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在钢琴演奏中,精湛的演奏技巧固然重要,但精湛的演奏技巧本就是钢琴演奏对演奏家最基本的要求。对钢琴演奏艺术来说,其灵魂在于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即演奏者在精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在演奏时还要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进而实现作品与演奏者的统一,跳出呆板、僵化、程式化的演奏套路,激发出钢琴演奏中的艺术感染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并不断鼓励学生动脑学习,为学生介绍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但由于儿童年龄尚小,身心并不成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到音乐作品中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多采取演奏优秀音乐作品的方式,来熏陶学生,并在演奏完毕后询问学生从作品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感情,脑海中对音乐作品的还原是怎样的。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来进行弹奏练习,在弹奏前想象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练习时仔细看曲谱,并认真聆听自己弹奏的乐曲,感受其中的情感。

2、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对儿童来说,由于其学习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各方面的技能都还不高,在演奏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这时部分儿童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习钢琴,而随着音乐学习中各种问题的积累,很可能直接毁掉一个钢琴天才。因此,增强儿童对钢琴学习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引导儿童正确来衡量自己,肯定自我进步。如教师在课后开展一对一的师生对话,在师生间的交谈中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故意制造相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又如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儿童开展个人独奏,每节课时结束后,请每个学生演奏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作品,并在旁引导学生保持欣赏的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开展鼓励式教学

儿童的个性差异较大,且音乐表现的动机也各种各样,加之儿童年龄尚小,因此鼓励儿童钢琴演奏创造力的方法也应当有针对性且多样化。通常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积极地鼓励方式,亦或消极的批评教学,都需要根据不同性格、年龄的学生而定,但总的来说应当迎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旦教师采用了错误的方式,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儿童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夸奖或责备儿童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弄清楚学生出错的原因,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使钢琴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如对学习原本就很勤奋的儿童,就要多鼓励他们,但在鼓励后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天分较高的儿童,要多鼓励他们加强自身弹奏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不扼杀其艺术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其精湛的弹奏技术;对年龄比较小的儿童,在教学时可选择节奏轻快、活泼的作品,激发其对钢琴演奏的兴趣。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需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的教学措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这就是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增强儿童自信心以促进儿童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

作者:孙友迪 单位:立陶宛国立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陆冬.音乐感知•技巧训练•思维培养——从卡巴列夫斯基及其钢琴教学谈我国钢琴教育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199-202.

[2]王影.关于儿童学习钢琴的心理问题与提高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46-011.创造性思维的提出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美术学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又是最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创造性的,现代美术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莫过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动和提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视觉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学的创新思维活动中。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2.1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的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2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2.3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测量教育评价音乐成就认知主义

KeyWords:EducationalMeasurement&Evaluation,Musicachievements,CognitivePsychology

[内容类别词]音乐教育教育评价认知主义心理学

ContentCategoryWords:MusicEducation,EducationalEvaluation,CognitivePsychology

背景

音乐成就的测量和评价,具有两个主要功能。其一,是对学习者在音乐领域的习得状况给予测量,并基于测量获得的客观资料,对其音乐成就给予质的估价。其二,是根据以往的音乐成就,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发展的潜在能力,包括发展的个性特征、方向和程度,做出预测性判断。

音乐成就和发展潜能的测量和评价的实施,首先是通过整套音乐学习的测量工具的运用而实现的。这种成套测量工具,必然要反映成人社会的特定教育观念,以及与这种教育观念相关联的心理学或哲学、美学的信仰。

20世纪末,随着中国音乐教育尤其是家庭、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针对一部分少年儿童的音乐学习的专业化发展倾向,及其所达到的专业化技术水准,音乐教育界启动并发展了业余音乐等级考试的制度,涉及考试对象人数极广。这种面向青少年儿童的业余音乐等级考试制度和方法,不论其编制的观念和方法如何,实际上就是一种成就测量工具和过程。这个测量过程提供的资料,成为艺术界和教育界评价青少年儿童音乐学习和发展水平的一种根据。业余音乐考试,成为中国20世纪末影响最大、导向力最强的艺术教育评价方式。

然而,这种等级考试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从测量工具编制的心理构成角度看,它仅仅涉及评价对象音乐学习的外在表现行为,而没有涉及从简单的艺术感知觉到深层的艺术心理加工的内在认知过程。诸如对作品结构的认知把握及其审美意义,对作品的风格的整体的甚或模糊的辨析,是在业余音乐等级考试视野之外的。

从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程度,以及作为整套测量工具所具备的统计学属性角度看,业余音乐等级考试不是标准化测验。它不具备测验研制的标准化过程和相应的基本指标,没有常模,也没有关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任何统计过程和统计资料,没有也不需要实施测量的标准化细则。它所提供的,是测量内容作品等级框架,以及等级划分的主观判断描述参照。

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测量评价工具,现行业余等级考试的表演技能性质,不能在培育艺术大师所需的广泛、深厚的文化经验和领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起到充分的积极导向作用。测量和评价,无论是在主观意图还是在客观效应上,必然会左右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业余等级考试制度实施多年以来,一方面激励了千万少年儿童投身音乐学习,但是另一方面,也在家长和教师中催生出与正常音乐学习相佐的心态和举动。违背音乐课程内容的有序性,无视音乐技法学习的系统性,消极的攀比和竞争情绪,与升学和择校挂钩的功利化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业余等级考试实施的偏差。诸如此类的反常学习导向,与素质教育有关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少年儿童的智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导目标之间,显然构成着悖论。

现行业余等级考试在实施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引起了艺术界、教育界人士的批评。教师们的批评主要指向应试型音乐学习,强调音乐学习的课程有序性和技法学习的系统性。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也在最近发文,宣布业余艺术等级考试与升学(特长生)脱钩。教育部规定,中小学不得承办业余艺术等级考试;北京市教委把这个限制扩大到了"各级各类学校"。从文字上理解,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这个限制,所有的高等、中等和社会业余艺术院校都必须从考级上撒手。

教育测量和评价,是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纠正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测量评价或说考试。实际上,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测量大国并不是中国。例如,与美国相比,普林斯顿的美国国家教育测验服务中心以及各类教育领域、学科专家编制的测量评价方式和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中国。以音乐为例,20世纪在美国产生的标准化或准标准化音乐测量工具数以百计。[1]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成绩责任制(Accountability)"运动[2]经半个世纪后,到了21世纪初仍然是美国教育部和教育界首选的监控教育质量和导向教育方向的重要法宝。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先后出台《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史无前例地法定了各学科国家标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3]于1994年确定并付诸实施)。与国家教育标准相配套的最重要的工程,是"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体系。1997年,美国艺术教育实施国家评估,1999-2001年陆续全面报道国家标准实施以来,1997年教育评估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同时,把这项国家级评估的进程表编排到了今后10年,即2010年。[4]

1999到2001年间,为了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制定了中小学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涉及艺术的有音乐、美术和综合艺术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强烈地反映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主导目标。与国家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各种艺术教材也在国家和地方相继研制推出,正准备投入实验教学。这些艺术学科的国家标准是艺术教育的预期结果和指导教育过程的纲领文件,而艺术教育的过程及结果,有待测量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对艺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反思、调整和修正。

综上所述,测量评价是音乐或艺术教育运行的一种轴心。素质教育不否定它的存在,而是要求改进测量评价的理念和技术,使它成为素质教育理念和目标指导下的整个教育过程的合理组成部分,并使音乐或艺术教育的测量和评价本身得到进步。

认知主义的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观念

素质教育大潮呼唤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基础教育改革在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的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测量和评价。研制和实施一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音乐成就的测量与评价,显然是21世纪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迫切的时代需求。

针对现行音乐等级考试的不足,这种测量和评价方案,要明确其宗旨和指导思想。它的宗旨,一是在现行音乐等级考试这种形式所评价的表现技能基础上,重点评价学习者的音乐艺术认知、文化经验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通过测量和评价,重点地早期发现在音乐技能、艺术认知、文化经验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人才;三是鼓励少年儿童、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在一种新型的评价导向下,尊重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潜能,使他们沿着主动探索和富有独立见解、批评精神及综合性想像力的音乐和艺术智慧之路上,进行音乐和艺术的学习和发展。这种音乐成就测量和评价方案的心理构成原理,基于以下心理学信仰。

其一,扬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音乐技能习得过程中的联结观念的沉重影响,在肯定通过音乐技能的动手践行获得第一手经验及其积累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认知在少年儿童音乐经验的获得和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实现音乐学习的测量和评价在"形下"和"形上"之间的平衡。[5]就导向作用而言,使音乐教育者和学习者建立这样一种认识,音乐艺术是人的知与行的一种特殊方式。完整的音乐学习,不仅仅是操练音乐的技法动作,更重要的是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乃至整个艺术的材料、技法过程和组织原理、它们的艺术意义及其对人类情绪唤起的可能性的观察能力、比较和分析能力、判断或批评能力。这样,音乐学习促进人的的发展,就不仅仅表现在音乐表演技法的外在动作碎片的缺乏内涵的联结,而是使学习者透过对音乐和艺术的认识,形成促进认识世界的方法。

第二,确信音乐艺术大师的培养,必须以广泛的文化经验和科学精神的心理积累为基础;确信这种隐性的心理积累的深厚程度,决定着音乐艺术人才的长远前途;确信音乐艺术大师的培养不仅要看重近期的技术、技巧的习得价值,更要看重文化经验和科学精神积累的远期效应和价值。这种积累,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内隐心理过程,它是艺术的高层次外显心理操作和动作操作的经验基础。它的价值尤其宝贵地体现在内隐心理和外显心理的有效转换机制上。现代心理学前沿研究趋于认同的是,具备创造性价值的艺术灵感,多数是在创造性任务的驱动下,创造者对贮备在自身认知深层的文化底蕴和早期文化经验的重新组合,从而爆发出新的艺术观念。

对隐性的文化、科学经验的测量,存在较高的难度。尽管如此,这种经验必须纳入音乐成就测量的视野,成为健康的音乐艺术学习的一种导向。

第三,倡导通过音乐学习,促进学习者以元经验、元认知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思维品质的发展。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有机和有效的组成部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的结果,不应仅仅造就音乐的技能和知识容器,不应在音乐技能和知识的习得与思维品质的发展之间的构成对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以及在这些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健康和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应该成为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根本目标。

作为对以往音乐学习的评估和对未来音乐学习的导向的测量,音乐学习领域中的思维品质发展的评价,可以具体定位在学会学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

评价标准的认知框架

音乐成就的测量,根据评价的指导思想,主要集中在音乐艺术认知、文化经验和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三个方面。

音乐艺术认知,指学习者对音乐的构成要素和材料,音乐、艺术的构成过程,音乐、艺术的组织原理,及其它们的审美意义和情绪意义,在感知觉层面的接受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在概念(对音乐、艺术的关键属性的认知把握)的洞察和理解层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或对音乐、艺术概念及其意义的模糊的整体把握能力。

文化经验,指音乐艺术大师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音乐的学习者对自己所学门类之外的相关艺术和相关文化科学的直接或间接观察的心理积累,包括中外历史发展过程对人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的人物、思想和事件,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批判评价性思考。

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指学习者基于音乐艺术的直接经验和相关文化经验的心理积累,在学会学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属性发展方面的状况。

学会学习,集中在学习者在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元经验和元认知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音乐艺术和相关文化经验获得过程或认知过程的反思和调整--主体意识的建立和强化,对自身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监控、评估和调整。

问题解决,是音乐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当前的音乐艺术课题或任务的认知操作能力。问题解决与前述的音乐艺术认知在测量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所重叠,或结合在一起进行测验。

创造性思维的测量,是超越对已知艺术问题的信息提取或简单反应。作为标准化测验,它在目前不宜涉及成人社会所理解的那些前所未有的原创音乐艺术产品,而主要地把对象定位在学习者面临音乐艺术课题时,在思维品质上所表现出来的敏捷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深刻性,以及在原创观念中体现出来的合理性。

[1][2]参见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参见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2期、3期;《中国美术教育》1998年5期、6期,1999年1期、2期、3期、4期;《舞蹈》1998年2期、3期;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创造思维培养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17-01

小学体育教学关乎着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人格与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企业失去了创新将面临倒闭,任何事物离开了出具创新都将止步不前,小学阶段,兴趣是调动孩子的关键要素,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强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创造精神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下内容将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剖析。

1.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提出后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他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如果一味的像其他科目理论知识的纯粹性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反感降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下内容将详细分析现阶段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体育实际操作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都应审时度势,做出合理变动,直到适合班级内部的所有学生,从而使学生都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难以实现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师将体育知识纯粹性的讲解,二学生的思维知识一味的依赖教师,跟着教师的想法走,毫无创新与创造意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过于严肃,进而弱化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样也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毫无创造型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中创造意识的养成。

1.2 体育课程编排老套,缺乏创造性意识

体育教材内的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是大部分都像是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上依然循规蹈矩,毫无创造意识,比如练习篮球投篮的课节上,教师市场作为课堂的主体,第一不讲解投篮技巧,在进行小组安排,最后进行小组比赛,学生完全是在老师的思维模式教学下活动,每一步骤都特别的依赖教师,与其做课堂的主体买不如做课堂的服务者,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安排,与比赛规则的定制,不断探索,研究一套适合的比赛规则,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缺乏创造意识,是阻碍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影响学生日后成长与思维发展的关键要素。

2.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

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体育的学习那字未来发展与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与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灵魂所在,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给出详细的分析,围绕创造性教学手段、质疑性提问教学、鼓励学生自行创造几方面论证,并给出创造性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2.1 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环节上的质疑,有效的进行交流与学习,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非常关键,平的师生关系,才能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问题,只有质疑才能创新,只要掌握做科学适合的方法才是做好的方法,在小学易于教学上,由于学生知识层面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比较好奇,教师一定不要抹杀这份好奇心,要充分鼓励孩子对事物的这份好奇心理,不懂就要去问勇于质疑,学生的质疑不但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实现更好的学习交流互动,在体育教学环节上,学生可定会对教学内容存在质疑,教师要详细的进行解答,进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

2.2 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提高创新思维培养

体育课的学习重在实践,教材知识的讲解也是为了配合实际操作,体育动作是霞浦县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掌握体育知识基础,才能准确的进行实际动作操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手法正在丰富化,信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操作规范教学难以有效示范这一不足之处,例如在跳远这一体育教学课节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跳远教学上课前进行视频播放,一方面是教学预热,另一方面也是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立定跳远教学视频中介绍立定跳远的四个步骤,在动作要领的掌握和理解环节上,由于动作要领的规范化要求,学生一定会出现很多疑问,因此在视频结束后,体育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积极提出质疑,教师再一一进行解答,同学提出质疑,进而在后续教学上进行师生互动,解决教学疑问,加深对立定跳远这一运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3.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关乎着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人格与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现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努力实现创造性教学手段、质疑性提问教学、鼓励学生自行创等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上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慧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01:60-61.

[2]孙芳.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路径研究论述[J].新课程(小学),2016,06:149+151.

[3]张振峰.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