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的基本精神

文化的基本精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的基本精神

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立场和文化观点纷纷登场、争高竞长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的纷争和博弈。文化价值观是主体对特定文化的价值意识的自觉,是对具体的文化样态、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倾向和评判。文化价值观的哲学内涵、现实需求和基本取向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文化价值观所应关注的三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价值观;文化立场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38-0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1]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的纷争和博弈。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科学认识并系统阐释什么是文化价值观,为什么要树立文化价值观,以及树立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而文化价值观的哲学内涵、现实需求和基本取向是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文化价值观所应关注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文化价值观的哲学内涵

对文化价值观的考察必然涉及到在何种意义上定义文化。就哲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而言,无论对“文化”本身作出何种规定,都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主体的具体的文化样态、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最一般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反过来,从概念层面关照到现实层面,“文化”的所指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我们所言说的“文化”,一定是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条件下,现实的主体所创造或延承的具体的生活样态和存在方式。文化价值观是主体对特定文化价值意识的自觉,是对具体的文化样态、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的总体性的价值倾向和评判。这种价值倾向和评判随着不同主体的差异,以及同一主体不同时间的不同理解,总是通过不同的话语呈现出迥异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任何研究都是以对象内涵的界定为基础和前提的。由于“文化”与“价值”都是相对宏大和含混的概念,不同学科的学者往往囿于研究领域,经常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加以使用,尚未对“文化价值观”这一概念达成一致性共识。也有学者经常将“文化价值观”与“价值观”在等同的意义上使用。因此,有必要对“文化价值观”的定义和内涵作进一步的厘清和阐释。

第一,文化价值观中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具体指人们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具体的、发展的文化样态、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包括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如知识、道德、法律、文学、艺术、宗教等。就“文化价值观”来说,如果使用广义的文化概念,即把凡是与人相关、打上人的烙印的东西都归类为文化,那么,“文化价值观”就会等同于“价值观”。事实上,人们也经常在两者等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但是,这种习惯上的等同不仅遮蔽了主体对于文化本身价值评判的维度,同时,也失去了“文化价值观”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存在的意义。

第二,文化价值观是文化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文化观的角度看,如果说文化观是对“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总体看法,那么,文化价值观就是对文化的优劣、善恶、美丑等涉及主体价值倾向的立场、态度和观点。这里的“文化”是关照的对象,“价值”是“观”的维度。以“文化”为对象的关照可以有多个维度,如科学的、价值的、审美的等等,其中,价值的维度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人们对文化的价值意识的自觉程度内在地决定了人们对文化是非优劣的评价和判断,也直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文化价值观关注的对象是文化,是对人自身所处的具体的文化样态、文化模式、文化精神以及文化进程的基本态度和总体看法。价值观关涉的是人对自身、对外部世界以及二者关系的基本态度和总体看法,包括对人自身面对外部世界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态度和看法。因此,从价值观的构成来看,文化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文化价值观关涉主体对文化的价值倾向和价值评判。这里的主体不仅包括具有自觉意识的个人,还包括群体、社会、民族、国家,等等。在个体层面,由于主体的差异,如文化传统、社会地位、需要的性质和满足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等差异,不同主体对同一文化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每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个人都可以对某种文化有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观点,有自己的价值倾向和价值评判。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在宏观层面,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就是组成这一民族(国家)的个体在文化方面所长期积淀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共识。具体包括,约定俗成或教化形成的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伦理意识、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等。这些共识是人们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凝结成的存在方式,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的价值意识的重要因素。

第四,文化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文化样态的演进、主体实践活动的经验累积以及主体自觉意识的不断增长,文化价值观也随之嬗变和更迭。文化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所形成的存在方式,极具稳定性和弥散性。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主体不断自觉的价值意识密切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急速扩张带动了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打破了之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文化格局,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为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纷争和博弈提供了可能。在多元文化共存、异质性文化差异明显、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也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同主体对于同一文化的价值立场也千差万别,同一主体对于不同文化的价值倾向和价值评判相去甚远。在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中,旧的文化价值观逐步被分化和瓦解,新的文化价值观在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渐被认同和确立。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文化价值观作为一个表征主体对文化的价值意识的概念,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中西学界虽然日益关注中国文化的现代演进,从各自视角对文化和价值进行了相当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学术资源和理论文献,但往往囿于各自学科和研究领域,从哲学层面对文化价值观作出总体性论述的还不多见,因而对于文化价值观的自觉和建构仍处于萌动期,共识性的观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仍未形成。鉴于此,从延续至今的文化纷争出发,充分调动历史上的理论成果和学术资源,在学理层面系统阐述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上的文化思潮,阐释文化价值观的现实需求和基本取向,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第2篇

1.1创建新时期现代化社区的需要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变革势必对城市社区的生活带来影响:经济交往方式的改变使城市居民内在联系增强,城市居民间的交往机会也增多,交往需求增强,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必须加强建设,以适应这一变化,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在增强。无论是城市社区优美环境的创造、完善服务的实现,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道德的维系,都需要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1.2解决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出现的伦理问题的需要

我国正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个人本位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个体的自主地位增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现象较为普遍。②人际关系功科化,作为市场经济建设的阵地,经济领域内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被扩展到社会生活,导致城市居民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人际关系功利化会引发诸多道德问题,如奉献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弱化乃至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市社区道德的建设。加强社区道德建设有助于人们处理好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起人们从事社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从而推动社区发展。

总之,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是促进社区整合,社区团结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是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的关键。

2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可能性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

(1)城市社区的地域性为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城市社区就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连同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的场所,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基于相近地域间的天然联系为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主要是指“基于自身商品经济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在外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下,经过自身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整合,逐渐地依靠自身发展的惯性,推动和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社会过程的方式。”自发方式是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的发展方式。以自发方式发展的社区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逐步形成的,我国城市社区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汲取营养的土壤。

3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努力探索发掘和研究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传统文化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就是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及价值取向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加强城市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中国人的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化精神是被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在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贯穿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被归纳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以及“礼治精神”。

3.1.1“刚健有为”的精神对于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易经·乾卦象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这种精神在全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与这一精神是分不开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因,我们建设社区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在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激发了这种精神,弘扬发挥这种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富于创造性的社区。

3.1.2“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包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这三个方面。以民为贵的的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重人伦远鬼神”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现世、重生活、重人伦的基本生命态度,“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的修养,从个人与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

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这些基本精神是建设良好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缺少了我们传统中的这些基本精神,中国人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人,民族文化的这些精髓已为我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3.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重和谐与融合”、“重实际、追求稳定”、“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3.2.1重伦理、崇道德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也被称作崇德型文化,孟子曰:“天下之国在本,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概括出我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家国同构。家族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基础。在家国同构这种宗法观念的影响下,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成为个体最重要的任务。“崇德”也就是中国传统要求人要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文化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3.2.2重人文教养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维系社会伦理道德,调节个人心里平衡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又是来源于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养,通过道德教育、礼乐熏陶,从而培养出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

3.3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为价值判断,它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以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

3.3.1“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

直接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札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影响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它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有利于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维持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

3.3.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与宗法关系基础上的,这就使家庭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对“孝”的推崇,家族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最大特点是对“孝”的张扬,对“孝”的及其家族中心的观念强调,它赞成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讲求孝道的社会风尚,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为此,在当前的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就要在继承社区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弘扬和培育新的城市精神。创新和提升社区文化。“所谓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和市民价值观、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就应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人际道德建设,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家庭美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维护家庭稳定。加强社区人际道德建设就是要结合社区居民实际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和提升社区文化可以以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

摘要:阐述了在我国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我国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就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提出建议。

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今天由我先发言,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为什么我们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一方面,这是我们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我想,我们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们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熟悉形式逻辑的同志都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揭示一个概念归附的属和种差。列宁说,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中国电力出版社曾出版过《企业文化建设简要读本》一书,此书给企业文化下了个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基于我们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员工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会形成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又进而生成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久而久之,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我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理想,因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还有很多内容。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在一个文件中也给出了一个企业文化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也不够理想。企业管理理论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设备是文化、制度也是文化;行为是文化、服饰也是文化;思想教育是文化,技术监督也是文化;人本是文化,钱本也是文化。魏晋时有篇很有趣的嘲讽散文《钱神论》,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假如一个企业只依靠钱来搞钱,能说就不是文化?它肯定是一种企业文化,当然,肯定不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广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企业所创造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所指的企业文化是狭义的企业文化,狭义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创造或自然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且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一组精神观念与其外化存在的总和。很明显,一个企业的狭义的企业文化不是该企业所创造或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外,狭义的企业文化只是指全部财富中能体现具有特色的本企业精神观念的那部分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很多,有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仪式、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制度、企业英雄人物等等。而文化都是有其内容、形态结构的。比如儒家伦理的四维、五常、八德、百行、比如易经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存在、意识、三大规律,诸对范畴等等。从文化的形态结构上说,企业文化的诸多内容可分为三个大层次:最里面的一层是由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次,外面一层是制度行为层次,最外面的是物质文化层次。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三个层次全面推进的,而从其性质上讲,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衍生和外化。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抓好了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企业观念文化有三个内容特别重要,即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即企业文化的有些概念都是拟人化的,就是赋予企业以人格,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人来说。

(一)关于企业经营理念

在讨论经营理念时,有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中外哲学史中的关于理和理念的概念。我想,这类概念应该参考,但不能完全套用,因为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各位大师所说的理和理念的涵义是不尽相同的。

什么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的关于经营的对象、目的、目标和主导方法的基本思想(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企业的各项活动正是在这种基本思想的支配下展开的。在企业的作为空间里,企业如何把好市场脉搏确定经营对象?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持续稳定地提升企业的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出资人、客户和员工的合理需要,还是局限于某一两个方面?企业是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还是自然无为、安于现状?企业根据各自生存的具体条件,应该确定什么基本思路、采取什么基本方法来实现目标,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经营理念。一个企业实际的经营理念是否科学是企业是否能获得正确发展的前提。而经营理念的正确来自于企业决策层的精神境界、思想水平、理论和经验素养以及战略眼光。

在企业文化理论中,还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基本概念是企业经营哲学。我们知道,所谓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除了哲学上的各种流派名称外,人们在对某一特定领域认识的层次冠以“哲学”称谓时,往往是指对这一特定领域的总的、基本的看法,企业经营哲学也是如此。企业经营哲学的基本内容不可能是一个企业关于自身经营的外部条件和自身要素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总的规律的学说。其实,它的内容就是关于在一定的经营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对象、目的、目标和主导方法的基本思想。因而,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经营哲学在逻辑关系上应属同一概念。

另一个相关的基本概念是企业宗旨。所谓企业宗旨,就是企业存在、运作的根本目的。应该说,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我们如何表述企业宗旨,都必须了解它与企业经营理念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才有可能避免认识和表述的混乱。一个企业的宗旨应该是比较明了的,无须将其推演得玄奥复杂。

一个企业,无论是否有计划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否承认或宣告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他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你可以从企业的运作实践中看出他的经营理念的存在。在经营理念的宣传上,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也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不一致的。

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在社会上、媒体上看到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空洞的东西。这有两种可能:也许,你看到的有些企业的所谓经营理念确实是空心萝卜;也许,那些理念是实心的,有丰富内涵的,只是你自己还没到那个火候,没有理解抽象理念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大家研究企业文化理论,这里,我们可以强调一下:一些企业宣传的经营理念不一定就是这些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真实的经营理念是可以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社会上出现的有些时髦经营理念不一定是科学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经营理念一定是符合企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的。

(二)关于企业价值观

一谈价值,有些同志就会想到商品的两重性。世界上第一次意识到商品的两种用途的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指出,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则不然。例如鞋子,既用来穿,又用来交换,他的这一概念到18世纪的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建立者亚当.斯密手中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此成为经济学中的固定范畴。企业价值观里的“价值”不是等价交换的尺度,它只是从效用的角度说的。

什么是企业价值观呢?所谓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客体是否具有能满足自身需要属性的系统的认定原则。再通俗地说,企业价值观就是一个尺度,能衡量和告诉人们什么东西是对我们企业有用的。就象画一个圆圈,企业价值观就是这条封闭的弧线,你知道了这条弧线,就知道弧线内的东西都是对我企业来说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在一个圆圈中,对企业有用的东西很多,其中包括核心价值客体,即能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需要的客体。这种对核心价值客体的揭示加上对企业总的需求范围的说明,就构成了企业价值观的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在了解企业核心价值客体与企业价值观关系的前提下,企业要把价值观研究的重点放在准确揭示企业核心价值客体上。对企业核心价值客体的准确揭示可集中反映企业对自身运行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这种对关键环节的正确识别和把握、这种对企业核心价值客体的着力追求能高效地带动企业各项营运活动有序地开展,持续地给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三)关于企业精神

什么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深植于员工个体意识,并在员工具有同一风格特征的从业行为中体现出的一种最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保持企业生存、发展活力的观念。

企业精神的确立应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自生型,另一种是导入型。自生型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领导和普通员工共同努力、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企业员工主流群体的行为逐步形成了共同的风格并焕发出激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形成企业精神。导入型是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先用简洁口号形式提出一种富有激情的观念,再有计划地向员工灌输并使他们接受这种观念,进而使观念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

导入型的企业精神带有很强的输入色彩,需要培育。导入型企业精神培育成功的前提有两条:一、提出的观念要正确和准确。即观念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能被员工所接受,能焕发出员工的工作激情,能外化为员工具有同一风格特征的行为;二、企业精神培育的条件要创造和组织好,使员工接受观念、焕发激情由可能变为现实。

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方面,为什么我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这是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想,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由我先发言,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有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仪式、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制度、企业英雄人物等等。而文化都是有其内容、形态结构的比如儒家伦理的四维、五常、八德、百行、比如易经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很多。再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存在意识、三大规律,诸对范畴等等。从文化的形态结构上说,企业文化的诸多内容可分为三个大层次:最里面的一层是由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次,外面一层是制度行为层次,最外面的物质文化层次。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三个层次全面推进的而从其性质上讲,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衍生和外化。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抓好了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熟悉形式逻辑的同志都知道。而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揭示一个概念归附的属和种差。列宁说,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此书给企业文化下了个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中国电力出版社曾出版过《企业文化建设简要读本》一书。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之所以这样定义,基于我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员工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会形成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此基础上,又进而生成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久而久之,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理想,因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还有很多内容。

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在一个文件中也给出了一个企业文化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也不够理想。企业管理理论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设备是文化、制度也是文化;行为是文化、服饰也是文化;思想教育是文化,技术监督也是文化;人本是文化,钱本也是文化。魏晋时有篇很有趣的嘲讽散文《钱神论》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假如一个企业只依靠钱来搞钱,能说就不是文化?肯定是一种企业文化,当然,肯定不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企业所创造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所指的企业文化是狭义的企业文化,认为。狭义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创造或自然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且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一组精神观念与其外化存在总和。很明显,一个企业的狭义的企业文化不是该企业所创造或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外,狭义的企业文化只是指全部财富中能体现具有特色的本企业精神观念的那部分内容。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企业观念文化有三个内容特别重要,即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即企业文化的有些概念都是拟人化的,就是赋予企业以人格,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人来说。

(一)关于企业经营理念

无论是否有计划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无论是否承认或宣告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可以从企业的运作实践中看出他经营理念的存在经营理念的宣传上,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也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不一致的

有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中外哲学史中的关于理和理念的概念。想,讨论经营理念时。这类概念应该参考,但不能完全套用,因为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各位大师所说的理和理念的涵义是不尽相同的

企业如何把好市场脉搏确定经营对象?企业经营的目的为了持续稳定地提升企业的素质,什么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的关于经营的对象、目的目标和主导方法的基本思想(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企业的各项活动正是这种基本思想的支配下展开的企业的作为空间里。更好地满足社会、出资人、客户和员工的合理需要,还是局限于某一两个方面?企业是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还是自然无为、安于现状?企业根据各自生存的具体条件,应该确定什么基本思路、采取什么基本方法来实现目标,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经营理念。一个企业实际的经营理念是否科学是企业是否能获得正确发展的前提。而经营理念的正确来自于企业决策层的精神境界、思想水平、理论和经验素养以及战略眼光。

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与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相关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探讨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策略,希望对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科学化构建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校园足球文化 发展原则 发展策略 高校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不但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同时,对于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开始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入挖掘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科学化发展,就成为了重要的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概括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在高校师生所组织开展的足球教学活动、足球运动训练活动以及足球赛事活动和其它以足球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由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上述的概念界定可知,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的空间,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参与主体的群体文化,因此,其能否得以科学的发展和有效的构建,不但会影响到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对高校学生这一群体体育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原则

首先,应注意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教育的层面来看,开展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选拔足球运动的精英,因此,高校校园足球运动是一种普适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所以,在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始终不背离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初衷,就应始终注意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来构建科学化的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传播体系。

其次,应注意遵循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校园足球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自主自立、自由平等的校园足球文化,来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最后,应注意遵循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只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要实现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科学化发展,就必须要遵循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注意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它的高校校园文化,尤其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三、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从物质文化的层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由于足球运动具有实践性的特质,无论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还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继承,都与足球活动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是否具备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关键,要实现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科学有效构建,就必须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发展,通过高校足球运动场地设施的合理布局、足球运动宣传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学师资的科学配备、教学训练内容的合理组织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为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制度文化的层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制定文化是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保障,高校校园足球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方面是高校校园足球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是高校校园足球实施单位所制定的各种关于足球活动的规章制度。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制度文化的保障,在构建与发展高校校园足球的制度文化时,同样也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不但要注意科学合理的界定地方政府体育和教育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还要注意完善高校关于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各种管理制度,如:文化课学习制度、运动训练制度、科研制度等等,以确保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科学化发展。

再次,从精神文化的层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灵魂,也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关注高校校园足球精神文化的科学化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要注意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来指导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合理的融入校园足球运动之中,逐渐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足球风格与精神文化体系。

最后,从行为文化的层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行为文化是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关键,行为文化与学生相关,其主要可以划分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三个主要的部分。因此,要从行为文化的层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校园足球运动的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确保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精神状态;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足球运动的礼仪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三是,要注意为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