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自然思维是遵循规律性的逻辑思维,在绘画中表现为对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水彩创作,怎样将一个东西画真、画像,如何处理好一组画面的载体效果等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思考。那么对这类问题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的自然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定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定式在水彩画创作中还表现为,以相同的思维套路及同样的观察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创作题材时以同样的表现技法、同样的构图方式等去进行创作。 这种思维方法是以总结前人的或过去已有的直接经验中引伸出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复应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水彩画创作,偏重于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对既成技法的迷恋,不擅于对意外效果的驾驭,在思维和表现手法上经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纵观近十几年的水彩画创作,其中不乏新颖与技艺精湛的作品,但普遍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不少水彩画家的作品缺乏创作的思维深度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如:视野狭窄、题材雷同、手法单一、过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内涵等等,使得水彩画创作者陷入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中。

对于水彩创作而言,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就是多视角、广视野的参与创作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自然思维方法的狭小视野,扩展了思维空间。我们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思维路径应该是多向性的、纵深性的,它应是打破常规的,甚至可以是怪异的,这种思维在水彩画创作中是非常积极而健康的。在水彩创作中开放的纵横辐射的思维方式,对突破“传统水彩”的面貌是十分有效的。它要求每一个水彩画创作者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驾驭水彩画,要求摆脱既成技法的束缚,无限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并由此构成具有思想深度和题材、表现手法独特的画面。水彩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种,既然是画就必然会在题材、风格、形式、技法等方面,受到各种绘画艺术的影响;同时,它也必然会寻找这些绘画形式技能与水彩画的特性来作比较,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水彩画的艺术趣味和绘画性。如油画的用色、构图、造型,特别是印象派绘画中有关光与色的应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还有中国画中有关笔法的应用、泼墨的艺术表现、用水的把握,以及画面留白的讲究等等,都与水彩有着相通之处,都可以借鉴并为我所用。各种艺术语言都是相通相融的,水彩也是一样,它的多种技法、风格与其他种种艺术语言、艺术流派的技法、审美要求都是相通共存和融洽的。艺术的这种生存状态,给水彩画创作提供了一个足够广阔、足够深远的发展空间,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它也使得水彩画创作者,站在一个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启示水彩画创作。水彩画创作涉及到艺术上的诸多问题,如创作者自身文化修养的高度、艺术风格的变化、创作手法的把握等等, 这些都有待于作者在创作中进行锤炼和充实。

综上所述,在水彩画创作中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层次的高低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及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水彩艺术委员会编著《中国水彩》,第7期,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理论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揭示思维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借助它,能反映现实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对象与相关现象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科学思维品质的特点反映在思维过程中,往往表示出某些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或途径,统称为思维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否领悟到科学思维的真谛,对其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培养学生从理论认识向实际运用转化的能力。在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生物学基本概念,切实掌握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后,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从学习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深化过程,也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能动飞跃的重要表现。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设疑,使学生能够达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一个平等、友好的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入问题、设置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其积极思考;然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创造性的想法要进行鼓励;最后,综合各位同学的发言,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老师循循善诱,科学的论证得到最后的结论。

努力使结论式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即"教师中心论"。受这种观念的困扰,教师常会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样,往往压抑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改变"教师中心论"的传统的观念,精心组织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给他们以观察、思维、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创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促使学生在活泼愉快中养成主动探究生物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在传统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实验操作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者。

努力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鼓励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将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在现代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书本知识结合实际亲自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本做的感觉和效果完全不同,通过这些过程,培养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力。

三、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潜力

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组织成立不同的生物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各种形式的科技小论文竞赛,同时还鼓励他们向相关的刊物积极投稿,学生在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后,自然会热情高涨、信心倍增,更加努力学习和研究。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 动手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创造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3岁~4岁的幼儿仍然处于口语敏感期,所以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小班创思活动课《有趣的故事》中,我让幼儿先思考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再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并随故事的情节开心、悲伤、感动……使幼儿逐步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学说完整的句子,初步建立“语言表达要完整”的意识。比如,“小熊马特在吃饭”“小熊马特在玩玩具”“小熊马特在……”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在户外活动时也可随时随地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也将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3岁~4岁的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一切不懂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开始变得爱问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在思维活动课《聪明的小鸡叽叽叽》这个单元里,让幼儿通过可爱的小鸡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而公鸡不会?”“小鸡是从鸡蛋里出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南瓜有妈妈吗?”“谁是它的妈妈?”“小狗、小猫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三、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创造力

3岁~4岁幼儿的形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这时侯就开始注重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幼儿将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打上一种美丽的底色,底色定好了,就更容易描绘出宏伟的蓝图。但由于这时候的幼儿知识、经验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比较单一、狭窄。对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给他们多种选择,来拓宽幼儿思维的渠道。

在学《山羊的南瓜》一课时,我通过山羊妈妈用南瓜给小山羊做了6种不同的食品,(如南瓜冰激凌、南瓜粥、南瓜汤、南瓜面、南瓜饺子、南瓜饼等)让幼儿意识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变成很多不同形式;在这次思维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除了这几样,南瓜还可以做成哪些不同的东西?结果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说:南瓜可以做南瓜糖果,南瓜条、南瓜汁、南瓜蛋糕、南瓜面包、南瓜三明治。有的还说:南瓜可以做南瓜面具、南瓜小汽车、南瓜灯笼、南瓜足球、南瓜房子等。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水果图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水果小人,如苹果小人、葡萄小人、西红柿小人等。幼儿的思维路径拓宽了,思维的散发性也就开始建立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还有句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通常指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已经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证实。

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问题跟家长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谈什么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1.指导幼儿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幼儿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我们老师可让家长在家多辅导幼儿多做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在幼儿园可利用美术课或在美工区多引导幼儿做多种手工,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和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是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帕等。不许包揽孩子能做的事和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多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结构材料,使他们既动手又动脑

在动手时,让孩子学会技巧和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好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和探讨独特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的构成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辅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要做到: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运用辅合思维选择或检验某一种假设。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有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再造想象,但更离不开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否得到发挥和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智力。智力水平高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一般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较高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但创造性思维和智商属两种不同的品质。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有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2.基础知识。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但知识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知识的水平,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对知识和解题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思维有更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才有助于学生以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个性因素。创造性思维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首先,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其次,较高的独立性和钻研精神对创造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以及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等,也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个性特征。

4.环境影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一个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智力的发挥受环境影响更大,过于严格和要求绝对服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过于强调行为规范、因循守旧的校园风气也会限制学生个体创造性;班级里集体观念太强,就会有更多的从众行为,就不可能容纳标新立异的学生,也就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此外,过于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和娱乐截然分开的环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对创造性持有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标新立异的学生,在不影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能接纳和容忍偏离常规者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思想自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2)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3)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疑问。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4)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5)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6)向学生证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具体解决某个问题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在讨论某个具体问题时,使参与的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将思想互相冲击,得出自己想不到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组织这样的讨论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1)集体解决问题时,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或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是离奇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的首要之举,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表扬和赞赏。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新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检查和验证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适应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创造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情境,营造创造性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实践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不仅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优良素质。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5篇

从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1)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基本是早年国外的翻版。2)专业设置盲目。艺术教育和其他人文和自然科学一样,某些专业是属于基础领域,不能因为没有就业市场而压缩或取消,例如纯绘画和艺术理论;另外有部分专业因现在市场火爆而拼命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3)各专业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缺乏创新性。4)大多数专业与实践环节脱离。

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来看要想今后培养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未来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最关键的还是必须从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在各个领域都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艺术领域、如果缺乏了创造性,基本上就无法创作出脍炙人口、独具匠心的作品!就拿我现在从事的数字艺术专业来看创意思维更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

谈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对创造性思维有科学的认识。所谓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针对逻辑思维而言的,这种思维方式不能说它是反逻辑的,而是指科学思维过程中非理性的一面,通常是指认识过程中的想象、潜意识、灵感和直觉认识①。

创造性思维必需建筑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这一点正好体现在各高校纯艺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但我个人认为形象思维的培养不能只从高校阶段开始,要从小学高年纪就应该开始着手培养,因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需要一个长的时间才能上升为潜在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今后的直觉思维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完全忽略的形象思维的培养,高校里的设计专业更有退化的迹象。另一方面在培养形象思维的同时为了不让学生的思维堕入模拟现实僵化的思维中,开发想象思维也应同样重视!

现在就结合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来谈谈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一、想象力的培养:

1) 保持和发展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是人小的时候因为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的还不够,好奇心理显得特别强。在学校学习期间要不断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专业,不断探索和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很多新的想法和形象都是在平时的观察和研究当中自觉潜移默化,再通过联想、异想等脑部思维活动达到飞跃,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但好奇心也是比较容易受挫的,尤其是当探索和思考受到阻碍和挫折的时候,所以坚定的意志是保持好奇心的基础。

2) 知识面要有广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面,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只会沦为肤浅的形式表现。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上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的驰聘面就越广阔。艺术设计是一个创作空间非常广的学科,要求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具有各方各面的知识,在教学当中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可以加入更多的人类历史、考古、各国的神话传说、动植物学、自然科学、医学、等人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当然以上所提到知识只要有基本了解就足够了,不讲究求有过深的研究!这些方面的培养为今后创作作品时头脑中的联想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追求异同的思维,在科学中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方法,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艺术设计中同样也需要发散性的思维,但它的性质和上面讲有所不同,艺术创作虽有目地性但对于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个结果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概念,是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哪怕是你用了自己认为是最好的途径去表达你心目中的概念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是你满意的。所以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发散性思维应着重以下几点:

1) 思维的流畅性的培养:设定一命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想法,最好有较为大致的轮廓。头脑里有了想法之后再用草图的形式,将其形象化。

2) 灵活性的培养:所有的想法和概念不能够类同,必须在质上有区别,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独创性的培养:这一点是是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这点的培养更多的依靠想象力的发挥来促进。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②。说道逆向思维必须提一提“联想”,因为“联想”是“逆向思维”的前提之一,同时也要指出联想要和我刚开始说的想象区别开,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想象是严格的形象思维形式,而联想则不然;想象的过程中,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必须使用形象思维形式,而联想可以是具像的,又或抽象的概念;在想象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曾经有过但人们又未曾见过的事物形象,而联想既可以从一事物不仅是形象上,更可以是观念上想到别的事物,但不可能创造出未曾有过的事物形象。联想可以是多方向的非线形的思维方式;联想还可以构成比较复杂的心理结构,在这就不深入了!对于艺术设计的逆向思维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面进行思考,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例如:在影视镜头语言里面常用的各种镜头蒙太奇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具体应用,它可以将观众的思维从一个常态的空间一下子带入到另一个与之差异较大的空间里,从而达到视觉上急速转换,一种全新的感觉。要训练逆向思维主要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时常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框保持住一种平行思维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转贴于

2)换位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③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阻碍了创作进程或影响到了最终效果,或者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创作构思产生了原来预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转换方向,向者已有现状可发展但又不偏离目标的方向去探索。

3)缺陷逆向思维法

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对象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化弊为利。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艺术上主要是逆主流美流的方向去理解、去表现。这种方式比较激进主要受创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四、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潜意识是指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一种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是由有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交织构成的。潜意识在暗中支配着意识,直到灵感的闪现。潜意识和灵感有直接的联系,它是灵感产生的基础。灵感表现为思想的高度集中、情绪高涨的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力,如何激发它是艺术工作者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我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激发要遵循一种“发散后再收敛”思维方式,在创作思维活跃的情况下人往往会迷失了方向,但创作的灵感只有一个,它不会到处闪亮。因为潜意识的存在!肯定有一个创作思路是艺术家内心深处最希望去探索、去表达的。

2) 在平时创作之余应多点阅读精神思想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可以是宗教的,哲学的或各种艺术思潮的。往往这些著作里富有哲理性的观点会帮助找到艺术家自己的灵感。

3) 同一创作群体之间和不同专业之间应不时聚积在一起互相讨论,交流思想和经验。这种讨论形式是激发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④ “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使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再者,通过讨论,各种意见的交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那种已经形成了的思维习惯。当前国外的艺术教育里面也经常采用这种模式,在同一圈内工作室之间会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各自的想法,在圈外也会结识不同的专业人群,在酒吧、咖啡厅的畅所互相交流。这种方式在艺术创作中是比较值得推崇的。

结论

以上关于如何培养创造思维的的四个方面,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想象力更是数字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各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都必须本着活跃思想,不拘泥于前人或已有的模式敢于突破,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有效地击活学生创造思维潜力。

注释:

①《科学研究艺术》解放军出版社199410 月第一版 120页

②《创造性思维—艺术人才培养个关键》 作者:邓相超转自:设计联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