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1篇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弥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最后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实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20-03

基金项目:2014年度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专项课题(2014FSZJ0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实施个体心理咨询等工作,但是由于这些形式的单一性和专业化,从而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较低.基于此,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1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peer counseling)主要是指由经过专门培训和监督的非专业心理工作者,对需要帮助的朋友、同学以及同辈提供倾诉、咨询以及支持服务的帮助,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矛盾的化解以及心理情感沟通,推动大学生实现互帮互助、互相关怀、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一种活动[1].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非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为帮助者提供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像一般性质的聊天,也不是专业心理指导老师以及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友谊性

一般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要求避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熟人、朋友以及亲人或者同事等之间建立咨询关系,仅仅发生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和陌生人之间的咨询关系.而朋辈心理健康辅助指导恰恰与专业心理健康指导相反,此种指导模式主要建立在亲人、朋友以及同学、熟人之间的活动,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2].

1.2 义务性

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最大的区别是自发性和义务性,其中自发性和义务性主要是指朋辈心理辅导人员是自愿加入此项活动中,不存在大学生或者心理需求者给朋辈心理辅导员金钱或者物质上的报酬.

1.3 简单直接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当事人是朋友、亲人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与当事人交流以及交往的频率相对比较多,所以在朋辈心理辅导开展中,为当事人提供鼓励、帮助以及劝导和关系安慰等非常方便,甚至对当事人的言行也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督促的作用,所以此种心理辅导模式的开展是非常简单方便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作用

2.1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弥补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情感压力和交际压力等多重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当前,由于我国很多高校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以及专业化心理辅导人员的缺乏,最终造成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生辅导方式,将其模式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当前高校专业心理辅导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的学校机会的同时,其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多看,最终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关人员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得出[3],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或者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治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而多数学生存在的心理主要是在应激状态下短时间存在的心理紊乱或者心理困惑等,而这些问题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进行辅导就能缓解.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正直充满好奇、渴望独立的心理转折时期,所以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倾诉烦恼.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主要是通过相近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以及相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的的一种心理健康模式,也是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开展的健康教育模式,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开展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轻松和谐的氛围探讨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另外,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开展是一个心理互助的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舒缓学生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认识他人、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过程.

2.3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及时发现心理或者行为出现异常现象的个体,二是需要通过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监视和帮助,但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度较大.而通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和高校心理教育职能部门相结合的干预形式,不仅能够更进一步距离接触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还能够深入全面的观察到周围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别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报告到学校相关部门,以达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目的.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实施的路径

3.1 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构建基础心理援助机制

心理委员主要是在高校大学生班级中设立的班团干部之一,班级心理委员设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积极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监看卫生知识,向学生介绍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设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辅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辅导员,在班级以及校园内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3)联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深入学生群体中,观察班级学生以及周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行为异常或者心理异常以及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应及时向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以及高效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寻求帮助,从而配合教师以及相关部门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实施心理疏导.

心理委员的设立一般都是由学生毛遂自荐和学生选举以及学院推荐的基础上产生.班级心理委员设定后,在上岗之前,首先应进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个心理委员都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理念、心理卫生知识以及心理辅导技能.

3.2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想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质量,仅仅通过理论教育不能深入人心,而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趣味心理健康游戏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竞赛,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网站和电话热线,不仅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通过互动互助式的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有效帮助学生释放心理的压力,同时对实现互助式心理激励进而心理调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4].其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措施,被各大高校争相学习,比如南京大学设置的“心理热线”、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心晴热线”以及湖南大学设立的“心之声”等均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应.通过上述高校设置的电话心理热线可以看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朋辈辅导员设立电话热点,不仅方便快捷、安全经济,同时也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3.3 加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加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只有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其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中,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其中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实际操作能够进一步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心理健康常识以及自我成长等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主要包括辅导技巧、观察技巧以及说话技巧等相关知识.另外由于当前大学生群体为“80”、“90”后,他们个性比较鲜明,爱面子,自尊心较强,不愿意让别人探究自己的隐私,因此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中,一定要让心理辅导员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最后,为了尽快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快的适应教学活动,应对培训过后的朋辈辅导员进行模拟咨询,以进一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实践能力,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5].另外还应该注意,实际操作的意义在于操作中的体验以及感受,结束后的讨论和交流以及反馈和分享等才是最重要的.在开展朋辈辅导过程中,将会听到很多沮丧、愤怒以及悲伤的故事,很容易影响朋辈辅导员个人的情绪,所以朋辈辅导员在开展辅导中,首先应学会保护自己,要学会将负面的影响排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4 加强高校相关部门合作,构建健康和谐校园

新时期,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不仅与身体健康、生活态度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我们生活的校园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也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应不断扩大教育工作的范围,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促使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多样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部门之间有机的结合,共同合作,从而构建校园、宿舍、班级以及医疗机构、专门心理咨询机构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等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哦工作网络,从而使校园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创设出学生日常活动和校园环境相结合的实践空间,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最大限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境性、主体性以及生成性凸显出来.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南开大学实施的“园艺助心”实践活动,根据医学上的“园艺治疗”理念,通过为学生开辟绿地,积极鼓励学生在校园园林设计、校园景观规划以及在校园内种植花卉等项目,从而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中,感受园林宁静自然,鸟语花香的过程中达到调节学生心理,净化学生心灵.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同时对弥补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朋辈心理辅导,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同时由于其非专业性的特点使其难免会对其产生质疑.因此,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有效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将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从障碍性咨询走向发展性辅导,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雅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的提高[J].才智,2014(18):64.

〔2〕江胜锋.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中的尝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85-86.

〔3〕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4-8.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1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独特的队伍,他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与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有针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并且在各大高校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其中从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观的比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成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室。在体育院校中有各种专业型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拥有很强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储备与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进而反映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进一步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或者波动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此之前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其它同学的反映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他们进行沟通和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家长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理解和相互之间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抵触的减少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二者虽然注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必须长久的进行下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是必需要进行的,二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应当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正确的反应,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二者同步协调进行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机制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愈发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提高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学校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能预防部分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引导他们去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学生查找案例并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知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差异,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想要准确无误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方便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其中反馈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4)辅导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消除学生错误的认识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学生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只有大学生本人最为了解自己,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前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和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积极的参加各种户外和团体活动,开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发展。(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大学生之间讨论个人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当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能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降低自己发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4结语

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帮助体育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响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感受到工作乐趣。为此,思政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面向21世纪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整体、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呼唤。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压力,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辅导员如何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支持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专业辅导很难解决众多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也确的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首先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辅导员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其次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最后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重点关注三类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社会上也叫“拓展培训”,被广泛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一般是一些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在运作。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另外团体训练虽然也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但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却没有那么的高,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辅导员就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4、建立心理预警网络。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的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三、思政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思政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由于思政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要求高、意外事件多,往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一般来说,影响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的难度大,思政辅导员的付出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平衡,易导致急躁情绪;部分思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很明确,导致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高校学生中突发事件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的影响还较大,这些易给思政辅导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和指责。有人形容思政辅导员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忧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使思政辅导员在理论提高和学术研究方面投入不足,从而带来职称晋升方面的心理压力;思政辅导员自身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应激源,影响他们的情绪,导致心理不适,并与工作中的压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4篇

辅导员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级团体

现今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形成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与需求百般迁就而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后者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家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的陷入矛盾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中。同时,部分父母面对自身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往往使家庭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不良的家庭氛围,这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压力导致失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部分的学校还以考评教为主。大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在分数上,评优选秀,分数竞争激烈,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个性不足,难以发挥内在潜能,常处于担忧、焦虑、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辅导员懂得如何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谅大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运用心育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择业危机、消费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主人翁的感觉,容易形成主动的、进取的、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的班级集体。在大学阶段建立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对每个在校大学生踏入社会走入职业生涯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 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处于健康平稳状态,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状况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则往往倾向接受与主流的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辅导员在进行道德灌输的同时,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略了对不平衡状态的心理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观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大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走神、发呆、沉默、少语甚至抵触。反之,若辅导员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则会易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同时实施才能完成,辅导员的重要性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从而进行深入的引导以避免大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顺畅、平和、积极。关键是要形成主动积极的自我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大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辅导员的工作主要从“态度问题”、“方法问题”两方面加以辅导。

(1)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辅导员的优势在于自修课和形势政治课上,通过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进行补充的作用。在学科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辅导员对于纠正大学生偏科和偏修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学习方法: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纠正大学生上课讲话、走神、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归属心理问题,辅导员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被动局面。指导策略是:在新生入学阶段,根据大学生个体基础帮助新入校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学习特点,帮助其制订计划和目标,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实践的能力。

2.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规范、适应社会、学会有意义的生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社交辅导和情绪辅导。在校大学生常出现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弃学等情绪,因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而互相嫉妒,一旦遇到失败或挫折便自暴自弃,从而产生自卑而不合群,产生忌恨。大学生个体中的友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有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辅导员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大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艺术是如何驾驭情绪的艺术”。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大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大学生调节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其良好的个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在各班级工作中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每周班会将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 辅导员将自身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期,如上所述,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辅导员往往是警察或保姆,对大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辅导员则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与学生产生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训斥和禁止,而是能通过事情看本质,懂得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引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辅导员师德提高的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的转变,就要求辅导员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思想层面上,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训斥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二) 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知识亟待提高

首先,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须完善,让其更具有实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让每个新辅导员都有系统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

其次,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理教育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位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证学校多渠道的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与母体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收费机制、生源质量、社会认同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动机等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独特的形态。作为长期陪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者、人生导师,独立学院80后辅导员在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确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目标茫然,学习习惯欠佳,自我调控能力较弱。

独立学院学生进校分数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其中某些同学从高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进入大学后,学习松懈,加上对自己毕业文凭含金量及毕业待遇的怀疑,让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知道今后的四年应该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大一新生普遍表现出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对人生缺乏合理规划,继而失去前进的动力,造成精神颓废。部分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及社会各方面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偏见,潜意识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学习上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于是自暴自弃,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只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来求学,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存在得过且过的学习心理,学习进取心不强,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安于以往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及学习计划的能力,甚至存在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在脱离家长和高中老师的严密管束后完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等,经常迟到、旷课、早退,组织纪律性较差,对学校的管理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存在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

2.早熟且叛逆,人际交往敏感、欠缺,网络化趋势明显。

“90后”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发达的网络资讯使他们在知识面和心智成熟度上要比“70后”、“80后”后更宽、更广、更高。作为叛逆的一代人,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络为他们开辟了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寄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求安慰,逐渐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因而相对缺少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默契,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是家人、老师和同学等相对简单的社交群体,同时因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进入大学后,学生之间的个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大学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既渴望友谊、渴望理解与关爱,又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无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矛盾又不懂得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与调解,处在害怕与人交流又渴望与人沟通的困惑之中,内心苦闷不安。长期下去,易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孤独感、人际关系敏感,出现自我封闭、焦虑等心理问题。

3.家庭条件优越,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不少学生的父母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优越的生长环境、父母过高的期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等使他们形成了优越感强、凡事依赖成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等倾向。学生缺乏艰苦朴素作风,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导致大部分学生入学初就很难适应大学的住宿环境及节奏,对大学生活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安排。

4.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自尊心强但挫折承受力较弱。

“90后”有着张扬的个性,他们强调自我来彰显个性反对现实的庸俗,甚至有时用疯狂来换取别人对

自己的关注。他们喜欢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乐于展现自己的优点与才华,他们习惯了家长的赞美,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不轻易求助他人,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新知,渴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赏,希望胜过别人。但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的,在生活经验、实际锻炼等各方面还很欠缺,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下,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在生活和学习上一遇到挫折,便会产生挫折感和人生失意感,骄傲的内心都会不堪一击,很难积极地面对生活或是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容易陷入不安与焦虑中,严重的还会出现躯体化、强迫等不良症状。

5.就业压力导致自我定位模糊,个人心理冲突严重。

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相比,学费昂贵,但是学生的家庭情况良莠不齐,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前途的考虑,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教育,又有母体大学作为依托,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优于专科院校,只要孩子能在大学中好好学,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会在学生迈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希望自己多年的付出能够有所回报,期待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收获,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说,心理负担从他们选择独立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另一方面,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认为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考成绩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雪前耻。但是,由于自己需要付出高昂的学费,加上社会的认可程度偏低,这些使得对自己发展定位尚不明确的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及前途充满困惑、惶恐和茫然,从而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未来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压力左右着“90后”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心理冲突严重。 二、“80后”辅导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与学生接触密切,熟悉学生情况,具有信息优势。

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之与大学生在情感上更易沟通,在心灵上更易贴近,这种信息和沟通的优势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和教育。

2.年龄较为接近,成长经历相似,具有沟通优势。

“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而且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性格方面个性张扬、思想独立、追逐时尚、渴望平等,相似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使他们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容易进行换位思考。他们从学校毕业进入高校,对大学时代的经历、行为、观念等都进行过总结反思,得出一些非常有益的大学体验,这正是“90后”学生所欠缺的。因此,“80后”辅导员大多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可以和学生无障碍的高效沟通。

3.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功能优势。

我国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学历上的优势使得辅导员的经验阅历、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等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在专业上,很大一部分辅导员毕业于师范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为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便;而非师范毕业的辅导员也都经过了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岗前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容易上手,这些学历和专业背景的优势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充分发挥“80后”辅导员优势做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最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学工作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处理技巧,通过日常教育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双向联络进行危机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辅导员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辅导员一般要带几个班级,两百多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特别了解,但是辅导员应该多进课堂、多进宿舍、多与学生谈心,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关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的信息。为了

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心理中心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以此为依据,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

3.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辅导员常规工作中。

辅导员要有意识地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己融入生活,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辅导员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的共性特征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以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在新生中开展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毕业生中积极开展以就业心理调适、舒缓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辅导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倾向,进行主动引导。通过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引导,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4.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间的朋辈互助功能。

独立学院的部门机构、人员配备还不是很完善,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很难在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到无微不至。因此,辅导员要着力培养得力、优秀的学生干部,通过他们来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加以处理。班级心理委员是辅导员与全体同学联系的纽带,通过心理委员的反馈,便于辅导员了解班级情况,及时发现特殊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危机干预,避免悲剧发生。同时,班级心理委员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个别辅导,为心理有困惑又不愿意向辅导员倾诉的同学创设了一个平等、友好的平台。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和谐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优缺点最了解的人。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稳定而畅通的联系机制,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又有利于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出现的部分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相关。辅导员应该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并善于做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纠正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给子女充足的发展空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的有效参与,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重视信息传播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有时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当面将心中真实想法如实告知辅导员,这就降低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网络提供了一个师生对等交流的平台,“90后”更愿意和老师在网上交流。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飞信、微信、微博、msn等现代网络工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遇到的问题等。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交流和引导,这样能够真正融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是复杂多样,需要凭借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作为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准确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