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3-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老化,自理能力减弱,加上病痛的长期折磨等,使这部分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不适,影响治疗效果。每个人要达到舒适过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这就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12年起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护理中,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减轻了不适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50岁~92岁,平均66岁;1年内反复住院2次以上者23例,反复住院3次者12例,反复感染住院4次以上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E2]评估两组病人焦虑度,
2舒适护理
2.1环境舒适护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各类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柔和,地面干燥防滑。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湿度保持在50%~60%,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进行治疗前完成晨间护理等工作,避免灰尘飞扬。另外可根据病人的需求,放轻音乐或调好适当的电视节目,并将遥控器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为病人准备报纸、杂志及健康教育宣传册,使其了解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
2.2 心理舒适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受疾病的反复折磨和医疗费用的压力,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高。高龄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治疗时间较长,疗效较差,更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每次巡视都应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积极帮助病人解决身心问题。有学者调查表明,心理舒适需求中服务态度始终是病人的首选。护理人员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能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另外,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发现意外保持冷静,切忌惊惶失措,大声呼叫,以免产生消极暗示,增加病人恐慌。
2.3 生理舒适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常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产生极度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此时可以给病人低流量持续吸氧,协助其采取舒适卧位,轻叩后背,帮助其排痰。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一般自理能力下降,护士要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亲切询问,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协助病人进餐、饮水、方便等。在病人精神较好的情况下,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随时提醒病人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2.4饮食舒适护理
护士要关心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了解病人对饮食的喜好,提供细软、易消化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饮食。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饮食多元化的方法。对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老年病人,在饮食上要结合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调整。如病人伴有糖尿病,则应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主食以米、糖类为宜。
2.5健康教育 护士要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规律和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如介绍该病相关知识、
用药原则和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让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争取患者能配合医护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2.6输液的舒适护理 因老人的心肺功能低下,因此对其输液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输液速度过快过多,因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心衰发生,加重病情。所以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宜以30 ~ 40 滴/ m i n 速度滴入。同时要加强巡视,有异常情况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为了避免多次穿剌,可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2.8给予社会支持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反复住院,昂贵的医疗开支,常常抱怨、自责。社会支持是对老年慢性病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因此,应定期召开工休会,让病人及家属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交流,营造一个互相鼓励、支持、轻松的交流氛围。同时,对家属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让家属能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经济支持,使病人感受到自己仍是一个整体的人、社会的人,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3结果
3.1 两组病人焦虑程度比较
3.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满意率达到 98.12%,对照组满意率为82.16%。
【关键词】 认知功能;老年认知障碍;安全护理;老年痴呆
AD, 即老年性痴呆, 是现阶段全球老龄化的一种现象。老年痴呆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 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手段, 但是, 安全护理能够使老年痴呆病程得以延缓, 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其中有36名男性, 14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71.3±6.9)岁, 通过CDR(痴呆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痴呆, 18名患者为中度老年痴呆, 9名患者为重度老年痴呆。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加强患者管理, 避免患者迷路走失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性痴呆, 具体表现为轻度定向力障碍与记忆力衰退。18名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具体表现为判断力与定向力障碍, 记忆力减退。为此,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限制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 若患者必须要外出, 则必须在其口袋中装写有联系方式与疾病的卡片。将陪护卡发给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家属, 让其了解患者必须要由专人陪护。
1. 2. 2 病区内设防滑标记 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患者活动区域地面干燥平坦, 并于卫生间设置防滑垫, 保证走廊与浴室设有扶手。保证患者衣裤合身舒适, 鞋子合脚轻便。对于尿频与反应迟钝的患者, 在其入睡前, 为其将夜间需要使用的便器与物品准备好[1]。在本组患者中有6名患者长期卧床, 所以护理人员给予其全天安全护理服务。1名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 时常会担心氧气瓶会爆炸, 为此,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解释, 并在氧气瓶上罩绿色布罩。
1. 2. 3 确保患者安全服药, 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误服药物 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提醒轻度痴呆患者要细嚼慢咽, 防止患者液体与固体食物同时吞食, 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 告知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食糊状食物, 不能进食干硬或者汤类流质性食物[2]。对于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 要实施鼻饲流质, 对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前, 需要摇高床头35°左右, 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进食指导。
1. 2. 4 饮食安全护理, 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呛噎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一名中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藏药, 而且有两次出现漏服药物现象。所以之后规定由临床护理人员对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口服药实施按顿送服, 并做到发药到口, 对于存在自杀倾向、幻觉以及抑郁症的认知障碍患者和不配合服药的患者, 不仅要督促患者服药, 同时还要让患者张开嘴, 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咽下药物。
1. 2. 5 加强皮肤护理 在重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 经常会发生皮肤受损的情况, 因为患者感觉比较迟缓, 而且无法对自身受压多导致的不适进行正确表达, 所以极易出现擦伤或者压疮情况, 所以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对其作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 针对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制定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定时对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 而且在翻身过程中不能硬拉、硬推、硬扯, 避免擦伤患者皮肤。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充足, 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2 结果
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后, 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下降比较明显, 与护理前相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精神衰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的进行性慢性疾病, 如果不能对次病情实施悉心护理, 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所以, 掌握好老年痴呆及时性、个体化以及有效性护理原则, 联合患者家属积极做好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 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 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提高患者的日常社会适应能力[3]。很多家属不重视老年痴呆病情, 决定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衰老, 所以, 忽略了患者日常功能训练与治疗, 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目前我国的老年福利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住院几乎不可能, 所以, 多数时间老年痴呆患者都是由家属护理。本研究中, 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与家庭功能的发挥, 为老年痴呆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积极而且温馨的治疗环境, 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鼓励患者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确保患者能够在自我照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医院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 在社区定期举办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联谊会, 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座, 保证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障碍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确保积极康复全面照顾替代以生活护理为基础的日常护理模式, 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吴宝勤.42例老年痴呆病人住院安全的护理体会.贵州医药, 2011(07):152-153.
【关键词】胆管结石;肝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81-02
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彻底有效的方法[1],老年人患肝内胆管结石颇为常见,且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高,护理难度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细心观察和特殊的专科护理是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关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2]。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为42例60岁以上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68岁,其中70岁以上11例,占26.2%。全组发生急性胆管炎者5例(12.0%),肝硬化2例(4.7%),合并心血管疾病16例 (38.1%),糖尿病11例(26.2%),呼吸系统疾病8例(19.2%)。
2 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在全麻下行肝叶切除,其中左肝叶切除31例(73.8%),右肝部分切除11例(26.2),胆囊切除39例。术中常规胆总管探查,放置T管外引流38例,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8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3例,出血2例。治愈40例(95.2%),1例(2.4%)因肝断面出血第二次探查手术后止血效果差而放弃治疗出院,另1例(2.4%)于手术后第2天发生脑干梗塞死亡。
3 护理与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减退,普遍存在对治疗信心不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担心手术能否成功,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可造成生理、精神、免疫三大系统的紊乱[3],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我们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安慰和开导,在生活上提供适当的帮助,使他们体会到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关爱,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3.1.2 术前评估及合并病症的护理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准确评估心脏、肝脏、肺、肾、脑等各脏器功能,预测手术后护理重点,准备好所需要的抢救物品。发生急性胆管炎的病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遵医嘱给予抗炎、输液、吸氧、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16例病人合并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请心内科医生会诊指导治疗,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手术加重或诱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吸烟,保暖防止受凉,咳嗽痰多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糖尿病患者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及家属高血糖状态可以使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伤口感染不易控制,指导患者低糖饮食,遵医嘱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有条件者使用胰岛素泵使患者尽快控制空腹血糖在8-12mmol/L之间。肝功能不全者给予护肝利胆药物如葡萄糖、支链氨基酸等以增加肝糖原储备,同时静脉或肌注维生素K,适量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脏功能,保证手术安全。
3.1.3 营养支持护理 病人入院后详细指导病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少食多餐,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至麻醉完全清醒后,抬高床头20-30°,卧床3d,卧床期间床上抬臀、翻身活动,3d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下床活动。禁食至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给予低脂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低脂软食。低流量氧气吸入48-96h。
3.2.2 生命体征的监测 维持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稳定是患者手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本组病例手术后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记录24h尿量。腹部手术后早期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若液体治疗不当将会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医生给予合理的液体治疗,通过匀速适当的输液,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心率30ml/h、中心静脉压5-12cmH2O,既避免因输液过快诱发心律失常、心衰,又防止因液体不足引起肾衰等各种并发症的增加。本组2例患者术后15小时输液完毕后出现汗多、脉速,心率增快达130bpm以上,中心静脉压3-5 cmH2O,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快速输入复方氯化纳500ml、羟乙基淀粉500ml后各项指标渐趋正常。呼吸功能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血氧饱和度、神志状态,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2.3 引流管的护理[2] ①胃管的护理:持续胃肠减压48-72h,排气后拔除。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d。②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尿管2-3d,给予会清洁2次/d。拔管前间断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观察排尿情况。③腹腔引流及肝断面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以判断有无出血、胆漏。④T管护理[2]: 妥善固定,勿牵拉、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胆汁量、颜色,每天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防止T管脱出。2wk后开始试夹管,观察3-5d若病人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带管出院,3月后行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即予拔管。
3.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⑴胆道出血:胆道出血是肝叶切除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肝脏表面血供丰富,术前肝功能损害而致凝血功能低下者,肝断面的血管容易渗血,甚至出现大出血。因此手术后病人出现腹胀、烦躁,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或腹腔引流管内液体由暗红转为鲜红、T管内有红色液体流出,应考虑胆管出血,及时给予处理。本组出血2例,1例给予药物止血、输血治疗而好转,1例出血量大经保守治疗无效,第二次开腹手术止血后72h再发出血,放弃治疗出院。⑵胆漏:胆漏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若手术后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腹腔引流管引出黄绿色胆汁样液体,或伤口周围有黄绿色液体渗出,则提示发生了胆漏[5]。一旦发生,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本组1例漏出量大,并发伤口感染,给予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漏出液,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好,于手术后第4周伤口愈合出院。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咳嗽排痰的情况,若出现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呼吸功能受损。麻醉未完全清醒者关闭镇痛泵,血压平稳者即取半卧位,每2-3h翻身拍背,根据情况予氧气雾化吸入化痰药物2-4次/d,指导并督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消炎治疗。
肝叶切除是一项创伤大、较复杂的手术,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其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更大。所以手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各脏器的功能, 加强并发病症的治疗,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549-550.
[2] 丁淑贞. 临床护理工作规范管理流程手册[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41,153,156.
[3] 于德欣,栾立荣.浅谈手术前病人焦虑心理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72(7):45.
腹股沟疝是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亦是多发性疾病,好发于任何一个年龄段。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而且免疫力降低,因此,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需要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属于微创性技术,有较多的优点,如手术简单操作、术中创伤较小,患者手术后复发率较低。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将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盲选平均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年龄(72.50±0.55)岁;性别:男24例,女10例,共34例;研究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1岁,中位年龄(72.50±0.49)岁;性别:男23例,女11例,共34例;将两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均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包括常规性消毒备皮,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给予患者常规性吸氧辅助。
1.2.3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①手术前护理干预:
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忧虑心理,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关于该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忧虑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安抚,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手术前一天晚上禁止吃易腹胀难消化的食物。
②手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性操作,并且给予患者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准确无误的配合手术者传递对应的器械或物品。
③手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呼吸情况、脉搏情况等,同时给予3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6小时,若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相关疾病,则给予4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14小时。患者手术后给予2-3天的抗生素治疗。以及白蛋白的补充,在给予患者换药时,护士采用含酒精的湿纱布对切口处湿敷。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P
2.Y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从表1可知,研究组出现1例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5.89%(2/34),对照组出现6例阴囊水肿,7例尿潴留,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6/34),P
3.讨论
腹股沟疝[1]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上对于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以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2]。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适应症较为广泛,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以及伴有长期习惯性便秘腹股沟疝患者、长期慢性咳嗽腹股沟疝患者、以及腹内压轻度增高腹股沟疝患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属于微创技术,创伤极小,患者是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疼痛较轻。在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围术期[3],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手术后疾病复发发生情况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荔,田政球.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干预[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0-392.
[2]张永梅,陈雪云,罗慧等.优质护理方式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3-395.
[3]管华琴.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05-206.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满意度;认知功能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症状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体征慎重、准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根据患者所表达出来的意愿,制定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以及护理措施并付诸于实践[1]我院从2012年6月开始,对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措施的老年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0-72岁;骨折疾病21例,普外科33例,腹腔镜手术3例,胸外科10例,妇科手术1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能够自主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排除其余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精神疾病、癫痫等。68名患者均实施全麻术。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每例手术的护理,术前即对患者的手术预定程序及细节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融合,提出护理问题,并通过检索资料找到最佳护理方法的模式进行处理,并对每例患者的所有护理细节均进行个性化的制定。此外,在术前与病房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能够与护士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以使患者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及减小不良情绪对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2]。
1.2.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3统计方法将68例患者与既往在手术室接受手术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46例患者进行术后满意度与认知功能的比照,两组患者年龄、所患疾病的程度以及实施的手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护理组患者术后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2%,对照组为28.3%,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护理组对手术室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满意率100%,对照组为91.3%,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手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障碍等[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值得推荐的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预防和干预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早期进行干预可能有益于防止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4]。因此,在手术室实施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十分必要,①资料查询:在术前,针对患者的年纪、手术模式、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预后检索文献,根据有据可查的文献记载与治疗和预防,在术中做好相应的措施。②心理干预:术前一日对患者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介绍第二天的手术,使其了解并保持一颗平和心接受即将到来的手术。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中、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发症等如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家属有所思想准备。③术中:术中协助麻醉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适当的麻醉深度,做好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测量,协助医师进行手术[5]。
总之,做好循证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
[2]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3]王海滨,余布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Review and CME Lecture,2011,18(6):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