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包括学校自身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他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于学校的治安管理,没有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少,这导致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成为了学校的薄弱环节,学生对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深刻。管理渠道单一学校的安全管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由学校的安保部门人员来完成管理工作。大部分学校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育上,对安全管理比较忽视,不重视保卫和治安工作。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课,也只是由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针对性不强。此外,学校和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缺少沟通。以上这些,导致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2.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在我国大部分校园中比较常见。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这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校既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也具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但是考核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这对校园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管理能力不足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不足,这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投入不足、管理落后、技术支持不足和硬件投入较少等问题普遍存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很好地应对事故。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并且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
二、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路径的措施
1.树立安全意识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让教师和学生自觉地维护校园的安全,这是解决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条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安全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整合多层次的人员参加,增强安全管理的力度,仅仅依靠校内的安保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同时还要争取得到公安消防和交通城管等机构的配合,只有建立这种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才能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效果。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的工作,学校要想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力度。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管理能力学校不仅要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还要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先进的技术设备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学校配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对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幼儿师专;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策略
安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迅猛发展、高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高校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幼儿师专(以下简称为幼专)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重要基地,其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学校学生几乎都是女生,女生比例高达90%;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课时较多,训练强度较大,学生锻炼、展示机会多,使得幼专女生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心灵手巧、能歌善舞、亭亭玉立,活泼可爱;学生下园见习时间多,到园实习时间长。正因为这样,堪称“女儿国”的幼专更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改进、优化人防技防体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1幼儿师专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与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探究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课题组成员选取了省内外共五所幼专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借阅等形式,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有效率为89%,充分体现了此次调查的代表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1.2调查内容:此次调查,以幼专校园安全问题、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安全意识、技防体系等方面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全面了解幼专安全管理现状与技防水平,了解幼专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成效,了解幼专师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程度与应急能力,了解幼专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及其对校园安全现状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探讨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1.3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收回的1798份有效问卷与访谈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借阅文献的分析显示,幼专均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定的人防技防体系,大部分师生对目前的校园安全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但幼专校园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与提高。根据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现将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客观分析如下:
(1)校园安全管理理念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幼专的安全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理念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管理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安全管理与师生的关系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彼此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学校各系部、各处室工作职能与权限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一定的交叉,存在模糊的不明确的职能空间,极易导致出现问题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管理漏洞与薄弱环节,既给保卫部门与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又严重影响着幼专校园安全。比如学生之间的纠纷、财物的丢失等问题举报到系部,系部相关人员略加问询就报送到学生处、保卫处,不愿承担调查情况、解决问题的责任与义务。又如学生食堂的卫生条件、饭菜的数量与质量、服务人员的态度等往往是其主管部门――后勤处负责监督管理,保卫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管理权,一旦学生因不满其服务态度或饭菜质量而与之发生冲突,保卫部门往往就处境尴尬,难以采取有效措施。
(2)保卫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高校保卫研究专家吴心正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高等学校保卫工作规模庞大,面临复杂的局面,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方针政策、措施对策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基本上没有解决好。”由此可见高校保卫工作之重重困难与巨大压力。也正因为这样,许多高校保卫处往往都下设有治安交通科、消防科、调查研究科、户籍室、校卫队等职能科室,以确保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而幼专作为高校系列中的小字辈,却存在保卫干部人员配备不足,机构设置不够健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幼专保卫处下属机构很单一,仅一个综合办公室,整个保卫处只有一名处长几名工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尽管有多所幼专为了弥补人员的不足而与保安公司签约,由保安公司提供保安人员参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但由于工资待遇较低,保安公司很难招到符合学校要求的保安人员,致使校保安队人手不够、素质较低;也有许多幼专学校发动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诸如校风纠察队、校园安全志愿者协会、食堂卫生监督员等,但因种种原因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
(3)人防、物防、技防组成的校园安全体系防范能力薄弱:调查表明,许多幼专不仅保卫处人员不足,而且因为经费投入有限,其技术防范体系还处于相对低级的状态,校园内原有的监控设施不完善,技防系统维护不及时,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很小,很多区域还没有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更谈不上建设电子巡更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和安防管理系统。如此一来,校园的安全防护主要依靠人手不足的保卫处、校保安队和并不严实的实体防范,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4)硬件设施完善不及时:调查表明,幼专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却明显滞后,尤其是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学生密集场所的消防、通风等安全设施与卫生条件的更新、完善不及时。如学生公寓这种高密度的学生聚居场所,一方面存在电器、电路老化的问题,一方面又存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时常被破坏的现象,再加上学生经常在室内使用违章电器等,增加了老化电路的负荷,致使短路等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
(5)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活动方式不够多元化: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幼专对女生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交往安全等方面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比如女生防盗、防骗、防抢劫、防害、防滋扰等的安全教育与应急技能培训,比如针对教育见习、实习的安全教育与应急技能培训等。调查显示,97.8%的学生表示在进入幼专后接受过学校的安全教育,但只有38.5%学生认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比较系统,有一定的针对性,91.7%的学生希望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加多元化,60.6%的学生希望学校多多开展“安全逃生自救演练”之类的体验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幼专既有专科学生,又有中专学生,民族涉及回族、藏族、壮族、彝族等。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民族习俗与性格、不同的管理需求与教育需求,无疑是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挑战。针对中专层次未成年学生,幼专往往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中专学生管理制度,以规范其行为、促进其学习与成长。如中专学生回家或临时外出,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不得随意离校。但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又不太适合大专学生,大专生们需要的是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这种参差不齐的学生层次与同在一个屋檐下对安全管理的不同需求,应引起安全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人文本,思考、构建更为合理、更加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以适应幼专目前的实际需要。
2.4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约束、凝聚导向、激励助推、迁移辐射等功能。因此,幼专应注重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加强安全文化的实物载体如安全提示牌、安全宣传栏、物防装置等的建设与维护;积极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女生管理制度、教育见习与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积极创新安全教育活动,尽量给学校师生提供一些将安全教育理论用之于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师生消防疏散演习、地震自救与逃生演习、安全技能培训等;依托“普法社”、“安全协会”、“学生剧社”等校园社团组织,开展校园普法、女生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情景剧表演等活动,扩大安全文化宣传阵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介,开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与熏陶,有效提升幼专师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
2.5积极改进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校园安全预警机制,是一套能够及时发现校园内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并及时报警的系统;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是一套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理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调查显示,幼专虽制定了相应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日益多样化的安全隐患与风险,现有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显然就有所局限、有所不足。所以,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使其作用最大化。
2.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针对幼专学生因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幼专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因为心理健康是保证幼专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所以,要对幼专学生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应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医务室为主要机构,以心理学教师、辅导员、校医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倾听者、疏导者和安慰者,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幼专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理安全辅导,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及时处理,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与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与考验。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学生往往处于生产、建设第一线,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安全风险。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学生安全文化素养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与高职文化的集合体,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合法权益和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健全校内安全设施、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努力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3]。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利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师生员工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全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修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4]。
2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任务,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复杂。目前,其建设水平处于初始阶段,理论尚未成熟,实践也处于初步探索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如下:1)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校园文化是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文化建构需要长期的沉淀、积累和提炼,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办学历史短但发展迅猛的特点,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100多所,高职在校学生800多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半壁江山”。在近20年的规模扩张中,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而对安全文化明显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目前学制为3年,大多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除去校外实习与实训的时间,学生真正的在校时间不足2年,在不长的时间内难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2)资金投入不够到位。当前,高职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安全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锐减,为了抢占生源市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工作,把招生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大力倾斜。而在安全工作方面,严格控制安全保卫日常经费支出,减少对人防、物防、技防等投入。同时,由于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领导常因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犹豫不决。3)规划设计不够科学。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安全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安全场所和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常规安防和危机应急处理,传统性安全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安全文化建设缺少统筹,具有随意性、临时性特点。有些院校虽确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和关键性的显性问题,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往往沦为摆设。4)思想认识不够全面。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多发,许多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一是重物质,轻精神,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略人文精神塑造,尤其对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不够;三是口头上重视,思想上麻痹。从表面看,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但这往往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并非真正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四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部分师生认为安全工作是学校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自己则是受保护的对象,对安全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3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学生平安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以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为抓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手段,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明晰安全文化建设任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积极的文明的大众文化。加强“文化管理”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重视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培养,并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背景[5]。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领导尤其是校长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对于建构和巩固学校文化,在组织内部和外界传递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校长负有主要责任。重视维系和巩固学校组织的文化被认为是校长有效领导的主要特征。”[6]此外,还应努力提高其它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达安全价值观念,并不断进行培育,以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率。要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校园管理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位师生,做到“一岗双责”,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切实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全校一盘棋”思想,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
3.2创新安全管理工作载体,打造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是校园安全文化之魂,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标杆。安全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所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安全价值标准和安全信念等,体现为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7]。安全精神文化可有效激发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付诸于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安全理念,以培养师生正确的安全观以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利用一切媒介和手段传播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人;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介的宣传作用;要大力推进校园可视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标识和警示语,对师生起到直观感染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高职院校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安全管理载体,可从学生关心的安全知识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出发,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安全文化课的建设。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与分析》选修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3.3提升安全文化管理硬件,建设安全物质设施安全物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和表层部分。安全物质文化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8],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防疫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消防设施、交通设施等,完备的物质安全硬件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建筑安全布局不合理、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物防和技防设施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安全化的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校园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系统等。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硬件的提升,真正实现“物防、技防和人防”的相互补充与深度融合,从而体现安全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
3.4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实施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旨在使安全工作的规则、章程、程序、方式、标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响应效果和约束作用[8]。通过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高职院校应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举措;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行院系、部门自查与学校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安全;建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建立师生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言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针对本校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专家论证、评估,根据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吸收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积极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效健康的安全管理思想,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安全工作实效性。
3.5发挥师生主体实践功能,规范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9]。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行为同样如此。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表现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达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师生员工是高职院校内最重要、最主要的群体,安全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这个主体。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师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参与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利于控制事态恶化蔓延,增强风险识别,加快突发事件的恢复。笔者针对现状,就如何加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进行探讨,旨在确保校园安全。
1.主要特点
通过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应对、恢复等措施,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种类较多
校园突发事件有较多的种类,有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等三大类型。在自然灾害方面,包括地震、泥石流等等。在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有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传染事件等,在社会安全方面,主要有校园踩踏事件、暴力事件、校园周边安全事件等。这些多个种类的校园突发事件,导致应急难度增大。在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不要构建应急体系,要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此外,还要防止某一种校园突发事件转化为另一种突发事件,如因为地震而导致踩踏,因为校园中毒事件引发家长与校方的冲突。
1.2脆弱性强
中小学校园中的学生身心特点尚不成熟,安全意识差,反应能力差,应对能力差,加上日常校园突发应急的演练不重视,应急安排不到位,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置。校园的突发事件应对设施设备建设不重视,校园安全应急照明设施,安全疏散楼道较狭窄,从而出现踩踏事件。
1.3P注度高
学生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还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引发社会的安危。加上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就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全因素。
1.4发生率低
因为出现校园突发事件的概率低,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从而难以发现存在的隐患。一旦出现校园突发事件,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会引发心理恐慌,从而造成公众安全感下降。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应急能力是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因素,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能够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有利于善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控制事态蔓延和恶化。大量事实表明,在专业应急力量快速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之前,就必须培养第一反应力量,进行应急自救,从而控制事态蔓延和恶化。二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各种风险在发生之前,都有一些潜在的状态,通过对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能够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三是有利于源头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有的是因为学校管理有漏洞或不到位,就会引发踩踏、中毒、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有的因为师生危机风险意识不强,反应应急能力较差,校园周边环境不优,等等,这些需要强化源头预防,从源头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四是有利于善后恢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利于确保善后恢复快速推进,还可以在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师生尽快恢复稳定的心理状态。
3.对策与建议
3.1树立正确的理念
首先要确保预防的可行性。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第一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的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将最大可能地降低损失,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预防的可行性。其次,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危害,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能挽回的。还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学校的形象。再次,要认识到应急的复杂性。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概率低,十分复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必须尽可能考虑到所有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才能避免其发生。
3.2加强标准化建设
应急能力需要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校,其应急能力也不相同。只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明确具体内容、水准和目标,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估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建议国家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高度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评估体系。当前,在法律法规层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从评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科学分类,细化项目,量化标准,确保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应急能力评估操作实施方面,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学校也可自己进行,还可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评估。
在构建评估体系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科学明确内容和分值权重,对数据科学处理,主要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3.3优化周边的环境
校园周边是校园与社会接触的过渡段,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校园内部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师生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校园周边的治安、交通等问题,都的导致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园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注重定期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常规与重点相结合,坚决清除一切有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隐患。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使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3.4狠抓校内管理
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的效率和结果。因此,作为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校内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应充分借助黑板报、文化栏、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阵地,加大应急知识教育力度,让师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应急知识技能,切实增强师生的应急能力。还可以充分借助网站,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应急意识,让突发应急思想和知识技能深入到广大师生心中,并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大清楚和大整顿,让校园安全隐患无处藏身。应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安全设备得有配足配齐和及时维护。三是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需要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执行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必须及时要求整改,对于屡教不改的,要予以严惩,确保师生的安全警钟长鸣,避免因为麻痹大意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四是加强安全应急演练。首先要制定好应急预案。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掌握应急事件主要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如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听到警报声后,走廊通道上要开启应急照明灯,快速有序地疏散到空旷的操场中,通过实践演练,增强师生的现场应急能力,从而使突发事件的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校园的根本保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着力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狠抓校内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师生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宁,刘玫瑰.中小学教职工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愿研究[J].心理研究,2013,06:86-91.
参加这次培训,我听了全国知名学生安全专家的讲座,对于如何处理学生安全事故,如何防范班级活动安全问题,有了正确思路。授课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结合典型的案例、联系法律法规与安全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剖析了校园安全大于天,校园安全无小事的真正内涵,为我们一线教师增加了慧眼,为班主任出了金点子,深受基层教师喜欢。
这次培训成效显著,一定会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一是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第一天集中研究这个平台的使用,找来计算机老师帮忙,我弄明白之后,马上进入角色,通过听课、记笔记、论坛、发表帖子等,在网上交流互动,充分感受到网络学习给我带来的乐趣。记得周六周日两天,我在家一天没有出门,一直在计算机旁学习,交流,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在学校里,我一边在计算机上听课,一边记笔记。
原来我对校园伤害事故处理上比较迷茫,也很感兴趣。我反复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深刻领会的伤害处理的原则方法。针对新闻报道的校园伤害事故案件,对如何介定学校责任大小,赔偿多少的问题,我试着从法律的角度去找依据,这样以后即使有时和家长发生争端,也能有理有理,让人信服。二是提高了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了我对作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通过各位专家列举大量伤亡数据,我看到每年中小学生死亡人数十分可观,令人心痛。为我们每个安全管理的人员敲响了警钟,更改变了过去认为,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干完了不要”的错误看法,明确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方针那就是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三是系统、全面了解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懂得了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原则、方法和途径。任何事物都有起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把握了,就可以解决。
我们的专家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如:郑增仪教授告诉我们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方法和要求;张文教授告诉我们发生与校园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如何处理;廖文科教授讲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基本要求;李江平教授为我们分析了今年中小学生交通事故有这么几个特点:公安部消防局罗秀华大校怎样搞好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给我们指出方向;最后姚爱国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危害中小学及周边安全的特殊治安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些报告我们如果认真学习,思考了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校安全无小事。安全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根本,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幸福!通过培训学习,我真正明白了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在于要加强落实,为校园安全防范,净化平安校园的安全环境,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让生命之花恒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