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师范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学者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情绪、伦理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

这体现了艺术教育应从过去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人文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起艺术教育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学者认为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

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艺术学科建设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合大学则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在这样的双轨制下全面发展,深入研究,进行改革,注重交叉学科,从宏观的角度对艺术教育进行整体研究,确立艺术学科的地位。

要清晰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向在校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整个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杨岚博士认为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应更突出其心育、情育、美育的功能,发挥其作为文化平衡和文化创新因子的作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她认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大众性普及性的艺术理论、艺术历史、艺术鉴赏教育,着力点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对专业化教育、机械性文化、技术性理性构成强有力的文化制衡上。论文范文

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重视文化素质无可厚非,因为任何技能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基础知识和文化密不可分,艺术教育也是建立在基础文化知识之上的。但是,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只盯在论理上,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其实,从实证的角度更能说明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地位更应如何。所以, 大学生心得体会范文,作者对艺术教育需要哪些文化知识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也愿更好的为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建言献策。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缺失及其表现

(一)历史文化知识缺乏,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文化底蕴支撑薄弱

(二)哲学知识不足,创新思维迟钝,思想僵化

(三)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高,人文情怀不足,人格影响力欠缺

(四)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欠缺,精神意志不够坚定,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强

二、艺术教育中增强文化素质的思考

(一)将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突出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作用

(三)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

三、结语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经验总结法等。

1、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涵养个人气质、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它不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更是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是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能在愉悦中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和途径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使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平共处,令其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人在心灵开发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内心的感受。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明了我国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今后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群体,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小的方面说,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来是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才会形成爱国爱校、诚信友善、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等优秀品质,才能够升华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价值实现合适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成就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着重于人的全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艺术文化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国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育人用人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构筑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动秩序,实现校园文化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从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对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必然要求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去克服困难、融入环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实现艺术课程设置的人性化,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促进其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许多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艺术审美可以消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艺术教育的动情自由,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获得宽容精神。加强艺术教育,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时它能够调整情绪,使情感获得正确释放的途径,而且还能够超越感性娱乐,进入人格塑造身心和谐的层面,以求在将来面向社会时具备更完善的心理。 

(二)增强艺术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高校中需要增强艺术教育的多元性和前瞻性,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第一,开展专题性艺术活动。第二,开展竞赛性艺术活动。第三,开展趣味性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尝试新的思想行为,立足于艺术的前沿来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个人成长的生机与活力。 

小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认识,认清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搞清艺术教育的概念是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思想与审美等艺术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人的“修养”、“灵魂”、“做人”教育。其次,要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使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手段。 

 

参考文献: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 选题 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论文撰写

1.引言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实践性环节,是大学生接触、参与科学研究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在毕业论文环节进行启发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毕业生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恰当选题

毕业论文须符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1]。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毕业论文课题的选定,必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1]。

毕业论文的选题较广泛,要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即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做到量力而行,避免因为初期选题的过高、过新,导致论文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局面。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例如,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选择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题目;而对基础知识掌握及实践操作不足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验证性的论文题目。这样的操作可以保证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完成毕业论文,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课题选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将本科学习期间的获得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2]。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要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基础,针对学生毕业后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产和工程实践关系较密切的课题。

3.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提高毕业论文期间的效率。在这样的作用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工作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是探索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向学生传授该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积极查阅文献,传授给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从仪器的选用、操作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带领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并培养学生勇于钻研的科研精神。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高校中的实验通常被认为是教学的辅助环节,是为了加深和帮助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3]。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认为实验都是老师讲明实验原理,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讲解实验步骤,配置实验药品,详细说明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操作,并不需要查资料、动脑筋。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操作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一切依靠自己的思想。教师由传统的讲解一切转变为辅导,学生由被动接收转变为实践、探索。启发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学会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课题相关的实验的操作;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及时发现问题并迎难而上,利用平时理论学习的基础及查阅的资料,解决问题;实验后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自对于实验总结和分析,是逻辑上升理论知识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为后期毕业论文的科学表达奠定基础。

5.提高论文撰写水平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辨别实验过程数据的真伪与优劣,使学生真正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将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结合文献查阅过程中的研究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及讨论等内容,整合到论文中,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并对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在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加强对毕业论文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进度。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督促学生按照毕业论文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6.结语

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而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4],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毕业论文,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加强教师的指导,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撰写优秀的毕业论文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奇贺.加强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4-35.

[2]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全面发展 和谐

论文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努力构建大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确保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现,确保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程度日渐增强,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日益突显,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依靠学校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校园,服务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文化的育人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师生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从而奠定和谐校园所需要的普遍的文化基础。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来教育师生、感染师生,使每个师生都能知法守法,弘扬正义,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才能最终实现校园和谐。

从文化的导向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从而为和谐校园构建提供全体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文化主导着人们的价值观。经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引导、熏陶和规范,形成和谐校园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师生都能以服务校园和谐、促进校园和谐、实现校园和谐为己任,摒弃破坏校园和谐、阻碍校园和谐的观念和行为,和谐校园才能健康发展。

从文化的凝聚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凝聚师生,形成人人向往和谐校园、人人服务和谐校园建设的向心力。文化可以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当校园和谐成为全校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和追求的目标,校园文化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可以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奋斗。

二、和谐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如果说由中学到大学环境的变迁,已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冲击的话,那么,由大学到社会,将面临着更大的心理挑战。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求大学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无所适从。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蓬勃兴起,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方面得以很好地兼顾。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促使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催化剂”。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往日“象牙塔”内的单纯和幻想,使大学生大大缩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2.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文化素养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

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也是不同的,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一方面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表现、提高自己的领域;另一方面,也能为大学生实践志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一个广阔天地。如大学的“英语角”、“演讲协会”、“科技中心”等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一些社团。

3.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对我国革命历史的了解,缺乏对国情的了解,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大,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又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正面的灌输和引导必不可少。但毋庸置疑,以熏陶为主要手段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改革开改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校园社团活动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红红火火、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正是它,给大学校园增添了一种气氛、一种活力,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转贴于

5.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由于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的教育,另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较浅,因而容易用自己良好的愿望来设想社会,而当他们涉入社会后一遇到挫折就感到不适应,有些人表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多数人对步入社会有兴奋感,当然,也有人存在恐惧感。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就目前看,狭小封闭的课堂和寝室是难以完成的,而校园文化则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例如在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们组成的种种文化沙龙和社团中,使他们更容易进行感情交流。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着力点

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培育大学精神,关键是要营造优良校风。校风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扎实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2.注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践上讲,构建和谐社会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人际关系角度看,和谐社会应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要培养合作精神。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的要求。

3.加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重建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为此,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必须把大学生诚信理念的重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要通过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倡导诚信立身、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待人,唱响主旋律,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的大环境,积极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

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与人才的培养和加强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这种竞争又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才,而且是通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由于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立足于全面发展,注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射作用。

总之,构建大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创建出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大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师 学生 良师益友

自2009年 9月担任学习导师以来,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活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也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导师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根据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导师制的工作要求,班导师工作主要定位于指导学生顺利地解决在学习中面对的一些困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对我指导的学生怎样开展指导工作,对进校新生怎样开展指导工作;其次是要弄清楚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其三学生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1、指导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介绍市场营销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大于劣势

经过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并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对就业有什么联系等问题。通过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的系统知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学生需要重视那些基础课程,使学生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在学校里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

经过与学生交流相互认识后,就将我指导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大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让学生代表告诉大家所在小组的讨论结论,同时对如何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要求每人写一份心得,就下一次指导时,给予总体评价。通过讨论和写心得,不仅我能够了解到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以及他们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也能够起到加深学生们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

3、专业与就业问题、专业只是就业的充分条件

很多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并不了解,对专业与就业关系更是盲然,我向学生提出“专业只是就业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培养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针对性开展讨论,使我指导的学生都对自己发展有了认识。

二、采用不同方式指导学生

指导上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大学教育应该是追求一种百花齐放式的创新性教学,满足学生们对各种知识追求和现实。因此,在进行导师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

例如,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就大学生活中的学习问题来说,我就采用了集体探讨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具体来说,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我采取的是集体探讨的方式,因为它们都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论文指导上,我采取的则是个别指导的方法。因为论文的写作并非是每个大学生都津津乐道的事,而且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论题也并非相同,这就决定了论文指导工作应侧重于个别指导。当然,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既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指导,也可以采用邮件和电话等方式来进行。

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学习知识内容的领域广泛决定了大学学习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合理地计划好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将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一年级新生刚从高中艰苦的学习状态走出,又踏进了一个令人神往而又一无所知的新环境,我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渐进式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们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各个击破,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在这一年学年的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的指导计划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次,在简单地相互认识之后,就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大学的目标和计划,然后共同探讨这些论题;第二次,向学生们讲解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并将之与高中的学习生活相区别;第三次,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如何学好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并陈述各自的利弊;第四次,向学生们简单介绍英语、计算机和数学的学习经验,并告诉他们这些科目的学习对于将来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五次,讲解如何参加各类大赛,有机会就要参加,不要错过机会,若遇问题可咨询我;第六次,讲解学生之间如何处理好关系,不要有赌气打架现象;等等,最后一次讲解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以及假期生活注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