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能源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能源管理 无线通讯技术 系统设计及应用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园能源管理中心,但在能源管理系统及平台的建设上还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现有能源基础设施未能完全纳入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同时由于系统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增加了建设的成本与难度。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将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采集技术综合应用于校园能源管理,形成以动态组网、管理与决策为支持的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各类能源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处理,为学校科学规划能源使用、合理核算能源成本提供依据。学校做为教学单位,对能源管理平台及系统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受学校基础设施现状和资金等方面的约束,因此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要予以统筹考虑,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1性能稳定,兼容性强。能源管理系统是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的集成系统,系统涵盖学校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采用的技术和标准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1.2功能全面,利于二次开发。随着教学科研需求的不断增长,系统在功能的设计上,要留有二次开发的余地。二次开发包括新技术的引入、与校园其它系统的接驳等等,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1.3架构优化,成本合理。由于能源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在系统设计之初,应考虑选择适当的技术,优化的系统架构,尽量减少基础设施和用能管线的改造,为高校节省办学资金。
2.系统总体架构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层、无线网络传输层、数据采集层三个部分组成,其架构如图1所示。数据管理层由数据处理服务器组成,提供数据的通信、存储、分析及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无线网络传输层将能源计量仪表的标准工业信号打包成数据包,并以TCP/IP的形式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层含能源计量表具和无线数据采集装置,采用RS485总线组网。[1]
3.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输与采集设备和系统服务器三个部分组成。终端设备由输入输出设备
图一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和计量表具组成,以二线制RS485总线与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相连接。
无线传输与采集设备由无线传输处理器和数据采集器组成,采用运行速度快、功耗低、采集与通信性能稳定的ARM芯片,与RS485接口连接,信息以TCP/IP数据包形式无线收发。[2]
系统服务器安装无线数据收发软件、SQLSewer数据库软件和能源管理软件,用户可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能源数据,来实现对能源数据的采集、收发、存储、分析和统计。
4.软件系统
系统以微软的Visual Studio为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C#为开发语言,利用.NET技术完成系统的开发。软件为B/S结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使系统的升级变得更为容易。[3]
系统软件可以实现数据查询汇总功能、实时监控及统计功能、管理与决策功能及异常报警功能。系统根据校园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对用能设施设备及功能管线的异常数据和状态设置警戒线,出现异常立即对管理人员予以提示,并根据预案及时予以处理。
二、通信系统的选择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流量测量技术和远程无线采集技术,不直接接入INTERNET,在GPRS模块上以SIM卡的形式绑定校园IP,系统外的用户无法直接访问,系统信息在校园网络内部传递,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为无线网络的通信和有线网络的通信。[4]
1.有线网络的通信
有线网络的通信为计量终端与传输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采用RS-485总线连接。RS-485总线在多点互连时使用方便,布线简单,传输稳定。
2.无线网络的通信
采用GPRS技术的无线网络模块内嵌通信协议栈,与计量终端之间采用串口通信来完成数据交换。通过GPRS通信模块可以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室的组态信息,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将终端数据或者从其它设备获取的数据以GPRS无线传输的方式发回系统控制室。[5]在对GPRS通讯终端进行配置时,预先输入计量主站的固定IP地址。通讯终端收到数据后,把这些数据送到固定IP地址的网络服务器中,通过端口映射转发到数据中心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并实现数据浏览、数据查询等功能。[6]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内的能源用途比较复杂,既有教学科研方面的使用,也有民用与商业方面的用途,因此网络设计在本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传输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要建立对整个校园能耗进行即时监测的能源监控中心,才能真正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校园能源监控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监控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能源管理人员提供维护和管理的决策依据。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校园能源管理系统因其具有组网灵活、终端配置简单的优点,易于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控、动态采集。系统具有架构简洁易行、维护方便、低成本的特点,符合高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基于RS 485总线的远程抄表系统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王宗阳,马旭东,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4月.
[2]《基于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丁瑞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月.
[3]《试论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王旭东,2011年3月.
[4]《基于ZigBee的热轧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毕锋,刘毅敏,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月.
[5]《基于GPRS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器设计》,曾孝平,吴建军,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年4月.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财务分析评价 财务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29-0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体系,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政策的修正和变革力度,2011年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保障措施,并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规划》提出的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其中就包含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各省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能源局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保证节能减排工作得到落实。其中,《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别强调:国家机关和科教文卫体系具有单位数量多、用能人数多和节能潜力大、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应在全省各级机关、学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能耗总量大、节能工作基础好、管理措施到位、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单位,重点推进建筑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也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节能奖励、融资优惠利率等。
高校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出现资金匮乏局面,且向银行贷款受政策限制,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校园节能,能切实减少学校经费压力,改变学校因技术力量不足造成的节能无可行方案、不能有效节能的状况,同时可提高师生员工的节能减排参与度,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会将节能理念带入社会,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一次投入的设施在合同期满后会长期使用,大大节约传统灯泡的更新维护费。
二、合同能源管理类型与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70年代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以减少能源成本为目的的财务管理办法,其实质是服务对象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实施节能改造,为能耗设备升级,从而降低目前运行成本。它通过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融资并承担技术和财务风险,为企业实施和管理节能效益,并与企业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节能设备租赁型四种模式,国家主要提倡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业主方的资金困难问题。所谓节能效益分享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合同期内,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全部节能设备和节能收益归企业所有。
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在现行价格下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资金回收期会很长,而学校后勤技术薄弱,对历史用能统计不详尽,没确切数据,所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较难核定节约量,如果因此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产生分歧,分歧产生的经济损失会是学校。因此,高校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比较慎重,笔者试图通过下面案例为其应用可行性提供一些财务分析意见。
三、案例分析
某高校七教学楼使用灯具为T8/40W传统日光灯管297支,T5/28W节能灯管1790支,现有功率为61.8kw,年耗电量约为20万度;图书馆使用灯具T5/28W节能灯管3357支,T8/20W传统日光灯1347支,3U节能灯332个,T8/36W传统日光灯管257支,现有功率为134.2kw,年耗电量为43.5万度;主马路路灯165支,现有功率为41.1kw,年耗电量为16.5万度;现当地一家知名EMC服务公司拟与学校合作进行一项同时包含上述灯具改造和利用节电器进行动力电路节能改造的综合能源管理项目,从更换灯具和安装节电器两个方面出发对学校进行双重能耗控制,以期达到最佳节电效果,同时为节能服务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1.节约电费的分成比例。合同期限为10年,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能源管理合同,采用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合作。
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期内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学校按改造后所节约电费的一定比例回报给节能服务企业。前5年二八分成,即学校得节能费用二成,公司得八成;后5年四六分成,即学校得四成,公司得六成,学校每半年向节能公司支付一次节能费用。
2.项目经济数据分析表(见表1)。
3.有关材料市场报价。室内节能灯20元/支,路灯500元/盏,1200mmLED灯管180元/支,600mmLED灯管150元/支,球泡120元/个,室内安装运输费15元/支,大功率路灯2000元/盏,安装运输费260元/盏。
四、节能服务公司收益分析
本项目财务评价确定计算期为10年。
(一)投资计算依据和方法
1.计算方法。本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方案,运用现金流量法进行分析判断;
方案本身不产生财务收入,所以财务分析只测算项目年运行成本,比较改造前后节约的成本。
2.假定。本方案计算依据上述提供的数据资料分析,存在如下前提假定:
(1)折现利率采用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4%;
(2)现有节能灯处置残值收入因为不确定,假定为0;
(3)原节能灯维修人工因为是学校集团员工,其人工成本是学校固定工资,所以本方案的维修人工忽略不计,学校年运行成本主要考虑能耗和原节能灯更新维修材料费;节能服务公司年运行成本主要指人工等本例估算为4万元/年;
(4)2013年节能财政补贴标准有望提升至500元/吨,本方案暂按300元/吨计算,每年财政补贴收入为210吨折合标煤X300元/吨=63000元;加上节能奖励资金假定每年有10万元。
3.投资判断标准。如果更新方案带来节约的年运行成本(主要是能耗)大于项目投资额,则本方案可行。
(二)投资总额构成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26.2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180.6万元,占80%。
建设期利息45.6万元,占20%。
(三)资金筹措
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筹措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安装,改造后项目现金流由节能收益比例分成及补贴收入保证,建设项目总投资按节能效益比例分成的方式收回。按财税[2010]110号文件规定,本项目享受相关税费的减免,所以计算时相关增值税、营业税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按免三减三处理。
(四)节能服务公司成本分析
本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包括初始投资额、年维护成本、财务费用等。
1.初始投资额。灯具一次性投资=Σ单价*LED购置数量=180*4309+150*898+332*120+165*2000=1280160(元)
安装费=ΣLED灯数量*安装运输费单价=5539*15+165*260=125985(元)
2.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为长期借款利息,借款年利率按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4%计算。
3.年维护成本:维护人员费用年工资约4万元。
(五)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损益情况分析。本项目年平均利润总额约为8.286万元,损益情况详见表2。结果表明:该项目计算期末累计盈利82.86万元。
2.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利用内插法求得内部收益率为16.18%;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计算求得结果(见表3):
(六)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结论
经综合测算,本项目在达到预期投入产出情况下,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18%,高于基准收益率,以7%为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为196.69万元,大于零。全部投资回收期为4.05年,符合投资回收的期限要求。
以上从节能服务公司角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项目既能保证投资的合理收益,又能确保正常运转和发展所需的资金,该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五、学校收益分析
1.假设每支灯管使用时间从上午8点至晚上10点用时14小时,这里按日均12小时计算,学校改造前能耗为237.1kw,耗电量为800056.5度,改造后能耗降为62.85kw,耗电量降为208942.25度,年节电量为591600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年节约电费=总功率×年使用天数×日使用时间×节能率×电价(依国家电网对该大学现行电价0.6元/度计算),得出年节电费为35.49万元,按合同约定节能分成比例前5年节电费的20%加上后5年节电费的40%计算,学校10年节约能耗106.44万元;
2.每支LED灯管平均使用寿命超40000小时,一般可使用12年左右,而普通节能灯平均使用寿命为2年,合同期内学校可节约原节能灯更新维修材料费约(5539*20+165*500)*6=1159680(元);
六、小结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投资机制,近几年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在我国大范围兴起,并已逐步进入高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能源管理方式,在资金不足情况下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方式,但如何选择能源服务公司存在合同风险,学校要对各种能源服务公司进行筛选,对其已实施项目情况、财务状况、技术水平、信誉等要全面了解,在具体谈判时,除注重技术可行性外,在经济可行性上应重点关注合作期限的确定、节能利益分配比例与方式、节能量的计算方式等。在签订合同时,对自身能耗情况及实施改造后达到的节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权衡利弊,笔者试图从财务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为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1] 党书国.海尔管理模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提升教务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归根到底,教务管理工作都是服务于人同时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工作.在现行的教务管理工作中,在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教务管理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原因就在于教务管理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将管理工作中的“人本性关怀”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因此,要想提升管理者的业务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在工作中体现人本关怀.要提升管理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这一点以往我们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中主要就是强调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以及正确的政治思想倾向.这样的思想修养培养虽然保证了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的政治方向的正确,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涵盖水平.而且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方向性引导在具体工作中的功能发挥是有限的.针对工作人员思想到得修养的提升我们还应该加入进服务意识培养,以及人性关怀培养.让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服务对像的需要出发,切实将自己的服务落实到实处.让服务人员学会走进到学生中间去了解问题,不要将自己的管理思路限制在办公室的狭隘环境之中.现今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服务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脱节,学生有问题需要教务部门协助时往往也不能得到有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在进行管理人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工作中,首先要想工作人员灌输的就是这种深入基层的服务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每天要处理的日常琐事非常的繁杂.因此就需要管理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每年临近毕业前夕,关于学生的学籍问题都会给毕业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为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很多学生的学籍信息出现问题,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而这种情况的持续出现是需要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深思的一个问题.现阶段我们的教务管理工作对于在校学生相关信息的处理上都存在这样的一种思想:等毕业时再进行核对.这样的服务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务工作在毕业季异常的繁忙,也正所谓是“忙中易出错”,在最后的核对中往往就会出现更多问题.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平时就注意这种细节问题的处理,要不怕麻烦一学期为单位对学生的在校信息,包括考试成绩以及获奖、惩罚情况进行核对.对学生反应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要细心核对,特别是在重要文件的保管各方面,更要体现出管理者的责任感,要意识到自己管理的信息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管理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如今我们的高校教务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熟练的运用相关的管理系统软件,将各种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登记、整合以及分析.除此之外,想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专家能手,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具备相对广泛的文化知识、在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上也能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对于管理理念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如果那些从事教学实际工作的教师要求对自己的所在领域知识做到“专”,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对于各门知识的要求则是要尽量做到“博”.掌握这么广泛的知识面主要是因为在高校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直接或者间接面对的都是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进行组织、审定、管理和协调.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规律,不同专业要不同对待.在进行教学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为管理工作铺路.而且除了广博的多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工作者具有必须的教育管理知识,比如要掌握一定的排课技巧,在文书书写上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籍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教材选择以及考试安排上,都需要教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所以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在知识积累方面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培养教务管理的创新意识
创新概念如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点讨论话题.创新意识可以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活力,同时也会提升工作效率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状况.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引入创新的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其次,就是在处理具体事物中要实现工作手段的创新.教务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创新现在我们的高校教务管理体制中,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以往的管理体制.这种就有的体制面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高校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发挥他的活力,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墨守成规、死板应变能力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表现出过于形式化的不实用性.这种不切实际老套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在新时期已经充满竞争压力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继续新的管理制度创新来提升制度内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新的管理体制制定,要体现创新之处,首先就要从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制定管理策略.要使将要推行的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学生发展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管理制度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个人工作能力上的提升.从这两个方面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高校管理内外部条件实现营造创新环境,要实现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创新,就要在体制内部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内部环境,使管理环境更加的开放,制定奖励条例鼓励工作人员的创新性尝试,激励工作人员的创新管理意识,使传统上被动的管理服务,通过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发逐渐向自主型管理、服务型管理转变,实现具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目前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工作分工依靠的是岗位责任制的计划性思想,这种分工主要强调的是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但是,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体现出的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工作互动性,因此这种传统分工造成的“各扫门前雪”的管理形式已经不能在已经变化的学校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变化的教务管理环境,我们逐渐引入了一种“业务流程再造”观念进入管理工作中,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思想.这种全新的工作手段相对于老旧的服务手段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组织教学的环节,运用流程再造手段有效地整合了处在分离状态中的排选课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以及毕业管理等项目,另一方面,这种工作手段将目前服务管理中繁琐的人为性操作管理逐步转化成监督性管理,并且升级成制度性管理,逐步加强教务管理中对教育教学环节研究和布置,安排好教学绩效的测控前后的工作,通过这种转变将会有效地提高现有教务管理的地位和水平.通过将教务管理的机构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构建健康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用最少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实现我国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总而言之,现阶段我们的高校教务工作建设需要面对着的是现代化教育的全新发展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有一种使命感和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新的教育挑战,要满怀信心做好应对的准备.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努力学习科学的具有现代化优势的先进管理理论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自己的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以及增强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意识,学习掌握管理理论创新本领.将自己的管理工作与具体学校情况接轨,在具体的教务工作之中发现新的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才能解决在新形势下教务工作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诸多问题.管理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充满开拓的动力,充分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从实现自身价值出发,使高校的教务管理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黄巧思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王胜岭,男,1976.1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克一河林业局人事科社保办
张振涛,男,1974.12,内蒙古牙克石市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库都尔林业局社保办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有效区分和遴选适应岗位设置的人才,不仅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人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涌现出来,人力资源充斥着整个就业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有效区分和遴选适应岗位设置的人才,不仅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场化的人才对接,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实为经济学维度的价值追求研究,旨在通过对系统中的各个人力资源链条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促进人事与组织目标效能最大效益化的搭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价值化体现。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有六大模块的内容,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通过六个方面的划分,有针对性的分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细化和最大化发挥管理系统的功能,满足组织系统的发展需要。从宏观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有六大模块的内容,囊括了组织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微观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针对人才的招聘和使用。较为成熟的组织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认识往往较为深刻和全面,通常采用宏观的管理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不仅避免了有效激发了人才的发展潜能,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将不断获得深化和拓展。
二、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911年的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我国逐步走向了民主化进程。但是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陋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阻碍和制约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文化式制约”和“机制式制约”的瓶颈,而这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1)文化式的制约瓶颈。尽管结束已百年,但是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无论是在政府管理体制内还是企业系统,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依旧难以破除。“学得好,不如生得好”,“我爸是李刚”“我爸妈是公务员”之类的说法,挑战着公平民主的社会格局。凸显出人脉关系在社会市场中的价值,而这部分观念受到极大的社会认同,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干扰着我国人力资源工作的公平进行。“人浮于事”的现象屡见不鲜,既有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观原因,又有工作能力无法胜任的客观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扭曲的直观表现。具体制约表现如下:首先,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严重制约了中国人才任用的市场化守则,连亲带故的群体性融入占据着中国巨大的人才聘用市场,造成了人才任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方式不仅制约了真正适用人群的进入,造成人才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限制了用人单位的发展。显而易见,在无可避免的任人唯贤之路任重而道远,去除传统思维,构建人才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刻不容缓。其次,歧视性的录用偏见。用人单位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往往出现各种歧视现象,其中包括重男轻女、年龄、长相、身高等缺乏科学性的任用思想。人才潜力开发讲究人才内涵,关键要素在于充分发挥人才的内涵性作用,着重提升岗位的使用价值。但是在当前我国个别单位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过多注重对于非价值性的使用,造成了真正人才价值的流失。再次,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传统的管理理念过于陈旧,忽视对选拔进来员工的潜力开发,机械式的认为工作人员一旦单位便成为了企业运作、发展的工具,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作用,缺乏积极性的潜力开发理念。久而久之,新鲜的人力资源活力就将被机械式的操作化方式所替代,保守、传统的工作思维限制了单位的创新能力建设。
(2)机制式的制约瓶颈。用人单位在充分认识单位文化,提升人才价值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机制性问问题。主要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单位仍然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目前,我国许多单位,尤其是民企,传统家族式的经营文化,缺乏严格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聘用人才过于随性化,没有设置专业统一的招聘机构。在人员选拔和配备的过程中,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是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单位领导或其他部门领导往往兼任人力资源的选拔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和专业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其次,管理培训机制不完善。许多单位对录用进来的工作人员都存在较为狭隘的管理思想,只用人而不培育人。简单认为普通员工的现实实践价值,而缺乏对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对员工价值的简单认定,不仅束缚了员工对企业的创新建设,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留住人才。再次,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用人单位要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提高单位实力,就必须不断合理的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当前许多单位对员工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使得员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而且又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如果单位的激励机制缺失或者不完善,就会一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在员工看来,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所获得薪酬福利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员工就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
三、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路径选择
(1)积极营造健康的组织文化。健康的企业文化从普通员工的选拔录用开始,重视人本管理,从源头的选拔,再到培训,最后再到员工的使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都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管理理念。坚决摒弃任人唯亲、人员歧视的不公思想,代之以任人唯贤的公平、公正选拔机制,在整个单位的人才使用过程中,科学、合理引入正确的管理思想。提高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增加单位的人才储备,为不断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实用的人才活力。创建单位员工合理的准入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单位文化,是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防止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懈怠的有力要素。只有采取对工作人员不断激励的方式,才能够不断提高对工作的情绪,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确保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科学化的提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采取薪资激励。员工薪资是员工工作的基础性保障,也是员工工作的基本动力。单位薪资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生存发展需要,否则将削弱员工的工作动力,最终造成人才流失;其次,晋升激励。晋升激励属于单位员工的发展需要,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策略。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当人们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发展需要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单位要科学合理的为员工设置晋升空间,满足员工的提升需要,为员工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活力;再次,情感激励。单位员工并不是单纯的使用工具,而是具有情感的社会人,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下工作,能够有效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单位领导要学会重视员工,珍惜人才,关心、尊重员工并积极肯定员工的创造价值,促进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作者单位:1.大兴安岭林管局社保局;2.鄂伦春旗克一河林业局人事科社保办;3.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库都尔林业局社保办)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员 创新能力 培养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级人才培养中心,其内部应注重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大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考虑到图书馆设施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深入总结图书馆内工作存在的缺陷,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图书馆内部事务管理力度,抓好图书馆馆员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其创新改革意识。[1]
一、高校图书馆作用
图书馆最早出现于公元3000年前,至今发展已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图书馆建设活动,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或教育图书馆,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均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为社会文明文化事业创造了巨大的“资源库”。就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主要作用包括:一是典藏资料,高校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的教学机构,定期收藏或更新不同的数据资源,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数据库。二是服务师生,图书馆内部资源十分丰富且门类多样,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资料查询、阅读等服务。[2]
二、图书馆馆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书馆馆员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报道,以及读者服务等一整套流程。伴随着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图书馆内部事务变得更加复杂化,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问题,影响到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全面发挥。结合笔者经验,图书馆馆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问题。图书馆馆员缺乏先进的思想意识,对馆内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误导了其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职能的发挥水平。例如,馆员认为个人工作对高校建设没有太大的意义,对日常工作水平提升未能给予重视,面对图书馆事务时难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思想意识薄弱,必然会对现实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3]
2.专业问题。现有高校教育体制对图书馆建设有了新认识,普遍认为图书馆在校内教学活动中具有多方面作用。例如,学校图书馆馆员还承担了对读者的教育职能,指导读者查找和使用学术文献资源,辅导读者进行学习或研究。但是,图书馆馆员个人职业条件有限,对馆员职位工作的专业水平不足,实际办事操作缺少一定的专业素养。
3.管理问题。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每年拟定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图书馆作为高校配套设施,其并没有受到高校管理组的足够重视,导致馆内工作与校内调控存在偏差。例如,学校对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不够关注,给予图书馆建设资金支持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图书馆馆员工作的有序开展。[4]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趋势洗啊,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学水平。针对图书馆内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管理员实施综合培养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升馆员本职工作能力。创新是推动图书馆改革的根本动力,努力提升馆员创新能力是图书馆改革的必然趋势。
1.观念创新。馆员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从思想观念实现创新改革,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坚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从细节上提升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为校内师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查询、阅读等环境。只要馆员能够从思想上创新改革,实际工作过程则会更加先进化,提升了馆内日常办事效率。
2.道德创新。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员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充分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培养周到热情、谦虚诚恳的工作态度,要顾全局、识大体,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要适应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掌握计算机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多媒体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专业创新。积极培养馆员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这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表现。如图书馆学、目录学、分类学、文献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的常识,熟悉、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精通图书馆工作中各种技术如采编、图书分类、编目、参考咨询等工作的操作方法。具备对图书资料的归档、整理、利用和开发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工作。
4.语言创新。综合化发展是高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校内外国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馆员要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在当今社会,没有一定的外语功底已难以胜任图书馆工作,尤其是英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中,英语占有很大比例;另外,在检索外文文件以及开馆借阅时有与外教和留学生接触的机会,这就需要图书馆员掌握一些英语知识,方便与他们沟通。
结论
图书馆是高校建设的重点设施,搞好图书馆内部事务工作对高等教育具有推动作用。馆员是图书馆规划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培养馆员创新能力是提升图书馆办事效率的根本。本文从观念创新、道德创新、专业创新、语言创新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符合高校图书馆经营改革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盖宇坤.大学图书馆馆员的教育研究支援能力――以美、日图书馆教育支援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2]高燕.试论图书馆馆员的终身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