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各界人士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数字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化高校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抵抗不良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数字化高校的财务管理暴露出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解决,避免对整个管理系统造成影响,阻碍信息化的发展。
(一)对信息化认识存在偏差
对数字化高校来说,如何尽可能大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关于信息化的定义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建设高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传统的系统建设方法大同小异,没有必要耗费过多的财力引进这项管理系统。有人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却仍然懒于研究、规划,不肯花时间进行信息化建设。更有甚者,强行将财务信息化管理从数字化高校中分离,将其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实施管理。另外一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对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觉得有了管理软件和网站,更新了财务管理流程就是完成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有人认为,高校数字化建设和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分别进行,财务没必要一定依赖高校整体系统。
以上两种观点对数字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并且只看重的短期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校园的持续发展。而第二种观点则是急于求成,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管理能够更加有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问题,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1、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机器,很多高级技术、管理、生产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的高校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导致财务信息化体系并不完善,信息网不及时、科学、规范、完整。构建财务信息网时,由于计算机设置等方面的问题,造成校园教师和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
2、沟通存在问题
我国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应当加强文档的电子化以及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可是很多数字化高校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程序,缺乏统筹管理,导在数据、业务等工作的处理上相互沟通不到位,造成标准的不统一,工作无从下手,还可能造成工作的浪费。
二、建设数字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数字化校园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相关领导应当统筹管理,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保证校园信息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建立数字校园平台,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整理数据时,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沟通,要注意避免出现重复的数据。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二)更新观念,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领导层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带领相关人员完善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此项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制度,完整的流程,同时需要领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调动人员积极性,协调部门的工作,做好分工,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三)加强风险意识
数字化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个过程是存在一定风险的。管理人员要有风险意识,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尽量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一旦出现问题,要冷静对待,分析原因,需找补救的措施。
(四)提高人员的素质,配合做好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问题造成资金的超额支出,所以高校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各方面人员提高警惕。高校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使其意识到风险的管理对高校和对其自身的重要性。员工风险管理认识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建设系统的建立进度。
(五)改进财务软件功能,建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提高财务透明度
目前我国的数字高效财务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完善,现有功能无法满足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所以应当加强软件功能的改善,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加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需要的财务预测、 计划、分析等相关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按照高效校园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准确地更新学校相关的财务相关信息,便于进行监督管理以及查询。此外还需要通过归纳、 整理、 汇总、 分析有关数据, 构建相关辅助决策的模式,如预算执行分析模式、教学投入分析模式等,通过这些模式生成相关的分析指标以反映财务资金来源构成和使用方向, 对高校的融资筹资能力、 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测算, 帮助高校管理层进行财务决策, 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资金的管理,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031-02
0 引言
当前,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对高校所面临的整体的教育大环境、教育手段、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校园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高校的发展较早,普及率较高,发展的现状也普遍较好;中小学教育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的投入较大,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较快。而高职院校处于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其起步低、发展晚的现状,更是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如何迎头赶上、奋勇直追,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1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难点
1.1 从观念上说,观念的转变不够彻底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把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仅当做是技术应用,而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对数字化建设内涵的深刻认识。没有把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作为改变其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手段,这就可能会导致高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盲目跟风这样一种状况。高职院校没有从自身实际需要和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出发,合理规划、全面布局本校的校园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因此建设中的风险评估也存在很多漏洞,为以后的建设埋下隐患。
1.2 依赖厂商,后续的维护和开发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自身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其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一般会采用“校企共建”的联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在项目完成后负责验收,中间的开发过程基本由企业来完成。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运行不畅,校方在不了解系统的情况下,不能自己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系统的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校方在自身技术力量跟不上的情况下,只好继续依赖厂商。
1.3 技术人员与教研人员分离,导致开发与实际需要的偏离
目前,有技术条件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主要依赖院校技术人员。而系统的实际使用者为高职院校的教研人员。二者的脱节会导致系统开发者不能实地了解教研人员的实际需要,这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教研人员的需求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还可能影响教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发挥。
1.4 建设中重建设,轻视管理的存在
系统的开发运用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正常运转。高职院校在系统完成之后,往往会忽视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高职院校的主要负责人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系统的最终成果上,忽视了系统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这就导致了系统的使用不充分、使用率低的现状,对系统的持续发展不利。
1.5 建设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校方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往往走向了“”的误区。再者,系统的更新与日常维护是数字化建设中常涉及的环节,一项系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不同条件的学校通用。
2 解决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的方式
2.1 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从高职院校自身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研发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并将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能实际惠泽于教师和学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校园网资源库,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拓展空间有了极大的改变和扩张;教师则可利用资源库丰富教育教学资料,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
2.2 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减轻对厂商的依赖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专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针对“校企联营”模式所出现的后续更新维护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在选择适合学校的企业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资本投入。这样,不仅对以后自己独立自主开发系统,以及专业的维护,都是极为有利的。
2.3 技术人员与教研人员的定期交流
如前所述,技术开发人员开发的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系统,在使用者教研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二者功能上的偏差。为弥补这一偏差,更好的使用系统,高职院校应定期举行技术研发人员和教研人员的信息交流。同时,有必要加强教研人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座谈会等,让广大的教研人员了解基本的信息化数字化知识,从而参与到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来。
2.4 “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齐头并进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校方主要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作用,重视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综合管理和运用。务必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做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并重。同时,适时招揽专业的管理人才,对系统的正常高速运行进行日常管理。
2.5 脚踏实地,在建设中稳扎稳打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校方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用有限的资金、人力,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数字化建设这一目标。先着手于基础的公用系统和门户网站的开发,舍弃复杂的、经常变化更新的小的子系统的开发,在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3 结论
在面临着起步晚、发展慢的状况之下,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一系列困难:如观念上认识的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上的滞后以及建设中的急于求成,都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数字化与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进程。高职院校要在建设中不断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建设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刘颂.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1):143-144.
[2]吉国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J].光盘技术,2009(3):17-18.
一、数字校园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关系
数字校园和高校财务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校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在网络上构建数字空间,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数字校园的构建能够改变原有学校功能的不足,实现对学校信息管理的全面管理控制,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依托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职能和内涵,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组,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应用科学管理手段和完善制度实现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灵活管理。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1.确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目标
(1)建立决策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决策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考虑高校财务发展的历史变化、时间预测等。通过考虑这些因素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帮助。决策型财务核算 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效会计核算功能,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对高校财务管理发展事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控制。
(2)加强高校财务业务和其他部门业务之间的关联
高校财务业务和其他部门业务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的财务业务一方面服务于其他业务;另一方面财务工作是对其他业务发展过程资金应用、资金流通等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保证高校财务资源的应用科学合理,提升高校财务资金的利用率。
2.建立高校财务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想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重视高校财务管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工作的进行确定高校财务管理重点,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减少因为漫无目的建设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需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深度的业务数据挖掘,形成客户分析系统、高校校园个人信用评估系统、高校?I导决策系统等,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档次和水平。第三,建立安全的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应用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制定高效性的财务管理安全预警机制。高校财务管理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网络、高校财务软件、建立合理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时,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业务和各部门管理发展的业务系统,应用多种方式进行高校财务管理。第四,以数字校园为出发点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结合数字校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需要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通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进一步促进数字校园发展。
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
第一,组织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准备阶段需要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调动各部门力量开发高效运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在高校财务管理运行阶段,需要建立自上而下、权责分明的高效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规范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资金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不断衍变下也需要在各个发展 过程中配备充足的资金。第三,风险防范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加上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存在各种形式的风险。为了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稳定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规避这些风险,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来规范风险。第四,监督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内部监督制度。第五,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发展变化,在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责任意识、服务管理意识。
关键词:信息服务;基础构建;信息构建
1 基础构建
数字化校园自从出现,就一直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建设还处于初探及摸索阶段。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界定,各高校说法不一,从字面上理解,数字化校园带有一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含义,它是架构于网络之上,以信息为基础,以现代化技术为载体的一种形式。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也成为各高校信息建设中的重点议题。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发展尚属初级阶段。本文从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服务建设侧面着手,认为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建设应从基础构建与信息构建两方面入手。基础构建是信息构建的前提,主要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信息构建是基础构建的延伸和应用。这是数字化校园自动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它为数字化信息的转化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1.1 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在制定基础构建目标时应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的需求及现代校园的发展趋势,兼顾学校网络建设的现状、可扩充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东北师范大学构建信息化校园过程中制定了基础构建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具备高稳定的认证系统、高性能管理系统、详尽的教工信息储备服务、高效的信息服务能力的自动化校园,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做好充足的物理准备和数据准备。
1.2 设计原则
(1)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网络信息中心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存储中心和承载点。基础构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关系到信息服务的质量。然而,设计时我们不能将可靠性与安全性完全独立,而要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不但要使信息存储环境安全可靠,还要使网络传输中提供的信息服务可靠。
(2)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信息服务基础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一次完成,这就要求具体实施时避免盲目采用最新技术而造成成本过高,同时又要避免忽视技术更新而造成过早淘汰的现象。设计方案应将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得能够用较低的成本采用新时代的若干年内不被废弃的主流技术。
(3)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任何系统无论当时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如果在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将系统全面更新的过程延长,则需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和设备,保持系统的开放。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可以作为基础构建水平的衡量标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4)经济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应该贯穿整个基础构建的始终,这实际上是一个投资效益问题,要充分考虑资金投入和运行收益的比率,孤立起来注重某一个方面的投入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但是,经济性必须以可扩充性为前提。可扩充性原则是校园网络系统升级的必要条件,采用此原则也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要措施,不考虑可扩充性,那经济性原则也是空谈。
(5)稳定性和顺畅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系统稳定和信息的存储稳定两方面的统一,只有稳定才能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只有稳定才能保证持续;顺畅性原则则是保证信息传输链路的顺利和畅通,保证访问和使用的不间断性,既可以满足信息的快速性,也可以满足信息时间性的特点。
1.3 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构建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基础构建开始于1995年,当初采用业界先进的FDDI技术,网络规模很小,用户分散,应用极少,整个网络拓扑中仅有几台PC机作为服务器,提供电子邮件、DNS及信息的服务,这就是基础建设的雏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用户对于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呈指数增长,由此极大地推进了校园网络基础架构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园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万兆交换机为核心,以光纤传输为主要载体,以双绞线为终端用户接入介质的网络拓扑,对外访问有Cernet提供的教育链路和网通提供的商业链路两部分,保证了网络的时时畅通和稳定,同时也满足了对于不同需求的访问速度和质量。信息应用也从最初的电子邮件发展到现在的LDAP服务、认证服务、服务、网关服务、VPN服务等多种个性化、人文化服务项目。
为了补充有线网络布线的局限性和不可达性,东北师范大学于2006年9月建设了校园无线网络,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和完善,使校园网络基本上覆盖了校内有线网络的盲点,覆盖率达到了95%,这也极大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东北师范大学无线校园网络建设在长春乃至东北都是领先于同类学校的。
我校刚刚开始的全网认证措施,更为信息化服务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学校领导和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网认证取得了初步成绩。有效杜绝了病毒对网络运行的整体干扰,主要的是落实了国家关于实名制上网的基本要求。基于LDAP的应用正在逐步展开。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集教学、科研、信息传输、沟通、管理、服务等多种任务于一身的多功能平台。在近几年的基础构建运行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紧跟信息服务的特点,着眼于前沿科技,探索适合于我校的网络运行模式和方法,努力将校园网络建设得更加“实用化”、“人文化”、“多元化”,虽然其规模还有待完善,管理有待提高,但已经可以满足我校教职员工对于网络的使用要求。
2 信息构建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Richard Saul Wurman于1976年在美国建筑师大会上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包括:组织系统(Organization Sys-terns)、导航系统(Navigation Systems)、标引系统(Labeling Systems)和检索系统(SearchSystems)。这些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影响,受到元数据、控制词表和词库等看不见的结构部件支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信息构建的含义和内容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和充实,今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定义:①信息系统内组织、标引、导航和检索体系设计的总和;②为帮助用户访问信息内容并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信息空间结构设计;③为帮助人们查找、管理信息而对网站进行构造与分类的艺术和科学;④将建筑设计原理引入数字领域的新兴学科和行业。IA的出现表达了人们对复杂信息有效性和有序性的向往,人们希望信息充分、清晰地被表达和被用户便利地获取。
2.1 信息构建目标
数字化校园信息构建的目标就是通过利用网络提供的平台来反映学校所包涵的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及用户的检索 效率,真正体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由实体转向数字。当前数字化校园 IA研究的目标是:①信息清晰化;②信息通俗化;③信息可用化;④信息有序化:信息构建的核心理念是关注用户,以人为本。信息构建是信息用户、信息内容与信息组织三者的交集。用户(users)、内容(content)和组织(context)构成了信息构建的三个生态环。
2.2 信息构建原则
(1)接近性原则
数字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急剧增加,但是“不确定性”信息的比重却占大半,如何帮助用户从信息堆中找出最接近需求的信息成为IA的主要功能之一,接近性原则由此诞生。接近性原则要求信息服务提供方善于利用用户已熟悉的信息内容去创制新的信息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和技术,用科学方法序列化、表述信息。
(2)明晰性原则
信息的清晰化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只有清晰的信息资源才能被用户接受,才能为用户节省分辨信息内容及是否有用的时间,因此无论是组织、标识、导航哪一种处理方式,都应该起到如道路标志牌或者书本的目录一样的功效。能够使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能够清晰指引用户到达所需信息的路径。
(3)可用性原则
只有有用并且可用的信息才能为用户所使用。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信息的有用性和可用性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关键。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214的定义,有用性是指:“特定用户对所有产品在某一特定使用范畴内有效、高效和满意地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可用性专家Nielsen认为信息的可用性由五个因素决定的:可学习性、可记忆性、使用时的效率、使用时的可靠程度和用户的满意程度。
(4)发展性原则
IA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挖掘、拓宽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为用户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由于从信息表达上看存在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而隐性未编码却占有很大范围,使得IA有充足的拓展和延伸余地。
2.3 信息构建实施方案
数字化校园应采用基于信息服务模式的信息构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信息要集中,信息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的整合,信息整合应以数据整合为前提,基于数据的资源整合实现了异构资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统一检索。解决了分布在异构系统中相关信息实体逻辑或物理的集中,但是没有体现信息实体间的有机关联。信息整合是数据整合的深化,是以数据整合为前提,对蕴涵在数据或者信息集合中信息实体间的关联再进一步予以揭示和整合。目标就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无缝的信息查询和利用平台。将不同途径收集来的信息经过加工后统一到一个检索查询界面上。这就可以将各类高质量的数据有机串联起来,提供给用户最可靠、最直接的数据信息。
作为师范院校,面对用户繁杂多样,教工、学生、社会人员等,应该针对不同用户作出不同的反映,根据用户需求,从实际出发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上体现出可用性、及时性、多样性以及方便性。用户(users)就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明确用户的类型以及用户分别需要的信息,在确定用户群的时候,可以系统全面地确定用户比较关心的信息。根据用户群,则可以确定信息内容(content),信息内容应体现及时性、可靠性等特点,满足人们认知和寻找的需求,网络资源的组织可以采用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多媒体方式等多种形式。组织(context)在信息构建中来讲,则不仅仅意味着对信息内容的组织,它是网络信息组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组织还应该包括软硬件建设以及人员组织等方面,最显要的作用就是在资源整合中,明确用户在哪里,用户需求什么,信息在哪里,信息焦点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时刻关注用户需求,严格控制信息内容的增删修订等,定期检查信息访问情况,跟踪用户群的变化,以此指导用户群的更改和内容的继续完善。用户、内容和组织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完善的用户体验可以加强网络信息组织的准确性、需求度以及浏览访问强度等。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存储技术已不能满足如今资源建设的需求。云存储技术为海量资源存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本文在介绍了云存储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云存储面临的威胁,研究分析了私有云存储在校园数据信息资源存储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存储技术 云存储 私有云存储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网内各类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园教学和管理所需的系统应用多,管理复杂。其次是需要利用校园网进行传递和存储数据类型多,存储需求复杂。再次是用户多,需要较高的访问控制水平。面对日益庞大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群,如何实施有效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灵活、易扩展、易管理的存储技术,云存储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 什么是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与传统的存储相比,云存储不仅是一个硬件,而且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2 公共云存储的安全威胁
云存储可分为以下三类:公共云存储、私有云存储和混合云存储。许多公司和机构经常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检索,而云计算可以有效到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和最大的灵活行来实施完成该项任务。按量付费、易于使用的服务和易于共享基础设施是公共云的优势,然而数据通过互联网在各层之间进行传输并存储,用户对于敏感数据存取时,无法对风险进行直接控制。可以说,公共云存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现有的技术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近一两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应用不断扩大,安全时间频频发生。2013年3~5月,韩国多家银行和媒体遭黑客攻击。韩国民众还没有完全摆脱这些银行机构和媒体节目瘫痪的阴霾,6月25日,韩国政府部门约16家网站再次遭受一系列黑客攻击,导致多个政府网站瘫痪。在此次黑客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性攻击中,韩国云端存储服务软件SimDisk Installer服务器漏洞被黑客所利用,成为其扩散恶意软件的工具。在这一轮攻击中,韩国云存储服务商SimDisk成为灾区的中心。 由于此次攻击手法是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漏洞,在取得服务器控制权之后利用自动更新机制快速而广泛地部署恶意软件,并分发到用户终端,因此,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策略是否行之有效,再次引发人们对公有云存储防护能力的质疑。
3 私有云存储在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建设应用
由于公共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当前条件下无法解决的实际难题和潜在风险,基于私有云的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3.1 私有云存储架构
私有云(Private Clouds)是专门为一个企业或机构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该单位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该机构内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从运设施处获取数据、服务和Web应用,但企业外部的用户则不能访问云。私有云存储架构主要分为4个部分,如图1所示:
终端访问用户:终端类型支持传统PC、手机和平板。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云端的网络地址,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陆私有云平台,在平台里,可以随时上传和下载资源。用户甚至可以在PC上安装相应的程序,来自动同步某个工作文件夹的内容。
网络访问层:在这个层面,可以部署防火墙、网络准入设备、入侵防御等安全设备,来实现用户的授权访问和网络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可以通过流控产品来优化链路的访问。
私有云服务器:服务器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访问,为满足这一需求,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的运算能力,每个运算节点都能独立工作,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剩余的节点能马上接管其运算任务。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平台的高可用。
分布式存储:与服务器的架构类似,多台存储集群工作,同时,可以借助存储虚拟化技术,把高校内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存储混合一起使用,通过存储分层的技术,把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动态迁移到性能较高的存储上,长期不访问的数据则自动归档到性能稍低的存储上,合理分配存储资源。
3.2 私有云存储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优势
3.2.1 便于校园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便捷分享项目资源
当数据量巨大或者涉及的管理面太广时,分散管理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用户自己管理自己的存储,导致大家都做重复性工作,这样效率低下,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很难进行对信息的有效控制,信息泄露以及安全性将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例如导师和学生共同做一个项目时,有许多的资料需要协同编辑,往往需要分享的文件都很多,数量很多,并且经常更新,通过传统的U盘拷贝、邮件传送的方式效率太低。私有云存储的出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统一管理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数据在同一个管理界面下进行维护,用户无需再自己处理数据管理的繁琐工作,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安全性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只需要事先在云端建立一个团队文件夹来存放项目资料,并设定项目组成员电脑上的项目资源自动同步到云端,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透过同步的功能取得一致的档案,维持版本一致性。当某个项目文件被编辑后,云端也会把最新版本推送至各团队成员的客户端文件夹中。同时,也可以设定某个文件夹的内容为自动同步,且能仅针对数据差异的部分进行自动同步,减少带宽的使用。
数据同步期间若发生异常断线情况,在网络恢复时可以自动恢复续传,不须重新同步所有内容。同样,我们把一些教学视频上传到云端后,不需下载到本地,就可以在线进行观看。
3.2.2 数据可控性好,利于保护校园数字资源
私有云存储可以让用户主动控制数据。例如,确定谁可以访问,数据存储在何处,以及如何被转移。对于高校来说,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科研资料等都是隐私数据,这些数据是不可能让第三方企业随意访问的,在这种需求下,采用私有云存储更加必要。
透过私有云,用户能通过分享链接来满足与外部人员分享档案的需求,与网盘的操作方式类似,外部人员只需要通过一个网页链接就能访问其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也可以设置密码和访问期限。内部人员之前的共享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权限,保证私有共享数据不被随意访问,甚至连后台管理员也无法查阅。
由于数据实时同步到云端,万一遇到客户端资料遗失时,用户也可以轻松地从私有云端快速将数据恢复回来。当用户修改现有资源并同步至云端储存时,云端能自动将其进行备份,并可依使用者需求随时恢复至修改前的内容,以达到版本管控的目的,同一份材料,可以保存多个版本。
在云端,可以架设防病毒系统,实时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病毒查杀,保证内网的安全,防止类似“韩国SimDisk事件”的发生。
3.2.3 易于集中备份及容灾
存储设备并不保证时刻都是可靠的。硬件坏了可以重新购买,但是数据丢失,特别是关键数据的丢失,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无法承受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冗余保护,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以可接受的成本来实现业务的容灾,保证应用与业务的可用性。与分散的存储相比,私有云集中式地来处理数据备份与应用与业务容灾要更加易于实现与管理,并且更加高效。
3.2.4 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本
私有云平台支持集群技术,可以对型号较老的服务器和存储进行充分利用,采取多个节点同时进行分布式运算,提高云存储的整体性能。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后台集中存放,可结合后端存储的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一种数据缩减技术,以磁盘数据块为单位,相同的数据块只保留一份,旨在减少存储系统中使用的存储容量),整体上节省了存储空间。
由于私有云是集中存储,并且易于扩展与升级,因此可以结合相应存储虚拟化,对容量进行灵活配置,提高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数据访问服务。同时可利用虚拟机技术对硬件设备进行虚拟化,充分利用硬件的效益。相比分散存储,减少了设备的投资,也减少了硬件设备能源消耗,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4 小结
云存储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是未来数据存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完善,云将成为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的主要存储架构。目前,公有云存储无法很好德解决数据敏感机构对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需求。而私有云存储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转变目前数据中心投资的方式,可以按照所需性能实现数据的持续访问,有无限的空间进行存储,同时保证了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在保持对私有数据控制权的同时,可以提供更高的扩展性和更为友好的用户模式,使得高校对私有云存储空间进行扩展、维护、升级带来了灵活性。私有云存储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相信私有云存储技术能够在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宏卿,汪浩.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3:97-101.
[2]徐强,王振江.云计算应用开发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商存慧,聂艳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4-7.
[4]潘华,尹芝.云存储在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3:93-94.
作者简介
吕会红(1976-),女,广东省广州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