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欺凌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教育既需要赏识,也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学生犯了错误,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有权力和义务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惩戒。但到目前为止,除了新闻中提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还没有哪个规章将“惩戒”合法化。尽管各种教育法规也提出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但也不敢明确提出教师可以惩戒学生。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写明班主任可以惩戒学生。

我国古代私塾用戒尺教育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惩戒教育,如今提倡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导致这一传统逐渐淡化了。实际上,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是有本质区别的。体罚会给学生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殴打、恐吓、挖苦学生等,而惩戒则是使用适当的强制方法,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严厉批评、口头警告、打扫卫生、短时罚站、写反省等。惩戒对学生身心一般不构成伤害,通过惩戒,学生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

当然,如果不注意边界和尺度,惩戒也有可能沦为体罚与变相体罚,这或许正是相关部门闭口不谈惩戒合法化的原因。因此,要想促使教育惩戒行为合法化,让老师敢于实施惩戒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将惩戒的规定细化,明确惩戒的方式、范围和分寸。

不少国家对惩戒教育的规定非常细化,有的规定在我们看来几乎就是一种体罚,但因为其操作性较强且公平公开,所以学生及家长普遍能接受。韩国规定教师可以实施一定程度的体罚教育,但在实施体罚前要向学生讲清理由,要对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进行检查评估,学生还可提出以校内义务劳动来代替体罚,并且体罚必须在校监和生活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韩国还规定,对小学、初中生进行体罚教育,可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体罚时,男生只能打臀部,女生只能打腿部,等等。美国、英国也有类似的详细规定。

根据国内的法律规章,国外的这些做法已经涉嫌殴打学生,我们难以照搬。但是,他们将惩戒教育作科学细化处理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遵循教育科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明确哪些行为属于体罚与变相体罚,哪些行为属于教育惩戒,尽量扩大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权限。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过于繁琐,但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潜移默化而又十分繁琐的事情,不可能走捷径、图省事。

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却没有进行惩戒教育的权利,这种责权不统一的局面,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进退两难,既不敢不管,又不敢放手管。笔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教师未能获得惩戒的合法授权,不敢大胆实施惩戒教育,才会造成一些学生有恃无恐,围殴老师、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为保障校园师生的安全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强化师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努力创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育人环境。现根据我校工作的实际,制定2020年度春学期安教办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认真学习和领会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责任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做好安教办工作分工:

(一)主任主要负责:

1、服从学校安排,努力完成分管校长交办的工作任务。

2、制定每周安教办专项工作行事历,并督促相关人员对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

3、督导包点年级保卫人员做好违纪学生的调处工作,严重事件及时上报分管校长。

4、加强门卫工作,督促门卫保安按学校相关制度做好门卫的安全管理。

5、加强并协助有关人员做好重点时段校门口及周边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

6、负责学生“校风校纪督查组”值日生的培训及值日安排和管理工作。

7、做好“校园教学楼及学生活动场所设施安全隐患自查整改情况周报表”的发放,统计工作,如有隐患,及时协同有关处室落实整改,较大问题上报相关领导。

8、每周汇总统计并上报各年级教师大课间、放学期间安全值日情况的检查结果,为各年级每月发放教职工安全奖提供依据。

9、做好保卫人员轮流值日、午间值日、校外巡查、节假日护校值班等安排和到岗情况的督查考勤工作。

10、负责本处室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主任主要负责:

1、服从学校安排,努力完成分管校长及相关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2、开学初制定学校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3、完成学校及上级文件要求的各类材料的汇报工作。

4、按要求完成有关部门建立的信息平台及相关信息的上传工作。

5、做好各年级有关学生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材料的汇集、整理工作。

6、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类值班、加班任务。

7、配合处室同事共同完成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二、狠抓常规,把各项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工作有关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构建层层负责的校园安全防范网络。

2、安全教育办公室明确专职保安队伍分工,各负其责,轮流进行主值日、课间值日、午间值日及校外巡视,负责维护校园早读之前、中午放学至下午上课期间的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秩序,并确保学生放晚学后学生安全离校清场管理。

3、时时处处加强各项安全教育,结合实际以横幅、电子显示屏和宣传展板的形式在校园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校园欺凌暴力”“防灾减灾”“应急疏散”等系列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全面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4、加强门卫工作,规范管理校园出入人员安全和学生上下学的分流秩序,认真执行门卫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正常上课期间学生家长来访、外来人员、车辆的查询、核实、验证、登记工作;严禁任何人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严防不法分子进入校园进行破坏活动;规范外来车辆进入和存放的管理;规范正常上课期间学生离校的管理;遵照学校的要求,耐心合理地向来访者传达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信息。

5、加强食堂安全管理。

(1)大课间学生就餐人数较多,安教办安排初二年级各班学生轮流负责在大课间食堂售卖窗口等有关场地进行安全督查,维护学生校园卡充值和就餐秩序。

(2)保卫人员负责督促、检查食堂做好安全工作及初二值班到岗情况,共同维护学生就餐安全。

6、加强人防,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时更新安全设施设备;加强对教职工安全值日情况检查并每周上报检查结果。

7、关注校园的公共设施和财产的安全,实行24小时专人负责,不断完善防偷、防盗设施,严防公共财物被人为破坏造成损失。

8、严格执行自行车的管理办法,要求学生进出校园的自行车一律推行,并在指定的地点上锁停放。

9、本学期继续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度,保卫人员主值日制度、专项工作制度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周报制度,安全工作每日简录制度。

10、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安全工作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1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定时检查校园教学设施与学生携带违禁物品(如管制刀具、仿真枪、不良书刊等),建立整改台账,并认真落实整改。

12、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育,切实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1、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

校园安全重在预防,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编辑各类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材料,在开学初印发至各年级部、各班级,并在开学后适时开展对学生进行各类安全防范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

2、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为维护学校纪律,端正校风,安教办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批评纠正,心理辅导等,力求从学生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对反复违纪的少数学生,我们争取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通过课间观察,学生反映、家校沟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扶,把他们从困境中拉出来,逐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3、督促各年级认真落实主题班会安全教育活动,如:重大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预防溺水教育,防震减灾教育、防火灾、放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事故的教育。

4、三月份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月活动,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5、加强楼梯口安全管理,制定学生疏散路线图和室外课行走路线图,强化上下学楼梯口安全值班和分流疏导。

四、突出重点,创新工作力争有效解决问题

1、加强安全预防和安全监控,提升校园安全技防能力,加强对纪律差生的摸排疏导,建立教育档案,化解矛盾隐患。

2、成立各班级安全管理小组,安排楼层长,发挥学生安全委员和安全督查员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组建以初二学生为主体的“校风校纪督查组”,定人、定岗、定时地在校园站岗,维护学生大课间活动秩序,预防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和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增强学生安全文明的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的自我意识。

4、继续开展“护学岗”活动,加强校门口及校园周边安全值日与管理,加强学校与相关职能部门(如公安、城管、工商等)的联系,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校园周边安全。

(1)严禁摊点、流浪、乞讨、非法传单、广告推销人员在校门口干扰学生正常上学、放学的安全通行。

(2)加强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校门口学生的安全和疏散的管理,同时关注学生在校门口附近的交通安全,严防精神疾病患者和社会不法分子在校门口及附近危害师生的安全。

(3)加强教育学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外的无证摊点购买饮品、食品,不断增强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5、加强学生上下楼梯及课间的安全管理。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我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继续在以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保安人员、值日教师、学生安全委员共同参与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1)保卫人员定责、定点、分片包干教学楼学生放学和课间上、下楼梯的安全管理,督促和指导学生安全委员及安全员的值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课间活动、放学时上下楼梯的安全。

(2)学生安全委员、学生安全员分楼层值日对班级学生在课间走廊活动、上下楼梯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同学中有不安全的言行举止及时进行制止,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保卫人员报告。

6、创新学生午间活动的安全管理。为加强学校午间安全管理,根据我校实际,要求各年级午间将学生集中管理,定人定位,点名拍照,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保卫人员将继续配合各年级部值班教师共同做好中午放学后,至下午上课时间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五、关注细节,积极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如: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联系,共同治理校门口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时的安全有序。

2、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仪容仪表管理。我们将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全面规范初一学生的行为习惯,着重加强初二学生遵纪守法的培养,积极预防初三个别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

3、加强思想教育和突击检查,重点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将结合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急疏散、交通安全、预防溺水的教育;加强防范管制刀具、危险品等进入校园,防止校园暴力等危害师生安全的事件发生。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努力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4、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强化各层级的校园安全值班和督查记录,强化安全绩效考核,并与教职工的奖金发放挂钩,奖惩分明,形成了校园安全人人有责,全员管理的良好风气。

六、明确责任,计划好相关主要工作安排

2月份:主要落实疫情期间校园消毒和门卫管理制度。(落实人:)

3月份:校园“安全管理月”活动。

(落实人:)

4月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活动。

(落实人:)

5月份:防震减灾教育和疏散演。

(落实人:)

6月份:防溺水教育和假期其它安全教育。

(落实人:)

校园安全工作任重道远,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安教办全体保卫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师生的支持配合下,我校的安保工作将越来越富有成效,我校的良好人文环境和安全质量将会得到更大提升。

校园欺凌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权益保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权益保护受到高度关注,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团体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局面。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系到青少年生存发展根本利益的社会问题,影响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青少年权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以青少年为本”的理念,保障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繁荣。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模式

目前,我国青少年保护机构较多,但各部门各机构的法定职权不清晰,任务界定不够明确,导致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长期处于倡导、调解的状态。建议创新青少年权益保护模式,提升专业维权效益。可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援助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模式。各组织也需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协作完成青少年权益保护的任务。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在统计和掌控辖区内青少年的人员结构、基本状况、发展成长现状等相关信息上有明显优势。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我们同时可以依托社区定期开展青少年权益普法教育、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社区矫治的活动。学校作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重要阵地,应肩负起对青少年法制与维权教育的责任,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权益侵害、校园欺凌、校园内意外伤害等青少年权益损害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与法律援助组织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转介切实给予学生最直接、最迅捷的维权帮助。法律援助组织,既包括青少年维权中心、妇联、团委、残联等机构的法律援助部门,也包括各大高校和各种社会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青少年权益受侵害时给予法律咨询、案件、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除本身的司法职能之外,可以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深入学校、社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特别是社区民警应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治相关工作。

非政府组织正以蓬勃之势发展壮大,NGO组织有各种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应该加强各级各类NGO组织的管理与协调,努力把志愿者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激发出来,并积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股热情,我们可以充分调动这个团体的积极性和力量,帮助社区青少年加强维权意识。同时,应进一步健全青少年权益维护转介制度,各种服务平台(如12533热线、权益保护网站、儿童援助中心、青少年维权岗等)通过制度化方式,与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法律援助组织结合,组成“1+X权益保护模式”。既能发挥各服务平台的维权优势,同时通过转介又能整合社会资源延伸和拓展服务平台的权益维护功能,从而提升青少年权益维护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水平。

根据不同类型青少年需求特征构建合理维权体系

根据青少年权益保护特征,在维权体系中,可以将青少年分为在校青少年、社区普通青少年及社区边缘青少年(失足青少年)三类。根据三类青少年的不同权益需求和权益受侵害特征,提供有特色的与需求相适应的青少年维权保障。

在校青少年方面。调查显示,他们权利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家庭和校园。因此建议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和自我保护教育。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与老师、父母、朋辈之间的关系,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做到既保护自己,又不纵容恶势力,同时懂得维权的正确方式与途径。

社区普通青少年方面。这类青少年的社会保障权益、劳动保障权益等受侵害比较突出。建议以社区为依托,带动非政府组织参与,定期举行普法宣传,开设法律咨询点,加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同时保证其基本权益,关心他们的就业状况。保证其在劳动过程中的相关权益;使其有较强维权意识;同时也帮助其具备一定法律知识,这样就能使他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把握自己,提高自控能力。

社区边缘青少年方面。这类青少年的行为远离主流社会,在活动方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现行主流社会均有不同甚至截然相悖。他们虽然没有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已经出现偏差行为和行为,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他们进行法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既要加强对他们的普法教育,规范其行为,预防犯罪,还要关注其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在其权利受侵害时给予法律援助,同时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将他们重新纳人社会正常的运行轨道。

通过各种途径,维护青少年权益

提高维权意识,拓展青少年权益教育途径。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通过法律和权益知识教育,提升青少年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应该是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根本。维权工作的重点应以防范为主,让法律宣传与教育常态化。

学校是传授知识文明的专门组织,学校仍然是强化青少年的法律和权益知识的重要基地。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法律和权益知识教育严重滞后,应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关于权益知识的比重,有效推进青少年的法律和权益知识教育,从而增强青少年权益意识和维权能力。

同时进一步拓展青少年权益教育途径,内容可以更全面,形式可以更丰富。模拟法庭、大型义务法律咨询、设立咨询室、开设热线电话都是可以利用的形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现代传媒手段达到广泛宣传与教育的目的。

开展针对权益保护的青少年职前培训。受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有部分青少年较早离校就业,为解决青少年离校就业等相关问题,建议开展青年职前综合培训,主要针对16~18岁离校青少年,目的是向他们提供各种与就业有关的培训,内容包括《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识别诈骗行为等青少年权益知识,领导才能、纪律和团队精神训练,求职和人际关系技巧,基本计算机应用技能,职业技能训练以及短期实习机会,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切实保障其相关权益。

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建立维权队伍。为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建议建立维权队伍。逐步建立党政主导,公、检、法、团、妇参与,专兼职结合的维权队伍。要制定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部门法律权限;建立部门间工作调解机制,落实责权,解决青少年纠纷及事故;充分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从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切实保障维权队伍建设;建立畅通的青少年诉求表达渠道;构建适合地方特点的伤害事故保险机制和监护制度,进一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减少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工作应为重点。意外伤害是我国青少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青少年安全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2008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行校方责任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逐步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

但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意外伤害事件在学校和家庭中还屡有发生,应重点加强和落实相关预防工作,一是以学校为基地采用游戏、场景模拟、自救训练营、体验、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与自救知识;二是以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资源为依托,以社区为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形成共同关注、全民参与的保护青少年的社会环境。

拓展青少年参与权实现路径,有效利用互联网等新渠道。青少年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和技能,通过参与,青少年可以激发热诚,启发思考,可以锻炼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培养领导能力,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建设都有极大好处。近年来,青少年的公共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家庭、学校、社区、经济、文化、环保及政府决策等各领域中,参与机会和渠道大大拓展。在公共事务参与过程中,青少年的有序参与越来越活跃。青少年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倡议、论坛、网络、书面材料、对话等多种渠道实现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