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第1篇

“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在充满爱心、智慧与人文情怀的雷夫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了不凡成就。

是什么原因让“第56号教室”里这些起点并不优秀的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蜕变,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最早把雷夫老师介绍到中国来的李茂老师曾经问他:“如果你是总统,你会怎样改革美国的教育?”他回答说:“让每个孩子都学习演奏乐器。因为这种艺术修养能使学生们产生一种无形的自信,能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这是一件令人感到满足的事情。”

“第56号教室”里之所以能发生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仅是因为雷夫老师用他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们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在雷夫老师这个艺术大师的引领下,孩子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培育了良好的艺术修养。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艺术就像童话里神奇的魔法棒,将“第56号教室”的孩子引向美好的境地,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艺体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自建校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艺体教育,建校之初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组建兴趣小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但传统的音体美教学和兴趣小组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如何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艺术,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如何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践证明,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相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艺术方面:根据学生需要,学校成立了小提琴、二胡、古筝、扬琴、琵琶、京胡、小号、萨克斯、笛子9种乐器学习班,成立了陶艺、剪纸、国画、素描、动漫、布贴画、线描、毛笔书法、硬笔书法9种美术学习班,每3个教学班同时上音乐课、美术课,分成9个学习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班上课。体育方面:不断改革体育课组织形式与上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实行“走班管理、分项教学、分类指导、个性发展”,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每个年级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毽球、跆拳道等12个项目教学班。同时举办校园艺术节、合唱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艺术素质展示舞台。这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内容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模块化教学较好地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艺体学习中,孩子们在自主选择中爱上了艺术和健体,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人会唱歌,人人会乐器演奏,人人爱锻炼,人人会健体,每个孩子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健体方法,至少参加到一个体育俱乐部中,至少参与一个节目的演出,至少创作一幅得意的作品。校园里歌声、笑声交相回荡,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欢乐溢满校园。

伊建立在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写的序中提到: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同样,一所学校能带给孩子什么,取决于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特别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健康、充满审美情趣的艺体课程。雷夫老师用他的爱心和智慧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校艺体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可以五彩缤纷,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兴趣点,从而兴致盎然地走进艺术的殿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更张扬。

接触艺体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体本身。加入管弦乐团的孩子们不只学到了如何拉小提琴或吹笛子,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第2篇

整体推进翻转课堂

山东省昌乐一中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所县城中学有8200名学生,148个教学班,从初一到高三年级全部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今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昌乐一中联合举办“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发现之旅――走进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暨翻转课堂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对学校教学改革进行了推荐。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网络课程可以使用的中心网络资源:

昌乐一中智慧教育体系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所以,学校投入硬件和软件建设内部网络,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4月,学校与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阳光微课”,并无偿提供240台根据实验需要定制的平板电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便携终端,解决了网络和硬件两大问题。实施翻转课堂改革之后,昌乐一中无论是从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层面,都收获颇丰。调查问卷显示,82.94%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现在的昌乐一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体制内学校探索“互联网+”的一个样本。

长期关注在线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评价:“把互联网加到教育里头,用新的模式,用慕课的模式改造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大有潜力可挖,都能解决目前在学校、在传统教育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智慧校园运作

智慧教室解决方案以智能录播系统、交互智能电子白板、实物视频展台、沉浸式教室解决方案为主体,配套多媒体中控、音频系统、推拉黑板等周边设备,实现统一管理的多媒体数字授课,为教育行业打造一个惊喜无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从根本上克服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

智慧校园的关键是资源的互联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而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要构建一系列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支撑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平台为学校整体教学服务奠定了基础,实现信息分层、流程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运转效率。教学举例:

融合后的互动课堂教学系统、试题应用级评测系统及教育云服务平台,除了能够支持教师备课、课堂互动控制、监控和协同教学外,还能辅助教师试题采集、加工和管理,实现试题资源的积累和应用,为教学活动提供智能组卷、在线测试、训练诊断、查缺补漏等功能。不论校园内外的教育如何发展,基于视频的在线教育将大行其道,视频即服务模式早已成为在线教育的基本模式。

微课:新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的移动化,满足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微课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下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表现形式,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幸福教育 幸福教师 幸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凤凰镇小学是一所地处沙区西部的农村小学,由一所中心校和一所村点校组成,有20个教学班,949名学生,52名教职工。4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导师制学员。学校坚持“为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近年来,凤小人怀揣“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美好愿景,从营造幸福氛围、塑造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构建幸福家园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幸福教育。

1着意建设温馨校园,努力营造幸福氛围

(1)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学校围绕“幸福”办学特色,先后建成了“幸福桥”、“幸福墙”、“幸福驿站”等幸福文化标识,让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学校精神、饱含着学校文化,营造温馨与和谐的校园环境。

(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校通过节庆慰问教师、举行教师集体生日、教师生日发短信和送贺卡、成立“爱心辅导员”团队帮助留守儿童、邀请女家长和女教师一起过“三八节”、让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形式,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坦诚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家”的氛围。

2着手拓展多维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学校通过多视角发掘教师优势、多形式展示教师才华、多途径培训教师能力、多元化评价教师成果,为每位教师提供幸福成长的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1)交流学习换思想。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回校后,将培训收获与全体教师分享。另一方面邀请市教科院、区进修学院领导、专家来校指导、讲座。

(2)校本培训炼能力。依托形式丰富的校本培训,锻炼教师队伍的能力。建立“1+1结对”机制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6个1”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特色教研活动,组织同伴互助、“六校联合教研”等交流活动,开展教师集体备课与结对研讨……

(3)科研课题促创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开展了三个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方面的市区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研究,以及多个校级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风格形成。

(4)“六风”建设铸师魂。抓好作风、行风、学风、教风、校风、考风等“六风”建设,铸就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5)“五个工程”暖人心。抓好并落实“温暖工程、阳光文体工程、读书富脑工程、形象工程、名师工程”,提升师生幸福感,营造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幸福校园。

(6)分层管理助成长。对教师实行行政、教研组、教师三级分层管理,注重差异发展,实行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 (沙坪坝区凤凰镇小学教师专业化成积分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着重丰富活动载体,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学校开展以“幸福教育”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夯实学生“品行、智慧、健康”基石,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1)开展“幸福教育”系列活动。主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文明行为、诚信、责任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五个重点内容开展活动,为学生奠定品行之基。

(2)开展“知行统一”学习活动。以“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为抓手,改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幸福书吧”、“书”、“幸福之声广播”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为学生奠定智慧之基。

(3)开展“身心统一”艺体活动。学校开展“2+2”活动以及幸福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享受活动带来的健康,为学生奠定健康之基。

4着实开展家校联系,大力构建幸福家园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促进家校联系的落实,大力构建幸福家园。主要活动有:向家长发放《家校读本》并进行培训与测试,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开展“学习型家庭”和“优秀家长”评比与表彰,优秀家长经验介绍,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观看“庆六一”文艺汇演,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向家长发放“幸福小报”……

5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全力彰显幸福成果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第4篇

“容”校园―容纳・蓝色・六元

为了使学生们目之所及,身之所处都能受到海逸“容”文化的熏陶,学校已通过“海纳百川、逸群高远”的门厅文化,海洋地理、海洋人文的旋转文化,开放多元的角馆文化,特色鲜明的教室文化,蓝色主题的景苑文化等文化设计,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了一个蓝色校园,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彰显海洋课程的教育基地。随后,学校将继续加大海逸“容”校园的建设,使学校成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园、气氛浓厚的书香园、链接社区的开放园、底蕴丰厚的文化园、和谐恬静的交际园、陶冶情操的生活园。

“容”管理―融合・扁平・自主

学校不断地更新观念,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断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以融合・扁平・自主为关键词的海逸“容”管理体系:一是融合,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式互动交流平台,在共同分享中融合,增强凝聚力;二是扁平,将管理重心下移,实现教研组、年级组负责制;三是自主,重大工作立项,由教师自主报名,形成项目团队,由项目组全权负责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容”课程―开放・多元・整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合理的课程设置,成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专业教学的根本保证。学校在广泛调查学生们的家庭情况、调研周边社区的所在单位、了解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在“生本、多元、整合、创意”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海洋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模块分割,全员参与,建构起海洋基础型子课程、发展型子课程、引桥型子课程的三维主轴式课程框架。但学校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他们的个性特点、潜能指向各不相同,生活经验、学科经验和文化经验也多有差异,学校通过大力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现代性来促进以“高素质、强潜能”为内核的课程开发,形成开放・多元・整合的海逸“容”课程。

“容”课堂―荣光・生本・智慧

“荣光”就是让学生们在课堂有当家做主的荣誉感,这其中,智慧是导向、生本是基础、荣光是结果;“生本”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训练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智慧”是发展智力培养全人,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荣光・生本・智慧构架起的是海逸“容”课堂。以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为本,激励教师持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学,在带教中学,在研究中学,在反思中学,逐渐地掌握跨学科、跨教材、跨年级的教学技能。以科学发展引领整体科研,以“十二五”课题和“草根”课题为抓手,让教师切实成为实践中的研究者,提高研究能力,推广科研成果。

“容”评价―峥嵘・全纳・智能

学校不断完善德育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梳理构建了“我是一个兵”的军训课程、“童眼看世界”的游学课程、“志愿海逸”的志愿课程、“牵手海逸”的社区课程以及节日课程、演讲课程、礼仪课程、校史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构建起了完善、多维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的开设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们的不同潜质得以开发:个性张扬的课堂、和谐的乐音、优雅的舞蹈、妙趣横生的科技、富有想象力的绘画、多彩的体育运动……都在诉说着学生们的成功与喜悦。学校不断修正、补充德育课程,使之成为在学校已有8+2智能评价、星级评价、志愿达人等多元评价基础上,对学生们进行评价的有效载体,从而建立峥嵘・全纳・智能的海逸“容”评价体系,培养逸群高远的学生。

学校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干部教师人才资源优势和小港湾地域发展优势,在传承、巩固好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以青岛市海洋文化积淀和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指导,着手开展蓝色海洋教育实验,探索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的蓝色海洋教育特色,打造教育新品牌。已建构起海洋基础型子课程、发展型子课程、引桥型子课程的三维主轴式课程框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少年军校示范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海洋特色学校、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市北区校园文化特色奖、市北区特色少先队等称号。

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范文第5篇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