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关键词:妊娠生理 说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R71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8-01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和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如下。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学科。《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生从课堂理论跨入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第3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对正常育龄妇女过渡到孕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为学习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及妊娠期护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异常妊娠的工具性内容。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视频、动画,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妊娠这个复杂而又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从而初步掌握从受精到胚胎形成与发育的过程。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利用网络的探究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内省和体会强化对母亲的情感,及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
1.3 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胎儿发育特征。难点确定为: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2 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形象的知识容易掌握,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具有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对女性生殖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虑妊娠生理知识抽象程度较高,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对问题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让他们结合现实情况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连接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主动性。
3 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较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②模型示教法: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只靠语言很难表述清楚,这时利用直观的模型示教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③案例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我们现在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的实际问题更符合认知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④多媒体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胚胎的发育全过程有个感性认知。
然后,利用动画、图片、影像、模型结合多媒体讲授。
最后,使学生形成对人的发育的理性认知,根据这一教学思路,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4.1 引入视频,激发兴趣
新课前,引入胚胎发育视频,引起学生的感观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热情高涨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时,导入本次课内容妊娠生理。
4.2 展示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3 层层演示,探求新知
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引用了图片、动画等来展现受精过程,受精卵发育,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受精全过程。
在掌握受精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演示各种胎儿附属物结构,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胎儿和母体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各种胎儿附属物有什么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各自功能,以此突破难点。
最后再利用动画、图片展示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特征,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握重点。
4.4 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精选10道选择题,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测试,既可巩固新知识,又可及时进行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4.5 归纳小结,巩固双基
思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护理专业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高级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医用化学的内容,拓展知识面,为之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篇文章从学生现状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医用化学”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覆盖面广,知识繁多,总课时6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无机部分26学时,有机部分34学时),实验课时,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胶体等基础化学的知识,又掌握了有机化学的知识,含有不同类别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本课程中逐一讲到,包括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等,对于学生后续的课程及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提高她们对于化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然而,我校的护理专业的同学根据学前情况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度层次参差不齐,一少部分学生高中学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另有一部分学生高中学的文科,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此外,课程的学习主要以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缺乏和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而导致学生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构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生自身及思想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1.1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医学和化学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上课的时候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醇类物质时,可以从较为简单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质,具有特殊气味,临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结构中有一个羟基,羟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它怎样影响化学性质呢,从此引入醇类物质化学性质。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质应用开始,增加她们学习化学性质的兴趣。
1.2 改善授课方式,避免灌输式教学
“医用化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包括无机化学部分和有机化学部分,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按照课本纯粹讲授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课时要避免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改善授课方式,可以多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进行举例,增强学生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通过提问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比较增加学生记忆。在教学中将幻灯片和板书联合使用,力求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发展,教育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越来越多的现代媒体,教育资源和方法进行双边活动。网络课程是较为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我校已建立了医用化学的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用学号登录网站,在线答题,复习课程,向老师提问;同时,老师也定期登录网站,给同学们答疑,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网络课程之外,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微课、慕课、电子书包更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热点,对于新鲜的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微课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用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校网站上有微课的教学资源,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或预习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自学作用。
1.3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医用化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有机化学是医用化学的难点之一,但是通过学习,同学们会发现有机化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所以在学习中需及时复习,并且多归纳总结。在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如比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通过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中讲到的氨基酸,通过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有器官组织都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学习中对于氨基酸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它的结构和8种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在记忆的时候,同学们反映不是很好记,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忘记,如何能够让同学们简单轻易地牢记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将8种氨基酸变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谐音的方式让同学们牢记,“笨”对应苯丙氨酸,“蛋”对应蛋氨酸,“来”对应赖氨酸,“宿”对应苏氨酸,“舍”对应色氨酸,“晾”对应亮氨酸,“一晾”对应异亮氨酸,“鞋”对应缬氨酸,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这8种氨基酸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集中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实验现象和理论课知识结合起来,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理论课上已经讲过了邻羟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杨酸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实际观察原料邻羟基苯甲酸的颜色,性状,再通过与乙酸酐的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实验完毕再对酚羟基进行鉴别,理论课上讲过酚羟基遇到三氯化铁会呈现紫色,同学们在实验中可以实际观察到颜色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同学在实验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1 实验组织阶段
在实验课上课之前,同学们要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熟悉本次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规定的三个学时内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实验进行阶段
实验课开始后,教师要对各位同学的实验进度以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够让同学们自己联系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3 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课结束后,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与学生进行探讨,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实验总结,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夏丰,孙东.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韩美芬.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6(10):168-169.
[3] 刘庆昌.论教学活动艺术化的实质[J].教育学报,2010.8.6(4):43-48.
[4] 吴芳辉.大学基础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7(5):119-120.
[5] 胡荣华,隋岩,方小牛.探究教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937-938.
[7] 徐伟,凌伟坚,林珠灿.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5.13(5):433-435.
一、透彻分析教材和把握授课要领
1.明确教学内容及地位
本节说课内容选自全国中职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二版(金中杰、林美英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单元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的教学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重较大是本教材的一个重点单元,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是最常见、最多发的呼吸
系统疾病。我州大部分地方处于高寒缺氧环境,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相对较高。据2001年我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调查统计,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第四位(13.36%),在农村则占首位(22.46%),居我国总人口死亡病因的第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至2020年它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因此,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家庭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目标
除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之外,本节要突出强调学会健康教育
的能力,达到普及预防知识、降低发病和患病率,进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教会病人如何正确、有效地排痰,如何做呼吸操,提高肺的代偿能力,能够深知慢性咳嗽病人的痛苦,不嫌弃、不怕脏、有
耐心。
3.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
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危害较大的疾病,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
史、临床表现、辅助检结果,才能准确地提出护理诊断,进而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因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即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肺心病的发病机制、肺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指导是护理措施中的难点。因为做好用药护理必须掌握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中毒反应等,要求严谨用药、细致观察,如,肺心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和低钾血症、血管扩张剂易引起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利尿剂易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脱水过度使血液浓缩、痰液粘稠而加重呼吸困难等、学生没接触过临床,难以理解转化为临床实用知识。健康指导要求学生对该病有全面、系统的理解,要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才能使患者接受并遵照执行。
二、准确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本门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一般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初中文化基础,公共基础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较差,加上其他原因,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差,厌学,习惯了作为“差学生”的角色,学习观念淡薄,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不会有效率地听讲,不会有效率地学习,对一些难点内容难以掌握。还有一些学生来自于单亲、贫困或“问题”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卑、自负、自闭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另外我们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藏族中学,他们的汉语水平很差,基础知识薄弱,听课很吃力,师生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等。总之,我校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起点偏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学习缺乏动力及积极性,所以,教学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实际,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培养的目标。
三、教法适应内容,切合学生
本节课内容丰富、庞杂,涉及多门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整体性、系统性很强,且有大量知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对基础课掌握得不够好。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
数中,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预期目标呢?我做了如下设计,课时按2学时100分钟设计。
1.组织教学(1分钟)略
2.复习提问(4分钟)略
3.病例导入,创设情境(5分钟)
你所接触的人群中有没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和呼
吸困难者呢?引出如下病例,用病例分析法先入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避免单纯理论说教的弊端。
患者:男,65岁,吸烟史30余年。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水肿2年。近5年来明显加剧,伴喘息和呼吸困难,尤冬春季更甚。3d前因受凉而发热、剧咳、多量黄脓痰、气急,今晨出现神志模糊、躁动不安,故急送入院。
护理体检:T39.2℃,P122/min,R30次/min,BP160/90mmHg;半卧位,意识模糊,紫绀,球结膜水肿,杵状指,桶状胸,双肺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闻哮鸣音及湿罗音,心尖搏动不明显,心律尚齐,心尖部有Ⅱ级SM,肝肋下2 cm,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RBC5.5×1012/L,Hb160g/L,WBC13×1012/L,N0.92,PaO2 6.9Kpa,PaCO2.8Kpa。
心电图提示:异常心电图。
X线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学生阅读病例后,看到病患受到疾病痛苦的折磨,产生感从心生、形同身受之感,而直观上了解病人的健康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该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和X线、心电图表现,让学生提出疑问,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首先会问这到底是什么病?对患者健康有哪些影响?从护理的角度分析归纳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预防?带着这些问题,说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组织活动,探索新知(70分钟)
利用十六七岁学生好奇的心理,采用PBL教学法(即问题教学法)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带着问题探索新知,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进而简要解释病因和发病机理,结合该病例出现的神志模糊、烦躁不安,用倒推的方法演绎肺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回过头来再用顺推的方法简要总结发病机制,从而化难为易。“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有何内在联系呢?把三个病联系起来,分别概述三者的概念、健康史、演变过程、重点阐述身体状况、分型分期,对照本病例分析该患者存在哪些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到何种程度。接着让同学们从护理的角度分析提炼该病例存在哪些需要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即护理诊断),如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液过多、意识障碍、潜在并发症(已出现肺性脑病)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补全护理诊断,接着就是如何护理该病的问题(即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用讲授法逐一讲解,其护理措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是用药护理、药物适用的前提、不良反应观察等,采用精讲细解。
5.巩固练习及评价(10分钟)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目标已经掌握,为了进一步熟悉、巩固课堂内容,并使后进生有一个再次消化提高的机会,我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结合该病例、讨论制订具体的护理措施。假如病情稳定后,如何做健康指导,通过创设情境,模拟护患关系,进行假设推理延伸,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该病的病因、预防知识、正确的排痰法和呼吸操、展现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愿等,给予评价,从而达到引导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克服学生的学习疲惫感。
6.布置作业并预示下次课的目标(10分钟)
本文在分析医用化学课程内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探讨了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改进策略,主要是:激发兴趣;把握要点,突出重点;针对知识分散,进行归纳总结;加强直观教学和分班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和注重联系临床。
【关键词】
医用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由于我国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文科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基本化学知识后,高中就不再学习化学,导致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学习医用化学时难度较大,甚至有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因此,在护理专业文理兼收的新形势下,面对目前文理生化学基础的差异性,如何提高文科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进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医用化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特点,探讨医用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
医用化学包含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涉及四大化学的相关内容,内容繁杂、知识点零碎。加上各编写者团队的认识不一,导致编写教材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差别。
2、教学课时
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开设课时相比其他基础课少,但教学任务重。这给教学老师以及学生无形之中造成了压力。课时减少,老师必然加快授课速度,而学生听懂每堂课的每个知识点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3、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医用化学教师对医、药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往往在授课过程中只强调化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专业的需要,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广度而忽略与专业的联系。因此,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纯化学”教学的问题依然明显。虽然医学化学教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始终未能实现医学、药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1]。
4、学生特点
在当前形式下,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收,文理科学生逻辑思维不同,加上高中时期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理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医用化学没有太大问题。而文科学生由于高二开始,根据学生个人志愿及其兴趣特长,按文理学科分类组织教学,再加上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学习兴趣不大[2]。文科生在中学仅学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以及常见元素,因而化学基础薄弱,学起医用化学来困难较多。
二、改进医用化学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有效途径。某些文科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有畏难心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作为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确医用化学在医疗工作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其次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再次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与他们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医用化学课程作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粗略了解,并指出医用化学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介绍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等[3]。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医用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把握要点,突出重点
在医用化学授课过程中,由于四大化学贯穿其中,授课过程容易发现中许多相似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复杂又零碎分散于教材每个章节的每个知识点中,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运用比较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把复杂零碎的内容简单化、整合化,把抽象深奥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教师授课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反复讲解,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这一节中,对于各种表示溶液方法,学生容易混淆,我们将这几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法讲解,从适用条件、优缺点、使用单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加以突出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
3、针对知识分散,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加工、积累的过程。医用化学的知识零碎且涉及面大,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取分散中的有效知识点,就要对即将讲授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整合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4]。在教学过程中把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在黑板上列出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呈现给学生。例如:介绍烷烃、烯烃、炔烃类化合物时,因为它们都是烃类,有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将它们的化学性质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烃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的认识,再逐一介绍它们不同于其他两种烃类的化学反应,最后讲述完化学性质后,再归纳总结一下烃类有机物,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也便于理解记忆,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
考虑到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增加课堂信息量,以加强直观教学,也便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能更好理解重难点知识。[5]运用多媒体进行医用化学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微观的原子分子模型宏观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例如: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渗透实验的模拟动画,使渗透现象更加直观,渗透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5、分班教学,因材施教
为了解决文科生和对口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和理科生化学基础扎实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实施文理生分班教学,因材施教。通过分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科生的特点,在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路,降低学习难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大有好处。
6、注重实验教学
鉴于医用化学的强实验性,理论结合实验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前,教师应该讲解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中,规范学生的实验步骤,观察他们每组的实验现象,给出意见;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7、注重联系临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持化学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化学与临床医学应用的联系和渗透,如氯化钠注射液浓度和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与渗透压的关系;如白酒中的塑化剂,我们可以将塑化剂的组成、性质和应用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如轰动一时的水俣病事件,日本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饮用后导致水俣病。通过将化学知识与临床医学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联系要适当、适量,避免生搬硬套。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在不断发展,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懒于学习的惰性等问题,本文围绕激发学生兴趣、把握内容要点、知识归纳总结、多媒体教学、分班因材施教、实验教学、联系临床等几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理论知识过强、实验技能过硬的新一代护理人才。
【注释】
[1]周丽平. 提高《医用化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实践[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 223-224.
[2]李平忠.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剖析与探究[J]. 大学教育,2012.1(6)99-101.
[3]吕海珍. 高级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