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外市场报告

海外市场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外市场报告

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第1篇

11月9日,《IT时代周刊》获悉,国内手机浏览器厂商UC优视正式在印度成立新德里分公司。在成立仪式上,CEO俞永福宣布,目标是“成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浏览器”,并希望能在2015年之前,使UC浏览器在印度的用户达到一亿。对于这番布局,俞永福坦言是因为“当下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是红海,而印度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形成本土巨头,仍是一片蓝海”。

与腾讯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看法。11月4日,俞永福宣布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腾讯。让俞永福怒不可遏的导火索是腾讯公司发出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10月25日,腾讯向UC的合作伙伴群发的一封名为“腾讯:浏览器市场最新的数据报告-QQ浏览器全面稳居第一”的官方邮件,指称“腾讯QQ浏览器在市场份额和功能体验两方面牢牢占据行业头把交椅,全面超越同行和竞争对手”。

UC方面认为,腾讯给出的指标不是行业公认标准,直言腾讯此举意在“挖角”。俞永福还称,自2009年腾讯手机QQ浏览器后,UC浏览器就被列入了腾讯的“黑名单”。在“腾讯手机浏览器产品无法与UC竞争的情况下,强迫其他公司‘二选一’,UC已‘忍无可忍’”。

UC是中国本土最早进入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厂商之一。自2004年开始,俞永福就带领团队专耕手机浏览器领域。凭借先发优势,他们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StatCounter公布数据称,UC占据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60%的份额。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繁荣,手机浏览器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价值日益突显。

于是,腾讯在2009年加入手机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一个竞争形势相对平衡的市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布局移动互联网

早期投身国内互联网风险投资的俞永福,正是看好这一商机而较早加入进来。依据UC方面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3月8日,其全球用户量已突破2亿,累计下载量超7亿,每月用户使用次数超600亿。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手机浏览器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们的必争之地。最新信息显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奇虎360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其中,以腾讯的成绩最为出色。在百度今年第二季度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中,QQ浏览器占到了12%的份额。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公司的《淘宝无线电子商务数据报告》也显示,QQ浏览器市场份额达到了21.8%,仅次于位列第一的UC。

腾讯打破了UC独霸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局面,而QQ浏览器市场报告的出炉,使“战事”由暗斗转向明争。

11月4日,俞永福召开新闻会,指责腾讯以“使用过的手机浏览器”、“品牌份额”等非行业公认标准混淆概念,散播“QQ浏览器在市场份额和功能体验两方面牢牢占据行业头把交椅,全面超越同行和竞争对手”的谣言,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对UC合作伙伴进行“挖角”。他还同时宣布将对腾讯提出。

或许是腾讯“恶名”在外已久,不少业界人士第一时间都站在了UC这边。天天浏览器相关负责人称:“UC是国产浏览器的楷模,(腾讯)抄袭是上不了台面的。”华为互联网业务总裁也因此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环境表示了担心,呼吁“政府尽快完善《反垄断法》以保障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内获得不少舆论支持的俞永福,几天后又高调宣布UC优视印度新德里分公司正式成立。对此,俞永福的解释是:“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落后,PC普及率低,手机甚至是印度某些地区用户主要甚至是唯一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但业界分析人士认为,UC此举也是有意在新的战场上避开腾讯。在海外市场,“QQ浏览器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手机网民的第一选择”,腾讯方面如是说。

UQ之战

实际上,UC和腾讯积怨已久。

“早在2009年,手机QQ浏览器刚刚不足一个月之时,腾讯公司就曾操作并炮制报告,向合作伙伴发文案宣称:手机QQ浏览器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远超UC浏览器。”俞永福在会上披露了两家公司的历史恩怨。

今年9月27日,俞永福宣布“UC浏览器海外用户已突破2000万,印度市场份额已超过20%,很快将进军美国市场”的消息后不久,腾讯方面即针锋相对地表示:“手机QQ浏览器已拥有超过百万海外用户,覆盖1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印度尼西亚渗透率超过10%。”

两家公司在资本层面也是分庭抗礼。继UC声称要对开发者分成上亿元后,腾讯在“2011年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明年将设立至少两亿元的“创新扶持基金”和上千人的服务团队,延揽和扶持高校及第三方研发人才。

“近几年这两家浏览器一直在抢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一位为应用商店做开发的软件公司总裁如是评价。另外,有业界人士分析称:“UC此举无非是想借此来确立自己的行业地位,仿效‘3Q大战’,以达到上市目的。”可资借鉴的是,去年,奇虎360与腾讯展开了轰动业界的“3Q大战”后,前者在市场的一片同情中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但是,这两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中国式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仍属名不见经传。据Net Applications日前的关于浏览器市场的调查显示,苹果Safari浏览器稳坐移动浏览器头把交椅,拥有53%的庞大份额,Opera Mini和谷歌Android系统自带浏览器以20.8%和15.7% 的市场份额名列二、三位。

移动互联网红海

对于俞永福的指责,腾讯方面自然予以否认。

手机QQ浏览器总监陈诚介绍说,腾讯只是综合了易观、艾瑞、CNNIC的三份手机浏览器报告,“市场份额是第三方机构说了算,腾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干预”。

话虽如此,行业分析人士曾高飞仍指出,“腾讯的核心优势就是超过6亿的QQ活跃用户。QQ的强劲用户黏性让腾讯能够很容易地将其轻松嫁接到其他自有产品线。这是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并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的业务范围已从手机QQ延伸至音乐、社交、游戏、安全等方面,这才最让竞争对手们感到可怕。

一位从事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的公司高管曾抱怨:“但凡不错的应用,腾讯都会做。因此,我们做开发都是绕着腾讯走。”俞永福更直言:“腾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正在快速地进行产业资源的抢夺,并使用更加娴熟的手段阻止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发展。”

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第2篇

这印证了8月23日复星国际CEO梁信军对《财经》记者的解释。他说:复星国际希望能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在中国市场继续有所斩获之外,海外投资成为复星国际必须修炼的课程。

过去数年间,复星国际陆续将产业布局在包括钢铁、医药、地产和金融等多个领域,而自2010年开始,复星国际渐渐明确要转型成为一家投资集团。而复星国际过去六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9%,今年上半年就有六个被投资项目上市,平均内部收益率140.9%。

复星国际还在试图通过与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合作,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并在国际市场上频频亮相。2010年,复星与凯雷合资成立的复星凯雷基金,价值1亿美元,亦成功获批,成为首批试点QFLP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之一。

今年5月,复星又与保德信合作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保德信出资5亿美元成为有限合伙人,复星国际出资不少于1亿美元作为普通合伙人。

2010年以前,复星国际主要以自有资金投资,但随着引入外部资金,复星国际的资金管理规模不断提高。2010年,复星国际管理10亿元的投资资金,现在复星国际资产管理的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元到120亿左右,此外,还将有120亿元资金在下个月到位。

“过去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除了找市场就是找资源,再有就是买技术。”梁信军向《财经》记者表示,这个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将来能够作为中国竞争力的不应该是我们的低成本制造,而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

复星国际海外收购的修炼已经开始。2010年6月17日,复星入股了旅游度假运营商 “地中海俱乐部”。今年5月,复星国际又入股了希腊时尚品牌Folli Follie。梁信军称,复星国际正在全球市场上寻找和接触一些升级消费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品牌公司,准备通过投资成为其股东,协助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发展。

频打“中国牌”

“我们投海外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我投资的任何一个海外公司,一定要看它未来的增长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中国。”梁信军称,“我只投这种企业。”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未来的收益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捆绑。这一轮,复星国际将赌注压在消费升级和金融服务领域上。

中国内需市场占全球内需市场的9%左右,但有些领域在全球已经占到25%甚至3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0.1%。而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全球市场报告也称,中国奢侈品市场已经占全球27.5%,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就在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同时,被低迷的本国经济所拖累的欧美企业正需要一块新兴业务来恢复元气。面对充满吸引力却又陌生的中国市场,他们也迫切需要有人来帮其拓展业务,解决本土化问题,能够真正“变成一个中国公司参与中国竞争”。这些企业还希望能够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能够在香港甚至中国内地上市。

梁信军称,要和国际企业合作,必须具备全球资产估值的能力、能够接触到核心决策人,同时又能准确预测其成长潜力。这是复星国际与凯雷基金、保德信合作的原因,此外,复星还聘请了美国财政部前部长约翰・斯诺为顾问,请来了惠灵顿管理公司仲雷等华尔街投资人士。

2010年6月17日,复星国际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总投资金额共2000多万欧元,复星国际获股权7.1%,双方约定在短期内将持股比例提升至与其前两大股东相同的10%。

谈及此项合作的考虑,梁信军表示,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度假旅游将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升级消费方式。

据介绍,这个俱乐部的目标受众是年收入在人民币25万元以上的家庭。复星测算认为,2009年底统计这个目标群体在中国为180万户,而现在度假消费的只有7000户,市场成长潜力很大。

今年5月,梁信军与希腊著名时尚品牌Folli Folli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复星国际将以8458.8万欧元的价格,收购Folli Follie集团定向增发的636万股普通股,拥有后者9.5%的股权。

Folli Follie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首饰供应商。在不久前的英国王子大婚中,该公司也是婚礼的首饰供应商。复星国际认为,该品牌的价格定位非常适合年轻白领,而且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调整,这部分消费人群正在不断增加。

与壁垒较低的消费品市场相比,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在进入国际能源资源市场时麻烦不断。在收购加拿大金堆城西色之时,复星国际选择与国有企业陕有色集团合作,后者是中国钒、锰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在加拿大开矿手续繁杂,条件苛刻。为了向当地社区证明这个矿开采对环境是没有影响的,复星国际特意做了18个月到24个月的野生动物的勘察,每年写一个报告,如果调查结果显示生物种类有所减少,那整个工程都需要停掉。

而复星国际之所以会看中这个项目,一是因为该公司刚刚投产了一个很大的新矿,有非常大的储量前景。二是因为它已经开始开采。

“最怕的就是光看矿的储量,从看到储量到开采,在中国也许要四年或者三年,他那边要七八年。” 梁信军称,“价格相当于原始股东投资的1.2倍左右,我觉得是相当合理的价格。”

平台与协同

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基本定位于引进海外市场的技术,或者是海外市场的能源资源,以此,满足于中国制造再将产品供应于全球市场。

“这个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梁信军说。现在是着眼于调配全球资源分享中国消费与资本市场成长的时候。

“我们投资的项目,一定是我可以贡献价值的项目。”梁信军称,如果你有一批投资团队,你要是鼓励这批人天天都去捡漏的话,总有一天会上当。

截至今年上半年,复星国际旗下产业包括复星医药、复地地产、南钢和海南矿业、豫园商城、分众传媒、华夏矿业、山焦五麟、招金矿业等。复星国际希望依赖这些布局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提供助力。

面对中国市场,Folli Follie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开店,它目前在中国有100家店,目标是在未来三四年能增长至两三百家店,而复星国际则建议完全可以开上千家店面。

而像地中海俱乐部这样的公司,开店还涉及到各地政府、行业的准入许可。复星集团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来解决这些难题。

作为一个外来的度假品牌,复星国际还需要通过旗下媒体帮其推广,扩大市场知名度。

6月,复星国际和地中海俱乐部签署合资协议,在中国的首站――亚布力滑雪场开业不到一星期,客户订单已经排在两个月之后。去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倍。2011年上半财年同比增长56%,参与带动全球上半财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暴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酒店里固定成本占据比例很大,地中海俱乐部原本只是微利,现在新增加的客户源就能直接增加利润。

复星国际在加拿大金堆城项目上与陕有色的投资合作,则主要是由于复星的下属企业也是它的用户,能够增加它的供应能力。此外,陕有色希望扩充资本金,分散风险的同时,引入一些投资人,改进机制,争取未来在香港上市。

梁信军坦言,在这些合作中,复星国际不谋求控股,更愿意扮演一个学习的角色。复星国际背后的逻辑是,用投资业务来更多地捕捉高成长的机会,而当充分了解了这些陌生行业的规律并且培育了一些管理者之后,复星国际旗下的产业投资就会跟上,投资业务又肩负了培育新的产业利润的功能。

坏市场,好时机?

最近,欧债和美债危机给全球经济笼罩上一层阴影。悲观预测认为,这次危机的影响很可能会长达数年。但是,在复星国际看来,买入的时刻到了。

梁信军预测,市场的担心要直到找到方案并且被证明行之有效为止。这个过程最起码要半年到一年。在发现确定性的解决方案之前,欧美消费市场跟美元、欧元都要走弱,同时可能会引发利率上升,企业的收入不振,资金紧张。

复星国际选择用美元或者欧元融资,用于投资未来的利润能来自于人民币的资产,就能直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不佳的大势也拖累了各个公司的股价,直接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梁信军说,现在复星国际要睁大眼睛、扩充团队,寻找欧美的投资机会。

当下,地中海俱乐部、Folli Follie的市盈率是七八倍,三个月前,Prada在香港上市,招股时市盈率即达到28倍。

选择市场低谷时入股跨国品牌,通过中国市场的成长扩张,获得进一步的增值,这已经成为众多PE热衷的投资路径。中信资本、弘毅投资均在近期开启了相应的海外投资布局,而所关注的领域几乎全部与中国消费市场相关。

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游戏;欧美;日韩

1 欧美游戏发展现状

(1)风格。欧美玩家主要是指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游戏群体。他们个性开放,讲究创新,欧美玩家喜欢的游戏大多具有粗犷夸张的游戏风格(如兽人必须死),宏大广阔的世界观(如神鬼寓言,龙腾世纪系列),几乎不干扰玩家选择的高自由度(如上古卷轴系列),复杂严谨的规则和平衡性(如巫师系列),哥特暗黑式的游戏画面(如暗黑破坏神3),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如火炬之光系列),并且较多地融入了科幻,魔幻,战争等等元素。

(2)类型。欧美玩家因为在游戏中较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游戏类型的选择方面也较为偏向射击类和体育类游戏。下面是权威市场调研机构NPD Group统计美国2012年游戏销量的TOP10:1)《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2)《疯狂橄榄球13》;3)《光晕4》;4)《刺客信条3》;5)《舞力全开4》;6)《NBA 2K13》;7)《无主之地2》;8)《使命召唤8:现代战争3》;9)《乐高蝙蝠侠2》;10)《FIFA 13》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排进美国2012年销量前十的游戏当中体育类游戏和射击类游戏各占4个,而RPG游戏却只有两个。由此可见,欧美玩家所追求的不是剧情,而是紧张刺激,简单直接的游戏需求。

(3)市场。在电子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也不堪示弱,早在2000年,美国的游戏产业就超过了好莱坞电影行业成为娱乐业龙头。据NPD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美电子游戏消费总额为148亿美元,同比2011年下降9%。NPD《2012年美国游戏市场报告》中显示,2012年,美国实体游戏销售总额为88.8亿美元,其中70.9亿为新游戏购买,17.9亿是就游戏租赁和购买。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游戏玩家,2012年玩家总数达到了2.2亿,几乎占了国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女性玩家比例占40%左右。美国有72%的家庭拥有家用游戏机或是PC,平均每个家庭购买过2部游戏。市场调研公司研究表示,电子游戏已经成为美国少年儿童普遍的娱乐方式,约91%的儿童(约6400万)是游戏玩家。但即使是如此,美国游戏人口年龄依旧较大,平均为37岁,82%以上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以上数据表明,游戏已经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成人已经成为美国游戏市场的主要群体。

美国游戏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大众对于游戏的认同度非常高。63%的美国家长相信,游戏对于儿童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8%的父母认为玩游戏可以训练心智,57%的父母相信游戏可以鼓励家人在一起共度时光,54%的父母声称玩游戏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与其朋友建立联系。

(4)现状。虽然美国游戏市场份额巨大,占到了全球游戏市场的45%,但是,现在美国游戏市场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作品原创度下降,内容和类型缺乏新意,经典游戏续作表现普遍不如前作。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家庭减少了关于游戏方面的开支,使得美国游戏市场受到了相当的冲击。

2 日韩游戏发展现状

日本电子游戏产业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和动漫业,汽车业并称成为日本三大国民经济产业支柱。同时,日本也是公认的“电子游戏王国”,因为销量最大,玩家最多,最受好评的电子游戏,最受欢迎的游戏品牌很多都是来自日本。所以,电子游戏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韩国是全球网络游戏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家庭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网速平均能达到16.7M,峰值更是能达到46.8M。韩国的游戏产业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发展到现在也就10多年的时间,但在政府的扶植下,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已经超过了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现在韩国网络游戏占据了中国50%和日本40%的市场,成了全球网络游戏第二强国。

(1)风格。日韩等过的游戏风格较之欧美等国的风格,就显得细腻很多。日韩游戏往往并没有太多的自由度,但是,游戏性格更加内敛,更加尊重传统文化。所以,日韩玩家普遍比较喜欢角色扮演类,策略类等有相当剧情,并且比较考验玩家之间合作对抗的游戏类型。日韩玩家比较喜欢的游戏通常具有丰富具有内涵的剧情,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感情,融入了富含本国特色的神话,武侠,传说,英雄等等因素。其中最负盛名的就应该是由日本ENIX株式会社(现为SQUARE-ENIX)研发推出的一款RPG游戏“勇者斗恶龙”。这款游戏在日本拥有“国民RPG”之称,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长寿游戏之一,奠定了日本RPG的地位。

(2)市场。根据日本计算机娱乐协会《2011 CESA 游戏白皮书》统计,2010年日本游戏产业规模为1兆7974亿日元。虽然日本游戏产业总值很高,但是本土游戏市场规模则相对狭小,2010年日本家用游戏机(PC/On-line Game)的软硬件总销售额与2009年相比,已经减少了20%。调查还发现日本游戏玩家占总人口30.3%,日本游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就是街机游戏和掌机游戏,我们所熟知的掌上游戏机任天堂的WII和NDS,SONY的PSP和PS3,都被认为是相当成功的游戏主机,而NDS和WII更是拥有比其他同时期主机销量更好的成绩。

而韩国游戏玩家占总人口的66.6%,而玩线上游戏对抗类的玩家就占到了所有玩家的78.3%。韩国玩家更加偏向于电子竞技类游戏和网络游戏。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2012年韩国游戏白皮书》称,2011年韩国游戏市场规模达8兆8047亿韩元(约合新台币2138亿元),而线上游戏依旧是韩国游戏市场的主流,占据了70.8%的市场份额。同时,韩国游戏海外出口规模则高达23亿7807万美元,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国家,占38.2%,日本紧随其后占据了27.4%。

由此可见,虽然日本和韩国在游戏风格和类型上非常接近,但是在游戏主机上的选择却有相当大的差别,对于游戏的进出口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

(3)现状。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危机,再加上欧美,韩国游戏的强势入侵,日本产业发展也慢慢走向了低谷。日本为了解决这种办法,推出了游戏网络化。为了抢夺网络游戏的市场不受外来势力的入侵,日本游戏厂商先后推出了PS3,任天堂,PSP的联机功能,同时加强日本网络游戏的发展。目前。日本游戏市场除了立足于本国市场之外,还向外不断输送高品质的游戏。

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第4篇

特邀嘉宾

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 蔡苏建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 欧阳坤

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著名品牌营销专家 于 斐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前副院长、商务部特聘品牌专家 祝合良

背景

冬天刺骨寒冷,茅台却格外“火热”。茅台酒节节涨价的传闻还未散去,申请加入世界奢侈品百强榜的消息再次将茅台推到大众舆论前沿。

作为中华五千年酒文化传承的白酒经典,茅台早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鸣惊人获得金牌,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评选为世界三大名酒。这一直都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可欢喜过后,老百姓发现国酒距离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远。作为一个国企,茅台曾承诺“我们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国酒”,而十年茅台,价涨十倍,如今的飞天茅台普通装一瓶直逼2000元。

“奢侈品”的字眼与茅台一路飙升的价格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各种议论、指责甚至愤怒铺天盖地。批评者的矛头直指茅台的国企身份:国企应该是普惠人民的企业,不应该做奢侈品。

那么,茅台究竟是不是奢侈品?众人排斥的“奢侈品”头衔果真一无是处?国企身份的茅台,难道注定与奢侈品品牌无缘?《国企》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市场人士各抒己见。

奢侈品不是贬义词

《国企》:要想成为奢侈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国酒茅台是否够资格成为奢侈品?

蔡苏建:茅台无须申请奢侈品资格。因为它本身就是奢侈品。2011年11月,中国奢侈品协会了“中国第一批奢侈品品牌” 和“中国奢侈品品牌行业标准”,其中飞天茅台位列中国第一批奢侈品榜首。我们所认定的九大奢侈品标准中,无论是品质、制作工艺、文化等等各个元素,茅台全部具备。茅台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产品,历史背景就是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与生俱来的高贵基因,足以俯视全球的奢侈品文化。但是,其中有一个子品牌的问题。飞天茅台是茅台的子品牌,是茅台作为奢侈品的基础品牌。它往上的系列品牌是奢侈品,往下的品牌却属于大众消费的品牌。所以,不能说所有茅台酒都是奢侈品。

欧阳坤: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认定奢侈品身份。奢侈品是相对地域而言的。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售价超过当地市场人均收入就可称为奢侈品。茅台飞涨的价格本身已经满足奢侈品的条件。此外,茅台的全国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很高,消费者反馈也非常好,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奢侈品品牌。但是从全球来看,它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印象都没有达到世界奢侈品的标准。

祝合良:茅台一直宣称要做“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酒”,但因为气候、水质、土壤、工艺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价格才一路走高,导致茅台具备了奢侈品的特征,但这也许并非是它的品牌发展路线。从大众消费角度来看,茅台价格贵,非生活必需品,品质高,从奢侈品的特征来看,茅台满足稀缺性、文化性、价值感等元素,可以被称为奢侈品。

《国企》:茅台申请加入世界奢侈品百强榜引发舆论抨击,您怎样看待这场风波?

蔡苏建:从我们与茅台的接触来看,对于我们评测的“中国第一批奢侈品牌”,茅台采取了默认态度,不反对也不主动认可。茅台存在一个做奢侈品牌与保证消费大众化的矛盾,它目前也在为解决这个问题积极应对。因此,我们对“茅台主动向世界奢侈品协会申请加入世界奢侈品百强”的说法存疑。茅台作为国酒,地位高,姿态高,对一般的国际组织不会在意。

这场风波说明国人对奢侈品的理解还很落后,当然这也跟中国文化有关:奢侈一词总与浪费相连,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斥。在我们的印象里,“奢侈”是远离群众的,“国企”是代表群众的,如此相悖的两个词放一起,难免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但真正的奢侈品概念是舶来品,是指那些能带给消费者精致生活品质的高档消费品。除了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商品能满足购买者的特定精神需求,没有褒贬之分。

国人一直对奢侈品消费和奢侈品产业存在混淆。茅台如果做奢侈品可以壮大完善我们的奢侈品产业,拉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大众会从中受益。我们需要从战略和产业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只能其他国家的大量奢侈品牌来中国圈钱,而我们的酒,品牌不能走向世界高端?我们应该有自信,可以用我们的品牌改变欧洲酒类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国人观念需要改变。

欧阳坤:茅台申请奢侈品资格的问题遭到了一些媒体的误传。茅台方面确实与我们咨询过相关情况,但只是对我们的世界奢侈品百强排名榜比较感兴趣,并非是申请奢侈品资格。这件事带来这么大的关注和议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茅台是国企。奢侈品本是给富人使用的,是为富人服务的,而国企又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这样的矛盾自然会激发群众的情绪,会让大众产生“不让老百姓喝”的印象。而茅台涨价速度如此之快,也会让外界产生“是否为继续涨价找理由”的怀疑。

于斐:这件事可能是茅台的话题营销。白酒走出国门,口号已喊了十多年,但是在国外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国外大品牌相比简直不堪一击。但是国内高端白酒市场竞争也相当惨烈。前几年,茅台发展并不如五粮液,在40岁以上的年龄层茅台认知度比较高,但是40岁以下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茅台涨价、从申请加入再到否认很好地制造了一个话题,这样有利于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掌握市场和产业升级的话语权,提升品牌价值。虽然奢侈品头衔会给茅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次事件营销很成功。

祝合良:奢侈品消费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也受国内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消费增速降低的当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全球瞩目。中国人拿钱去消费别国的奢侈品,增长别国的经济,而国内的奢侈品品牌太匮乏。消费市场与品牌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茅台这样的导火索一出现,肯定会引起社会关注。

茅台要做中国自己的奢侈品

《国企》:此次引起争议的核心还在于茅台的企业性质是国企。以茅台为例,国企能否生产奢侈品?应不应该生产奢侈品?

蔡苏建:如果说中国有20个国企生产奢侈品品牌,那么会意味着消费奢侈品的中国国民可能会有20%享受我们自己的奢侈品。国企当然可以做奢侈品。目前,本土奢侈品品牌贫瘠,国内奢侈品消费突飞猛进,茅台带头做奢侈品品牌并非是人尽喊打的坏事。作为国酒,茅台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国的酒和酒文化带向世界,创造国家民族的奢侈品品牌。茅台要做的是推动中国的奢侈品产业,而绝非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大众抛弃对奢侈品的消极理解,为茅台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茅台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的奢侈品产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品牌价值也必将得到提升。

茅台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奢侈品品牌化。因为茅台在国外的市场销售额不高,在产能已经无法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只有做品牌升级,提高价格。而奢侈品售价中占很大比例的国际性品牌附加值茅台是几乎没有的,所以茅台在国外的售价和其他奢侈品相比是比较低的。这也是国人做品牌和国外做品牌的一个差异。所以茅台需要加大国际宣传的力度,将茅台定位为奢侈品,大力做茅台酒文化推广,提升附加值,从而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欧阳坤:一个商品是不是奢侈品,跟生产的企业所有制性质没有关系。只要具备了构成奢侈品的几个要素就可被称为奢侈品,不管是否承认,事实已经形成,消费市场也已经认可。

于斐:我们不能凡事都从传统角度和民族情结来看问题,从市场角度看这是好事。近年来中国高端消费群体大量涌现,奢侈品消费市场活跃,从产业角度看需要自己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奢侈品产业在国外已是夕阳产业,而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因此国外奢侈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收益惊人。如果最有实力去做的国企不去做,未来的市场不仅会被国外品牌占领,更关键的是80后、90后的孩子的文化意识将会越来越被西化。这是非常可怕的。等到觉醒的时候,国内的奢侈品也会被市场边缘化。作为国企更应该带头转变观念,这是当务之急。同时,茅台也面临着品牌老化到品牌创新的过程,人们对品牌的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作为国企的茅台,反而更应当也更适合带头重塑品牌内涵,促进国内奢侈品产业化,带领国内民族品牌在奢侈品产业崛起。

祝合良:是否能生产奢侈品跟企业性质毫无关系,但是全球没有一家世界级知名品牌和奢侈品品牌的生产企业是国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国内品牌发展相当落后,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奢侈品牌。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在于所有制性质。自主品牌发展一定要有自,但是国企品牌的发展约束太多。奢侈品需要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国往往生产这样产品的企业为国企。但国企的品牌进取与发展意识并不是很高,甚至国企品牌的发展取决于国企领导的观念和意识。而私营企业发展的主动性更强。他们可以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去经营企业,提升品牌价值。茅台要不要、能不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奢侈品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品牌观念。

《国企》:从市场品牌战略来看,茅台奢侈品品牌化对其发展有何意义和影响?

欧阳坤:从品牌来讲,茅台作为国酒在国内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是茅台在欧洲的市场不被熟知,国外的市场份额比较低,一般在华人区、签约的店和一部分自建的销售点有售,销售渠道较窄。加入百强榜后可增加在欧洲市场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利于其塑造全球化的企业形象。但是,打造国际品牌有国际品牌的规则,茅台必然会因此牺牲国内的部分市场,占份额不小的政务、商务消费必然会受到限制。还有国企性质与大众观念的冲突,这个影响也是茅台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海外市场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韩流”;“汉流”;影视文化;互为传播;状况;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中韩两国政府于2006年12月12日了“中韩交流年”活动安排。“2007中韩交流年”活动包括政治、经贸、文教、科技、体育等各领域的数十个项目,其中以年初在首尔举行的开幕式、年底在北京举行的闭幕式和8月24日两国建交15周年纪念日活动为重点,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

中韩文化交流年是纪念中韩建交15周年的一个重要活动,也与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方面的频繁交流密不可分。在全球化语境的推动下,文化的输入和输出成为必然,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同物质消费一起进入国门,信息化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多媒体、卫星电视、网络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和速度。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中,流行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韩国流行文化所占的市场分额逐年增加,青少年中出现了大批“哈韩族”,以家庭题材为主的韩剧也颇受中老年观众的欢迎,“韩流”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流行文化也在逐步介绍到韩国,“汉流”正在兴起。

基于这一现象,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从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入手,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比中韩两国流行文化传播的特征范例,对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大众心理、文化产业政策等进行研究,力图总结近年来“韩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经验,并与“汉流”现状进行对比,以给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国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性的思考。

一、韩流在中国传播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流行文化开始大规模的对外输出,并逐渐在东亚地区风行。据统计,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注:参见 《文化产业向韩国学什么》一文,《新民晚报》,2005年8月22日。],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流”一词随之产生。韩国旅游观光公社韩流部部长韩和俊对“韩流”的定义是:我们所说的“韩流”主要就是说的韩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歌曲、电脑游戏等,这些文化产品相继在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一阵观看热潮。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苏州、扬州、淮安、徐州、芜湖十城市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1000人,男生440人, 女生560)人)做了“韩国流行文化(1998年后)在中国的影响”调查问卷。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道问题:“你是否喜欢韩国流行文化”(见表1),数据分析表明4592%的人比较喜欢韩国流行文化,女生中58%的人选择了“比较喜欢”,被访者中半数选择了“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韩国流行文化。他们开始接触韩国流行文化的时间为“初中”3604%,“高中”4619%,也就是在近五年内。

表3是我们统计被访者所填写的“你所喜欢的韩国明星”得出的数据,值得提出的是,被访者所填写的韩国明星除了我们在表格中列出的八人以外,还有全智贤、金喜善、金泰熙、东方神起、裴涩琪等50余人,从中我们看到被访者对韩国明星相当熟悉,覆盖了影视、歌曲、综艺娱乐等多个方面。

韩国流行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追溯到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华,随其访华的NRG等韩国音乐组合在中国的表演受到热烈欢迎,韩国流行音乐开始登陆中国。随后HOT、Baby((vox、FinKL、SES和李贞贤等组合和歌手也纷纷进军中国歌坛。韩国流行歌手的演出富有青春活力,音乐节奏感强,舞蹈热烈奔放,演出服装新颖奇特,深受低年龄层观众追捧。

音乐“韩流”席卷中国后,在中国很快就出现了专门播放韩国音乐及介绍韩国文化、风情和传统习俗的广播电视节目。“汉城音乐厅”就是由韩国公演企划公司“midia plus”和中方共同制作的韩国流行音乐节目,这也是在中国播出的惟一的由外方制作的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聆听韩国”也从2001年7月22日起向全国播出韩国最新流行音乐,并且对韩国著名歌星、韩国十佳流行歌曲排行榜、韩国文化、最新韩国动态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由此可以看出“韩流”在中国的热潮是以流行音乐为先导的,而在2002年前后,开始兴起了大规模的“韩剧热”。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专门针对韩剧的题目“你喜欢看韩剧吗”:

数据分析表明,1726%的人选择了“比较喜欢”,5330%的人选择了“一般喜欢”,这表明绝大多数被访者是喜欢看韩剧的,韩剧的中国观众群体还是比较庞大的。

韩剧最早进入中国是在1997年,央视首播韩剧《爱情是什么》,曾经创造了高达42%的收视率[注:参见《韩剧引进风云录》一文,《石狮日报》,2006年6月30日。],吸引了大批观众的视线。

2002年以来,以《蓝色生死恋》为代表的一批韩剧进入中国,这股“韩剧热”延续至今。在中国播放的韩剧主要分为四类:1、家庭伦理剧,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近来掀起高收视率的《加油,金顺!》等。2、青春偶像剧,如《爱上女主播》、《天桥风云》等。3、唯美爱情剧,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等。4、历史剧,如《大长今》、《明成皇后》等。《大长今》在湖南卫视热播期间,收视率居高不下。5、多元化剧集,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浪漫满屋》、《My Girl》、《爱在哈佛》、《我的野蛮王妃》、《对不起,我爱你》等。

2002年,仅中国内地播放韩剧数量就达67部,2004年我国引进韩剧107部[注:参见《美感经济助力韩流风行》一文,《商学院》月刊。]。韩国电视节目的出口额近几年来几乎是成倍增长:2001年出口额是1890万美元,2002年2880万美元,2003年4213万美元,2004年7146万 美元[注:参见《韩流2010吸引游客规划:建造与韩流有关的设施》一文,《新京报》,2005年11月5日。]。可以看出,韩国影视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即着眼海外市场,推广韩国文化,获取经济收益。

在电影方面,《我的野蛮女友》、《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香》等也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电影同时引起了韩国青春读物长驱直入,如《香》、《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等等,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韩国文学侵占了我国部分图书市场,中国图书界泛起了“韩流”浪花。韩国青年作家金河仁、可爱淘也已然成为偶像人物,在中国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在游戏方面,韩国游戏已占据了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75%的份额[注:参见《文化产业向韩国学什么》一文,《新民晚报》,2005年8月22日。]。

在“你所喜欢的韩国流行文化类型”(见表一题中,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被访者所喜欢的韩国流行文化类型以影视和音乐为主,分别为7591%和33%,另外,综艺节目,网络文学,其他(主要包括游戏、服装、饮食等)等也颇受欢迎。

二、汉流在韩国传播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影视风靡亚洲,韩国也不能幸免。在《看了又看》等韩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主人公看香港电影录像带的情节,张国荣、成龙、刘德华等是当时韩国人熟知的明星。

其实,继“韩流”席卷中国大地之后,“汉流”也悄然登陆韩国,并迅速蔓延,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几年前,《还珠格格》和《包青天》等中国电视剧曾在韩国掀起收视热潮,“小燕子”和“包青天”成了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韩国人非常喜欢《还珠格格》,在播出当年创造了收视神话。

我们对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韩国留学生47人做了“中国流行文化(1998年后)在韩国的影响”的调查问卷。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流行文化”(见表6)和“你是否喜欢中国流行文化”(见表7)两题中,数据分析表明,在大学和高中开始接触中国流行文化的人比较多,比例分别为494%和286%,这说明绝大多数韩国留学生是近几年开始接触中国流行文化的,或者可以说是来到中国之后才开始较多的接触中国流行文化的。他们当中5%的人表示“比较喜欢”中国流行文化,132%的人表示“非常喜欢”中国流行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流行文化对被访者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近年来,韩国人对于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与中国有关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相继涌现,在电视界能明显感受到中国热。2002年,韩国出现了第一家专门的中文电视综合频道――HAOTV。2004年5月,中华电视台成立,其节目通过有线电视覆盖韩国全境,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放中国电视节目。不少韩国人很喜欢中国的影视作品,也知道一些中国明星。

为纪念中韩建交14周年,韩国中华电视台自2006年8月9日起在韩国全国播放中国电视剧《乔家大院》,将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搬上了韩国家庭的荧屏。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韩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2006年,中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MBC电视台合作举办“中国电视周”,在韩国MBC电视台展映5部中国优秀纪录片:《在北方》、《小小读书郎》、《去大后方》、《干妈》和《新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韩国取得较高收视率的多是古装片,如《还珠格格》、《包青天》、《乔家大院》等。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影响力并不大,韩国光中一般在晚上很少看有线台的节目。相对而言,《还珠格格》、《流星花园》算是比较有影响的剧集,观众可能会知道赵薇、F4的名字。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在韩国是否看中华TV节目一题”(见表9),数据分析表明,选择“偶尔看”和“不看”的人比较多,分别占到395%和342%,而表示“经常看”的人只有145%,还有118%的人表示“没听说过”。

在“你喜欢的中国明星”这一题中,数据分析表明,被访者所填写的中国明星中有张国荣、李连杰、成龙、刘德华、张柏芝、赵薇、巩俐、章子怡等25人,我们根据明星所在地区统计分析得出表10,其中4098%是香港明星,29%是台湾明星,而喜欢内地艺人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311%,表示没有喜欢的中国明星的韩国留学生也占了调查人数的1475%,这一点与中国大学生对韩国明星的熟悉和喜爱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原因分析

(一)韩流在中国兴盛的原因

1、相近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中韩两国地缘亲近,存在着文化趋同性:文化根基、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存在着相通之处。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2、从中国方面来看

“韩流”的兴起正处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规范和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有利于流行文化的产生和蓬勃发展。此外,近些年来中国本土娱乐文化产业低迷也是“韩流”风靡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的流行文化市场并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尤其是国内属于青少年的文化较少,并且越来越缺乏原生性和创造性。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够的重视,对文化关注的重点自然地就转移到外来文化之上。

3、从韩国方面来看

第一、韩国政府支持。韩国在亚洲金融风暴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此外,韩国政府还制定相关政策,如对本国电影实行本土保护政策――Screen Quota,即电影配额制,这成为韩国电影振兴的重要因素。韩国自1966年开始实行国产和外国影片放映份额制度,规定每年应有176天放映国产电影,用以保护韩国本土影视产业。

韩国政府还建立相关文化机构,专门致力于韩国流行文化的推广:在首尔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韩流体验馆”;对出口的文化产品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和城市设驻外办事处;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过多届“韩流商品博览会”。此外,韩国旅游观光公社05年7月成立新部门“韩流部”,专门负责与“韩流”有关的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

第二、大财团的资金支持。80年代后期,韩国电影在大企业财团的大力扶持下,仅用十年时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开始进入电影界的“文艺复兴”时代。三星、LG、现代等大企业积极参与影院建设、录像带发行,在大城市里立新的复合式电影院,来形成电影院连锁网。此外,韩国依靠财团支持,启动专项韩流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韩国流行文化的特质。

在“韩国流行文化(1998年后)在中国的影响”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你认为韩剧吸引人的原因”一题(见表11)。

数据分析表明,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明星演员和剧情两个选项上,可见韩剧在发展中已经确立了其明确的特点,即明星演员阵容支撑的一流的剧本创作。

有近43%的同学认为韩剧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是剧情,韩剧的剧情在内容、风格上符合现代人理想,擅长从平凡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剧情大众化,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新颖的内容作为主要题材,真实地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含蓄地表现爱情场面,抑制了过分激情的表演,因此得到了美学和视觉上的效果,而且老少皆宜。韩剧直指人心人性,用爱情、亲情、友情三大主题,演绎人生悲欢离合。近年来,韩剧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温馨爱情剧《浪漫满屋》、为纪念第50个国际收养日所制作的《对不起,我爱你》、张扬现代女性个性的《加油,金顺!》《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根据当红漫画改编的现代宫廷剧《宫》。韩剧之所以有这样精彩的剧情,是源于他们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编剧队伍,编剧多为女性,情感丰富、细腻,有大量的时间潜心创作。

有25%的同学认为韩剧最吸引人的原因是明星阵容,每一部韩剧都有知名演员出演,演员靓丽、演技出众,如《爱上女主播》中张东健、《冬季恋歌》中的裴勇俊、《浪漫满屋》中的宋惠乔等,这些明星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有固定的粉丝团,这就增加了韩剧的吸引力,给高收视率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韩剧大胆起用新人,荧幕上不断有新面孔出现,形象青春靓丽,表演自然到位,给观众以新鲜感,如05年在各项影视大奖中大放异彩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的玄彬,06年创造收视奇迹的《我的野蛮王妃》中大胆启用新人尹恩惠、以及07年KBS热播新剧《达子的春天》中李民基等,他们清新的演出为韩国影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观众。

总而言之,韩剧很好地发挥了大众文化的特质,就其娱乐性而言,大部分韩剧中都有幽默搞笑的情节设计,满足了观众娱乐消遣的需要;就其故事性而言,韩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观众都可以在其中寻的共鸣,同时,故事情节又不乏曲折性,刺激了观众的观看欲望;就其观赏性而言,韩剧画面唯美,有着出色的画面处理合成技术,能够更好地反映主题,此外剧中的配乐也为其增色不少,在曲风上,吸收了日本、美国流行音乐的长处,制作精良,有专业化的制作流程。

(二)汉流近几年在韩国兴起的原因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韩贸易往来增多,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关注中国,进而开始接触中国的流行文化。近年来,来华韩国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在中国大学中,韩国留学生的人数是所有国家留学生中最多的。

在韩国,汉语是第二大外语。2004年,中韩两国合作创办孔子学院。韩国的地铁、街道名、路牌均有汉语标注。韩国最有影响的两份报纸《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均有中文版。

在韩国娱乐圈,这几年有很多中国艺人在韩国出道,这也是韩国fans开始关注中国流行文化的原因之一。2005年,SM公司推出新人组合,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组合中唯一的中国人――韩庚,他作为第一个在韩国出道的中国人,是韩国流行文化与中国流行文化结合的完美体现。2006年,中国女孩张力尹在韩国出道,其单曲《Timeless》在韩国大获成功,并在MKMF大典(韩国最大的音乐盛典)上获得最佳新人歌手奖。

此外,在韩的中国流行文化传播媒介逐渐增多。2002年,韩国出现第一家专门的中华电视综合频道――HAOTV。2002年,汉流韩流演唱会在大邱举行,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以及中国进入世界杯。林依轮、孙悦作为中国歌手的代表将中国流行音乐介绍到韩国。2004年5月成立中华TV,播放中国电视剧,尤其是06年为纪念中韩建交14周年,在全韩播放《乔家大院》,深受欢迎。2006年中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MBC电视台合作举办“中国电视周”,这在中韩影视交流史上是第一次。

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自然也是汉流在韩国兴起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与前面分析的文化认同感是相同的,但基于我们研究的是流行文化,这里就不做详细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中韩流行文化在交流传播上面的不对等性:“韩流”的传播是有一定规划的,有其体系性,与之相比“汉流”逊色不少。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与中国学生对韩国流行文化的熟悉和热衷程度相比,更多的韩国留学生觉得中国大陆的流行文化没有吸引力,他们所喜欢的中国流行文化大都指向了港台的流行文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如何借鉴韩国文化产业传播上的成功之处,寻找适合中国流行文化发展的道路。

四、结语

中韩两国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在发展我国流行文化时不可能全盘照搬对方经验,但在全球化视野下,流行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两国之间所具有的文化重叠共识,本着相互学习的态度,从中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改进我国的流行文化传播,寓教于乐,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并在国际上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应当是有益的。本文即是在社会学调查的基础上,为文化界进一步地探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进行的初步尝试。(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M].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05

[3]茨克,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