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宣传方式的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新工作;新时期;基层文化;创作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各项追求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激发,原本人们追求温饱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在基础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舞蹈就是人们排遣生活压力的一种放松方式。舞蹈对于人们的身体素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让人们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强身健体,并且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拥有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未来基层群众的舞蹈内容也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争取让更多基层人民的舞蹈水平和舞蹈内容与现代化内容相挂钩。
二、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现状
基层人民群众在开展舞蹈创新的过程中,对于群众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内容。但是人民群众以及舞蹈艺术家对于舞蹈内容的创新却没有合适的方式,并且也没有针对这方面内容来开展相关工作,具体来说,主要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一)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基础投入不够
在现如今人民群众开展舞蹈活动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都会有一块较为固定的场地,随后播放音乐,就能够开展舞蹈活动,这种形式被称为广场舞。但是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跳的舞蹈属于已经经过编排形成的成熟舞蹈,这导致人民群众虽然每天都在跳舞,但是终究较为枯燥。未来基层群众舞蹈想要得到创新,就需要深入到群众当中,聆听群众的意见,将群众的喜好进行融合,才能够打造出创新的基础。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给予基层群众参与舞蹈创新的平台以及环境,一般来说这需要一定的基础投入,具体来说其中包括硬件环境、软件设施等等。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和投入当下的情况是这方面内容严重缺失,首先是舞蹈场地方向,很多基层群众舞蹈场地仅仅只有简陋的室外场地,没有相应的舞蹈氛围。其次,音乐设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舞蹈是一种音乐类的艺术,很多时候舞蹈都需要音乐进行输入与输出,而一些基础的音响无法达到这一目的,这对于舞蹈创新来说首先设施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现如今发展的过程中,舞蹈这一种类的艺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未来如果人民群众仅仅针对以往的传统舞蹈进行学习,那么舞蹈创新也就无从开展。
(二)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团队建设不足
舞蹈创新不仅仅需要人民群众在其中进行不断地思考与验证,同时也需要专业舞蹈人士能够进行指导,这些舞蹈人士能够在舞蹈创新的过程中展示出团队建设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专业性。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如人意,主要的问题展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群众舞蹈创新过程中专业舞蹈人士的数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缺乏专业的舞蹈和音乐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创新舞蹈明显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创新效率较低等等。其次,舞蹈创新团队的队员素质当下存在着问题,需要进行加强,舞蹈创新团队队员素质的不佳导致未来的工作呈现出较为单一化的发展方向,这对于舞蹈创新工作的开展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很多舞蹈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根本没有参与过舞蹈方面的工作,而这就导致只能够进行基础管理工作,无法根据舞蹈创新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加强与落实。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舞蹈想要创新,群众的喜好和兴趣将会决定主要的工作方向。但是,主要的问题就是群众的喜好不一致,群众有多种喜好方向,同时舞蹈创新时群众养成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习惯,这导致群众的实际工作效率极低。最后,则是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并不协调,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舞蹈创新仅仅被看作业余工作,很多工作人员由于自己的工作原因无法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三)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过程不够严谨
现如今发展过程中,舞蹈创新工作水平较差,甚至可以说是较为业余,这导致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创新过程进行严谨的考虑与分析,最终导致舞蹈创新流于形式。这其实是当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会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舞蹈在大家的内心认知当中依旧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种态度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基层舞蹈创新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参与比赛,如果没有比赛的需求,那么创新工作也就无从开展。很多时候创新工作仅仅是针对讨好评委进行开展,而这导致一味追求亮眼,却忽视了舞蹈对于基层群众带来的内涵影响。其次,在未来舞蹈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领导检查的现象,这导致群众的舞蹈创新成为应付领导检查的作品。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出的舞蹈,很多时候都无法展示出舞蹈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就无法帮助群众实现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最后,创新团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基层群众舞蹈创新始终被归类成了一种公益,因此,很多专业人士无法从中获取收益,这就导致创新这一过程没有被认可,作品质量也就受到了影响。
三、基于群众舞蹈创新的改进措施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需要针对实际问题来选择具体的措施来进行解决。经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之后发现,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对群众舞蹈创新工作宣传力度明显出现不足,这导致群众对于这项工作并没有进行重视。其次则是团队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无法形成合力的效应。最后则是对于群众舞蹈创新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针对这三点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来进行处理。
(一)加大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基层群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明确了解到舞蹈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关键性,未来基层舞蹈创新将会影响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绝不可敷衍。未来对舞蹈创新工作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宣传主体部门可以由政府承担工作责任,也可以是民间的艺术团体来进行宣传。无论是谁进行宣传,都需要在宣传的过程中展示出舞蹈创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让群众以及相关人士在未来工作的过程中明确舞蹈创新的实际意义,进而在思想上提升积极性。在宣传的过程中,围绕的重点应该是舞蹈想要发展就需要进行创新,这具有时代意义。如果仅仅一直使用一般的宣传方式,根据常规的宣传方式来进行宣传,这就会导致最终的宣传依旧无疾而终。因此,在实际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未来一些特殊的宣传方式,比如说网络宣传和多媒体宣传,这两种技术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建立专项网站来进行宣传,吸引多方面的优良人才。未来宣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能够将舞蹈创新作为一种考核内容,其中包括学生、公务员等等考核群体,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最后则是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实际舞蹈创新的过程中使用奖励以及激励机制,让基层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其中,使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就可以收获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在团队建设方面进行指导
在以上现状分析的过程中,人员数量以及合作方面的问题都将会对舞蹈创新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解决问题。人员数量以及合作方面的问题主要的处理方式在于对人才进行吸引和培养,比如说人员素质想要提升,首先需要对当下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比如说舞蹈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提升专业素质,而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需要为其提供学习与研究的渠道,也可以与舞蹈学校或者其他结构来进行合作,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而对于舞蹈创新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来说,未来也可以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加强与管理,争取能够让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得到提升。
(三)对群众舞蹈定义和发展方向进行明确
群众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舞蹈形式,虽然它具有普通舞蹈的一些特点,但是群众舞蹈的使命非同一般。群众舞蹈出现的主要意义就是贴合基层群众,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生活质量和生活情况来反映出群体价值观念。如果群众舞蹈始终没有将群众放在首要的研究位置上,那么就会导致群众舞蹈最终成为表演文化或者服务文化,那么这种舞蹈价值观念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会让群众文化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走入歧途。
四、结语
未来对基层舞蹈创新非常重要,同时这一创新具有相应的阻碍和困难,因此,需要在群众舞蹈创新方面下足功夫,而非仅仅针对表面内容来进行创新。表面上的创新对于群众舞蹈文化来说不仅仅无法促进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对舞蹈进行创新,帮助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兆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3):117.
[2]戴沉沉.浅谈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0(07):173-174.
[3]李珞斯.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2):40.
[4]朴春红.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1):36.
[5]张憬铭.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参花(上),2019(09):155.
[6]张学兵.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2):74-75+83.
[7]苏卓玛.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9(06):284-285.
[8]苏卓玛.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9(11):161-163.
[9]王英.浅谈发展群众文化的基层舞蹈辅导的创新方式[J].参花(上),2019(06):159.
[10]吴佳.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8(06):114-115.
[11]韩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创新方式分析与阐述[J].中国文艺家,2017(07):38.
[12]夏敏.浅谈发展群众文化的基层舞蹈辅导的方式创新[J].大众文艺,2014(06):13.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结合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实施,重点宣传我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颍上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21日至27日
三、活动主题
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保护·运用·发展”.
宣传重点
1、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县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努力营造促进颍上县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2、宣传我县在提升知识产权方面出台的政策和举措,在运用知识产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从关注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价值和效益的转变。
3、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着重宣传知识产权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把宣传普及提升到传播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层面,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4、宣传我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专项行动和取得的成效,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宣传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系列活动,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公益广告。
2、开展电视专题报道,采访2-3家专利培育优势企业。
3、与市场管理局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专利执法大巡查行动。
4、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颍上县科学技术局
2014 4 20
县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结合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实施,重点宣传我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颍上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21日至27日
三、活动主题
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保护·运用·发展”.
宣传重点
1、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县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努力营造促进颍上县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2、宣传我县在提升知识产权方面出台的政策和举措,在运用知识产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从关注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价值和效益的转变。
3、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着重宣传知识产权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把宣传普及提升到传播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层面,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4、宣传我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专项行动和取得的成效,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宣传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系列活动,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公益广告。
2、开展电视专题报道,采访2-3家专利培育优势企业。
3、与市场管理局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专利执法大巡查行动。
4、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关键词 企业人口计生工作 宣传教育探讨
计生宣传工作要教育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法宝。因为计生工作者作为具体组织,抓好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计生工作植根职工群众,宣传者与被宣传者都是职工群众,具有群体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以及茶余饭后、随时随地都能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沟通优势。这些优势都决定了计生工作者应在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中当好排头兵,主动融入企业和社会主文化建设大局,引导育龄职工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婚育观。笔者认为,新时期计生工作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目前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企业坚持把人口计生宣传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和先导工程来抓,有效推动了广大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稳步转变,但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当前基层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加强和改进。
(1)大宣传格局尚未形成,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大部分基层计生宣传,主要是计生部门集中在世界人口日、艾滋病防治日、法制宣传日等几个特殊的日子进行,且多数限于摆桌子、发材料、挂条幅、写标语等常见的宣传方式。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也鲜有计生工作的报道,还基本处于计生部门“单打一”搞宣传的局面。宣传形式较单一,方式不够灵活,氛围不够浓厚。
(2)精品宣传、特色宣传匮乏。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生工作思路应不断创新,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基层计生宣传工作没有突破标语、宣传画、板报、公开栏等传统的形式,缺乏创意,更谈不上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宣传手段不够现代化,整体设计上不够人性化,“精品工程”、“特色工程”匮乏。
(3)宣传职业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基层从事计生宣传的工作人员多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宣传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人员少,多数宣传工作人员并不是以宣传工作为主,使计生宣传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推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计生工作创新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们煤炭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计划生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保持了较高的工作质量,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里,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更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下面就如何在企业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形式要创新,不断增强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的文化理念、欣赏水甲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假如我们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抓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时间久了再好的内容也会失去新鲜感。因此,各级计生工作组织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本着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积极创新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
要把握规律性,传统手段要升级改造。以前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基本限于刷几条标语、演几个节目、发些宣传品,这些手段在过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这就需要对传统手段进行升级改造。要统一规范标语口号,使之温馨和美观;要优化户外宣传环境,结合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建设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一条街,使之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相映成趣。要丰富节目类型,吸收小品、戏剧、快板、相声等艺术形式,既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使宣传品更人性化、更实用,既方便群众,也宣传政策。
要发挥地方民俗文化,促进生育文明。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群众性民间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产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生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愈加受到欢迎。借助民俗文化的优势和创新发展,大力弘扬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是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淮北市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荟萃,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社会生产、生活、生育等诸多方面,遍布城乡和各行各业。其表现形式有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符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资源。打造皖北江南,文明淮北、旅游文化名城、煤矿博物馆、相山庙会等,早已名扬省内外。民间剪纸、泥塑、石雕等民间美术;淮北大鼓筝等传统手工艺技等。随着淮北文化事业的人发展大繁荣,淮北民俗文化的发展会更加绚丽多彩。
(二)丰富的民间文化是倡导新型生育文化的有效载体
淮北民俗文化既有民风的遗存,体现了粗犷、豪放、质朴、纯厚的品格,又有诚信、和谐、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成为淮北人民传统性格和当代精神文明的驱动力。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健康的文化基因,就会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激励和促进人们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追求。因此,民俗文化应该成为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民俗文化表现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在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特别是在制度、意识、观念、情感方面,均可产生记录历史、文治教化、情感交融和娱乐愉悦等作用,充分表达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方群众的文化社会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民俗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外来文化更具凝聚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把婚育新风引人民俗文化,使之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培育人们新的婚育观念结合起来,把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推动力,就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有力地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继承创新和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实为新型生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民俗文化,促进生育文明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促进人们婚育观念转变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既要设计符合时代精神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实生育观念,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尚,又要分清良莠,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的文化侵蚀,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感染和教育;既要尊重群众历史悠久的情感和习惯,体现群众多年形成的文化性格特征,保持民俗文化的原真品味,又要适应群众现代社会的消费娱乐情趣,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拓展其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突出“三个围绕”,不断增强实效性
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大局,有利于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利于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有利于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做到“三个围绕”:
一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国策教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计生工作机构要依托网络,利用计生人口学校、计生之家、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通过广大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国情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文明婚育观念,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当前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坚持现行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关于国家计生问题,要面向群众作出准确而鲜明的回答,澄清职工群众的一些模糊认识。
二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抓好专题宣传。各级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或者一个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任务,各级计生工作组织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制订相应的宣传计划,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此推动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要围绕职工群众需要,抓好分类施教。要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人细致地进行宣传。要根据人群、年龄、职业等差异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既要考虑群众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又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改变职工群众的生育观念,首要工作就是从宣传教育着手,只有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理念,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培养一批熟悉人口与计生法律,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善于创新,使宣传教育达到“内容精”、“方法活”、“过程优”、“范围广”、“品位高”、“效果好”的要求,让职工群众树立“少生优生”的婚育新风尚。
参考文献:
[1]韩亚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计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法制》,2011.1
[2]张淑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管理观察》,2012.22期
[3]戚娇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7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宣传工作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汇聚着许多人才以及各种思想的地方,在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人才的质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老旧的思想宣传方式以及原来的工作机制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怎样面对这些冲击,又怎样面对新时代下产生的问题,怎样增强思想宣传工作的效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不过怎样进行实践与创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现在的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主流的意识形态逐渐变淡
高校,本来就聚集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再加上新媒体技术中的一些信息载体的影响,例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等,这些引擎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学生能够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但是,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容易让学生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对一些主流的信息丧失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于价值的取向比较模糊,在行为上也比较自我,所以导致学生的理想以及信念等都会慢慢会受到侵蚀,长此以往,国家的未来发展就充满不可预测性。
(二)思想宣传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成效是需要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持的,在进行宣传工作时,需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但是,就现在的实践情况来看,高校的宣传机制并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如下:1.宣传工作者中学历高、专业的人员较少,压力大。在现在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中,拥有高等学历的人才比较少,特别是拥有博士、硕士这类学历的人较少,拥有哲学或者是政治学这类专业的人才就更少了。当下,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很难引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的范围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样的矛盾致使高校教师、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长此以往,高校对学生的思想管理、政治引导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必然受到严重影响。2.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前景不好。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是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以及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够成为行家的,这就需要有相关的职业发展规划,也需要相应的政策的支持,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部能够让思想宣传工作人员同时拥有教师和行政人员这两种身份的文件,国家在教师的聘请以及思想宣传工作者学历提升相关方面的政策也不够完善,致使思想宣传工作的员工的发展前景堪忧。3.宣传工作的工作机制结构不健全,分配不合理。高校的宣传工作是需要各个机构相互合作的,主要有新闻网部门、校园报的编辑部门、文化的建设部门以及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部门机构,但是,很多高校往往会根据学校的规模的大小,减少了一些部门,这就导致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太明确,或者是一些职责会缺失,不完整的机构系统,思想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传统的方式不适合使用,新型的方式不会使用
传统的宣传方式显然是已经不适合在当下使用了,只有运用新型的宣传方式才能迎合新媒体的发展,但是,在运用新型的方式时,总是会因为对新媒体的认知缺陷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新媒体时代,宣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型的宣传方式,但是宣传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的方式运用的不怎么好,而且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过于求稳,仅仅是将一些传统的媒体信息直接网络化,在版面的设计以及布局内容上,与之前并无太大的差别,呆板枯燥,忽略了像QQ和微信以及微博等这些新的宣传方式,使得宣传的范围减小许多,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受到影响。
二、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当下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宣传工作的发展,是必须要进行的,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研究出新的策略应对,具体策略如下:
(一)坚持以主流思想作为导向
学校的宣传部门要始终把宣传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抓住,掌握在网络舆论方面的斗争的权利;是在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首要前提。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敢于批判错误的言论,坚守原则,帮助学校师生找到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并且拥有主流思想,坚持将主流思想作为导向。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
1.工作人员的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思想宣传工作人员的福利制度,保障员工的就业前景,积极鼓励员工去提升学历,增强知识文化素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员工的思想健康以及提高专业的水准;政府要完善与思想宣传工作者有关的政策,例如同时让思想工作者拥有行政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这两种权利的政策,保证这类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前景。2.宣传机制的完善和分配机制上:一是要建立健全舆论的处理机制,在思想的宣传工作中,是不能没有舆论的处理机制的,构建一批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又能够很好地进行宣传,还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人才,能准确地对舆论的情况进行分析,协商解决的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引导学生正确筛选网络上的信息,避免负面信息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舆论的免疫能力。
(三)构建“全员宣传”的宣传体系
要想使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地了解、认识、学习先进思想,就必须要重视“宣传”,因此学校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积极动员各部门一起行动,将宣传工作体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首先,学校要明确政治课堂一定是政治思想宣传的主战场,而思想政治教师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学校要以思想政治教师为基础,再与学校各主管部门领导、党委宣传部、各学院的辅导员等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出一支政治素养高,精于宣传,又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舆情分析队伍,并在该队伍内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职权分明。其次,互联网时代出现信息透明化,文化多样性的趋势,这些都不是不可避免的,而学校能做就是加强学生们的媒介素质教育,例如实时提醒学校网连接的设备要提高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当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学生们可以快速分辨出低劣的信息并加以屏蔽,甚至举报。引导学生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习惯,提高自身对负面信息的抵抗力。最后,学校可以抓住各种校级活动宣传爱校护校,敬党、护党的先进理念,增强学生们、教师们的认同感,进而学生与教师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学校、党、国家的形象。这样一来,全校师生,乃至全国人民可以统一战线,那这样也就不惧什么风险了!
(四)积极拓展非媒介的宣传渠道
在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之外,一些非媒介形式的宣传方式同时也是需要重视的,例如,建设文化学习基地,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单纯地进行宣传,是达不到效果的,让学生亲自感受宣传,效果会更佳,高校可以将本校或者是本地的文化特色建设成文化园进行展示,在校庆以及其他活动时组织学生学习,再进行思想教育,这样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宣传的效果也更好。还要注意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利用不上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去社区,下到基层去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新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外,利用实践进行宣传的方式也不能摒弃。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在迎来了发展机遇的时候,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在进行实践与创新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显露出来,思想宣传工作想要迎合时代的潮流,迎来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每一次的实践都要进行反思,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始终要坚持主流信息的引导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切实做到既迎合潮流又具有实效性的思想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昊翔.论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市场周刊,2013(2):84-86.
[2]叶皓.从宣传到传播: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J].现代传播,2009(10):129-131.
【关键词】高校 宣传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83-02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它是由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宣传者即宣传队伍,是宣传工作的主体,包括专职宣传队伍和兼职宣传队伍。高校的专职宣传队伍主要是由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和其他各单位宣传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兼职宣传队伍主要由其他间接进行宣传工作的人员组成,如校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宣传对象从广义来说,凡是接收到宣传内容的人员都称为宣传对象;从狭义来说,宣传对象指一定组织中与宣传者具有组织关系的人员。宣传者运用一定的宣传方式将宣传内容传播给宣传对象,以影响宣传对象的思想和行动,使之对宣传者产生认同感;宣传对象再将受到影响的情况反馈给宣传者,以利于宣传者控制宣传效果。
一、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矛盾运动决定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
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宣传内容是宣传形式存在的基础,宣传形式是宣传内容存在和表现的方式。两者是宣传工作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①高校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及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它决定着应采用何种宣传方式。②宣传形式积极影响宣传内容,对宣传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宣传形式与宣传内容相适应时,宣传效果就好,反之,则会消减宣传效果。③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相互作用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宣传内容相对宣传形式而言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宣传形式相对宣传内容而言则是比较保守、相对稳定的。当某一宣传形式出现后,在一段时期内它是基本适合宣传内容发展的,随着宣传内容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相对稳定的宣传方式越来越落后于宣传内容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就需要创新宣传方式,才能推动宣传内容的发展,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
因此,宣传工作首先要根据宣传内容决定宣传形式的原理,在工作别注意宣传内容,不片面追求宣传形式而忽视宣传内容。其次要根据宣传形式对宣传内容有反作用的原理,在重视宣传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宣传形式的作用,把充实的宣传内容和恰当的宣传形式结合起来;对于在长期宣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要继续保留,并有选择性的改造利用原有的宣传形式,以适应新的宣传内容的发展。再次是根据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复杂性,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内容的各种宣传形式,发展宣传内容,繁荣宣传形式。
二、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的基本方法
1.充分发挥高校平面宣传媒体的作用,努力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高校宣传工作的平面媒体包括校报、学报(社科版)、学习材料、宣传栏、宣传橱窗、阅报栏和布标、传单、海报、倡议书等,是高校的主要宣传舆论阵地,它具有形象直观、易保存、持久性强等特点,但也有更新速度慢、宣传时间滞后等弱点。在发挥高校平面宣传媒体的作用时,具体要做到:
第一,创新高校校报,努力筑牢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校报是高校的主导媒体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舆论工具,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繁荣校园文化和培养“四有”人才等方面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首先,高校校报应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来开展工作,使校报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其次,要按照“创新栏目版面,强化过程管理,丰富报道内容”的思路,不断推陈出新,吸引读者;再次,要扩大校报发行的覆盖面和转变工作作风,主动送报到基层,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地信息。
第二,多渠道宣传先进人物,在全校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进人物和事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起到催人奋进、凝心聚力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富集的地方,特别是很多历史悠久的高校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友和教师,这些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要组织专门力量努力挖掘先进人物和事迹资源,并结合校史编撰、大学生“双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党课教育等渠道,使这些精神财富深入人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把握布标、海报、宣传栏适度刊出的原则。首先,要摸清宣传阵地的具置,整合宣传资源,提高宣传资源的使用效率。宣传栏、海报栏一般要选择在校园内的显著位置和人流较多的地方,如校门口、校园主干道和学生宿舍区;其次,要把握好宣传的时机。刊出宣传栏和悬挂布标、粘贴海报,一般要在节庆日开始前3天内安装到位。再次,要把宣传阵地的建设与高校的整体形象设计结合起来,做到美观大方、彰显特色、经济实用,使宣传阵地成为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注重标志性建筑与主宣传阵地的统一、固定宣传阵地与临时宣传阵地的统一、经典传统与开放创新的统一。
2.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加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
高校宣传工作要按照唱响主旋律和“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加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要注重从实际生活和师生中挖掘典型,树立形象,关注师生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来自基层的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献身教育事业的事例,还有学生中发奋图强、道德高尚、自强自立的事例,大力营造学术气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宣传用语上平易近人,不高高在上,努力用实在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使广大师生感到亲切、舒服,易于从心理上接受;要稳定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又不断推陈出新,大量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做好宣传工作,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3.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为宣传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高校要重视宣传队伍建设,从经费、人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配齐专职工作人员,组建兼职宣传工作人员,包括各单位部门的宣传干事、办公室文秘人员、校报通讯员、学生记者等,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选聘、培养、管理专兼职宣传队伍的方法,尤其是对学生记者的管理,可以专门成立校报学生记者团,由校报编辑部直接管理,使他们既得到锻炼,又能为高校宣传工作贡献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宣传队伍,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大计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师生当中,畅通高校中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通的渠道,从而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为政策的实行扫清思想障碍,提高高校的科学决策和执行力水平。
4.以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
高校是广大青年学子和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因此,开展一些师生们喜闻乐见、启发思维、引起讨论、青春动感的活动,能够促进学校与师生们的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宣传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宣传对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专项理论学习、大学生“双学”活动、展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红展播、讲座、社会实践等。它具有参与人员广泛、宣传效果直接、气氛热烈等特点,但也有成本高、易流于形式等弱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层层落实,不断创新干部理论教育方式。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每年春季学期开展“干部理论教育月”活动,秋季学期开展“干部理论学习日”活动,采取宣传动员、外聘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参观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内容要贴近实际、针对性要强。
第二,通过“双学”等渠道,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围绕大学教育的实际和时代主题,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在“双学”小组中广泛开展论坛、辩论赛、征文等专题学习活动,同时在“两课”教学中讲授相关主题内容。
第三,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校园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可以利用国庆、校庆、“五四”等重大节庆时间,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品牌。同时,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把当前的大学生的使命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主题晚会、系列讲座、红展播、红歌会等活动,为师生献上催人奋进、弘扬主旋律且寓意深刻、制作精良、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文化作品。通过以上活动,推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向更广和更深的方面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可以充分结合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基层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服务,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民情民意,增强对基层老百姓的感情,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基层排难解困。另外,还可以组织老教授、老专家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在大众中普及科学知识,从而可以扩大高校声誉和办学路径,为高校赢得社会支持,甚至资金和课题。
5.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宣传载体。
网络媒体是目前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易下载复制的、互动性很强、透明度高的媒体,是高校增强宣传效果、传播学校形象的重要载体,但它同样具有网络管理复杂、风险较大、信息真伪难辨的特点。高校应积极建好校园网站,使之成为和平面媒体同等重要的校园主流媒体。
除以上的宣传方式外,还可以运用校园广播、倡议书、散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创新宣传工作,将宣传内容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各单位部门,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促进广大教医护职工对党的政策和高校中心工作的认同,使他们吃透政策,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目前宣传工作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
各高校对宣传工作的经费总的来说投入较低,有限的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宣传工作的不断创新。
2.人员不足
各高校党委宣传部作为开展宣传工作的责任部门,除承担宣传思想工作外,通常还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普法办公室、学风建设办公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等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一些日常事务,人力不足。
3.部分单位部门和领导对宣传工作的创新重视不够
个别单位部门对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习惯闭门造车,不注重宣传工作动态;有的单位部门和领导认为宣传工作是形式主义,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缺乏支持宣传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创新思路难以实践。
总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增强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宣传工作的创新,要以“三贴近”为切入点,实现工作思路上的新突破;要把高校党委的决策与师生的心愿统一起来,把传统的宣传形式与现代新兴的传媒手段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效果,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2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戴元光著.现代宣传学概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