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不要熟记;加法口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49-02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荣誉教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邱学华老师继30年前发表《要不要熟记加法口诀》一文后,再次在2012年第1-2期的《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发表《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一文。以“近年来正在讨论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的问题”为契机,从“提出熟记加法口诀的起因”“怎样运用加法口诀”“熟记加法口诀的实验案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作为一种尝试,指导学生背会加法口诀,使学生多学会一种本领”。其实,“30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几经变革,但始终没有引进加法口诀,课本中只有乘法口诀,没有加法口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邱学华老师在《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一文中也指出“我写此文再表达我的观点,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讨论”。下面是笔者的拙见,愿与邱学华老师商榷,和大家一起思考与讨论。

一、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

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同样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邱学华老师从1979~1980年对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调查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得出“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的结论。大家都知道,影响2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的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位加法的“凑十法”、退位减法的“破十法”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转化的最佳课程资源。如教学“9+4”时,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等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学生就能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通过“凑十”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计算“9+4”时,只需背诵“九四13”的加法口诀就可机械地得出计算结果,但动手操作、“凑十”的思维过程、数学转化的思想、创造性思维等将被机械的记忆、照搬所取代,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我们所熟悉的乘法口诀一共45句,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横、竖排列很有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且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己编口诀、记口诀,学生有了思维、体验的过程,自然对乘法口诀记忆深刻。但教学加法时,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就会适得其反。就会严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是会忽视学生的“人本”,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试想,如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凑十”“破十”转化的基础上,学生体验了“凑十”(“破十”)的思维过程,是比较容易掌握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20以内加减法,还有必要去熟记加法的口诀吗?如果让学生先熟记加法口诀,再来学习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更是本末倒置,且加法口诀的设置、编排没有很好的规律(见邱学华老师编制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共20句),自然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则学习加法口诀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且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由于学生会受旧有“加法口诀”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甚至导致“加法口诀会同乘法口诀混淆”。

三、与邱学华老师倡导的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但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学生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时,无须尝试、创新,只要机械套用加法口诀就可以了。因此,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但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尝试、创新,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与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四、“熟记加法口诀的实验案例”论据不足

邱学华老师曾于1961年在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做过对比教学实验,一个班不教加法口诀,一个班要熟记加法口诀。试验结果表明,要求熟记加法口诀的这个班教学效果显著。1964年又在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三年级做过类似的实验,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再做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立即提高32%。2011年再次在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的一、二、三年级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提高35.7%~50%。但以上实验案例,都是在短时间内的实验对比,就像参加记忆培训班,你去熟记了,去强化记忆了,肯定是能够“立竿”见一点影的。事实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高,他们在六年级毕业时,熟记加法口诀与没有熟记加法口诀的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根本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就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熟记加法口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培养,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要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好。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J].北京: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2):18-19.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目标教学法;创造性思维;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大学数学作为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级人才的共同基础,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受到数学教师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实施高等数学教学时,我们尝试创立和推行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各自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法

三本院校学生有三个“不齐”,即数学基础有差异,水平不齐;学习习惯有差异,能力不齐;个体性格有差异,特长不齐。这“三不齐”给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教师教高等数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再者,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不一样,比如:经济类的学生,由于很多是文科生,专业学习需要高等数学,但又不能太抽象;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高等数学,还要学习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数理方程等工科数学等等。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从05级开始,在商学院、城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实施了目标教学法。首先,根据新生的高考成绩和进校后的摸底考试进行分级,一般分为高级和中级两大类。同时,学生初步制订人生职业规划,确定自己前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高级类的学生有的立志要考研究生,有的想搞发明创造,有的立志要创业等,为此确定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制订出教学目标,并经常督促他们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要再根据期未考试成绩制订出他们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目标,以此类推。学生和教师制定目标的原则,是这次目标比上次目标要高些,既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中级类的学生有的争取提升到高级类,有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有的为实际应用作准备等。教师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订出教学目标。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所确立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实施目标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无论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无论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与中学数学学习应有很大区别。因此,上好新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很重要。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两个要求,一个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下一番功夫,教学中既要介绍本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对高等数学发展史及研究对象的介绍,告诉学生数学不仅给人内涵文化修养,同时给人智慧。教师要将中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而有目标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生课前要预习,对即将讲授内容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要有所了解;课堂上要做好笔记,课后要消化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一章之后要进行小结,并对照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进行内省。

教师为了促进目标的完成,利用形象、口诀、生动的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一环。高等数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如何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下工夫。教师要不断锤炼数学语言,注重语言的感染力,还要利用形象、口诀式的教学法,让难懂难记的数学慨念和公式便于掌握。如讲夹挤法时,用三人排队进教室比喻,若教室的门只能单个人进,不能二人或二人以上并排进去,问:前后两个人都进了教室,中间的人进了教室吗?用这个现象刻划了夹挤法则;如讲复合函数求导时,用剥花生法,先剥花生壳,再剥花生衣,最后是花生米,而不能先剥花生衣再剥花生壳。复合函数求导也是先从外向内层层求导,不遵守此原则就是错误的,又如多元函数求偏导时,要告诉学生对偏的理解。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谈不上偏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才有偏爱。对多元函数求导时,变量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其中一个变量求导,其它变量就看成常量,这样就加深了对慨念的理解。在讲正项级数收敛的比较判别法时,用“大收小收,小发大发”的口诀形象告诉学生。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内化,达到目标教学的目的。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进行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会”中“会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这都是要认真研讨的。在实施目标教学法中,要以所讲内容的发现动机和进程为主线,通过合理的分析及设问,为学生创设思考、引申、发挥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应用启发式、案例式、发现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无穷大量时,其定义是M>0,X>0,x:x>X有|f(x)|>M,称f(x)为当x趋于正无穷大时的无穷大量。设问无穷大量与无界函数有何异同点,并比较两个慨念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使学生获得无穷大量一定是无界函数,而无界函数不一定是无穷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获得可以通过无穷大量的判定达到无界函数的判定。又如讲原函数慨念时,从剖析慨念入手:已知运动规律S=(St),求速率V(t)=S′(t);反过来已知速率V=V(t),求运动规律S=S(t)。两个问题之间有何关系?通常把S(t)称为V(t)的原函数,设问原函数是否一定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若存在是否唯一,若不唯一应该如何表示?求原函数与求导的运算有何关系?通过这一连串的设问,使学生弄清原函数及不定积分的慨念。在教学中,通过这些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会”中达到“会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比较、类比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如limn∞10xndx=0的证明,可用limn∞1n+1xn+110=0。但若用积分中值定理limn∞10xndx=limn∞ξnn=0,ξn∈[0,1]此式不一定成立,只有当ξn∈[0,1]时才能成立。因此,不能用积分中值定理来证明。同样limn∞π20sinnxdx=0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两个中值定理时往往容易误认为中值的取法相同。为了克服这一点,教学中举出反例,并鼓励学生将这两个中值定理用几何图形区分它们的异同点。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这些慨念,并且在应用中得心应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具有新思路,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拓型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及其本质属性,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新颖的、独特的东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有目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方式逐步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从常规思维向立异性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迁移和扩展,这对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的、综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三、目标教学法的成效

目标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老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各自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目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讲得,少一些,主要讲概念、讲思想、讲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留一点自己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要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分析、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不同意见。目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主线,抓住教材的精髓,注意把握好引导的方向。目标教学法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判断逐步掌握的内容的教学,达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不仅高级类的学生,也包括中级类的学生,要不断地用学习目标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督促自己向目标方向努力,以利于实现学习目标。

实施目标教学时,要熟悉和掌握教学总体目标,它是目标教学的依据;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是目标教学的关键,要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体现出灵活性、连续性和机动性,这是目标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朱传喜,徐义红.推行高等数学目标教学法培养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J].大学数学,2003(6).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质量;兴趣

人体解剖学的特点是内容多、名词多、概念多。对于学生来讲,会感觉抽象、枯燥、乏味。因此解剖学教师除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综合素质。才能讲好、讲活解剖学。

1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心理,培养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情感丰富,复杂多变,对未来充满幻想、有强烈求知欲,但意志薄弱,缺乏刻苦精神,易冲动。刚入学的新生内心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恐惧、好奇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等。恐惧的是尸体,教师一方面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尸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暗示;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对尸体神秘好奇的心理,将神秘好奇的心理转化为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与他们平等相待,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能够包容学生,才有可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2 精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改革后,新增医学科目及选修课不断增加,而人体解剖学的学时数却在逐年缩减,使授课内容与压缩后的学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师更要潜心钻研教材,透彻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比如说,在运动系统中的骨及骨连接部分,全部安排在实验课中,着重讲授各部骨的名称、位置、主要结构、骨性标志及各部骨连接的主要特点。结果,一方面满足了新生的神秘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偏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以往在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出现重复、不协调的问题,我们也做了深入的探索。多次组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规范、精练了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明确了各章节讲授的内容及要求,使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从教学内容上做到互补。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补充和深化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取舍上要根据专业特点,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进行,达到师生的思路及情感和协统一,使教学活而不乱。

3 总结规律,编口诀,解决记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解剖学内容多、名词多,难懂难记,感觉抽象、枯燥、乏味。针对这种特点,我们采用口诀等教学技巧,以形象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力。如咽的分部及交通。这部分内容,学生感觉内容多且不好记,我们用“咽部分三鼻口喉,前壁开口气食流;上通鼓室下通喉,吞咽闭气不用愁。”的口诀来加以总结,学生明显感觉轻松易懂好记;再如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体征,以往同学们死记硬背后,在考核中还是会经常出现错误。而现在我们用“尺爪桡垂腕、正中形、正尺同损伤、手形请看猿。”来加强记忆就好的多。解决了解剖学名词多、内容多不好记的问题。达到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效果。

4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时广泛联系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剖学姿势”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清楚,然后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一个做标准解剖学姿势,另一个做立正的姿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使原本刻板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内囊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通过大脑的功能定位区、内囊及脑血管的供应特点的学习,联系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症状。我们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广泛联系临床,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学活了解剖学专业知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第4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大脑已经发育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判断力,能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够掌握基本的抽象概念,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辩证思维也初步形成。小学高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进入青春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青春期的躁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的同时,对事物的观念也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往往抱着批判的想法去对待事物,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缺乏自我约束力,难免会产生一些叛逆的思想。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表现出思维的初步形成及尚未成型等特征。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数学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素材。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不够,对事物的感知还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把握得比较清楚。为了使小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数学教学的内容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与相应的数学知识点相结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贴近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还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教师通常会通过画图、事物展示、动手制作学具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比如,“一家建筑公司要修筑一座大桥,当修筑完成了工程的3/4以后,距离大桥的中点有15米,请问大桥的总长度是多少?”在讲解这类题目的时候,仅仅通过语言的解释,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直接用一条直线代表一座大桥,已知大桥的3/4处与1/2处相距为15米,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两点之间的间隔是3/4-1/2个大桥的长度,也就是1/4,所以最终大桥的长度为:15÷1/4=60(米)。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法。

三、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多以强行灌输为主,教师将概念、知识点硬塞给学生,督促他们花大量的精力去记忆,学生每天记笔记、记知识点……长此以往,只会磨灭小学生学习的激情,导致他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长久的发展。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要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小抓起。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传统的手工生产被蒸汽生产取代,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变革;正是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减少了运输商运输所消耗的成本,内燃机得以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变革;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产生,才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需要的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敢于质疑,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促进社会转型的有效手段。创造性思维是做出创新型作品的基石,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一)引导小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果遵循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了灌输知识的场所,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个问题提出以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要给学生渗透一种思想,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很多题目往往是多解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有一道例题是这样的:“六年级三班有30名女生,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3,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提供的答案解法是:30×2/3+30=50(名)。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法?有学生就会问能不能这样做:30×(1+2/3)=50(名)。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那么一道题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且都正确的解答方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还形成了提出疑问,大胆创新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创2017年7月新思维的培养。提出疑问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也不可忽视。在引导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要掌握自己的课堂节奏,不要被学生带着走,使整节课都变成了提问,这样不仅会耽误教学计划的执行,无法完成授课目标,还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想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多提问,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如果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师过于严肃,课堂氛围紧张,就使得学生大气都不敢喘,即使学生产生了疑问,也会由于畏惧教师的威严而放弃提问。尽管教师管教严厉有利于维持课堂的秩序,但这样严肃的氛围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遏制学生更好地成长。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身心特点都有着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如果教师总是以一种批评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往往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以幽默的、轻松的教学方式上课,有助于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感染自己的学生。其次,改变自己的语言风格,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幽默风格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百分率问题时,关于鸡的存活率的时候,要是直接提问养殖场有多少鸡存活下来,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妨换个方式,可以讲一段故事,如“我家养了一只肥肥的老母鸡,有一天它孵出了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宝宝,但是可怕的是,隔壁住着一只黄鼠狼,有一天黄鼠狼突然闯进了鸡舍,带走了很多只小鸡,那么存活小鸡的百分率就是剩下的小鸡占总只数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通用的公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丰富课堂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多彩的课堂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趣味小知识,比如,阿拉伯数字竟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我们背的乘法口诀表也被称为“九九歌”之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正如孔子所说:“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师要抛弃那种以师为尊的观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不妨换个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是如何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让教师换个角度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转换思维,让其体会知识和概念的创造、传播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讲好一堂课往往会去翻阅大量的资料或者去请教他人,这样就会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要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成果。师生互换角色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解释时要有所保留,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要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只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留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给他们,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巧问一些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结果,我们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我们需要的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创造过程,结论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比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7/8这个分数,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会产生什么结果?”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通常会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商仍然不变。那么接着继续进行提问:“7/8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结果是什么样的?5/6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结果会是什么?”同时还注意把什么除外,通过他们自己的验证他们就会发现结果都是不变,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这一结论是如何产生的,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记住了结论。同时,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来说,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有成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差异,有了比较才会有进步,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这种方式不同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中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合作学习小组之间通过相互比较产生一定的竞争,在压力下,学生往往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很多教育工作者以试卷的评分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这个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应做到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尝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数学这门严谨的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引导、鼓励为主,激励学生活跃思维,大胆创新,渐渐形成创新思维。

作者:宋国仕 单位:内江市桐梓坝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万春蕾,肖依.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45-46.

[2]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78-79.

[3]杨祥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2):76-77.

[4]徐灿.觉则思,思则创: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7(3):12-1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基础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是自我作用,一个是团队作用,两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数学而言,这两方面也是缺一不可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还是陌生的,需要教师慢慢进行教导,但要真正学进去,还需要小学生们之间的协作互助[1]。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普及,要极小可能地发挥小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在讲堂上“念书+讲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宗旨,主要表现在:

1.小学数学的例题会让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在针对“当你选的例题与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相关吗?”通过调查,23%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相关,其余的则选择基本不相关或完全不相关。因此,从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内容的组织,这样在讲课时,一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小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会让小学生很验证消化所讲的知识点[2]。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就是课堂的气氛要有节有制,既不能太活泼,也不能太沉闷。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采用问答形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例如,小学教师在讲解乘法口诀时,只是让学生正背,倒背,就这样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效果是比较失效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口诀中的奥秘。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过时了的,如何真正地让小学生真正“学习”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小组分组,积极探究

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数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例题特别多,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很多例题来支撑。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让小学生进行分组协作,互相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小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懂得该如何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解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比如7×()=14,7×6=()等等,这样就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死记硬背。采用分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纪律,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时,可以专门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可以谈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给学生一个回忆的时间,让知识点在脑海里进行梳理清晰,也可以说出自己还不清楚的内容,让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些,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构建互帮互助的团结友好的学习氛围[3]。

(二)师生、生生互动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随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这样进行更高层次学习时也会显得轻松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会一整堂课都会集中,容易开小差的特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互动[4]。例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根据这个知识点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在进行小数和整数的乘法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菜场的情境,例如让张同学扮演卖菜的老农,李同学扮演买菜的,进行讨价还价的情境创设,青菜1.5元1斤,李同学说:“我买2斤,一共多少钱?”,“不,太贵了,1.2元1斤,我要3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自主学习,不仅课堂不沉闷,学生学起来也兴趣高些。

(三)深化思维的发展,启发其中的创造性

既然讲逻辑思维,就不能不谈创造性思维。因为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启发创造性思维。否则,这种所谓的逻辑思维,实际上只是纯粹的机械思维,没有活力,呆板固执。

最简直的方法,还是通过做习题来实现。例如:3998+6002=?这道题最直接的解法是 3998 和 6002 相加,不过计算起来有些麻烦。如果把 6002 拆分成 6000 和 2 来计算,那就会方便很多。这还没完。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那么所要求的计算时间,必然是越短越好。3998+2+6000 虽然是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得出答案的速度却不是最快的。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当我们看到这道题时,只根据两数的个位的 8 和 2,就完全可以确定答案必是个位数为零。所以,在答案中我们只寻找个位为零的就可。如果出现多个答案个位为零,那么我们就用这方法再推出十位和百位的数。这方法虽然有取巧之嫌,但它完全是建立在对加法有细致的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此种方法值得提倡。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也高。通过互动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思想杂念,好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期望以上的几点体会能够给教师同事们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雅琴.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2:79.

[2]朱士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之改革[J]. 赤子(中旬),2013,07:117.

[3]孟繁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析[J]. 赤子(中旬),2013,0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