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

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

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 层次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9

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带有综合性及模糊性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评价涉及到多层次、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密切相关,权重又不尽相同。如何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避免主观因素影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可信度,是值得各院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客观地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而且还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并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得到的评价结论才能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信度。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应当排除一切主观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论述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

一、AHP模型及其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阶梯结构,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确定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AHP法具有分析思路清晰、要求的信息量少、决策时间短、灵活实用等特点,能使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特别适合多目标、多准则复杂问题的决策与评价分析。

其主要思想是:

分解。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象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阶梯层次的结构模型,即把问题层次化。

判断。对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得到各评判指标的相对权重。

综合。计算各层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应用AHP法所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应是一个量标系统。其中指标集是由反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因素所组成的标准序列,权重集是一个按指标的层次对应性有序排列而成的权重值。

用AHP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其中后三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逐层地进行。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的步骤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该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其实现了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教学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考核又加强了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督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基于AHP的基本思想,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进行的综合评价可采用三维度的评价方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采用自己评价(2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50%)三维度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采用小组自评(20%)、班级评价(30%)、教师评价(50%)三维度的评价方式。

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中心地位。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特点,所设指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核心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反映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如教学情绪饱满、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反映了教师是否能够将工作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的宽泛程度及对所授课程的相关领域是否熟悉、讲解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是否清晰,能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标按目标模式设置,不涉及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以克服模式化教学为向导,鼓励教师有自己的创新和教学改革,认可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个体差异。

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参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必要的评价资料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形成判断。其中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要运用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工具把各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总的评价值。

三、AHP模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AHP的原理,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基于不同的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和专家组),确定了来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这5个方面的14项指标,建立了三层次的递阶结构(见图1)。

C1: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核心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

C2:教学情绪饱满,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

C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C4: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C5:与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C6:能够将工作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C7: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C8:教案的选择与行业技术相适应。

C9:更加重视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C10: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C11:注重过程性评价,能够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C12: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C13: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C14: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度高。

(二)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首先将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具体指标按照判断矩阵9标度制成调查问卷,针对某次教学过程,聘请有关专家、老师和学生进行填写,对指标层进行重要性比较赋值,综合调查意见,构建出各指标层在对应的准则层、各准则层在目标层中的判断矩阵。

用矩阵表示为

X=11/31/51/7 13 11/51/51/35 5 1 137 5 1 151 31/31/5 1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对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进行权重计算,得到每一指标因子对应上一层的相对权重,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各层指标权重(见表1)。

运用软件Matlab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的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大特征值:λ=5.3864,归一化特征向量W=(0.061,0.084,0.337,0.402,0.116)。

四、结果分析

怎样才能讲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及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带有一定模糊性的问题,涉及到多因素、多层次。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由表2中的层次总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一堂课教学质量如何,首要看重的是教学方法,它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0.402;其次是教学内容,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0.337。

这一结果比较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客观实际和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因为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特殊性较强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授课质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模型应用的实际结果表明,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讲课过程中就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就没有深度、广度及先进性,课堂教学过程就比较枯燥,学生更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更强调互动和学生的高度参与。

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往往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锻炼哪些能力,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让学生初步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初步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正确的职业观,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均达到一定的目标。因此教学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相结合的方法,其核心特征是以生涯规划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如各种生涯理论和测试工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未来。整个课程实际是由一个活动来统筹的,即生涯规划报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此份报告作积累和打基础。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作规划和完成任务时的指导者。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了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教学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考核又加强了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过程的督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学内容是充满活力的知识的载体;教学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师生互动的背景元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并不能涵盖整个职业辅导课程,可以说它只是整个职业辅导课程的一小部分,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提高职业认识和规划意识,掌握规划技能和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实效是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先富.层次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陈,唐仁春,张风明.AHP法在高教学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3]杨萍.AHP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2)

[4]郭宏伟,高档妮,周小华,龚煜轩.层次分析法(AHP)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0(5)

[5]许数柏.层次分析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6]梁惠燕,高凌飚.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7]陈刚,张伟,李海霞.高校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标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教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广西高校就业与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数学辅导课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 学习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0-02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学习。历史是一门对“过去事实的调查、探究的学科”,其涵盖了哲学、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等广阔领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也是一门枯燥而乏味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呢?

一、幽默的语言——打开学生历史的兴趣之门

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魏书生先生则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把幽默搬进教学舞台,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有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语言干瘪,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味道,就如同“催眠曲”一样令人乏味。如果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巧妙的语言,通过声音的变化,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就更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随之进入历史中的特定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产生共鸣,兴趣也就随之而来,同样一句话为什么是笑星赵本山讲出来就有人笑,这就是因为赵本山有着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

现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通常都是开卷考试,学生在其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太多。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历史基础比较薄弱,而且高中历史内容大多枯燥无味,缺乏血肉,以致于我们学校在高二分科时大多数学生由于对历史不感兴趣而选择了理科,但即使选择理科,历史学科还同样有它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在高二、高三还要参加小高考或大高考。所以,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为重要,为此历史老师要学会幽默,要创造幽默性的语言,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记忆《》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时,自南向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我用首字法记忆,广厦福宁上;把《》内容简化为:天天陪(赔)酒(九);1980年开辟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按“生(深)猪(珠)下(厦)山(汕)”来记忆。

二、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心理倾向。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情感对学生的学习乃至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热烈情感,并运用它为学习服务,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只有在亲其师时,方能愈加信其道。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教师,在课内外必须关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学生上进。例如,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不要去讽刺挖苦,而要启发引导使之向正确的思路靠近。同时,要尽力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与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自信心。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多利用辅导课或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谈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老师关心,从而对学习历史充满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力量源泉之一。作为历史教师要利用这种爱的力量,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其克服困难。每学年当我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会先让学生们每人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崇拜的历史人物,搜集与该人物相关的所有资料,并撰写一些历史小论文。这样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师生感情,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从而更能激发起其学习历史的动力。

三、灵活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助推器”

如果每餐都吃同一道菜,即使是最好的山珍海味也会令人厌烦。历史课教学如果老拘泥于一种形式,总是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压式课堂教学,学生难免感到单调、呆板、乏味,所以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变老师“上菜”为学生“点菜”,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时我会采用师生对调的方式,对于一些教学内容浅显,理论较为系统的知识,我会让学生来做老师,课前先提前布置安排好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认真做好讲课准备,同时老师还要提供大量材料并指导学生,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在角色转换中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历史论文,开展演讲比赛,举行“历史上的今天”模拟新闻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事实上,在学习中每位学生都非常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每次单元测试完毕,我都会针对每位学生的成绩和具体的学习情况,写上恰当的评语。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了希望、鼓励、鞭策、启发和提醒,多措并举,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软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情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心情开朗舒畅;而当秋雨霏霏、阴风怒吼时,心情沉重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也受环境、课堂气氛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温暖的教学和学习氛围。首先,对待学生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即教师要用微笑的目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要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坚持以理服人、以身立教,切忌以“训”压人、以“势”制人。其次,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如沐春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友好的师生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帮助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障碍。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但表现在教学场所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方面,还表现在学生自身心理上的和谐。当学生遇到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如用散步、打球、听音乐、谈心的办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走出情绪的“低谷”。

五、合理的时间安排——巩固学生历史兴趣的“粘结剂”

历史是一门社会学科,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历史观来分析理解评价历史事件,教师除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兴趣之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在课外学习历史的兴趣,特别是对历史选修生来说,更要多方位培养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1.创办班级历史学习角。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作为班级的历史角时间。在活动中,采用确定主题和自定主题等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比如学完后,我结合纪念一百周年活动,让学生以“百年辛亥”为题,谈对的理解与感受,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与体会。为了使活动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每次抽出三位历史成绩好,知识面较为宽广的同学作为视导员,主动引导那些不太喜欢开口说历史的同学发言,让他们主动交流、自由沟通,同时还安排课堂监督员,评出发言积极、思维敏捷、知识丰富的历史“活跃分子”,让他们总结学习历史的收获,形成经验,供全班同学学习。

2.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并设立奖项。我在班级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如“一对一”问答与默写、我是你的历史小组长等形式,并给予及时奖励。。特别是学习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和选修四《历史人物评说》这两本书时,针对学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个性特征,我实行“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的演讲、表演或管理等特长优势,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3.编写历史手抄报。每学期我都会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在组内进行分工,采编、资料搜集、书写、设计等各有专人负责,每个小组每周出一期历史手抄报,同时全班定期评比出优秀小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活动,同学们拓展了历史知识面,并从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上这五大方法,是我在多年历史教学中的经验总结。通过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师、生、校等各方面的反馈效果不错,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当然,历史课学习兴趣的调动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吸取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探讨教改新路,才能真正使历史课教学从枯燥乏味的困境中走出来,才能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的新视野》,赵亚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历史教育学新论》,周发增主编,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教学设计》,徐英俊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