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幼儿思维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世界万千变化,各种建筑、漂亮服饰、自然现象等都能让幼儿从中发现美。例如:春天来临,大自然悄然发生着变化,草变绿了,花儿开了,小蝌蚪在水中快乐地游着……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仿佛一朵花,一滴雨都注入了生命,能让他们的心灵感到震颤。教师可以结合春天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观察并记录春天的信息,使幼儿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3)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仅是发现美是不够的,要让幼儿敢于创造美。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内心世界,要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幼儿的价值观去理解他们。要尝试读懂幼儿的“绘画日记”,捕捉画面的闪光点,正面表扬、鼓励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例如:幼儿绘画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很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冲动,布置绘画日记展板,让幼儿展示一幅自己满意的绘画日记,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引导他们讲述画面的布局、色彩、意境等,长此以往,幼儿绘画的信心必定大增,也更愿意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绘画日记是幼儿观察记录生活、抒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观察能力较弱,观察得不够仔细,常常会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不断完善绘画日记,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并积累创作素材。
(2)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整体地观察。幼儿观察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或仅仅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而对整体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
最后,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对同一个事物多次观察,反复观察记忆,使幼儿对事物的印象越来越深刻。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社区,可以分多次观察,每次观察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观察,要求幼儿从整体观察,了解房子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房子的布局等,第二次观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比较各种房子之间的区别,第三次观察,可以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如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加深幼儿对观察对象的印象,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绘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技能,二是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指造型原理,包括构图、造型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明暗、色彩等。专业技能则是指不同画种的技能技法,如油画用油彩造型,讲究质感、色调、笔触等,中国画用线和笔墨造型讲究意境效果等。对幼儿而言,我们通常以基础技能练习为主。绘画技能是绘画表达的基本条件,只有学会表达方式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进行绘画日记,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的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能进行了一次次训练。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学 现状 策略
一.毕节地区幼儿双语教育的现状
本文中幼儿双语教育特指在幼儿教育中的“英汉”双语教学。本研究选取毕节地区4所具有代表性的双语幼儿园对幼儿双语教学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的幼儿英语教师,。要么是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上幼儿英语,要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上幼儿英语,双语幼儿教师专业性不强。且准入门槛较低,第一学历以中专为主。二是在教学观念上,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学仅仅是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教会幼儿常见的英语单词和简单的常用语即可,没有充分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和英语的敏感性,也没有将英语真正的浸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仅以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单一形式来体现幼儿双语教学,没有真正将双语教学贯穿语整个一日保教活动中。从而没有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该地区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提高毕节地区幼儿双语教育质量的策略
1.直接认知策略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组织、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英语发展。如用英语指出新生事物的名称,然后用英语进行解释,帮助幼儿直接用英语建立起与特定事物的联系,而不需要借助传统的教学媒介翻译来进行转换,这种模式减少了传统的思维转换模式,直接建立起与特定事物的直接联系,从而逐步培养英语思维。如:教师用手指着不同颜色的气球,从而让幼儿建立起不同颜色的关联。教师用直接认知策略让幼儿感知新生事物,从而形成一种立体思维,建立起颜色与具体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需要通过英汉互译的转换,这种记忆非常深刻,与母语习得非常接近。这种通过立体思维与具体事物建立起具体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能力。
2.正强化英语反应策略
任何付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对幼儿来说尤为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与肯定。在幼儿英语教学过程初始阶段,由于对英语这种新生事物的迷惑,幼儿会有一个短暂的沉默期。当吸收到足够多的英语时,幼儿的兴趣逐渐被激发,希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点评与鼓励,正向强化逐步激发幼儿使用英语进行反馈认识,从而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幼儿在认知事物的能力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幼儿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常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单词都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每次开口说英语都应该受到鼓励与肯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幼儿能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鼓励;如果答非所问,教师就要循序善诱。
3.弱化汉语反应策略
幼儿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对英语还处于一种初识状态,由于所学英语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汉语就会脱口而出,这会导致班级内其他小朋友的模仿。无形中会强化幼儿用汉语表达的行为,不利于英汉双语教育的效果。当学生出现汉语反应时,教师采用了忽略教学策略。忽视这种用汉语表达的现象,并及时给予提示和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用英语表达。没有责备,也没有鼓励,而是忽略,及时给出正确的英语反应,积极地正面强化。
4.创造丰富全面的英语环境
幼儿处于认知的最初阶段,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注意力十分分散,这给幼儿双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幼儿园可采用半日或一日的英语浸入式教学,用全英文进行组织游戏和教学活动,让幼儿完全沉浸在全英语环境中,迫使幼儿认识到每周都有一天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必须充分做好准备,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甚至到单词的发音,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结合幼儿认知水平较低,教师要不断进行重复的讲解,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也可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英文儿歌、视频、图画书,对幼儿进行立体浸入与熏陶。还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和外教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熏陶,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双语教学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可以为幼儿选取一些经典的英语动画片、英文儿歌,给幼儿讲英文故事等,以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习惯。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教学;创造性思维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活跃、交流沟通性强的社会,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良好有效地成长和参与,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思维,培养个性。幼儿园作为培育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场所,是幼儿真正参与成长的基础和保障。语言活动就是对语言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结合起来对学习内容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是身处社会生活必不可少和最基本的应用技巧之一。语言活动是通过表达进行的交流和沟通的行为活动,在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一开始的开口说话就可以作为语言学习意识的萌芽,通过对幼儿自身语言行为的锻炼和培养,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真正受益,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幼儿时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自身思维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通常来说,幼儿对所见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大多是通过对所见相关语言的相互表达和传达久而久之形成的。据分析显示,幼儿对信息了解和明确的过程大多在三周岁以下,对于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掌握和真正应用大约在四至六岁。语言作为学习和接触成长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的语言和应用培养和学习需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语言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联系
语言活动是通过语言和相互表达想法和意向,从而进行语言交流、沟通的重要活动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是相互之间语言的交流和讨论、意见的交错和转换。幼儿在幼儿园的参与和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语言交流是分不开的。语言作为自身意见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参与过程中,当幼儿想要表达自身意见而又无法阐明的状况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汲取自身所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内容,这一汲取学习信息和内容的过程就是幼儿自身对学习内容不断获取的过程,是幼儿自身思维活跃的过程。幼儿越想真正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自身思维就必须不断活跃和创新,这样不断进行语言交流沟通的过程,可以让幼儿在语言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实现幼儿自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落实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
1.创建良好的、活跃的氛围,实现幼儿思维和实践的有效参与
在幼儿语言参与课堂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幼儿参与课堂学习及交流讨论,不断营造温馨、活跃的教学课堂,让幼儿在课堂上真正愿意参与其中。保证幼儿在语言活动的基本活动中能够获取有效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保证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和提高;保证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自主参与进而真正实现自身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提高,做到语言活动中对幼儿成才培养的真正有效落实。
2.正确对待幼儿语言的表达方法和形式,鼓励幼儿真正参与
许多幼儿成长历程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形式也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过度批评和否定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说话形式,对其作出许多限制行为,这样不利于幼儿自身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幼儿自身语言表达的方法和形式,不断赞美和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和积极表达,真正做到对幼儿自身语言和阐述技能、技巧的合理对待,保证不同思维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真正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正确对待幼儿语言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真正保证幼儿自身个性的成长,实现幼儿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保证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的真正培养和提高,真正做到对幼儿自身语言表达的正确对待。
幼儿时期是孩子真正实现成长发展的重要过程和阶段,需要幼儿和教学参与者真正予以重视。语言活动作为培养幼儿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基础内容,内部包含的还有相关内容的有效和真正应用技巧,要想真正实现对幼儿创造性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落实,需要参与学习者对学习保持积极性,需要教学参与者对教学富有真正责任感。相信在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现代幼儿以及内部学校教学内容会越来越完善,现代幼儿会更加高效地参与和实践,对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落实,保证对语言、对幼儿成长教学的有效落实,实现现代教学在幼儿内部的有效践行。
参考文献:
[1]孟秀芬.幼儿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活动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一、实施缓冲策略遵循的原则
1.实施前:因事而论,因人而异。幼儿和成人一样,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动开展中,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面对事情要就事论事,不要针对人。分析事件是否适用这一策略,是否可以有效运用到班里的某些幼儿身上。不可以偏概全,泛泛而谈。
2.实施中:(1)选准时机,恰当运用。这一策略并不是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运用时只有在适当的时机,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实现它的价值。(2)有的放矢,适可而止。“有的放矢”是针对何时、何种情况下运用这一策略而言的,“适可而止”则是针对运用过程中的恰当程度而言,不要过头,也不要蜻蜓点水。最好做到不温不火,达成教育目的。
3.实施后:及时反思,总结反馈。一次事件的解决完毕,并不代表类似的事件再也不会发生了。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重演,我们应该学会反思。不仅要看到事件表面问题,更要深入探究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
二、缓冲策略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时间的选择:(1)事情发生前的有效预防。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尽量把事情遏制在萌芽状态。(2)事件发生时的有效指导。很多时候幼儿之间的争吵就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有甚者会大打出手。为了帮助幼儿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缓冲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暂时冷静自己,彼此问换位思考。(3)事情发生后的反思、积累。很多时候事情其实都是类似的,有时候一种解决策略可以反复使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
2.方式、方法的选择:(1)清醒的头脑,当机立断的判断是前提。事情发生后,我们不应自己先乱了阵脚,把原本浪费于慌张、恐惧的时间用于冷静判断,分析事件上来。(2)平和的态度和口气是基础。俗话说的好“有事好商量。”是的,遇事要心平气和,讲解道理处理问题也要讲求一个态度。不同的态度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3)正确的方法是关键。操作时首先要对事件进行综合考虑全局剖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后再结合场合、对象等的不同而实际操作运用。(4)获得成果,收到实效是目标。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仅仅只是问题解决的一小步,方法的具体实施以及实施后所取得成效依然很重要。
三、缓冲策略在一日生活中的运用
1.生活活动:(1)稳定情绪,适应环境。幼儿园主要面对的是3―6周岁的幼儿,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少,面对陌生的环境多多少少总会有恐惧的心理。为了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下缓冲策略。(2)培养习惯,自我内化。为了帮助幼儿养成玩后主动收玩具的习惯,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最终我们采用“音乐提醒法”。即在活动结束时,打开音乐,帮助幼儿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带着良好的心情去认真收拾玩具。(3)关注细节,发展情感。午睡起床时间到了,为了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醒来,没到该起床时,我就会播放轻柔、悠扬的音乐。轻柔的音乐声就变成幼儿起床的信号,听到熟悉的音乐声就能够悄悄地起床,无须老师一一唤醒。
2.教学活动:(1)分组教育:分层指导,共同进步。活动中按幼儿接受能力,将幼儿分成强、中、弱三组进行操作,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相应地投入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促进共同发展。(2)集体教育:激发兴趣,带来遐想。教育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的和及时的。所以,我认为形式可以丰富而灵活,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是交流,同伴相互讨论是交流,发现不足进行修正也是交流的结果。
幼儿科学教育有其自身特点,由于幼儿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发展远未成熟、完善,因而,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岁的小班孩子,带着浓浓的奶香味,刚刚步入幼儿园,怎样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采用的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对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以问题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策略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不愿自己动手动脑,缺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习惯向成人求助,爱说:“老师,我不会。”针对小班幼儿的依赖心理,我在教学活动中以“怎样”的问句来衔接活动环节。 因为一个活动环节的连接是影响幼儿思维有序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各个环节的深入,幼儿的逻辑思维也会得到相应发展。“怎样”的问句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他们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在总结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以“我怎样做”的问题来完成。 以往活动的总结环节,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概括,幼儿只是在听,或回答“是不是”的问题。教师讲完了,幼儿的头脑中依然模模糊糊,效果不明显或死记硬背。我们在总结时,采用了“我怎样做”的方法,请幼儿指挥教师来操作。从而真正实现巩固知识的作用。如在“如何变成一整个”的镜子系列活动中,在总结如何才能反射出一整朵花时,教师提出“我把镜子放在什么地方,就能照出一整朵花”的问题。幼儿有自己操作的经验,所以能用 “连起来”“放在中间”等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用问题来衔接活动环节、用问题来引导幼儿总结,很好地保证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实现了主导地位。幼儿在不断地解决、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引导幼儿自我纠正的策略
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与目标相悖的情况,此时我们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我纠正,避免直接传授。要想做到这点我们就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包办代替。
没有教师的指手划脚,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在主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行为纠正。这样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分析能力,更能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参与类似的科学活动。
三、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策略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小班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感知对象的兴趣,有趣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因此,在选材上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尽量把科学活动游戏化。
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此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观察、支持幼儿的行为。
四、强调运用科学原理的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能够运用的知识才真正是幼儿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时,不强调给幼儿讲解原理,让幼儿掌握深奥的道理,而是将这些原理运用于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这些科学原理。
如在“镜子”系列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好玩的光斑”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镜子具有的反光作用。活动中,我们没有告诉幼儿光斑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照出光斑,而是为幼儿创设活动场景,如有阴影和有阳光共存的环境,准备材料如小平镜,让幼儿找一找墙上的光斑是从哪儿来的?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其尽情地玩、尽情的找, 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自己掌握了在什么环境下才能照出光斑。整个探索过程,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来完成的。在亲历实践过程中,学会了运用镜子反光的原理,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镜子会反射出光斑,但镜子能够在阳光下产生光斑这一感性经验已经深深地印在其头脑中。
五、赏识策略
幼儿教育不仅要注重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成功的核心即非智力因素中的情商教育。
小班幼儿比较胆怯、稚嫩,自信心容易受挫。因此,我们要用心呵护,引领他们步入科学的王国。在探索中,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家长对他们的评价。
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就是让幼儿尝试、探索,激发探究欲望,因此在活动中,对幼儿所有行为的认可与赏识,会刺激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挖掘幼儿更深层次的创造潜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家园合作策略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辆汽车,必须同心协力、同方向、同步调进步,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在家时也能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可参与的科学活动,生活中到处可见,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
家园共同合作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进入科学奥秘,还将滋润幼儿的幼小心灵,走入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实施以上的指导策略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设计要以目标为依据,活动内容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托。
(2)材料提供要简洁、明了,过多材料的提供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干扰幼儿的思维。
(3)切入主题易采取开门见山式,不易过于花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