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金成本差异将引发资本外流
短期资金成本方面,以最能有效反映国内货币市场短期资金成本的指标――R007(银行间市场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为例,2006年4月,R007利率为1.7%左右,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4.75%,3个月的美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5.11%,即美元Libor比R007利率高了300个bp(基点)还多。在汇率稳定或对冲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国内资本市场如此低的资金成本将会引发巨大的资本需求,造成资本从国内寿险资金成本可以有效地反映长期资金成本。虽然各大保险公司的寿险资金成本属于公司高级机密,不对外公布,但各大保险公司销售的万能险的保底收益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内寿险资金成本的最高限。在目前已经销售的万能险中,平安寿险的保底收益率为2.7%,泰康寿险为2.8%,相比之下,国际市场上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5%左右。如此大的套利空间足以促使国内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机构资金首选国际固定收益产品
QDII后,国际固定收益产品必然会成为国内资本的首选,国际债券
表1:市场主要利率情况(2006年4月底)
投资是重头戏。目前国内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绝大部分在国内市场,不利于分散风险,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如平安保险、中国人寿将自己募集的一部分资金投资在海外,而从国际评级的情况看,很多国外高等级债券的投资风险并不比国内的大。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供需失衡,从2006年公布的发债计划估计,2006年全年债券总供应量为2.4万亿元,而目前可投资债券市场的资金就超过10万亿元,债券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不断向下平移,收益率不断下降,而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债券供给,足以满足国内过剩资金的需求。
国际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水平比国内高出很多。就国债而言,2006年4月底, 国内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以下,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4.5%以上:国内3-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图1: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2006年4月底)
2.3-2.6%,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4.6%以上: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3.2%,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5%左右:国内1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3.4%以下,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5%以上(图1、图2)。此外,国内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结构简单,而国际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多样性较强,有政府债券、高级别债券、垃圾债券、固定收益类衍生产品等等。
图2:国内国债收益率曲线
三种利差交易机会值得关注
在固定收益市场,套利、利差交易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策略。QDII后,首先,国内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与国际货币市场的差异就会产生套利机会,机构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交易,提高债券组合的收益率。如2006年4月国内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为1.70%,与国际市场的3个月美元Libor的套利空间为330bp,与1年期的美国国债的套利空间为285bp;而国内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与1年期国债的套利空间仅有25bp。其次,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与国际市场有较大差异,存在很大的利差交易机会,如果美联储再次加息,利差还会继续扩大。再次,与国内市场一样,国际市场的高等级企业债与国债间也存在一定的利差交易机会。
我们认为,美国1-3年期国债和中短期高等级企业债的利差交易机会更大。这是因为,国内资金在国际市场进行利差交易,需要重点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汇兑损益,如果假定人民币一年内相对于美元再升值2-3%,则要求国际固定收益产品与国内相应产品的利差在200-300bp以上;二是税收因素,中国国债具有免税的优势,对保险公司来说,假定有效税率为20%,就需要将中国国债收益率换算为税前水平来计算利差。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保险公司
1 EVA的概念和原理
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经济增加值或经济利润,EVA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者: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计算关系式看似很简单,但其组成要素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过程才能达到EVA计算的要求,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EVA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而且把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2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的优势
2.1 EVA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能够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了成本,反映了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2.2 EVA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关系,使两者利益最大化趋同。EVA由于将股东投入资本成本作为考核经营者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使得经营者必须站在股东的角度去衡量重大项目投资,必须使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符合股东利益,必须以股东的思考方式去行动。比如,公司需要新建一栋办公楼,在原有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系统下,公司经营层决策时肯定会倾向于使用“免费”的股东投入资金,而不会去负债投资。而采用EVA考核后,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要考虑在经营者的绩效评定中,不再“免费”。
这就迫使经营者要在负债资金成本与股东资金成本间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方案。这不仅保证了股东资金的最低回报,进而保证了股东权益,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司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冲动。
2.3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的计算过程中对部分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把费用化的科目进行了资本化的调整,避免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短期化行为,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应用EVA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价值至上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国内保险行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大部分公司已习惯于将市场份额、保费规模等传统目标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但随着粗放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扩大以及保险公司公开上市后面临股东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关注,调整业务结构、增加公司效益正成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共识。这就为公司采取EVA绩效考核,进而真实客观的反映经营成果和公司价值变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同时对保险公司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宣导培训计划,使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并努力形成一种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3.2 计算EVA时调整的项目需要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由于各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不同,以及某项会计事项所表现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在实际调整时可能涉及的项目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为: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培训支出等资本化费用,坏帐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等会计准备,营业外支出,经营租赁费、战略性投资(投资项目、在建工程、收购)等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费用、趸交产品的首期销售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重要费用开支项目在EVA计算时,要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处理,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中的缺陷,合理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考核上鼓励保险公司经营者采取长期稳健的经营举措。
3.3 EVA评价体系要和其他业绩评价指标相结合。EVA虽然弥补了单纯利润考核的缺陷,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对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商誉、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予以充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也无法兼顾到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能够了解那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应该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指标,而非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尤其对于保险公司,其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内部流程优化的关键性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等都要求EVA评价指标和其他绩效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从多方位、更加完善地考核保险公司业绩。
总之,在保险公司实施基于EVA的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将价值创造作为首要目标,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绩效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有利于对经营者正确激励,真正提高股东利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特点,并且要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结合使用。
巨量的保费需要投出去,但迫于“资产荒”的压力,加上资金成本比较高,投入相对安全的股市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种投资驱动型的保险公司在今年大获其利,成为同行艳羡的对象
对于严重依赖万能险的部分保险企业来说,在这次监管风波过后,其万能险保费收入肯定会出现大幅滑坡
前三季度,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一半的企业没有盈利。这对于那些前仆后继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外部资本也是个提醒:经营寿险公司并非那么容易
2016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哪些保险公司的实力最强?哪些保险公司异军突起?为了让投资者对于保险公司有一个全景式了解,《投资者报》推出“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这也是本报第二年推出此类榜单。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份榜单将是选择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全部的保险公司中,我们排除了数据异常的公司,最后参评的有73家人身险公司。并设定了3个指标――盈利能力、保费规模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各指标权重分别为40%、30%以及30%。
盈利能力对于保险公司至关重要,此前我们多采用公司赚取的利润进行排名,但由于各家公司体量不同,利润/净资产更能体现保险的盈利能力。保费规模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偿付能力是监管的标尺,体现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与多数评价体系不同的是,《投资者报》仍然坚持以客观数据为考量基础,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最终《投资者报》评选出的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的结果如下: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保险、平安养老、太保人寿、新华保险以及阳光人寿。
今年《投资者报》先锋寿险榜还增设一个奖项――最具成长性保险公司,用来寻找新的未来之星。结果有:弘康人寿、渤海人寿、华夏人寿入选。
频频举牌背后的底气:
前10月保费达6万亿
2016年,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上当仁不让的土豪。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保险等动辄拿出十几亿元的巨资来举牌上市公司,成为引发蓝筹行情的重要力量。尽管其举牌行动被监管层打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公司手中持有大量的资金,不能不让其他市场参与者侧目。
我们看到,这些机构在台前的“豪掷“,其实来源于背后飙升的保费给予的底气。今年前三个季度,保费过百亿元的就有38家寿险机构,过千亿元的也达到9家。根据保监会的数据,76家人身险前10个月的保费高达6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巨量的保费需要投出去,但迫于“资产荒”的压力,加上资金成本比较高,投入相对安全的股市成为一种必要选择。这种投资驱动型的保险公司在今年赚了不少钱,成为同行艳羡的对象。
不过,中短期理财型保险大行其道,加剧了投资压力和集中兑付的风险;在投资方面,频频举牌也在不断搅动着资本市场,部分激进险企更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警觉,资金运用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资金来源也将受到更大限制。
前不久,由于部分保险的野蛮举牌,保监会再次收紧万能险,前海人寿被暂停销售万能险,恒大人寿等保险公司的网上销售资格被暂停。近两日,很多银行也纷纷停止销售万能险。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险被监管层打入了冷宫。
按规定,目前1年期万能险产品已停售,2019~2021年各年间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分别不得超过50%、40%和30%。
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万能险超过千亿的公司分别是安邦人寿、华夏人寿以及中国人寿。其后是平安人寿、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恒大人寿、天安人寿、泰康保险,万能险规模在270亿~782亿元之间。
这些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在这次风波过后,肯定会出现大幅滑坡,这对于严重依赖万能险的部分保险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12月13日,保监会紧急召集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在北京开会,强调防范万能险风险、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等,包括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强化比例控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强调保险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术业有专攻,好的金融家未必能成为成功的实业家,产业链的整合没有想象的容易,要有清醒的认识。
值得欣慰的是,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深化结构转型。很多保险公司坚持回归保障产品的模式,这以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寿险公司为代表。
而随着“Y产荒”的到来以及监管层的打压,过去以万能险为主的理财险发展受限,转而健康险、养老险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以理财险规模扩大而形成的市场格局,将会再次发生新变局。
原保费持续增长:
5家进入千亿俱乐部
尽管部分激进保险企业的疯狂举牌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作为“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保险业在缓解社会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保险资金通过购买企业发行债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流入社会实体经济。
截至10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将近13万亿元,达到了12.9万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15.49%。其中,银行存款2.3万亿元,占比17.99%;债券4.3万亿元,占比33.6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6万亿元,占比14.42%;其他投资4.38万亿元,占比33.93%。
险企如此庞大的投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保费。在“资产荒”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明显放缓,而保险业发展却一枝独秀,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数据表明,今年前10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2.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4%。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10亿元,同比增长9.06%;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41%。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0个月,原保费收入排名前10的寿险公司分别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谐健康、新华保险、安邦人寿、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太平人寿以及泰康人寿,保费规模均超过800亿元。前5家保费都超过了千亿,分别为3947亿元、2364亿元、1262亿元、1057亿元以及1021亿元。
在保监会大力引导下,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保障性保险。数据显示,原保费收入保费前10的公司同比增幅大约都在20%以上,特别亮眼的是安邦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同比增幅超过1倍,同时进入了千亿俱乐部。
净资产利润率比拼:
前海人寿胜出
利润是衡量一家公司赚钱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尽管近年保费增长迅速,行业发展前景大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寿险公司都能赚钱。
前三季度,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36家公司实现了盈利,这也意味着有一半的企业没有盈利。这对于那些前仆后继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外部资本也是个提醒:经营寿险公司并非那么容易。
前三季度,包括君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恒大人寿在内的三家公司亏损超过10亿元。此外还有上海人寿、信泰人寿等16家公司亏损超过1亿元。巨亏公司的一个共同点则是投资收益出现了巨亏。另外,一些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因为支出成本大增,因此还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被称为寿险盈利王的公司则有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盈利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21.7亿元、128.6亿元。两家寿险公司长期占据国内寿险市场近三成的份额,两家盈利也是遥遥领先同行。
前海人寿、太保人寿、安邦人寿三家盈利均超过50亿元。作为非上市寿险,前海人寿、安邦人寿近两年通过投资收益,鱼跃龙门跻身一线公司。
当然由于公司体量的不同,单纯用净利润衡量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也并不客观。此次评选,我们引入了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本)这一指标,要看哪家公司用最少的资本赚取更多的钱。
在经过跑马圈地的阶段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低利率市场环境的持续,“偿二代”的逐步深入,考虑一个保险是否值得投资,是否能够成长壮大,我们需要考虑哪家保险公司最会赚钱。
运用这一指标进行测算,19家公司的比值超过6%。这其中,合资保险的数量高达6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可见由于沿用了外方母公司比较成熟的经营理念,合资寿险虽然体量不大,但是经营相当稳健。当然,也有不少的合资寿险由于股东存在分歧、内讧,致使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表现最好的三家公司,分别为信诚人寿、弘康人寿以及中德安联,净资产利润率超过10%。
结果显示,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竟然是前海人寿,高达26.73%。其次才是平安人寿,为20%。前海人寿是典型的资产驱动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同类经营模式的安邦人寿、华夏人寿等公司数值也都表现不错。这也是近年来,这类模式在保险公司能够风行一时的原因。
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还有平安养老、太平人寿、泰康保险。他们是传统稳健型寿险的代表。出乎意料的是,寿险巨头中国人寿的净资产利润率仅有4.19%。
我们注意到,不管是哪种经营模式都会有公司脱颖而出,也会有公司拖后腿。关键是公司选择了哪种经营模式,然后想方设法去提高净资产的利润率。
多数公司偿付能力达标:
仅三家亮t灯
偿付能力体现了公司风险管理的能力。为了加强监管,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保监会在去年推出了偿二代标准。
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已经披露了三个季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但整体来看,2016年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寿险公司的加权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5年底的248%降至2016年6月底的21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从274%降至239%。
各家保险公司为了符合监管,采取了包括增加注册资本金、调整业务结构或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增加偿付能力。截至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53%,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其中多数是中小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4家,28家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足50亿元。
其中渤海人寿和天安财险位列寿险、财险直接融资金额的第一名。资料显示,渤海人寿2014年12月获准开业,由6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仅8亿元。
11月23日公告显示,成立不足两年的渤海人寿近期进行了第二轮增资,增资72亿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30亿元。增资后,渤海金控仍持有渤海人寿20%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增资同时还新引入了安信信托、山东如意两家公司。依靠大股东的大力支持,渤海人寿发展前景可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预算;资金;人员
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设计和财务策略的运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以求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目前,国内保险市场处于低层次竞争阶段,承保费率已降至低谷,加之各项费用加大,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本都很高,盈利空间非常小,管理上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亏损。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要想有效地防范、降低和化解风险,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位于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关键。加强财务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实行的是“五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管理框架,支公司、营销服务部报账的财务核算体制,实行总、分、中心支公司三级核算。应抓好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环节。根据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由上级财务部门牵头,公司各部门相互配合进行预算编制,把所有收支均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减少预算外支出现象。细化预算科目,由下级机构根据保费规模,预算各机构的全年费用,报上级部门审批,上级部门针对各单位预算,由公司财务部下达各项可控费用控制指标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层分解,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基层单位。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强化预算的刚性政策,预算一经审核批准下达,不得随意更改,对超预算的单位和项目,财务部有权暂停付款报销,若遇特殊情况需经公司预算管理部门专项审批。对各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预算,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支费用,促进公司经营成本下降。
2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从管理对象看,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公司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动,资金的问题是公司的核心问题,抓住了资金,就等于抓住了公司的“牛鼻子”。资金管理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保险公司属于金融企业,其资金运动除带有一般特点外,更具有其特殊性,保费收入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流入和支出,并且资金是先收后支,保险资金具有注入的确定性与流出的不确定性特点,因此财务管理活动中资金稳定性要求必须特别高,资金的安全更是关系着公司整体经营安全,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益与效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管好资金,以下几点要充分重视:
2.1必须对企业的“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一切资金的活动情况,做出正确的资金使用决策。从帐户的开设即严格控制,对资金的结存、划转实行网上银行结算,对帐户进行分类管理,严格审批程序,通过网上银行动态监控所有账户情况,将所有帐户全部纳入监控的范围。严格执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实行资金集中统一限额管理,减少资金的占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2加强应收保费的管理,公司应宣传所有的营销人员深刻认识应收保费的潜在资金风险,认真分析评价保险中介机构、投保人的信誉度,建立客户档案和客户身份识别,确立出单收费条件,提高应收保费质量,缩短保费资金回收期限,降低资金风险。
2.3全程管控赔款资金支出,赔款支出在保险公司资金支出中占比最大,其中蕴藏的问题也最多,因此公司对赔案从发生到赔款支出的所有环节应严格监控,保证真赔实赔,不损害国家、公司、保险人和被险人的利益,财务部门必须严把赔款支出关,认真做好复核工作,保证赔款支出直接支付到被保险人账户上,避免资金在中间环节上出问题。
2.4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取得更多的“资金”,但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是要付出代价的,经营企业必须讲究成本。目前保险产品同质性明显,各险种的条款及费率类同,差异甚小,谁能较好地控制成本,谁就能创造更大的效益,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正确树立资金成本效益观念,成本的控制主要是落在赔款和费用两大环节。控制成本主要就是防止“跑、冒、滴、漏、”,坚持厉行节约,克服大手大脚和随意性,合理地使用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杜绝资金使用上的一切浪费和无效益。
3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之相匹配,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章可循”。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落实。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根据保险公司做强做大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各项财务工作程序,重点针对没规可循的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加强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断健全和完善规率和机制。其次,抓制度学习和落实,为使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应认真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即不仅在财务部门内部,而且在整个公司,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都要分别组织学习,从严抓制度落实。应重点针对有章不循的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个予以解决。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还应进行定期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还要制定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建账,依法理财。以制度严格执行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关键词]寿险公司;价值评估;精算估价
寿险公司价值的认定较其它行业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寿险负债的长期性及整个业务体系价值估计的复杂性。目前,欧美金融业的并购风潮方兴未艾,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保险业未来必定面临类似的经营策略,因此,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寿险公司的价值认定
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在财务上有其基本的理论。虽然在企业的并购行为中,公司价值的认定通常是以该公司股票的交易价格,或其财务报表上所有者权益值为依据的,但本文首先理论性地计算公司价值(称为精算估价),使公司的买卖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基础。另外,精算估价尚有一重要功能,即透过该估价方法可以对公司的一些隐藏问题有较完整而深入的了解,这对买方而言是极重要的信息。
二、估价方法
目前,国外对保险公司价值的评估,并没有统一公认的方法。事实上,不同精算师对同一保险公司的评估结果也经常有很大的差异。精算估价的方式目前共有四类:
(一)有效保单价值法
有效保单价值法的思路,是将每类有效保单未来每年的利润进行逐年折现。计算的步骤包括:
1.利润的认定
保险商品的利润较其它行业的商品利润更难认定,原因是除非保单的承保终止,否则无法确知真实的成本,因此也无法得知正确的利润。这是保险经营,尤其是保单分红中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实务上的做法,就是确定法规所认定的利润,法规所认可的利润便可以由股东自由使用或分配。
2.有效保单的预测
预测的基础是一系列的精算假设,包括:
(1)经验退保率、经验死亡率、经验意外伤害或失能率。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一般商品定价或准备金计算所采用的精算假设均包含安全系数。但有效保单的估价并不需要安全系数,因为这种估价的目的是为了向买卖双方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2)给付费用、管理费用、自留再保费比率、税率、通货膨胀率。此部分大多是费用率的假设。它并非套用寿险产品定价时的附加费用率假设,而且依据实际费用分析结果,并考虑未来可能变化(如通货膨胀率上升,将导致费用增加)的最佳估计值。
依上述模型,将当前所有有效保单逐一模拟,到所有保单都终止为止。
3.利润的折现
在模拟结束后,产生了各年度的利润。传统上对利润的折现方式有两种做法:
(1)最末年度折现。把所有有效保单视为投资标的,投资重视的是实际的现金流量,因此有效保单为一有价证券,它代表着一连串的现金流量,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至今即为利润现值。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现金流量的利润现值与实际财务报表的利润现值不同。
(2)各年度折现。如前文所述,利润的认定是以法规认定方式为宜。因此,将每年的利润(损失)分别折现即为总利润现值。折现率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依各年度有效保单所产生的盈余,按其风险程度,产生风险保费,风险保费再加上无风险利率即为折现率;另外一种则是以各保单设计的预定利率加权平均后的值为折现率。前者为市场利率的反应,后者是资金成本的概念。理论上,两者的值在预期上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常有差异。在实务中应综合考虑两者的数值。
(二)净值调整数法
法定的净值是认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或者叫做偿付能力额度。净值加上若干调整,包括非认可资产、资产帐面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特别准备金,即为公司价值。
需要调整的项目有:
1.非认可资产。法定净值的计算并没有将寿险公司的所有资产计算在内,而只是包含了那些可以立即变现的资产,也就是说,对资产中不能立即变现的那部分打一定的折扣。我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3月颁布了《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这部法规所附的《保险公司资产认可表》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资产的认可比例,对不同风险和不同流动性的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认可比例。而在计算公司价值的时候则应该将没有计算在内的非认可资产包括进来。
2.资产帐面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包括股票、不动产及债券等的调整,在时间及成本足够时,可取得评估机构的报告作为调整的依据。
3.特别准备金。特别准备金主要包括特别责任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等。
(三)业务体系价值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在于:因公司未来展业的发展,公司能不断签发新的保单,而新保单又变为新的有效保单,成为未来利润的来源。这种方法的计算,与有效保单的计算有共同之处。
基本做法是,首先需对未来的业务进行预测,由于业务的不确定性,一般都预测未来20年或25年的年销售量,将每年新保单初始年度的亏损视为投资资金,与后续年度的利润共同视为未来的现金流量。而后续年度的利润现值,一般是由运用前面所求得的有效保单值得出。
有两点值得注意:
1.折现率。由于业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变化风险较大,以及寿险产品型态的转变,使得所采用的折现率比新保单折现率更高。在寿险市场或社会经济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折现率可高达25%。
2.未来利润的现值。由于各险种所产生的利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若新保单业务量的预测可以细分,则利润的计算也应当细分。
(四)无形资产或负债法
无形资产如商誉、经营许可证或自行研发的计算机软件;无形负债如公司对业务员或职员的书面或口头承诺,都应加以考虑。
这种方法在判断或查证上都特别困难。然而当一家公司要进行并购交易之前,部分原因是经营不善所导致,而这种特别状况常使得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增加。往往由于这一部分的疏忽而提供了不真实的公司价值,使得估价的报告严重地偏离了真实价格。
三、其它估价方法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标的的价值经常是股东的投资可获得未来报酬的现值。例如股票的价值,是把股票的股利视为永久年金折算而得。因此,保险公司的估价亦可经下列步骤求得。
>(一)法定自有资金
法定要求的所有者权益是公司在估价日时的自有资金,通常它要求为公司所有责任准备金的一定比例,而此资金是为避免公司发生偿付问题的缓冲器。因此每一年的法定自有资金便可以根据这一比例求得。至于股东权益超过此法定自有资金的部分,则依公司对盈余处理的原则,分配给保户、股东或作为新业务的支持资金。
(二)盈余的预测
每年的有效保单所产生的利润,以及签发新保单所需投入的资金,以及纳税的考虑,都要纳入盈余的预测中。每年所决定的盈余,同样根据公司红利分配等决策,分配给保户及股东,且保留部分盈余作为公司的资本公积。
公司的价值,则是税后保留的盈余现值加上股东权益超出法定资金的部分。
四、保险公司估价的最新发展
由于近来各国保险公司并购案不断,而且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各方面的经营决策阶层对公司价值评估的了解越来越迫切。随着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新的看法。虽然各种理论方法并陈,尚无统一的看法,但某些研究的角度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公司价值的研究,大致起源于1993年美国财务准则会计公报(StatementofFinaneiMAccountingStandards,SFAS)第115号的出现。由于该公报对某些资产决定采用公平价值,但对所有的负债仍延用帐面价值,这与一般会计对资产及负债均采用同一认定方式的原则不同,使得各方对于负债的公平价值的统一认定方法有明显的需要。
对于公司负债公平价值的计算,大致分为两种方向:
(一)直接估计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精算评估方法,近来则引用了投资学上的期权技术。即把保单视为一种有价证券,而保险公司或保户则处于拥有某些内嵌期权的地位,那么就可以引用期权的估价技术对公司价值进行计算。然而,保单的内含选择多种多样,比一般证券更为复杂,因此运用这种方法,应先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1.股票及债券的期权估价方式运用于保单负债的期权估价。
2.各项保单的风险,如解约或部分解约,保险公司倒闭等的差值估计。
3.各类寿险产品的保户行为。
(二)间接估计
这是在知道公司资产的公平价值及公司的卖价后,以公式:负债公平价值(FVL)二资产公平价值(FVA)—公司价值(AV)来求得,它表示买方在买得公司后,再把该公司的资产卖掉,剩下的则是公司的负债。
当然,公司的卖价实际上可能不只一个,因此会造成FVL也不只一个的情形。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有经验的买方可以卖掉该公司的原资产,换成一个更恰当的资产组合,来匹配其负债,使得AV增加。理论上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资产组合,使得AV值最大。由此,造成唯一的FVL.在投资的技术上,这种最佳组合正是投资学的主要课题。
另外,我们可以就AV本身研究,找出理论性的AV值。一个公司的AV值应该是可分配的利得(Distributableearning),它是公司的税后利润,再根据投资损益及风险资金调整后而得,代表买方前期投资后的回收。此利得的估价可采用类似直接估价负债的模式,只不过后者是讨论负债的现金流量,而前者是讨论可分配利得。
(三)两种方式的比较
通过对直接法与间接法进行比较,直接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财务理论健全。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分析,都是采用现资技术。易为其它金融机构人员所接受。其次,不需分析资产部分。第三,各项参数直接依市场状况而定,贴近现实。
直接法的缺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具备财务分析知识,与一般精算方法不同。其次,采用期货调整值,而该值通常得参考市场类似产业及商品而定,但保险负债尚无同类可比。第三,由于参数引用市场状况值,因此负债之公平价值的变动较大。第四,不计人责任准备金或法定资金的需求。.
间接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此法主要引用精算估价技术。其次,计人资金成本及责任准备金,能与普通财务报表匹配。第三,连结资产及负债状况,较有一致,哇。
间接法的缺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折现值的采用并无明确的方法,将随着公司的不同而调整。其次,负债的公平价值随资产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并受法令变动的影响。
五、从公司理财观点看公司价值
我们可以由公司理财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的价值。假定保险公司是股份公司,公司的价值就是股票的总价值:
公司价值=未来利润+清偿价值+保证价值
未来利润是指公司未来的利润,这包括了一些无形的价值,如有效保单利润现值、经营许可证、商誉、销售系统、人力资源等。这些项目和公司风险有关,当公司风险愈小,证明其愈具有继续经营的能力,因此未来利润愈高。
清偿价值是公司资产的市值减去负债的现值而得。它与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关,而只是公司立刻变卖的价格。
保证价格是由于保险公司具备有保险保证基金等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其清偿能力而体现的价值。因此,就债权而言,保险公司可以出售较市场利率低的保单,就股权而言,股东在赚取高报酬利润时,较不必担心违约成本。这在财务上,是一种看跌期权价值,也就是说当保险公司本身的风险愈高,保证价值就愈高。因此,它和上文所述的未来利润呈负相关关系。
从这三项价值来看,清偿价值是不随公司风险而变动的,而当公司风险降低,则未来利润降低,但保证价值升高。因此公司的风险和它的价值,并非呈现绝对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点是公司理财学的一种理论:对一个公司而言,如果它把公司的资产内容调整,采用高风险但市值不变的资产,则公司的风险当然增高;所以此时市场就将公司已出售的债券(保单)之市值折价,因此公司的负债市值就下降。但因资产市值不变,因此公司的价值(股价)反而升高。金融工程上的几种技术,如杠杆收购,就是使用这种原理。当保险公司采用高风险的资产,就使得未来利润价值降低,但保证价值则升高;如果保证价值上升得较未来利润上升得大,则公司的价值反而增加。